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財經 企管】 > 企管

    【BTL】新創區位經濟:城市的產業規劃決定工作的新未來_恩里科.莫雷蒂, 王約


    作者: 恩里科.莫雷蒂,王約
    出版社: 馬可孛羅
    ISBN: 9789865509101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159
    售價: 13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428866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B89】Business Adventures_John Brooks
    作者:JohnBrooks
    售價:349
    【EGV】Getting Started in Six Sigma_Thomsett, Michael C.
    作者:Thomsett,MichaelC.
    售價:519
    【EGU】Introduction to Online Market & Industry Research: Search Stra
    作者:Shamel,CynthiaL.(EDT)/Shamel,CynthiaL.(CON)
    售價:999
    【EGV】Key Management Models: The 60+ Models Every Manager Needs to K
    作者:VanAssen,Marcel/VanDenBerg,Gerben/Pietersma,Paul
    售價:1219
    【EYG】會展管理概論(三版)_錢士謙
    作者:錢士謙
    售價:339
    【GIH】「日本リファイン」の挑戦_日文_鶴蒔靖夫
    作者:鶴蒔靖夫
    售價:389
    【E1X】Job Satisfaction: How People Feel About Their Jobs and How It
    作者:Cranny,C.J./Smith,PatriciaCain/Stone,EugeneF.
    售價:99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428866

    [代售商品編號] 104289700139

    [ISBN-13碼] 9789865509101

    [ISBN] 9865509105

    [作者] 恩里科.莫雷蒂, 王約

    [出版社] 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 2020/03/07

    [裝訂/規格] 平裝 / 304頁 / 21 x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目錄]
    緒論

    第一章:美國之鏽

    第二章:聰明的勞工:晶片、電影和機器人

    第三章:微軟與大分歧

    第四章:城市的吸引力法則

    第五章:生活費與流動性的貧富不均

    第六章:貧窮陷阱與迷人城市

    第七章:嶄新的「人力資本世紀」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 新創產業聚集在哪裡,你的下一個工作機會就在那裡!

    ★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盛讚:當代最具前瞻性的論述!

    引爆媒體競相報導:《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富比世》、《彭博商業周刊》、《大西洋雜誌》、《赫芬頓郵報》、《科克斯書評》、《國家廣播公司財經台》一致推薦

    專文推薦

    溫肇東|東方廣告董事長╱創河塾塾長

    趨勢推薦(按照姓氏筆劃排列)

    沈雲驄|早安財經發行人

    陳東升|臺大社會學系教授

    陳美伶|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戴季全|流線傳媒創辦人暨社長

    鄭秀玲|臺大經濟學系教授

    當美國人吶喊中產階級消失、藍領階級薪資不增反減時,

    有些數據你必須了解:

    ▼ 30年來,科技讓製造業的產能成長3倍。

    ▼ 一個製造業工人能帶動1.6個服務業職位;一個新創產業員工可以帶動5個。

    ▼ 在矽谷從事服務業的薪水,為鐵鏽地帶同樣工作的2倍。

    ▼ 臉書本身員工1500人,但其關係企業卻養活了13萬人。

    ▼ 鐵鏽地帶失業率高達20%,矽谷只有4%。

    傳統製造業能提供的職缺正大幅減少,越新的廠房越不需要密集勞力。

    而新創產業的表現不僅是本業亮眼,

    更拉抬所有圍繞在旁產業與勞工的薪資與機會,

    徹底改變了一座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風貌。

    這一切都跟你有關,你應該支持新創產業在你的城市扎根!

