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藝術 設計】 > 攝影

    【PBH】工作浮世繪:國家地理紀實攝影精華_斐迪南.普洛茲曼, 潘慧玲、魏靖儀


    作者: 斐迪南.普洛茲曼,潘慧玲、魏靖儀
    出版社: 大石國際文化
    ISBN: 9789868813663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269
    售價: 22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339204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E84】拍出好味道_王永泰
    作者:王永泰
    售價:239
    【HOX】Canon Powershot G12_Taylor, David
    作者:Taylor,David
    售價:389
    【ORY】2001台灣采風
    售價:559
    【ORY】2002台灣采風
    售價:559
    【ORZ】2003台灣采風
    售價:559
    【ORZ】2002台灣采風
    售價:499
    【ORZ】2001台灣采風
    售價:559
    【OVY】2001台灣采風
    售價:449
    【EUT】2001台灣采風
    售價:449
    【EUT】2009宜蘭攝影年鑑
    售價:449
    【J4G】2007攝影家手札年鑑_龍信安/總編輯
    作者:龍信安/總編輯
    售價:28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339204

    [ISBN-13碼] 9789868813663

    [ISBN] 9868813662

    [作者] 斐迪南.普洛茲曼, 潘慧玲、魏靖儀

    [出版社] 大石國際文化

    [出版日期] 2012/06/13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工作以許多方式定義了我們。除了家庭之外,能對我們的社會地位、外在形象和自我認知產生重要的影響的,就只有工作了。世界各民族都有大量姓氏由職業衍生而來,如華人的陶、賈、甄、巫、屠、卜,英語系國家的史密斯(金屬工匠)、卡本特(木匠)、費雪(漁夫)等,這個現象存在於人類歷史上的每個時代、每個文化,因此絕非偶然。工作也是全人類共通的經驗,唯有極端幸運的人能免於工作加諸的義務,也唯有極端不幸的人,才會連最卑微的工作所賦予的尊嚴與驕傲都無緣享受。

    本書收錄190幅風格迥異的精采影像,張張令人回味再三,拍攝年代從19世紀攝影發明之初直到21世紀,囊括了一百多年的時空。這些影像記錄了人類各式各樣的勞動實況──有一個世紀前新英格蘭一間紡織廠的童工,在昏暗、骯髒的槍械工廠製作自動武器的巴基斯坦男孩;當然也有壯年男女,有的栽種各種農作物,有的挖掘黃金、鑽石、煤礦,有的製造東西,從簡單的日常用品到汽車、飛機等現代精密製品都有。

    作者斐迪南‧普羅茲曼以融合了觀察所得和個人見解的文字,探討在世界各大洲差異極大的勞動文化中,工作、社會與自我形象三者之間的關係。書中所用的照片皆是由國家地理學會的龐大圖庫,以及當今世界頂尖攝影師的最佳作品中精挑細選而來,構成這本深刻、動人的攝影集,以驚人的多樣角度,呈現出人類經驗中最普遍、卻也最豐富的一面。

    書籍重點

    沃克‧伊凡斯(Walker Evans)曾寫過:「要凝視。這是訓練你眼睛的方法。好好地凝視、窺視、傾聽、竊聽。到死的時候才不會一無所知。你活在世上的時間並不長。」

    —費迪南‧普羅茲曼(Ferdinand Protzman)

    工作,是人類最基本的經驗之一,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實際必要之事,也是很多人滿足感的來源,更是從古至今、世界各文化中個人身分與社會地位的重要表徵。

    這本攝影集精選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歷年來深入全球各個角落所捕捉到的人類工作實況,這些工作者不分男女老幼、膚色種族,在各式各樣的環境下,各自為了生存而奮鬥。本書堪稱攝影術發明一個半世紀以來,對工作中的人類身影最生動而多樣的影像記錄。

    透過國家地理關注發展與人權的影像角度,讀者可以在本書中發現:

