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心理 人際關係】 > 心理

    【DJL】與焦慮和解:認知療法先驅克萊兒・維克斯的教導_茱蒂絲.霍爾, 吳凱琳


    作者: 茱蒂絲.霍爾,吳凱琳
    出版社: 行路
    ISBN: 9786269537648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319
    售價: 21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373957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MK5】波動を知って100歳を得よう_日文_日比孝吉
    作者:日比孝吉
    售價:539
    【J78】自殺危機處理:合作取向_大衛.賈伯斯
    作者:大衛.賈伯斯
    售價:229
    【KEU】The Creative Habit: Learn It and Use It for Life : A Practical G
    作者:Tharp,Twyla/Reiter,Mark
    售價:489
    【L1E】瞬間成為冷讀術高手-實做版_陳光棻, 石井裕之
    作者:陳光棻,石井裕之
    售價:169
    【LVM】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_樸豫眞,  梁如幸
    作者:樸豫眞,梁如幸
    售價:199
    【LLH】This Is How: Proven Aid in Overcoming Shyness, Molestation, Fatn
    作者:Burroughs,Augusten
    售價:489
    【EDC】The Secret Language of Relationships: Your Complete Personology
    作者:Goldschneider,Gary,Elffers,Joost
    售價:789
    【LFG】Living Beyond Limits_David Spiegel
    作者:DavidSpiegel
    售價:17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373957

    [代售商品編號] 101633300279

    [ISBN-13碼] 9786269537648

    [ISBN] 6269537649

    [作者] 茱蒂絲.霍爾, 吳凱琳

    [出版社] 行路

    [出版日期] 2022/03/09

    [裝訂/規格] 平裝 / 448頁 / 16 x 22.5 x 2.8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目錄]
    ►引言

    ►序言克萊兒‧維克斯的真知灼見

    克萊兒‧維克斯首次建立她的治療方法時,完全與主流理論背道而馳——當時主流理論認為,讓病患直接面對恐懼症有可能引發精神病。維克斯的方法是全然接受恐懼,她認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擺脫痛苦與恐慌。她的著作預示了數十年後學術的發展,她採取的方法後來也經證實是有效的。

    ►第一章誤診

    二十多歲時,維克斯經診斷罹患了當時人人聞之色變的結核病,被迫遠離自家,住進療養院。雖然半年後醫生表示是誤診了,維克斯卻沒有因此鬆了口氣,由於心律不整問題沒有改善,她相信自己有嚴重心臟病。多年後她終於明白心智與身體的連結,恐懼一旦無法舒緩就會激化神經系統,導致心跳加快。

    ►第二章備受期待的掌上明珠

    克萊兒的人生志趣與勤奮的性格,在很年輕時就已嶄露無遺;她遺傳了母親范的企圖心。在當時性別角色定義明確,但克萊兒從小就被教導要走入世界,母親要她謹記在心,她的祖先包括了多位成就卓著的女性,至少在紐蘭家族是如此。

    ►第三章維克斯的轉變

    維克斯初期的生涯發展,猶如動物學系恩師蘭斯洛特‧哈里森的翻版。維克斯後來亦被後世視為動物學領域的開創者,雖然沒多久便捨棄這條路,但她帶走了三樣東西:觀察的重要性、動物和人類共同擁有的遺傳特徵,以及如何將片段知識融入更大的框架中。

    ►第四章遇見奧魯索

    奧魯索在哈里森召集的跨領域考察團與維克斯相遇時,時年三十四歲,比維克斯年長十二歲。這名學者曾在索姆服役,此地曾發生多次戰役,它們真實呈現了戰爭的恐怖。維克斯當時仍未被恐懼綁架,但奧魯索已因戰事而切身感受過強烈恐懼。

    ►第五章蜥蜴寶寶與蜥蜴腦

    哈里森和維克斯希望,藉由探究蜥蜴的胎盤演化與哺乳動物的生殖演化之間,有哪些相近之處,為演化研究提供新觀點。維克斯深入觀察所有生物都擁有的神經系統——這些本能不受意識控制,是了解原始大腦的第一塊磚。後來她理解到,這與人類的激發模式密切相關。

