•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家庭 親子】 > 家庭/親子

    【GNC】寫給過度教養的一代:諾貝爾得獎者給父母的180個建議_林陣和


    作者: 林陣和
    出版社: 商周出版
    ISBN: 9789864776405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199
    售價: 9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278274

    書況補充說明:A近全新、輕微使用、翻閱痕跡。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BI4】快樂新父母1_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作者: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售價:679
    【EZY】我想做個好父母_蔡穎卿
    作者:蔡穎卿
    售價:189
    【J4A】我想做個好父母_蔡穎卿
    作者:蔡穎卿
    售價:189
    【KC4】家裡的森林小學1-5合售_朱台翔
    作者:朱台翔
    售價:1579
    【KEH】Your Love and Marriage_Willard F. Harley
    作者:WillardF.Harley
    售價:419
    【DB8】小惡魔褓姆日記_許少菲
    作者:許少菲
    售價:199
    【DFM】The Indigo Children Ten Years Later: What’s Happening with the I
    作者:Carroll,Lee/Tober,Jan
    售價:359
    【DLH】快樂新父母1-7有聲書_朱台翔
    作者:朱台翔
    售價:1439
    【LXC】沒有教不會的孩子_史維恩
    作者:史維恩
    售價:14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A近全新、輕微使用、翻閱痕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278274

    [代售商品編號] 103557100179

    [ISBN-13碼] 9789864776405

    [ISBN] 9864776401

    [作者] 林陣和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 2019/05/04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不要把孩子當風箏,給他一雙翅膀!

    鳥翼上繫了黃金,鳥就飛不起來了。

    ──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一九一三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回顧諾貝爾獎歷史,自一九○一年到二○一八年十二月為止,共有九百二十人次獲得包括物理學,化學,文學,生理學或醫學,和平與經濟學等六項領域。

    本書是通過研究與分析許多位諾貝爾獎得獎者的成長與成功歷程,然後歸納了十項範例(十章),每項範例(章)包括三個相關的案例。在這三十位得獎者,對他們的成功環境(搖籃)──家庭背景與親子關係以及成長助力者(推手)──父母親或祖父母,講述了他們之間發生的種種故事。從這些成長過程裡,我們分享了美好的親情:為獲獎者提供無私的奉獻、親子之間真誠互動以及如何克服種種困難與障礙。筆者期待讀者可以從諾貝爾獎得獎者案例中學到提供孩子成長的力量以及成功的智慧。
    林仁和

    林仁和 博士是瑞士日內瓦大學BEI學院畢業(1976),美國甘乃迪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畢業(1982)、美國加州CIIS研究所博士(1985)。美國加州勒戒師CADC證照(1982)。美國管理學會(AMA, 1987)及美國人事行政管理學會(ASPA, 1987)會員。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教育訓練講座(1985~1987),美國聯邦成人復健方案(ARC)東區(美東12州及波多黎各)執行長(1987~1990),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專任副教授兼任幸福家庭推廣中心主任﹙1990~2006﹚,瑞士日內瓦大學BEI學院客座教授(2006~2007),美國紐澤西Agape Education Center 主任(2012~ )。相關著作:《人際溝通》,《就業實務》,《成為生活的贏家》,《大膽作夢又何妨》、《與情緒共舞》,《生存手冊》,《愛情的危機處理》,《情緒管理》,《邁向成長之路》,《生涯規劃與發展》,《自我探索與成長》等等。
    導讀:成功的搖籃:諾貝爾得獎者的成長推手

    根據「成功的搖籃:諾貝爾得獎者的成長推手」主題,本書從百位諾貝爾獎得獎者的親子教育案例中,歸納了十項範例(十章),然後在每一個範例(章)選擇了三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論述。這些範例包括:第一章出身平凡卻有非凡成就