    遠自攝影技術發明之初的19世紀到21世紀的當代,工作影像不論是在工作內容抑或是工作型態及人口的劇烈變化。

    各類我們看似習以為常或者是具有強烈視覺衝擊的工作真實樣貌呈現。例如農場的男女與製造槍枝的孩童。

    世界各大洲差異極大的勞動文化中,工作、社會與自我形象三者之間的關係。

    描述世界各地之個人的合力作業如何成就一個個龐大的組織。

    好的藝術都有引發我們對工作和生命的想法與感受的效果,無論攝影、繪畫、音樂、舞蹈、電影,還是文學。它會帶領我們每一個人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不只對手邊的主題,而是對人類存在的普遍本質進行深刻的思考。

    「工作的世界」真正的樣子,儘管書中有些照片所拍攝的工作已不復存在。

    本書讓我們了解到全人類有多麼大的共通性,以及多麼小的事就能讓我們彼此針鋒相對。

    這些都是攝影師在世界各地,用心和靈魂拍出來的作品。「看」是最要緊的。

    沒有單一故事,可以涵蓋工作的世界,要對它作起始、中段、結尾皆清晰交代的完整敘述也是沒辦法的。
    斐迪南‧普羅茲曼(Ferdinand Protzman)

    文化撰述、評論家,美國《藝術新聞》雜誌特約編輯。他的評論文字、隨筆、文章曾刊登在《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國際先驅論壇報》、《Forward》、《哈佛評論》、《Zeit Magazine》。著有《風景:時代與地方的照片》(國家地理學會2003年出版);《國家地理攝影里程碑》(國家地理學會1999年出版)的撰述者之一;合著有《赫爾辛基學派》(赫爾辛基藝術與設計大學2005年出版),介紹芬蘭當代攝影。現居美國馬里蘭州肯辛頓。
    《 勞工群像攝影名家 與 勞工關懷電影導演 》

    沈昭良 《映像南方澳》作者 / 當代攝影師

    「藉由寫實攝影在視覺書寫與美學轉化的嫻熟實踐,結合周延的編輯策略與縝密的圖文彙編,豐富而誠摯地展現人類社會的深刻處境與多元樣態。」

    謝三泰 當代攝影師

    「拜產業現代化、電腦化、科技化所賜,放眼所及,偌大的廠房裡,常是寥寥無幾的工作人員,傳統勞工的人數愈來愈少。某些傳統的民俗工藝更承受著雙重的打擊,繁重的勞動本就乏人問津,需要體力又得要有技術的傳統技藝,在時代的變遷下,正面臨失傳的危機。

    面對勞動模式不斷在改變的今天。所以,我常常跟愛好攝影的朋友和學生們說:「今天的影像,將成為明天的歷史!」、「焦點,都對在感情與心情的事物上。」等等,把即將導入科技化的社會,留下一些歷史記憶吧!」

    周慶輝 攝影藝術家

    「攝影具有強烈的社會參與性,透過不同時空的照片建構了人類共同的記憶。

    工作浮世繪這本書提共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線索,藉由不同的工作族群來探討,種族、性別、宗教信仰、歷史、美學。如同為讀者打開一面視窗講述生活故事,藉由此書更讓我們反思人在這世界舞台是扮演何種的角色。」

    戴立忍 獲獎國片「不能沒有你」導演

    「當你凝視著世界,世界也會回望著你。」

    亞馬遜讀者佳評:

    “斐迪南‧普洛茲曼再次帶給我們如此令人驚嘆不已的攝影集” 大衛‧德索沙, 美國
    「發自內心和你的照片對話;全心全意地付出;相信自己的直覺反應;好好吸收你生活經驗中的精髓;持之以恆地努力下去,這樣或許還不太遲。」——瑪麗昂‧波斯特‧沃考特(Marion Post Wolcott)



    「身為攝影師,我們會將注意力轉向那些我們身為其中一分子而感到熟悉的事物,如此一來,我們的工作就變成不只是能說出主體本身是什麼——還可以和主體對話;我們不只能談論主體——還能替它們發聲。這時的主體由於已經被賦予了說話能力,因此也將能夠和我們對話、替我們發聲。而透過這套語言,有些東西,也就是攝影終究必定會牽涉到的東西,都將被提交到鏡頭前——那就是時間、地點,以及人類的工作成果。」——朵洛西亞.藍吉(Dorothea Lange)