    讓我們來比較兩座城市的命運,西雅圖與底特律。

    西雅圖如今是微軟的總部,也是電商巨頭亞馬遜的所在地。最早的西雅圖從伐木業的集散中心逐漸發展起來;面向太平洋,在二戰期間又轉變成造船與飛機製造中心。但隨著七〇年代石油危機以及亞洲製造業崛起,西雅圖迅速失去動能,失業率居高不下、犯罪率在全美名列前茅,就連當時的星巴克,也只是販售咖啡豆為主的小型手沖咖啡店。隨著微軟進駐,加上個人電腦市場在八〇年代後半開始飛速成長,西雅圖活力再現,除了大量居民湧入這個曾經衰老的城市,市容也大規模翻新,政府投資大量資源在文教機構上,讓整座城市在新穎中又帶有人文氣息,甚至星巴克也發展成全世界最大的連鎖咖啡店。

    二十世紀初,原來只是地方首府的底特律,被福特相中,作為他汽車王國的總部。汽車在當時是劃時代的新科技,隨後許多車廠也來到底特律附近設廠,並在二戰時製造大量軍用車輛,並在隨後戰後的經濟復甦與中產階級大幅度成長中,一度成為僅次於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的第四大城,人口逼近兩百萬。然而,與西雅圖同樣面臨石油危機,加之日本汽車的崛起,底特律走向蕭條,車廠關閉、郊區住宅大規模被棄置,人口驟減只剩七十萬人,不僅犯罪率與毒品交易量一度攀升為全美最高的城市,甚至在二〇一三年,市政府宣布破產。產業出走、市政無能、公共設施投資乏力,無法吸引新創產業與人才進駐,底特律的城市發展墜入惡性循環。

    在這兩座城市發展背後的軌跡,呈現的是科技的發展、成熟與衰落。城市的發展必須跟當代的新創產業與時並進,再多的廠房、娛樂設施、博物館、大學,都不能夠為城市的永續發展帶來保證,唯有投資新創意、新科技、新技術,讓知識外溢帶來乘數效應,工作機會才有新未來。
    恩里科.莫雷蒂Enrico Moretti

    來自義大利,目前定居美國的經濟學家,除任教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系,他還是《經濟觀點雜誌》的主編。他的研究涵蓋了勞動經濟學和城市經濟學,並獲得了多個獎項和榮譽,包括因對勞動經濟學的傑出貢獻而獲得的勞動經濟學家協會羅森獎,卡洛•阿爾貝托獎章,IZA青年勞動經濟學家獎和富布賴特獎學金。由於長期關注城市經濟、市民福祉與地域差異,因此他也成為教育、社會的互動與回饋、衛生經濟學、經濟政策的重要意見領袖。

    王約畢業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文所、喬治梅森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曾任職漢聲雜誌、商業週刊出版公司、壹週刊。譯作有《偷書賊:建構統治者神話的文化洗劫與記憶消滅》、《新歐亞大陸》等(以上皆由馬可孛羅文化出版),著有《蔣公獅子頭》、《逃去住旅館》等。曾任美國華府作協會長,作品散見於世界日報、中國時報、中華日報等。
    緒論

    第一章:美國之鏽

    第二章:聰明的勞工:晶片、電影和機器人

    第三章:微軟與大分歧

    第四章:城市的吸引力法則

    第五章:生活費與流動性的貧富不均

    第六章:貧窮陷阱與迷人城市

    第七章:嶄新的「人力資本世紀」
    緒論加州聖馬刁郡(San Mateo County)的門洛公園(Menlo Park),位於矽谷核心地帶生氣勃勃的一個社區,與史丹佛大學碧草如茵的校園及一眾矽谷最蓬勃的高科技公司,相距僅數分鐘路程。周遭全是加州幾個最富裕的郵遞區號,這裡的街道櫛比鱗次盡是中世紀牧場式獨幢洋房,兼容並蓄混雜著新近興建的迷你豪宅與低矮公寓。一九六九年,大衛.布雷德洛夫(David Breedlove)還只是個青年工程師時,在門洛公園坐擁一幢洋房,而且娶妻貌美,還正準備迎接寧馨兒的誕生。布雷德洛夫熱愛他的工作,甚至婉拒了惠普公司的邀聘;惠普可是矽谷具代表性的科技巨擘。然而,他卻考慮要搬離門洛公園,遷居到一個名為維塞利亞(Visalia)的中型小鎮去。維塞利亞距離門洛公園三小時車程,坐落於以農業著稱的聖華金谷(San Joaquin Valley)谷地中央,一片平坦的乾燥平原上。當地環境是多數南加州社區的典型氣氛:寬闊大街上兩側都是低矮平房,草坪上種著灌木與棕櫚樹,偶有人家後院附帶個游泳池。此地是典型混合型氣候,夏季酷熱,七月天可高達華氏九十四度,而冬季嚴寒。