    ►第六章死亡的陰影

    1928年,哈里森因腦溢血過世,維克斯瞬間失去恩師,某種恐懼向她席捲而來,沒多久她發現原本健康無虞的身體,不知怎的開始變得衰弱。她雖努力不懈地完成博士課程,對外展現出充滿自信的形象,但她對自我的認知與外界對她的認知,兩者之間其實存在著明顯落差。

    ►第七章沉沒與漂浮

    維克斯經歷過心智與身體之間形成的強力循環,她發現自己原來是被恐懼所驚嚇,這個真相對她意義重大。很快地她便掌握重點,她必須停止對抗恐懼,因為恐懼是本能反應,對抗只會造成反效果。原本不明所以的痛苦如今得到了解釋,她也因此獲得解放。

    ►第八章達爾文與問題的核心

    達爾文之所以被稱為「第一位心理學家」,是因為他的最後一本著作《人和動物的情感表達》,將其學術研究拓展至過去少有人仔細描繪的心智海洋。這是人類首度為了理解心智和身體的生物運作,而進行廣泛的研究;心智與身體之間透過自律神經系統形成相互關係,這正是維克斯研究的核心。

    ►第九章轉投跨領域名師門下

    艾略特・史密斯強烈反對佛洛伊德所稱的「新的性科學」,因此他訓練精神科醫生時,堅持引導他們從生物學觀點理解神經系統。維克斯從他身上學到,單純的生物學家……會注意到解剖事實隱含的某些心理學意涵,解釋心智與心智運作時,會評論其中涉及的神經面向。

    ►第十章啟發寫作風格與主題的著作

    艾略特‧史密斯和同事湯姆‧哈瑟利‧皮爾著手探究砲彈驚恐症後,看到的是難以承受的恐懼。他們兩人辨識出的一個重要現象,後來也成為維克斯診斷的核心——那就是害怕恐懼情緒。這是維克斯所提出最歷久不衰的見解,幫助世人理解、治療與治癒神經疾病。

    ►第十一章寒冷氣候的生活

    在倫敦大學學院實驗室待了七個月後,轉投入艾略特‧史密斯門下之前,維克斯中斷了學術研究工作,休了長假,與朋友凡斯和未婚夫奧魯索一同旅行。除了從事三人共同熱愛的活動,維克斯也可趁機收集庇里牛斯山的蜥蜴物種。1930年5月底,她動身展開生平第一次歐洲短期旅遊。

    ►第十二章貝絲之歌

    維克斯年僅二十多歲時,便已廣泛涉獵且深入理解古典音樂,歐洲之旅讓她對古典音樂的體悟更上一層樓。她理解呼吸屬於神經系統的某種自主功能,人類擁有部分掌控力。擁有好歌喉的她想朝歌唱家發展,歌唱家需要伴奏者,於是維克斯請到優秀的古鋼琴老師伊莉莎白‧科爾曼。

    ►第十三章維克斯博士的歐洲旅遊諮詢辦公室

    維克斯在遊歷歐洲各地後,決定開設一家歐洲旅遊諮詢辦公室。她已想好藉由為報紙撰寫專欄,來支撐這間辦公室的營運,此外還著手撰寫一本旅遊指南。但是隨著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入侵波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她原本快要完成的指南、每週專欄以及收入,同時化為烏有。

    ►第十四章戰爭的世界

    二戰期間維克斯一家反覆搬遷,這期間維克斯在醫學院上課,科爾曼則在音樂學院工作,兩人盡可能花時間相處。雖然一開始母親范就接受了科爾曼,但後來兩人的關係仍愈來愈緊張。維克斯的妹妹達爾西則認為,科爾曼占用了她姊姊的時間、注意力與關愛。

    ►第十五章維克斯博士回歸

    1945年3月,四十二歲的維克斯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她穿上畢業袍領取學位證書時,已經在瑞秋佛斯特醫院工作。1940年代末期,她在雪梨的邦迪郊區、距離貝爾維尤山不遠的海濱開設自己的一般診所,直到退休前,一直維持與前述醫院的聯盟合作。

    ►第十六章女性之家

    家中沒有人不知道科爾曼對維克斯的意義。兩人間的親密關係讓妹妹達爾西感到不安,她不滿維克斯總是把科爾曼放在第一位。維克斯愛她妹妹,但選擇科爾曼成為人生伴侶。這三人之間需要一道門相互隔開。他們買下位於克雷蒙恩一幢擁有十八間房的大坪數聯邦式房屋……