    ──印度的泰戈爾、俄國的巴甫洛夫和美國的海明威

    第二章在關愛與自信環境中成長

    ──愛爾蘭的沃爾頓、美國的特明和法國的格林尼亞

    第三章 不是貴重禮物,給孩子釣竿

    ──法國的比埃爾•居禮、法國的多塞和德國的愛因斯坦

    第四章 為孩子一生夢想與需要啟蒙

    ──非裔英國人路易斯、英國的巴頓和台灣的李遠哲

    第五章 為未來的成功加強動機與動力

    ──來自拉脫維亞的奧斯特瓦爾德、波蘭的瑪麗.居禮和美國的庫柏

    第六章 後天的努力讓成功如虎添翼

    ──捷克的海洛夫斯基、澳洲的康福思和美國的博勞格

    第七章 失敗是成長與成功必然代價

    ──荷蘭的塞曼、西班牙的卡哈爾和德國的維蘭德

    第八章 困境與逆境中不乏力爭上進者

    ──英國的布拉格、中國的崔琦和南非的科馬克

    第九章 單親、失親的行與思

    ──奧地利的普雷格爾、法國的沙特和日本的川端康成

    第十章 優越的成長環境一定就可以成就優越的孩子嗎?

    ──英國的湯姆森、美國的鮑林和法國的伊倫•居禮為了幫助讀者能夠瞭解更完整的親子教育經驗,在三個案例論述之後,提供「搖籃與推手」、「成功加油站」以及「成長的故事」等主題項目。在「搖籃與推手」裡,分別分析三個案例的成長環境與父母親的成功助力;在「成功加油站」裡,提出相關議題討論,加強對前兩項的論述,最後,在「成長的故事」裡,與讀者分享一個感人的故事。在進入主題討論前,「家庭教育」與「親子教育」兩項關鍵概念的瞭解或確認,將有助於分享範例及案例中的論述。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識地對孩子或晚輩進行的教育。家長對孩子進行的是做人與做事所需要的全方位教導。教育方法也比較靈活,家長可以根據本身條件和需要以不特定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家庭教育從孩子出生就開始進行,一直持續到成年之後。家庭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形態,是一種非正規的教育。它雖然有一定的目的,但不是有組織與有嚴密計劃的教育:教育者絕大多數不具備專業教育知識和教育能力,教育和訓練也沒有固定的模式、時間和地點。家庭教育是為了滿足個別家庭傳統與長輩的個人願望,教育方法與內容,則取決於教育者的個人意志與能力。第一,家庭教育是一種建立在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基礎之上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不僅是一種教育和受教育的關係,而且是一種血緣關係、隸屬關係和情感關係。所以,家庭教育是為了充分地滿足家庭成員的個人願望以實現其需求的活動。

    第二,家庭教育是一種融合於家庭生活之中、自然而然地進行的教育。家庭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組織形式。在家庭中進行的一切活動,都是從生活的角度出發,以生活需要為中心進行的,可以說,家庭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因此,家庭教育是一種在家庭中分散和隨機進行的非形式化教育,沒有統一的課程計劃和教學內容,沒有固定的模式、時間和地點,一般由教育者隨機而教。

    第三,家庭教育是終生的教育過程。個人最初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這個教育過程要一直延續到個人(施教者與受教者)一方告別這個世界為止。這種長期的終生的教育,對一個人的人格的形成能夠產生強烈的、持久性的影響。在個人成長與成家立業之後,所謂「隔代」家庭教育依然繼續存在,祖父母的介入孫子女教育方式,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親子教育

    「親子教育」是二十世紀後期開始在美國、日本以及台灣興起的一種建立在「家庭教育」基礎上的新型教育模式。在這裡,「子」是指孩子,「親」就是指孩子的長輩,主要指孩子的雙親。親子教育不同於我們通常理解的以家長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教育」,其核心內容是父母與其孩子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以及一起成長。第一,親子教育是以親緣關係為主要維繫基礎。根據該家庭特有的關係狀況,被擴展為在家庭範圍內所有與孩子密切接觸的人:「照顧者」(父母,祖父母)與「被照顧者」(孩子)之間的關係,並形成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以互動為核心的親子關係。這種親子關係是持續存在,因此,親子教育並不限於兒童,也不會因為兒女成年而終止。