    對於人類的工作與作品,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夠完整記載,就算是全世界所有的圖書館加在一起也涵蓋不了。因為這些工作就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每一天的每一分鐘,都有新的工作和作品被創造出來,也都有舊的被毀棄。世上的工作多不勝數,每天有數十億人在做。本書的照片呈現出世界各地、各個時代、各行各業的工作情形,但所能觸及的人類工作和成就,仍是非常淺薄。

    這本書並不是百科或類型學的書。書中的照片之所以雀屏中選,是因為其中都有一些關於時間、地點和人的故事。我們所說的工作,其實都是個體的合力作業而組成的許多龐大網絡。儘管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事,但幾乎總是處於某個更大單位的脈絡之中,這個單位可以是家庭、氏族、部落、公司、大學、或是某個組織。很少有人是真正獨立工作的。

    當工作變成一張照片的時候,改變就發生了。書名頁上那位瞪著你看的阿富汗礦工,就是從一個有呼吸、有心跳、滿臉塵土、神情疲憊地正在抽菸的真人,轉化成一幅平面的圖像。布滿他全身皮膚、累積在他肺臟裡的煤灰變成不是有害健康的物質,而是一種顏色與質地。他的凝視在面對面時可能會讓你感到不自在,但透過照片卻變得迷人而親切。礦工和採礦工作變成了藝術。

    這個說法似乎有矛盾,但其實並不會。工作的表象和它實際做的方式是兩回事,也和做這個工作的人對這個工作的感覺與想法無關。觀看一張工作照,可以引發我們對工作和生命的想法與感受。好的藝術都有這個效果,無論攝影、繪畫、音樂、舞蹈、電影,還是文學。它會帶領我們每一個人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不只對手邊的主題,而是對人類存在的普遍本質進行深刻的思考。

    這並不是什麼抽象的哲學題目。本書的攝影師讓我們看見「工作的世界」真正的樣子,儘管書中有些照片所拍攝的工作已不復存在。他們的動機和方法各不相同,有的目的在於暴露出社會上的不平等,如路易斯‧海因(Lewis Hine)在20世紀初拍攝的美國童工問題;愛德華‧寇帝斯(Edward Curtis)以記錄北美原住民急速消失的生活方式為使命;當代藝術家如愛德華‧伯汀斯基(Edward Burtynsky)和塞巴斯提奧‧薩爾加多(Sebastiao Salgado),則分別探索工業和人類的曖昧關係,以及世界各地的勞工遷移現象。

    書中的所有照片,都存在著朵洛西亞‧藍吉所說的主體與藝術家之間的對話,而且不只如此。由於這些照片是呈現在書上,而不是在某個博物館或藝廊內,這樣的對話於是擴大成讀者、藝術家和主體之間不斷進行下去的交談。

    照片不是錄音,不會直接將工作的聲音,如手持式風鑽鏗鏗鏘鏘的鑽鑿聲、拖把窸窸窣窣的拖地聲、建築工頭的咆哮聲等傳達出來。照片不會播放影中人物的聲音與話語。然而,這些由過去和現在的藝術家所拍攝的照片,仍能以圖像這種國際的視覺語言,與我們的感受、心靈和勇氣對話。

    這些照片訴說著主體的工作、生活與環境,談論著富裕與貧窮、苦痛與暴力、喜樂和悲傷。我們看到了被攝者的尊嚴、絕望、勇氣與堅持。在這場了不起的對話之中,我們了解到全人類有多麼大的共通性,以及多麼小的事就能讓我們彼此針鋒相對。

    這些照片很美,畫面上的形狀與色彩、景色與臉孔都令人著迷。然而美麗、悲劇與恐懼並不互斥。花了極大的心血才拍到這些照片的攝影師都很清楚,他們見到的可能是既絢麗、驚人又恐怖的景象。

    工作本身並無良知、記憶或道德;人類則有,至少某些人、有時候會有。看著照片上的孟加拉男孩坐在一堆碳棒之中,用鐵鎚和手指把乾電池拆開,回收裡頭的金屬,就為了賺那麼一點點小錢,我不禁懷疑付錢讓他做這個工作的人有沒有替他的健康和福祉著想過。他們究竟是把這個小男孩當成一個人來看待,還是只是他們生意中某個可取代的東西,一個用完就可以丟棄的人力資源?