    ►第十七章首部著作誕生

    一名病患發現,維克斯在診療室說的話非常有激勵效果,但是當他離開診所後就失去效用,於是便要求維克斯「寫下所有細節,這樣就不需要跟每個人重複說一遍」。維克斯於是將她的建議錄音,分送給病患。後來她常說,是病患讓她理解到重複與強化的力量。

    ►第十八章寫給那些苦於神經疾病的人們

    在首部著作《幸福就在轉念後》中,維克斯揭露了她為焦慮、恐慌與驚懼等病症開發的萬用解方:面對、接受、漂浮,以及讓時間流逝。維克斯極力避免標籤化,她偏愛統稱許多病症為「神經」疾病。日後精神醫學界雖然區隔出不同的焦慮狀態,但她都採取同一種治療方法。

    ►第十九章不科學的科學

    二十世紀中葉,研究人員同時在實驗室與臨床現場,探究牽涉到心理學、神經學以及荷爾蒙等領域的複雜路徑。佛洛伊德學派仍持續獲得不少人認同,但醫生和科學家偏愛以生物學觀點看待精神疾病。維克斯的研究方法以生物學為取向,它的歷史意義在於點出心智與身體之間的連結。

    ►第二十章掌控市場

    在精神醫學社群,有些人對《幸福就在轉念後》絲毫不感興趣,另有些人則百般挑剔,不過維克斯的醫學同業對它的接受度較高,畢竟她是他們的一份子。維克斯成功治癒病患的消息持續在同業間傳散,當醫生看到他們的病患因為閱讀她的著作而獲得幫助,便將這本書介紹給其他人。

    ►第二十一章第二個家

    如今維克斯的工作重點都放在新書上,她也因此認識了許多新朋友,不少人對她充滿感激。她正是因此認識了喬伊絲‧斯基恩‧基廷。為了回報維克斯,斯基恩‧基廷同樣對她毫無保留地付出。斯基恩‧基廷全家居住的公寓,位於倫敦市中心的肯辛頓區,這裡也成了維克斯永久的家。

    ►第二十二章失敗的合夥生意  

    有不少讀者相信,自己是因為閱讀維克斯的著作而順利康復,1960年代中期某個時間點,維克斯開始讓一些熱心的仰慕者成為商業夥伴,她偏愛這樣的工作模式。他們真心理解她的著作能發揮什麼影響力,對她來說,這項因素要比其他商業考量來得重要。

    ►第二十三章遠離懼曠症

    維克斯偏好用單一的統合方法治療焦慮症狀,她認為眾多新的疾病標籤,只不過是以下這個問題的不同樣貌:害怕恐懼。隨著神經科學持續發展,以及人們對神經生物學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加佐證了她的療法:比起了解不同焦慮疾病的差異,了解它們的相同之處更有用。

    ►第二十四章研究恐懼的先驅

    神經敏化的人,第一恐懼會如電流般疾速傳遞,對於引發恐懼的危險事件過度反應,無法立即消除這種恐懼。若要達到「心神安寧」,需要身體一起合作,而不是只有心智,這正是維克斯治療原則的重點,用意是抑制神經系統的反應,避免第二恐懼重新觸發第一恐懼的無聲警報。

    ►第二十五章生活在兩個世界

    再次回到家後,維克斯又懷念起旅遊的時光,以及沿途享受的奢華生活。返回澳洲後,維克斯不僅享受不到海外旅行的好處,更缺乏知識上的刺激。她熱愛自己的直系家人,但是他們彼此之間缺乏共通點,而且家中麻煩不斷。

    ►第二十六章靈魂伴侶

    科爾曼過世一事,考驗著維克斯個人的應對能力。科爾曼不僅僅提供陪伴與親密的情誼,還負責操持家務。喪失科爾曼這個「靈魂伴侶」後,維克斯雖然繼續做著以前就在做的事,但已不再是以前的那個她,她的日常生活乃至作息常規,都因此被打亂。

    ►第二十七章辯護

    維克斯運用她的方法治療廣泛的精神問題,也就是現代教科書所稱的「精神官能症」,但她會盡量避免這種帶有批評意味的說法,而偏愛使用醫學性描述,也就是神經疾病。她的描述暗示這個疾病只是暫時,而非永久的狀態;她認為精神疾病和精神健康是逐漸演變的過程。