    第二,「親子教育」是以愛護子女身心健康和開發子女潛能,以培養子女個性為目標。它也是為了提高新生人口整體素質為宗旨的早期教育,其重點在於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與責任關係。親子教育強調的不是單純的知識傳輸,而是包括:知識教育、品德修養、能力素質以及情感性格等四合一的核心教育。

    第三,從教育的對象看,親子教育不是單純的家庭教育,也不是傳統的校園教育,「親」與「子」兩者都應該同時受到教育,一起成長。由於父母親通常是「新手上路」,與被教育者(小孩)都是從頭開始要面對這項新課題,因此,兩者都應該同時一起受教育。

    第四,從教育的方式看,以東海大學幸福家庭推廣中心的「親子教育諮詢」為例,親子教育不僅是早期教育中,老師單向對父母親傳播育兒知識與方法,更是父母親、孩子、早期教育老師之間三方面交互的、生活化以及以感性為主的教育方式。這工作是在一定時間內,逐項遞增。

    親子教育推行從零歲開始的觀念,強調全程教育,全程發展,特別注重三歲以前的早期教育,其目標是實現幼兒的理想發展。它將遊戲活動作為主要教育手段,教學活動遵循零歲到三歲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而成。提高家長的現代化育兒水準,實現子女學習、家長培訓的指導概念,形成教師、家長與子女進行互動遊戲的教學模式。

    親子教育與家庭教育雖然在功能上有許多類似與重疊之處,但在教育基礎與方法上有所區別。例如,家庭教育通常是以「家庭」為核心,建立在以維護與延續家庭傳統的「光宗耀族」基礎上;然而,親子教育,則是以「孩子」與「父母」一起互動,彼此學習為軸心,建立在以孩子個人成長與發展的需要前提上。再者,家庭教育的方式具有不同程度的「權威」與「指令」性質,而親子教育是以「溝通」與建立「關係」為工具。總之,「家庭教育」與「親子教育」的相關活動,特別為孩子的未來成長與成功提供了優質的環境,目的是通過父母親在親子間的互動關係中,扮演關鍵角色,使孩子得到良好的發展,於是,父母親成為優秀的教育「推手」。我們將從「家庭教育」與「親子教育」觀念基礎上,討論「成功的搖籃:諾貝爾得獎者的成長推手」,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