    在很多地方,工作就是這麼回事,是人們為了讓自己和家人活下去,任何該做的事都得做的生存鬥爭。在馬克思或弗洛伊德的觀念中可以透過工作獲得的自我實現,在很多人的生命中並不是要素,從燉煮樹葉當作晚餐的蘇丹丁卡人婦女照片中肯定看不出這一點。活下去才是她的工作;這個職業也不是她選擇的,而是教派衝突迫使她如此。

    當然,並非每個工作都是沉悶或悲慘的。有些人對自己的工作很滿足,有些人就單純是熱愛他的工作。這些都是幸運兒。工作也有社交的面向。人會在工作時交到朋友,分享快樂也分享苦惱。會發生很多趣事。人有時候會在工作中歡笑、歌唱,有時候會和上司或同事起爭執。有人辭職,有人找到新工作。生活就是這樣運作的。

    只要你仔細看,上述種種都可以在本書收錄的工作照片上看到,這些都是攝影師在世界各地,用心和靈魂拍出來的作品。「看」是最要緊的。沃克‧伊凡斯(Walker Evans)曾寫過:「要凝視。這是訓練你眼睛的方法。好好地凝視、窺視、傾聽、竊聽。到死的時候才不會一無所知。你活在世上的時間並不長。」

    —費迪南‧普羅茲曼(Ferdinand Protzman)

    某一章在馬拉木雷斯的一個寒冷春日,兩個老婦人一同坐在農莊木門前的板凳上,身上穿的是這個羅馬尼亞北部靠近烏克蘭邊境的偏遠山區典型的羊毛服裝。其中一個圍著一條圖案鮮豔的藍白圍裙,凝視著巷子。另一個則緊盯著她手上正在紡的毛紗;她兩腿夾著一根木棍,棍子上纏著一團新鮮羊毛,整體的形狀和大小都很像一把收起來的遮陽傘。她的左手手指以小提琴大師般的靈巧動作,控制著毛紗的揉捻和粗細;右手提著的一支紡錘,從羊毛團中拉出一條筆直如箭的毛紗。這一件多年來重複製作過無數次的優雅作品,連同這安詳的一刻,就凝結在亞歷珊卓.阿法基恩(Alexandra Avakian)優美的攝影作品裡。

    紡紗的動作並不因阿法基恩正在拍照而停止。1998年那天,她終於放下相機的時候,那兩個婦人已經走了,紡錘上又多纏了一些剛紡好的紗線,光線也已偏移,時間繼續滴滴答答地往前走。她們並不是在擺姿勢、或者展示某種古老的手工藝給這個好奇的訪客拍照。她們就只是一般的居民,坐在門邊做她們平常會做的事,也就是用達契亞人部落從公元前1000年在馬拉木雷斯地區定居以來,歷代婦女所用的相同方式來紡紗。紡羊毛紗並不是最終目的,它是這個古老農業文化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這個文化挺過了韃靼人入侵的劫難,以及較近期的數十年共黨統治,這段時間實行的強制農業集體化,摧毀了許多羅馬尼亞農場和村落。婦女紡完紗,還有別的工作等著她們做,在馬拉木雷斯如此,在世界各地也都一樣。

    工作沒有休止的時候。從人類在地球上崛起開始,工作就成了全人類共同的志業,如今不僅遍及地球,還延伸到了太空。世界上每個主要宗教,都是從一個至高無上的神創造世界的概念開始,就如《聖經》的〈創世紀〉所述:「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每一個經濟、政治體系,都是以集體和個人的工作為基礎。全球超過60億人口中每一個人,在某種意義上都在塑造工作這個詞,最開始就是母親和胎兒從懷孕、分娩、出生,到接下來的生存任務,所共同分擔的工作和感覺。