    ►第二十八章步入老年

    1979年,妹妹達爾西被診斷出失智症,她完全喪失自理能力。高齡近八十歲的維克斯無法自絕於外,然而由於她不願面對達爾西失智可能造成的影響,這也使得她與向她求助的家人關係緊張。緊張的情緒讓維克斯喘不過氣,她只好逃離,跑去住在鄰近社區的莉莉家。

    ►第二十九章BBC與雪片般的來信

    法蘭・葛洛夫斯是BBC日間電視節目《卵石磨坊》的製作團隊成員,某次旅行時她偶然讀到維克斯的一本書,就和許多人一樣,她覺得這本書對她個人特別有意義。葛洛夫斯的專長是健康專題報導,她提案要製作一系列訪談,每週定期播出,後來順利獲得核准,成為《卵石磨坊》的單元,最終她聯絡上維克斯……

    ►第三十章關門聲

    打從1950年代起,維克斯對待家人就非常慷慨。隨著她的名氣持續看漲,書籍銷售屢創佳績,其他人對她的期待也隨之提高。在她人生最後十年,有時候她會因此苦惱不已。她自己沒有小孩,卻有好幾個孩子需要靠她撫養。有時她會不知道要如何分配,或是如何拒絕金援他們。

    ►第三十一章大腦受傷

    1987年某日,維克斯外出時昏倒在人行道上,頭部受到撞擊。由於即時送醫治療,雖然她陷入昏迷將近一星期,但腦部沒有損傷,只是邁入至今仍找不出原因的老化階段。維克斯自己就是醫生,她相當清楚未來的路會是如何,現在的她變得驚慌不安、情緒脆弱。

    ►第三十二章角逐獎項

    1989年1月18日,透過卡爾森居中牽線,由病患變成信徒的夏洛特・魯多第一次直接聯絡羅伯特・杜邦博士,希望杜邦能夠「針對提名維克斯博士角逐諾貝爾獎的事,提供協助、建議與意見」。魯多問杜邦,是否願意看看諾貝爾委員會寄來的表格,協助提升維克斯的候選資格?

    ►第三十三章諾貝爾獎提名

    1989年是維克斯工作生涯的最後一年。五月時,她完成了最後一本書《焦慮的最新自救手冊》,並在當年順利出版。這是她最後一本耗費大量心力的書,當中收錄了多篇文章、演講、信件與訪談。此時《幸福就在轉念後》已經發行到第二十三版。就在同一年,維克斯也終於獲得較為正式的認可。

    ►第三十四章最後的日子

    1990年6月2日,住在安養中心的維克斯有了另一位訪客,就是她的外甥女蒂塔。蒂塔痛恨阿姨不是看著雪梨港過完這一生,她知道,維克斯以前最不希望待的地方就是安養中心,因此她決定去探望她。她告訴阿姨,她是來向她「真心道謝,感謝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後記遺澤永傳

    ◎致謝)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她率先從生物學的角度,揭露神經系統對於情緒的影響,

    引領時代地揭露了心智與身體之間的連結,卻因為身為女性

    以及獨排眾議的見解,遭受當時心理健康領域當權派所排擠,

    然而無數受益於她的著作的讀者,見證了其獨特療法的價值。

    *****

    二十多歲時,克萊兒・維克斯經診斷,罹患了當時人人聞之色變的結核病,被迫入住療養院。雖然後來醫生發現是誤診了,但她的心律不整並未改善,自此長年陷入焦慮。後來經過一個朋友提點,她發現自己的焦慮來源原來是被恐懼所驚嚇,這個認識對她意義重大。很快地她便掌握重點——她必須停止對抗恐懼。

    由於維克斯的學術專業是生物學,她得以深入觀察所有生物都擁有的神經系統,從而了解我們的原始大腦——後來她理解到,這與人類的情緒激發模式密切相關。又因為親身經歷過心智與身體之間形成的強力循環,維克斯後來發展出治療焦慮症等神經(失調)病症的萬用療法,她用以下簡單的口訣總結這套獨特療法:

    「面對」、「接受」、「漂浮」,以及「讓時間流逝」。

    維克斯後來成為醫生,治療焦慮症的成效頗受病患肯定,但有病患向她反映,雖然她的建議很有用,然而一旦離開診所,效果就大打折扣。該病患建議她「寫下所有細節,省得得一再重複告訴病患」。這個建議催生了維克斯的首部著作。