    導讀成功的搖籃:諾貝爾得獎者的成長推手第一章出身平凡卻有非凡成就

    ──印度的泰戈爾、俄國的巴甫洛夫和美國的海明威

    01重視孩子的自我教育:泰戈爾

    02尊重孩子意願與目標:巴甫洛夫

    03培養勇敢與簡潔性格:海明威

    搖籃與推手──成長教育,目標與性格

    成功加油站──大樹成長理論

    成長的故事──並沒有徒勞而返!第二章在關愛與自信環境中成長

    ──愛爾蘭的沃爾頓、美國的特明和法國的格林尼亞

    04西方家庭的孟母:沃爾頓

    05改變一生的關鍵夏令營:特明

    06從溺愛中回頭的化學家:格林尼亞

    搖籃與推手──環境,機會與父母愛

    成功加油站──提供成就機會

    成長的故事──謝謝你,讓我找回了我自己!第三章 不是貴重禮物,給孩子釣竿

    ──法國的比埃爾•居禮、法國的多塞和德國的愛因斯坦

    07開發潛能的自由教育:居禮

    08親子教育的彈性策略:多塞

    09善於發掘潛力的父母:愛因斯坦

    搖籃與推手──潛能,彈性與發掘潛力

    成功加油站──讓目標超越自我

    成長的故事──媽媽的同理心第四章 為孩子一生夢想與需要啟蒙

    ──非裔英國人路易斯、英國的巴頓和台灣的李遠哲

    10母親無條件的支持:路易斯

    11獨生子女的成長教育:巴頓

    12父親尊重兒子的選擇:李遠哲

    搖籃與推手──支持,成就與尊重選擇

    成功加油站──做生命中的自我

    成長的故事──給兒子聖誕禮物第五章 為未來的成功加強動機與動力

    ──來自拉脫維亞的奧斯特瓦爾德、波蘭的瑪麗.居禮和美國的庫柏

    13為發展孩子的興趣提供條件:奧斯特瓦爾德

    14父親啟發孩子興趣和愛好:瑪麗.居禮

    15成全孩子的發展願望:庫柏

    成功加油站──探索自我概念

    搖籃與推手──興趣,愛好與成就願望

    成長的故事──五塊錢的堅持第六章 後天的努力讓成功如虎添翼

    ──捷克的海洛夫斯基、澳洲的康福思和美國的博勞格

    16勤奮學習的化學家:海洛夫斯基

    17鼓勵孩子向命運抗爭:康福思

    18隔代教養的成功典範:博勞格

    搖籃與推手──勤奮,命運與隔代教養

    成功加油站──掌握成就動機

    成長的故事──貝特的工作績效第七章 失敗是成長與成功必然代價

    ──荷蘭的塞曼、西班牙的卡哈爾和德國的維蘭德

    19低成績的傑出科學家

    20從經歷失敗中獲取教訓

    21父母不同調成長的孩子

    搖籃與推手──低成績,失敗與父母不同調

    成功加油站──建造成就基礎

    成長的故事──剛好有個同樣的玩伴第八章 困境與逆境中不乏力爭上進者

    ──英國的布拉格、中國的崔琦和南非的科馬克

    22穿著破皮鞋走向成功:布拉格

    23成長好推手的農村母親:崔琦

    24排解孩子的心理障礙:科馬克

    搖籃與推手──貧窮,農婦與心理障礙

    成功加油站──排除成功的障礙

    成長的故事──平凡人和成功者第九章 單親、失親的行與思

    ──奧地利的普雷格爾、法國的沙特和日本的川端康成

    25單親家庭的親職教育

    26外祖父適當關愛與助力

    27孤兒邁向成長與成功之路

    搖籃與推手──單親,孤兒與隔代教養

    成功加油站──不回頭才爬得高

    成長的故事──為成就自己舖路第十章 優越的成長環境一定就可以成就優越的孩子嗎?

    ──英國的湯姆森、美國的鮑林和法國的伊倫•居禮

    28以父親成就為標竿的父子檔得獎者:湯姆森

    29父親身教影響的兩次得獎者:鮑林

    30科學世家四人獲獎殊榮:伊倫•居禮

    搖籃與推手──標竿,身教與科學世家

    成功加油站──成長的森林效應

    成長的故事──記得愛,比名字更重要!結語:腦袋是倉庫?還是工廠?
    第一章出身平凡卻有非凡成就

    ──印度的泰戈爾、俄國的巴普洛夫和美國的海明威即使最平凡的人,

    都可以取得非凡的成果。

    ──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一九○八年諾貝爾化學獎01重視孩子的自我教育

    一九一三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印度人,一八六一年五月七日生於印度的加爾各答,一九四一年八月七日於原籍去世,享年八十歲。他「因為那極為敏銳、清新和優美的詩。他的詩具有高超的技巧,並由他本人用英語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獲得一九一三年諾貝爾文學獎,時年五十二歲。泰戈爾出身於印度一個有十四個孩子的大家庭,父親是加爾各答一位宗教工作者,母親是家庭主婦。泰戈爾是十四個孩子中排行最小的。家境雖然小康,但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嚴,從不讓孩子過奢華的生活,吃穿都很簡樸,過著一般家庭的生活。因此,泰戈爾從小就養成了節儉的習慣,不浪費任何東西。泰戈爾很早就開始接受啟蒙教育,父母先給他聘請家庭教師,後來送他進了一所類似幼兒園的學校。這所學校的教育方式很不適合泰戈爾,教師脾氣暴躁,教育方法簡單,為了把知識塞進小孩的腦子裡,想出各種辦法來懲罰成績不好的學生。泰戈爾七歲時,父母又把他送進一所師範學校讀書,狀況還是一樣,不能滿足非常好學的泰戈爾學習需要。後來,泰戈爾回憶童年生活,認為在家庭學習要比學校教育好多了,學校留給他的全部印象是:課程排得太滿,每天早晨集體唱一首英語歌,做體操,醫學院學生講解「生理知識」,七點鐘左右,數學老師教他代數、幾何,之後便是學孟加拉語和梵語。午餐後,又被送出去學習其他課程,下午四點回家練體能,學繪畫和英語等家庭作業,一直忙到深夜。這些課程對於一個不滿十歲的孩子來說,確實太辛苦了。在泰戈爾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在家裡有濃厚的音樂氣氛,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唱歌和演奏幾樣樂器,而且一些遠道而來的音樂家會寄宿在他家裡。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泰戈爾時常聆聽古典、民間和宗教音樂,從小接受音樂薰陶,表現出對音樂的高度興趣。泰戈爾七、八歲開始練習寫詩,其中有一首詩描寫一位採荷人的故事。描寫的是:

    採荷人在水裡,

    因為他自己把水掀起浪花,

    把荷花越推越遠,

    因此,採荷人始終無法採到荷花,

    心情十分痛苦。這首詩是他的處女作,受到父母及長輩的一致誇獎,也為泰戈爾此後文學創作興趣奠定了基礎。泰戈爾自幼喜愛大自然,他有一個願望,就是想要跟隨父親去喜馬拉雅山。這一天終於來臨了,父親同意帶他一塊去領略世界最高峰的風光。泰戈爾感到無比興奮,因為這是他自出生以來最快樂的事。在旅途中,父子兩人一起讀文學作品,朗讀富蘭克林的傳記,學習天文知識,談天說地,跋山涉水。喜馬拉雅山之行,使泰戈爾非常感激父親,父親所給予的自由與自信,讓他終生難忘。泰戈爾在後來的回憶中寫道:

    「父親一生不干涉我們的自由。有幾次,我的作為,違背他的情感和理智。這時,只要父親稍加暗示,就可以制止,但他沒有這樣做。父親認為:在內心禁忌的力量未產生前,最好還是等待」。他繼續解釋:

    「消極地接受某種干涉,是不會使人痛快的。父親希望我們全心全意熱愛真理,深知沒有愛而單純地執行命令,就是有行動也是虛假的」。泰戈爾認為,真理的道路迷失了,還可以失而復得,但用外力強迫一個人或使一個人盲目地接受真理,最後反而會阻礙他走上真理的道路。泰戈爾上了中學以後,對學校的學習依然不滿意,進了幾所學校,感到學習枯燥乏味、機械呆板,提不起一點興趣,學習成績持續下降,甚至連升學資格也沒有。父母親對他上學校所受到的挫折也感同身受,於是他在十四歲便終止到學校讀書。擺脫了學校,開始了泰戈爾的自我成長教育,更像一匹脫韁的小馬自由地馳騁。在泰戈爾家有大量的藏書可以閱讀,家裡也經常聚集大批著名學者、詩人、音樂家、藝術家、哲學家和社會改革家等名流,他從他們那裡學習各類知識。他在家裡閱讀了大量新詩、小說,並且開始發表自己的作品。他的許多詩歌都登載在《婆羅蒂》文學月刊上。在泰戈爾生活的那個年代,文學創作不能算作是一種可靠的職業。儘管他在創作上表現出卓越的才華,也獲得了初步的成功,但父母與長輩們還是擔心他的前途,決定送他去英國深造。去英國前,泰戈爾閱讀了許多英國文學和歐洲文學,接觸了但丁、海涅等偉大詩人的作品,這為他日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泰戈爾一生創作了五十多部詩集,長篇、中篇小說十二部,短篇小說一百多篇,戲劇二十多種,還有大量哲學、政治、回憶錄、遊記等作品。泰戈爾還創作了上千首歌曲,成為一名集詩人、小說家、劇作家、政治家、畫家、音樂家和社會活動家於一身的東方文學泰斗。泰戈爾是向西方介紹印度文化精華和把西方文化精華介紹到印度的最具有影響力人物。早年即開始寫詩,詩集《心中的嚮往》(一八九○年)標誌著他的天才文學成熟。他那眾所周知的抒情詩集《吉檀迦利》的英譯本在一九一○年出版,為他贏得至高的榮譽。泰戈爾還是一位天才作曲家,曾為幾百篇詩譜曲。在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亞洲第一位得獎的文學家。02尊重孩子意願與目標