    布雷德洛夫很想遷居到一個人口較少、更無污染的社區,上下班通勤時間更短些,學校也比較安全。和當時許多都市一樣,門洛公園似乎並未朝著對的方向發展。終於,布雷德洛夫辭掉工作、賣掉矽谷的房子、打包好家當,舉家搬到了維塞利亞。他並非唯一的一位。當時,許多教育程度良好的專業人士都遠離城市,遷居到較小型的社區,因為他們認為那些社區更適合生兒育女。偏偏局面的發展卻不是他們所能預料。

    一九六九年,門洛公園和維塞利亞都擁有混合型的在地住民,收入高低差距甚大。維塞利亞之前是個以農立鎮的社區,既擁有大量勞動人口,也有相當多的專業人士、中產階級家庭。門洛公園則擁有大量的中產階級人口,但也同時擁有為數相當可觀的勞工和低收入家庭。這兩座城市並不完全相同―門洛公園的典型居民,教育水準似乎要比維塞利亞的典型居民來得高,且薪資所得也高出一點點―但是差異甚微。到了一九六○年代時,兩座城市的學校擁有可堪匹敵的品質,還有類似的犯罪率,雖然門洛公園的暴力案件發生比例高些,特別是嚴重的人身攻擊犯罪。兩地的天然環境都很迷人。不過,門洛公園靠近太平洋海灘,維塞利亞則鄰近內華達山脈(Sierra Nevada)及美洲杉、國王峽谷國家公園(Sequoia and Kings Canyon National Parks)。

    今天,這兩個地方卻有了天壤之別,但不是布雷德洛夫當初想像的那樣。矽谷地區已經發展成舉世最重要的新創中心,工作機會俯拾皆是,居民的平均薪資全美排名第二。它的犯罪率很低,學區又是全加州最好的,空氣品質優良,有足足半數居民擁有大學文憑,而且許多人都有博士學位,使它躋身於全美五大教育程度最佳的都會區排行。門洛公園不斷吸引著大大小小的高科技雇主們,最近在此設置總部的臉書集團(Facebook)便是其中之一。

    相反的,維塞利亞勞工擁有大學文憑的比例,卻是全美倒數第二名,幾乎沒有居民擁有研究所學位,而且平均薪資所得在美國吊車尾。它也是中央谷地唯一沒有設置四年制大學的城市,犯罪率很高,學校在結構上根本難以應付大量不諳英語的學生,情況之糟冠居全加州。維塞利亞同時也不斷被列入全美污染最嚴重的黑名單裡,尤其在夏季時,熱氣、車水馬龍加上農耕機冒的煙,惡氣沖天為它迎來全國空污第三高的臭名。

    兩座城市不僅僅社區存在差異,差異甚至每年還在持續擴大中。過去的三十年來,矽谷儼然像一塊大磁鐵,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好工作和有技能勞工。大學畢業生的比例增加了三分之二,是全美大都會裡收益高居第二的地區。維塞利亞則南轅北轍,幾乎沒有高收入的工作,而且當地勞工擁有大學文憑的比例,也已在過去三十年間有了變化―淪為全國最差。

    對於像布雷德洛夫這樣高學歷、不愁沒工作的專業人士來說,在一九六九年選擇維塞利亞而非門洛公園,絕對是個說得過去的決定。但今天,這麼做卻幾乎是根本不必考慮的事。雖然兩座城市相隔不過區區兩百英里,但它們卻像是兩個不同的星球。