    「工作」一詞本身就是一個世界──它是個動詞、是個名詞,也是一種隱喻、觀念、過程、產物、聲音、行為、痛苦、享樂;是北京一個新生兒的第一次呼吸,是白金漢宮一名衛兵的站崗,是印度一名工人在絲綢工廠操作著動力織布機,是肯亞一位巡邏員在巡視獵物保護區,是安地斯山上一位農夫耕耘著一片多石的田野,或是一名羅馬尼亞老農婦紡著羊毛紗。

    即使在一個像馬拉木雷斯這樣的傳統鄉村社會中,工作也呈現了各種意義。那裡最容易被看見的工作,也就是到那一帶旅遊的人都會看見的,幾個世紀以來幾乎沒什麼變化。這些工作跟大多數工作最終的目的一樣,都是為了滿足人們對食、衣、居住的基本需求。馬拉木雷斯從當地茂密的森林砍伐木材來蓋房子,同時也做為取暖和煮食的燃料。他們飼養牲畜,然後屠宰;種植作物,然後收割。自己剪羊毛,然後紡成紗,做成衣服。其中有的工作是男女老少共同分擔,有的則根據傳統,分別由不同性別和年齡的人從事。當地的傳統規定,男人要會刻木頭,女人則必須懂得紡紗、染色、編織和縫紉。

    對一個在巴黎、紐約、東京或里約熱內盧這些地方工作的世故都市人來說,馬拉木雷斯的生活和工作可能顯得一成不變而沉悶至極,大家討生活的土地上永遠供養著一個狹隘守舊、性別不平等的社會。但也有的都市人可能覺得這種生活和工作方式非常浪漫、誘人,比較單純、健康,可以更親近家人、鄰居和自然。而另一方面,羅馬尼亞的鄉下人可能很嚮往大城市的生活,不然就是不齒這種念頭。

    每個人都拿自己的工作、信念和文化當透鏡來看別人的工作。我們觀看工作的照片時也是這樣。阿法基恩這張照片,乃至於本書中的其他照片,是可以從美學的角度來欣賞的。她這張兩位農婦的照片是一幅美的畫面,融合了對比與互補的色彩和質地,將觀者的眼光引到兩個婦人飽經風霜的面龐和強壯的雙手上。熟悉西方藝術的人會發覺,這張照片結合了米開朗基羅〈聖殤〉的肢體語言、凱特.柯維茲蝕刻自畫像的抒情簡約,以及林布蘭特人像畫的心理呈現。

    不論任何照片,這都是非凡的成就。就算觀者只品味其中的美,也未嘗不可。但這可不是雕刻、版畫,也不是繪畫,而是阿法基恩看見之後,用快門瞬間擷取下來的生活即景,是兩個婦女在某個片刻、某個地方,正在做某件事的照片。她這張照片由於是直接取自生活,所以具有臨場感和超越照片本身美學訴求的溝通力量,就和所有真正偉大的照片一樣。阿法基恩把歐洲某個偏遠地區某一天的生活、工作和兩個婦女的樣貌展現給我們看,告訴我們那個地方以及當地居民的一些事情,包括他們會做的事、大概長什麼樣子。在這些內容之外,她也提供了一個途徑,讓我們藉以思考或者反思自己對生活、人和工作的觀念。

    沒有單一故事,可以涵蓋工作的世界,要對它作起始、中段、結尾皆清晰交代的完整敘述也是沒辦法的。工作是生命重要的一部分,而地球上工作的故事是篇龐大的史詩,不斷由數十億個個人故事編織起來,每一個都經過自身的發展階段,擴大人類經驗領域。在這篇史詩中,工作可能是某地某時、生或死、苦或樂。工作是我們的作為,也常就是我們自己。當你讀到這裡,某人正在某處工作著。那人也許就是你。