    一九○四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巴甫洛夫伊萬‧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俄國人,一八四九年九月二十六日出生,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去世,享年八十七歲。一九○四年他因為「在消化的生理學研究上的工作,這一主題的重要方面的知識由此被轉化和擴增」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時年五十五歲。巴甫洛夫出生於俄國中部的小鎮。他的祖父和曾祖父都是當地的貧農。父親是一個貧窮教區的傳教士,由於收入微薄,有許多個子女的家庭生活十分清苦。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父親除盡心公務外,還時常去種蔬菜等農產品出售。母親則有時去當傭人,替人家做雜事。巴甫洛夫家境雖然窮困,但他父親為人正直,性格開朗,勤於讀書,嚴格要求自己和子女。在家裡,父親對孩子們十分嚴格,實行一套特殊的教育方法,為的是使孩子們堅強、正直、勤勞以及有文化教養。除了嚴格要求子女嚴守家教,父母更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巴甫洛夫的父母親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再窮,也要讓孩子讀書。巴甫洛夫一到上學年齡,父母就將他送進當地的教會學校,讀完小學,又讀中學。中學畢業之前,父親鼓勵並支持他上大學。為了支付巴甫洛夫的讀書費用,一家人過著更儉樸生活,處處厲行節約。父親擁有一個影響巴甫洛夫終身的嗜好,就是非常喜歡讀書。儘管生活上處處節省開支,但卻常常捨得花錢買一些新出版的書籍與雜誌閱讀。父親的這種嗜好和家庭的文化氣氛,自然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巴甫洛夫的父親經常看書,也要求巴甫洛夫多看書,並且要求每本書至少要讀兩遍,讀書後要能提出問題,思考答案。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童年的巴甫洛夫養成了愛讀書、注意觀察事物和動腦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後來,巴甫洛夫回憶說:

    「從有記憶時起,我便竭力為提高智慧和道德而奔忙。因此我讀了許多書!」在十五歲那年,巴甫洛夫在父親的書架上,看到一本名為《日常生活的生理學》的小冊子,作者雖是一位名不見經傳、早已被人們遺忘的英國生理學家路易士,但這本通俗讀物中的內容,卻深深地吸引了巴甫洛夫,激起了少年巴甫洛夫對生理學的極大興趣。從此,巴甫洛夫與生理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將那本小冊子謹慎地保存了一生。對那本通俗生理學小冊子的閱讀,可以說是巴甫洛夫一生邁向生理學專業的關鍵。父親的藏書不斷地給巴甫洛夫知識營養,是他智慧累積的重要泉源。巴甫洛夫在回憶自己的人生道路時說:

    「在六○年代書刊的影響下,我的思想、趣味都轉向了自然科學。」巴甫洛夫的父親教育思想開明,他既嚴格要求子女,又能尊重孩子的志趣,並給與正確的引導和熱情的支持。巴甫洛夫在教會學校經過五年學習,各門功課成績均名列前茅,再過一年就要去當傳教士了。但是,他卻自作主張,考進了聖彼得堡大學數理系的生物科學部。當巴甫洛夫向父親表示自己的意願時,父親並沒有因為兒子違背自己的初衷而斥責他,相反地,十分尊重他的興趣和選擇。以下是父子的關鍵性對話:「等你在教會學校畢業了再去吧?」