    門洛公園和維塞利亞的天差地別並非孤例。這件事反映出美國一個更廣泛的全國性趨勢。美國的新經濟版圖呈現逐漸拉大的差距,不僅僅存在人們之間,也出現在社區之間。擁有﹁正確﹂產業和穩定人力資本基礎的少數城市,會不斷吸引好的雇主前來,提供優渥的薪水;而那些位於另一個極端的城市,產業﹁錯誤﹂,人力資本基礎有限,工作毫無前途可言,薪資平均低。這種差別―我將在本書稱之為﹁大分歧﹂(The Great Divergence) ―實則根源於一九八○年代,當時美國各大城市都開始以居民的教育水準來做定位。擁有眾多大學學歷勞工的城市會吸引更多人,但是勞工教育水準低的城市則開始喪失立錐之地。一九六九年時,維塞利亞確實擁有一小群中產階級專業人士,但如今它的居民,特別是那些近年遷入的居民,清一色做的都是毋需特殊技能的差事。門洛公園在一九六九年時有許多低收入家庭,可如今它的新居民絕大多數都有大學文憑或碩士學位,也擁有中產階級至上流階層的收入。從地理學上來看,美國勞工正逐漸依照教育線做出了分類。同時,美國的社區雖然在種族上廢除種族隔離,卻越來越根據就學與收入,有了分裂。

    當然,任何國家難免有學歷高與學歷低的居民。但是今日,美國各大社區間的差異,卻是百年來最巨大的。學歷高低的分歧在勞動生產力及薪資上,同樣導致了巨大分歧。跟敬陪末座的城市裡做著相同工作的人相比,名列前茅城市裡的勞工,收入是對方的兩到三倍,而且差距還在持續擴大中。

    擁有高比例具技能勞工的城市,能提供優渥的薪資,並非只是因為它們擁有眾多大學學歷的居民,雖然這些居民本來薪資就高。這一點很耐人尋味,但一點都不稀奇,可是更深層的原因有待探討。勞工的教育水準確實會影響本身的薪水,也會影響所在的整個社區。大量大學學歷的居民湧現,會以深刻的方式改變地方上的經濟,同時影響工作機會的種類,以及住在當地的每位勞工的生產力,包括那些低技能者。結果,不僅技能勞工所得高,多數勞工也跟著賺得多。

    個人認為大分歧是美國在過去三十年來最重要的一個演變。我們將會發現,經濟成長的差異分裂了美國的社區,並非偶然發生,而是深植的經濟力所造成的必然結果。比起傳統產業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知識經濟具有一種內在的傾向,在地理上會出現群聚現象。在這樣的局面下,第一優勢舉足輕重,而且未來深深取決於過往。一個城市的成功會聚合更多的成功,因為能吸引具技能勞工和鐵飯碗的社區,往往能吸引更多人事物。無法吸引技能性勞工的社區,則進一步喪失立錐之地。

    美國社區越來越劇烈的分歧至關重要,不僅是分歧本身,也因為其對美國社會所帶來的意義而無法忽視。由於分歧首先衝擊經濟,而經濟也開始影響文化身分的認同、健康、家庭穩定,甚至政治取向。學歷高的美國人被歸類到某些社區,學歷低的美國人則被歸類到其他社區,這擴大並加劇所有其他社會經濟上的差距。比方說,全美各地居民的預期壽命也有巨大差異,而這些差異在過去三十年間急遽擴大。不同社區的離婚率、犯罪率及政治影響力亦有天壤之別。這些趨勢正在改造我們的社會。

    這段日子以來,美國的士氣相當低迷。經濟蕭條的恐慌到處蔓延,人們越來越擔憂美國在全球的地位不保,經濟前景岌岌可危。上自清楚闡述的社論觀點,下至不加修飾的電台廣播節目,從尋常理髮店閒聊到知識分子的學術專題座談,無不在議論著﹁美國夢已死﹂。在一個被政治立場明顯切割的國度裡,不論左派右派,幾乎眾口一致無不在擔憂著經濟問題。

    表面上看,我們的擔憂似乎情有可原。好的工作不足。舉個例子,高中學歷的四十歲男性勞工,今天他的鐘點薪資,較一九八○年時他父親的薪資少了百分之八,這還已經計入了通貨膨脹在內。此事意味著,和過往的世代相比,美國史無前例的,一般勞工首度經歷生活水準毫無改善的境況。事實上,幾乎每一項數據都糟透了。不止如此,貧富差距狀況越演越烈。對未來的憂心成了各地新興的流行病。