    如同阿法基恩的攝影,本書中的所有照片都是浩瀚故事大海的摘錄。每張照片都是纏繞在大史詩裡的一縷紗線,是用超越國界的攝影視覺語言所說出的一線故事。如所有的好故事,這些影像挑動觀者的情感與思想,建立起主題、媒介、藝術家和觀賞者之間活生生的聯繫。這些書頁上的人、地、物,在我們觀看的那一時刻就成為我們自己生活、故事和工作世界的一部分。

    當然,有些事物是照片無法告訴我們的,至少不能以文字傳達。照片不能訴說影像中人物對他們所從事工作、工作地、或工作夥伴的感覺。不同於史塔茲.特爾寇(Studs Terkel)傑出的著作《工作中》(《Working》)一書,我們不能直接聽見人物的聲音或知道他們的想法;我們也沒法聽到這些工作現場的聲響,例如硫磺湧入一間西西里島倉庫的吼聲,或一座汽車工廠傳出的噪音。

    然而,即使只是捕捉一個動作,攝影作品能以強有力的方式表達事物。對這一點,路易斯.威克思.韓恩(Lewis Wickes Hine)1909年在一次演講中就作了最佳闡釋。他所拍攝兒童在工作中的照片曾促使童工在美國境內被禁止。

    「無論是繪畫還是照片,圖像本身是個象徵,它能把人即刻帶入與現實的密切接觸。圖像所說的語言是種族和個人很早就學會的一種語言——看看以前的圖畫書作家和今日沉醉在圖畫書中的小孩就可明白。對我們這些大孩子而言,圖像仍繼續以最凝聚和生動的方式訴說著故事。其實它常比事實更加有力,因為在圖像中,不重要和互相衝突的元素被摒除了。圖像是沒有國界、不分年齡的語言。近年來在報章雜誌、書籍、展覽中圖片的增加,就是很好的例子。

    照片有它自己的多出來的一層寫實;本質上它擁有一種其它圖像形式所不具有的吸引力。也因此,常人深信照片不會作假。你我當然知道這種對照片誠實度的無限信任已被強烈動搖了,因為也許照片不會說謊,說謊者卻可以拍照。所以在我們傳達事實時,有必要注意不要讓我們所仰賴的照相機染上壞習慣。」

    自韓恩的時代到今日,照片和世界都改變了很多。當時所提的「圖片的增加」,現在已變成氾濫的照片洪流。同時,數位科技也嚴重損傷了攝影的寫實價值。現在,照片能說謊,也的確會說謊。即使如此,韓恩的說辭仍然成立。有些藝術家和記錄攝影家,例如本書所列舉者,仍然追尋揭露真理。照片在製作和傳播上的進步,在他們的追尋過程中反而是一種助力。本書中所呈現對工作的觀點,主要是歐洲人建立的。攝影是在歐洲發明,而且從19世紀萌芽之初,這個媒介就是主導世界的西方美學的一部分;它在其中所佔的地位,起先是經由光學機械的複製技術獲得,而新近經由電腦和網路又得以發揚光大。

    關於工作的價值、組織方法及意義,歐洲也是這些方面主導概念形成的地方。工作塑造世界和人類生活的力量,在古代就已經被頌揚。亞里斯多德認為對工作的樂趣能把完美注入所做的工作中,而他對以酬勞為目的所做的工作則持負面的看法,寫道:「有報酬的工作併吞並敗壞心智。」

    在奧古斯特.凱撒的時代,羅馬詩人維吉爾把「labor omnia vincit」這個拉丁文句子, 也就是「工作戰勝一切」,鑄入分為四部的《農事詩》裡的一首詩當中。雖然那時候起,歷史舉出豐富的例子,如疾病,來證明有些事並不受到工作力量的影響,但這個句子一直廣為流傳,今日仍是好幾個英國城市、美國勞工聯盟、俄克拉荷馬州政府、以及世界各地狂熱於工作者的座右銘。

    現代世界的工作理念和形象是由歐洲的歷史事件、思想家和藝術家塑造成的。18世紀時,傳遍歐洲的科學和農業進步正為工業革命鋪路,水力或蒸汽推動的機械將製造過程變成使用大量勞工並生產大量貨物的大規模集體工作。被工業工作吸引的人們從鄉下成群湧入城市。這個現象今日仍在世上許多地方繼續發生。