    父親對巴甫洛夫說。

    「我不能浪費時間了。爸爸,我有很多東西急需知道。」

    巴甫洛夫低聲而肯定地說。

    「你急需知道什麼呢?」

    「我特別想知道,人體是怎樣構造的。」

    「你想當醫生,是不是?」

    「不是的。」

    巴甫洛夫搖搖頭。

    「那你為什麼要知道人體的構造呢?」

    「為了幫助人,為了使人類變得更健康、聰明而又幸福。」

    巴甫洛夫熱烈地回答。

    「你很有膽量,想法更是勇敢,你能實現你的理想嗎?」

    父親意味深長地對他說。

    「我會下苦功的,請爸爸放心。」

    「你仔細考慮過你的理想沒有?」

    「我已經下定決心,爸爸。」

    父親明白兒子的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於是,立即站了起來,對兒子說:

    「好吧,我祝你成功!」

    幾天之後,巴甫洛夫就和父母告別了。「好好學習,有學問才有前途,沒有學問將一事無成。」

    父母親用這兩句話作為給兒子的臨別贈言。巴甫洛夫以家境貧寒的身分,帶著父母的祝福走進聖彼得堡大學。他研究血液循環生理學,揭示了神經的影響歸結為營養方面的影響。開闢了生理學的一個新分支——神經營養學。他研究了消化生理學,發現了主要消化腺的分泌規律,並成功地在狗的身體做實驗,闡明了神經系統在調節整個消化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巴甫洛夫還對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進行了研究,建立了條件反射學說,探究了人類高級神經活動規律,並提出了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的學說,從而奠定了心理學的生理基礎。他因為在消化生理學方面的研究工作貢獻,獲一九○四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是俄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也是世界生理學家中第一個享有如此崇高榮譽的人,被人們譽稱為「生理學無冕之王」。03培養勇敢與簡潔性格

    一九五四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恩尼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美國人。一八九九年七月二十一日出生於伊利諾伊州的奧克帕克,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於愛達荷州的凱徹姆去世,享年六十一歲。因為他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一九五二)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對當代文體風格之影響,獲得一九五四年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的成長背景與當時大部分美國的中產家庭一樣,父親是一位醫生,母親是一位很有教養的家庭主婦,關心孩子,喜愛藝術,熱衷於宗教活動。這個家庭有五個女兒二個兒子,海明威排行第二,有一位姊姊,四個妹妹和一個弟弟。父母親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特別是家中第一位男孩海明威的教育和成長,而父親的教育方法似乎更有獨到之處。父親在一般家庭生活與作息之外,非常注重讓海明威去接受大自然的陶冶和考驗。當這位醫生每次出外問診時,海明威會跟隨著。長此以往的跋山涉水、往返各個鄉鎭之間,使得海明威的眼界逐漸開闊。然而父親並不滿足於此,他體認到,僅僅這樣是不夠的,必須讓海明威盡可能提早擺脫對家人的依賴,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因爲太多的依賴性會淹沒孩子的潛在才能,使其無法有所作爲。這位有獨到見解的父親,經過一段思考之後,終於選擇了一般父母不敢嘗試的獨特教育方式。在海明威年僅五歲的時候,父親就嚴肅地對他說:

    「孩子,別老跟著我,自己去行動!」

    說完後,父親就給海明威一根釣魚竿,並鼓勵他:

    「自己去釣魚吧!你一定可以的。」於是,海明威開始嘗試他單獨的釣魚行動,他經常思考一些相關問題:什麼樣的魚餌能夠釣到何種魚類?何時魚在休息?何時魚肚子餓了?另外,一個小孩如何能夠把釣到的「大魚」抓到手,也是他要單獨學習的功課。這對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說,談何容易?!經過一段時間後,父親又給了海明威一把獵槍。在父親指點和鼓勵下,海明威於是開始了更獨立自主的活動,而且很快就迷上了釣魚、打獵和探險。接著父母親提供他大量書籍,他於是又迷上了閱讀書籍的習慣。在成長過程中,父親所供的釣魚、打獵與閱讀等三個自小形成的愛好,對海明威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以及為人行事風格產生了重要作用。父親在海明威中學時代,把教育的重責大任交給兩位女英文教師。她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