    但是,相較於目前爭議的內容,經濟景況更為複雜、更耐人尋味,也更教人瞠目結舌。美國的勞工市場正在經歷重大的轉變。有些產業與職業逐漸枯竭,而有些卻成長茁壯,還有些是初冒出頭來,卻絕對會劇烈改變全貌。更重要的是,就業地理正在以嚴重而不可逆的方式產生變化。這些趨勢遍及全國,甚至全球,就一切適用範圍而言,它們在國內不同城市和地區的影響差異極大。譬如全球化、科技進步的影響,以及美國勞工的遷移,並非全美一致。這些影響可能會寬待某些城市居民,卻可能重創某些城市的人。隨著舊式製造業資本的消失,新創中心漸次興起,儼然成為新的繁榮推進器。工作就業、人口分布和財富,史無前例在美國進行重新分配,而且極可能會在未來十年加劇倍增。

    經濟版圖上有些這類的改變,反映出長期以來超乎我們掌控的各種力量。其他的力量可能可以形塑、管制,但它們都不是隨機、混亂或無法預料的。最終,都會呈現出相當清楚且基本的經濟原理。不幸的是,它們往往被充斥著股市或就業數字等氾濫成災的資料所蒙蔽。只專注於近期的各種事件,往往導致資訊不完整、不相關,或兩者皆是。今天、本週或這個月所發生的事,不具有什麼啟發性,因為經濟基本原理的發展,步調慢很多。

    然而假若我們退後一步來審視這片大局,就會發現,引發這些改變的影響力,其實本身非常清晰、展露無遺。它們比每天高低起伏的道瓊指數更引人入勝,也更重要。本書旨在檢視真正對我們生活至關重要的這個長期趨勢―過去三十年來,已經在美國勞動市場裡發生的種種巨變―以及潛伏在這些巨變底下的種種經濟因素。此外,本書也將預測並試圖對這些將在未來三十年塑造我們經濟的趨勢,提出見解。

    經濟學家們喜歡區別週期變化、受無止境蕭條與擴張所致的經濟起伏,將其分門別類為兩種,一是世俗的變化,二是深植於經濟影響力但變化緩慢的長期發展。目前,大眾議論紛紜的主題,絕大部分是針對經濟狀況―大眾媒體、國會、白宮―這些都著重於世俗的變化。這項爭議的時間軸為六個月或至多一年時間:我們該如何終止經濟衰退?今年的預算應該做何安排?失業問題會如何影響下一次大選?而本書會將重點放在引發長期趨勢的影響力上:了解為何這些變化會發生、發生在何處及如何影響個別的美國人,這才是重點。我們的就業問題、我們的社區和我們的經濟命運,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

    發生在美國的變化,全球亦處處可見。新的經濟發電廠正在取代老式的。以往在地圖上小到幾乎看不見的點點,已經變成了繁榮的超級大都市,有數千家新的公司行號,提供數以百萬計的新就業機會。變化最明顯的莫過於中國的深圳。如果以前沒聽說過,未來你一定會如雷貫耳。它是全世界崛起最快速的城市之一。短短三十年間,已經從小漁村搖身成為龐然大都會,居民超過千萬。在美國,發展快速的城市如拉斯維加斯或鳳凰城,三十年來成長了三到四倍;深圳的人口在同一段時間裡卻成長了超過三百倍。在此過程裡,深圳已變成全世界的製造首都之一。

    深圳的崛起非常值得注意,因為它恰逢美國喪失製造業中心的地位。三十年前,深圳還是個不起眼的小鎮,就連廣東省南部的人也沒聽過。它的命運―一如美國數百萬製造業的員工一樣―一九七九年,當中國領導階層選中它做為第一個中國﹁經濟特區﹂時,它的命運自此踏上了坦途。這些特區就像磁鐵般快速引來外資。接二連三,投資熱潮帶來數千家新創立的工廠。這些工廠便是美國製造業工作機會消失的所在。