    1962年,《幸福就在轉念後》(Hope and Help for Your Nerve)出版,這是一本為一般大眾撰寫焦慮症「自療」專書。儘管當時的精神醫學社群普遍無視這本書,維克斯的治療口碑仍藉由病患持續在醫界傳開來。《幸福就在轉念後》出版後在多國熱銷,她也颳起旋風,廣獲媒體邀約(例如英國廣播公司BBC熱情邀約她合作訪談節目),世界各地的讀者信件與電話大量湧入,更有不少病患登門造訪她的澳洲住處,感謝這位博士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甚至拯救了他們的人生。一些心理健康領域重量級學者,也開始注意到維克斯及其療法,與她進行交流。

    恐慌、憂鬱、焦慮、懼曠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日後精神醫學界傾向細分疾病,但維克斯認為,當中有許多疾患其實「病出同源」,也因此她都採取同一套方法治療廣泛的精神問題,也就是現代教科書所稱的「精神官能症」,同時稱呼它們「神經疾病」,除了避免批評意味,也點出這些疾病都是暫時、而且可以治癒的。

    *****

    克萊兒・維克斯思考活躍奔放、不喜因循守舊,她在演化領域的研究贏得了全球讚賞,亦是第一位取得澳洲歷史最悠久大學科學博士的女性。由於多才多藝且興趣廣泛,維克斯曾經從學者生涯轉換跑道,成立旅行社,後來又轉往醫學領域發展,最終成了醫生。

    她是心理健康領域的研究先驅,徹底顛覆看待「焦慮」這個重大文明病的角度。《幸福就在轉念後》出版已是六十年前,至今持續再版、依然暢銷,繼續造福眾多有焦慮症困擾的人。即使在克萊兒・維克斯死後三十年的現在看來,她的治療方法依然先進,而且證實有效。然而,她的故事卻鮮為人知。這本書,就帶您一窺她走在時代前端的見解,以及她豐富且深具啟發的經歷。(更詳盡的內容介紹,請參見網頁中目錄的各章引文。)

    各界好評

    ►克萊兒‧維克斯在一九六○與一九七○年代出版了探討「神經病症」的暢銷書,享譽全球,然而儘管有許許多多病患對她心懷感激,如今她卻幾乎已為世人遺忘。這本極具啟發的傳記……完整揭露了這名優秀女性不凡的一生,她在演化領域的研究成果值得讚揚。——《書籍與出版》(Books + Publishing)

    ►克萊兒‧維克斯憑藉著跳脫框架的思考,以及極為敏銳的臨床診斷,開發出一套治療計畫,長年以來讓數千萬名病患受益無窮。——大衛‧巴洛(David Barlow),波士頓大學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榮譽教授

    ►這本傳記讓克萊兒‧維克斯這名澳洲醫生的成就不再遭到埋沒,重新站上焦慮症診斷與治療的歷史舞台。本書展現出優秀記者的純熟功力,描繪一位個性無拘無束、思想創新的女性多采多姿的經歷,讓讀者理解演化與精神理論的歷史,重新認識維克斯的治療方法與著作。——卡洛兒‧密道頓(Carol Middleton),《澳洲書評》

    ►克萊兒‧維克斯對於焦慮治療做出的貢獻時常遭到外界忽視,這本傳記重新給予了認可。——《科學人》

    作者簡介

    茱蒂絲.霍爾(Judith Hoare)

    茱蒂絲.霍爾目前擔任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與《澳洲金融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的記者。她的生涯起始於《西洋棋盤》節目,可算是一九七○年代澳洲社會議題類型節目的鼻祖,之後她加入《澳洲金融評論報》,主跑坎培拉聯邦政治新聞,後來轉而投入專題寫作,最終負責編輯該報的長篇新聞報導,一九九五年被任命為專題副總編輯,任職長達二十年。

    譯者簡介

    吳凱琳

    台大外文系畢,曾任職於出版社、雜誌社與網路媒體,現為自由工作者。譯作包括《創新的兩難》、《橡皮擦計畫》、《訂閱經濟》、《指數投資末日》、《崩盤》、《第五風暴》與《房間裡的大人》等。

     )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