    對視覺藝術家來說,工業革命提供了豐富的新主題:蒸汽引擎、鐵路、鋼鐵工廠及繁忙的城市等。這些都在19世紀被威廉.透納、克勞德.莫內、亞道夫.孟澤爾等先鋒畫家描繪過。他們的圖畫傾向於從美學的觀點來探索工作的新方式和新工具,較不是從社會或政治觀點出發。

    有些歐洲人對集體、工業化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加以分析,包括在工作這個課題上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思想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和卡爾.馬克思。對佛洛伊德來說,愛慾和工作(「lieben und arbeiten」)是人類生命的兩大驅動力。1930年他在《文明與其不滿》一書中寫道:「在所有經營生活的技巧當中,把重心放在工作上是最能將個人緊密聯繫於現實的一項;因為工作至少可讓個人在現實的一部分裡和在人類社群裡得到一個確定的地位。工作提供一個可能性,將一大部分原欲成分,無論是自戀、侵略或甚至色慾的 ,轉移到職業工作上和與它相關的人類關係上,從而賦予它一種價值,而這種價值絕對不次於它作為維持和合理化個人在社會中存在的必要性。」

    佛洛伊德說,即使有這樣的價值,「作為通向快樂的途徑,工作並不被人們高度重視。他們並不像追求別的得到滿足的可能途徑一樣來努力追求它。絕大部分的人僅在維生需求的壓力下工作;而由於人類這種對工作天生的厭惡,引起了最棘手的社會問題。」

    馬克思相信工作是一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層面,也是充分實踐自我最可能的途徑;他並認為勤勞代表人的基本力量、心理性質和創造性被賦予具體形式。依照他的觀點,與工作息息相關的社會問題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使人成為工資的奴隸,將人從他的真正創造性自我疏離,使他無法實現自我。馬克思提出的解決方法是共產主義,他把這個思想用精簡的「予其所能,取其所需」這一句話來表示。

    不管一個人對佛洛伊德或馬克思的觀念有什麼看法,這兩位人物的的思想,無論好壞都影響了整個世界,而且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力量,也仍備受爭議。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兩人雖然一生努力工作,在工作這個主題上寫下了驚人數量的著作,兩人卻很少有過體力勞動或別種形式工作的直接經驗。比方說,他們似乎沒有過用手工紡毛線、在寒冷的十二月天殺豬、製造汽車、將油菜籽搬上貨船、受訓練成為芭蕾舞者、或在白金漢宮站崗的經驗。

    在本章中,我們可看到男人、女人和兒童在做這些事情。當中有的人也許與他們的工作疏離,或用工作作為情慾的抒發管道,但不是每個人都如此。人們的確以工作來滿足食、衣、住的需求,而且有很多人厭惡他們的工作。但有的人則不然。年輕的芭蕾舞者、西班牙鬥牛士和茱迪.寇博所拍的白金漢宮皇室分衛隊員並非只為了薪餉而出來工作。他們所做的事是他們的選擇。以皇宮衛兵為例,他的影像使人想起林布蘭特在1650年左右所繪、如今懸掛在柏林繪畫藝廊的〈戴金頭盔的男人〉。就像這幅被某些專家認為代表戰神馬爾斯的畫,這名皇宮衛兵同樣是個象徵。他是受過高度訓練的士兵,但他的工作是代表大英皇室的傳統、力量和屹立不搖的精神。他閃耀的金頭盔或許令人聯想到這個世界戰場上的刀光劍影,但在一個使用自殺轟炸機和高科技武器的時代,他的裝備其實無力保護皇家。跟馬拉木雷斯紡織的婦女一樣,他的眼神專注在他的工作上。無論西格蒙德、卡爾還是其他任何人怎麼說,在這張照片中,他的果決態度不會改變。
    前言 18

    歐洲 22

    特輯:農業 74

    亞洲 86

    非洲 138

    特輯:礦業 192

    中東 204

    美洲 246

    特輯:製造業 302

    島嶼 314)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