    當底特律和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Cleveland)蕭條之際,深圳正在茁壯成長。各式各樣的生產設備在特區內鋪天蓋地而來。每一年,天際線都會新增高聳的辦公大樓與公寓,越來越多農人紛紛離開農村地區,到深圳黑洞般又大又深的工廠廠區,尋找待遇更好的工作,這裡的工人數量暴增。中國人稱這座城市是一座﹁每天起高樓、每三天蓋一條林蔭大道﹂的城市。走在寬闊的大街上,就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活力與樂觀。過去的二十年裡,深圳位居中國出口榜首,也建造了一座全球最繁忙的碼頭,星羅棋布著雜亂無章的設備、龐然大物的起重機、數不清的卡車及五顏六色的貨櫃。一天二十四小時,一週七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這些貨櫃接二連三地被搬上龐大的貨櫃輪,送往美國西海岸。每年有兩千五百萬座貨櫃離開這座碼頭,幾乎平均每一秒送出一座。只消不到兩週時間,貨物就能卸裝到卡車上,送至美國跨國零售公司沃爾瑪(Walmart)的配送中心,或I K E A的倉儲,或是蘋果公司的店鋪。

    深圳是iPhone的組裝所在地。如果全球化有個樣板形象,那必是iPhone無疑。蘋果公司注重設計外,也很注重其供應鏈的完善程度,一如它在意手機的設計。iPhone的生產流程,正足以描繪出新的全球經濟如何重新塑造就業地點,並呈現出對美國勞工的新挑戰。

    在加州舊金山灣區庫帕提諾(Cupertino)的蘋果工程師們構思設計出iPhone。這是生產流程裡全部在美國完成的唯一階段,包括產品設計、軟體開發、產品控管行銷及其他高價值的功能。在這個階段,勞動成本不是主要的考量點。相反的,重點是創意與靈巧。iPhone的電子零件―精良複雜,但不如它的設計來得有創意―絕大部分都是在新加坡和臺灣製造的。只有少數零件是在美國境內生產。製造流程的最後一個階段,勞力最密集:工人組裝硬體,準備出貨。這個部分,關鍵因素是勞動成本,就是在深圳郊區進行的。其設備堪稱舉世無雙,規模令人咋舌:它擁有四十萬名工人、宿舍、商店,甚至電影院,更像是個城中城,而不像是工廠。當你在網路上買了一台iPhone,它是從深圳直送到你手上的。難以置信,手機送到美國消費者時,只有一名美國工人會實際觸摸到最後的成品:優比速(U P S)的送貨員。

    表面上,iPhone的故事令人煩惱。遍及各地的消費者無不被這個美國代表性產品深深打動,但美國的勞工卻只在構思創意的階段參與其中。剩餘的流程,諸如製造精密的電子零件,都移往了海外。因此,你不禁要問,未來數十年美國勞工還有什麼事可做。美國是否將進入一個不可逆的衰退階段?

    過去的半個世紀裡,美國從生產實體商品的經濟中心,轉變為創意與知識中心。新創產業裡的就業機會成長迅速,不成比例。這些工作裡的關鍵要素是人力資本,包含人們的技術與心靈手巧。換言之,人類是必要的投入,因為他們能想出新的點子。大量摧毀傳統製造業的兩股力量―全球化與科技進步―如今正催生出新創產業的工作成長;其成長曾一度受到始於二○○七年經濟大衰退(Great Recession)的暫時遏止,但是長期走勢卻是上揚的。

    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已將實體商品變成了廉價商品,不過也提高了在人力資本和新創產業上的經濟效益。史無前例頭一遭,欠缺的不再是實體資本,而是創造力。可想而知,發明家是新產品價值裡的最大成本。iPhone有六百三十四個零件,在深圳所創造的價值非常低,因為組裝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完成。由於全球競爭激烈,即使是精密的電子零件,譬如快閃記憶體和視網膜螢幕(Ritina Display),所創造出來的價值也非常有限。iPhone最主要的價值來自於原創概念,包括出類拔萃的工程設計及美麗絕倫的工業設計。基本上,這也是蘋果何以能從每一台iPhone賺取三百二十一塊美金的原因,遠遠超過參與實體生產的任何零件供應商的收益。這一點非比尋常,不僅對蘋果的毛利率很重要,對我們的國家榮譽感也舉足輕重,也因為它代表了優渥的工作。

    新創產業包括先進製造技術(比方說設計iPhone或iPad)、資訊科技、生命科學、醫療器材、機器人技術、新材料,還有奈米技術。然而,創新非僅局限於高科技,任何能產生新概念的工作都算數:有的是娛樂業發明家、環境發明家,甚至金融發明家。它們的共同點就是都創造了世界上史無前例的東西。我們很容易以為創新是實體商品,但創新也可以是服務。例如,吸引消費者的新方法或消磨我們閒暇時間的新方式。蘋果賺取的三百二十一塊美金裡,有一部分落入蘋果股票持有人口袋裡,不過有些則落入蘋果在庫帕提諾的員工手裡。而且,由於這家公司獲利豐厚,它便有動機保持創新並持續僱用員工。研究顯示,一家企業越是創新,其員工薪資也會越好。

    你可能會想,假如你是谷歌或某家生技公司的員工,創新的崛起實在令人激動,可是倘若你是個教員、醫師或警官,則是一點也無關緊要。畢竟,大多數美國人從未在某家高科技公司草創之初就開始賣命,他們幹嘛要關心新創產業的崛起?不過,隨著局勢轉變,創新事關重大,不止對高科技企業直接僱用的高學歷勞工如此―科學家、工程師及新點子的創見者―對大多數美國勞工亦若是。

    有機會在美國任一個城市散步的話,你在街上所見到的大部分人士,都是商店的店員和髮型設計師、律師與服務生,而不是發明家。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若不是為政府工作,就是在教育和衛生服務領域上班,包括教師、醫師和護理人員。另外有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在零售業、休閒業和服務業工作,諸如商店、餐廳、電影院和旅館裡的員工。再來有百分之十四的美國人受僱於專業與商務領域,包括法律、建築與管理公司的員工。總計,三分之二的美國工作都是地方上的服務業,而過去五十年來,那個數字悄悄成長了。大多數工業化國家,地方上的就業比例都不相上下。這類產業裡的商品與產業,都在當地生產也在當地消費,因此,不會面臨全球競爭。雖然當地產業的工作機會構成了最主要的工作形式,但它們都是經濟成長的﹁結果﹂,不是﹁原因﹂。理由之一就是,當地產業的生產力,即使假以時日也通常不會有什麼改變。剪頭髮、端盤子上菜、開巴士或教數學,所需要的人力和五十年前是一模一樣的。相反的,拜科技進步所賜,新創產業裡的生產力每年都穩定增加。長遠來看,一個社會的生產力若無顯著增長,薪資就難以增長。五十年前,製造業是這股成長的驅動力―促成美國勞工,包括地方產業員工在內―薪水增加的來源產業是製造業。如今,驅動力是新創產業。因此,新創產業的動見觀瞻,攸關眾多美國人的薪資,不論他們是否在新創產業裡工作。

    第二個理由是,對我們所有人都至關重要的創新崛起,幾乎和神奇的創造就業經濟學脫不了關係。新創產業會為它們所聚集的社區帶來﹁肥缺﹂與高薪,而且對當地經濟的影響遠大於它們的直接效應。吸引一名科學家或一名軟體工程師來到某個城市,會帶動﹁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為當地產業的從業人員提高就業機會和薪資。大體上,從一個城市的觀點來看,一份高科技的工作不只是一份差事而已。確實,我的研究也顯示,每份新興的高科技工作,最終會在該城市裡這個高科技領域周邊產生額外的五份工作,包括技能性職業(律師、教師、護理人員)和非技能性工作(服務生、髮型設計師、木工)。舊金山推特(Twitter)公司每新增一位軟體設計師,就會在這個社區裡產生五份新的工作機會給咖啡師、個人教練、醫師及計程車司機。雖然創新在美國從來都不是主要的工作業別,但它對美國各個社區經濟的影響之大,卻不成比例。絕大多數領域都有乘數效應,但新創產業的乘數效應卻是當中最大的:比製造業的效應約大三倍。之後,我們將會看到為什麼會這樣。眼下,且容我指出,乘數效應對地方發展策略具有令人驚訝的重要意涵。其一是,對一個城市或國家而言,想為低技能勞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招募那些僱用高技術性員工的高科技公司。)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