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D多處摺頁標籤、水痕、字跡、破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787061
[代售商品編號] 105073100149
[ISBN-13碼] 9789571328546
[ISBN] 9571328545
[作者] 傅建中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1999-06-07
[裝訂/規格] 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季辛吉(Herny Alfred Kissinger)出生於德國,1938 年移民美國,1943 年歸化為美國籍,隨後進入美國陸軍服役,1946 年退役。1950 年以最優等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54 至 ''''''''69 年間,一直擔任該校教授以及哈佛國際事務研究會董事。
季辛吉於 1961 年,東德樹立柏林圍牆,國際兩大壁壘外交停頓,盟國內部齟齬的時期,季辛吉首度以國家安全會議顧問的身分,涉入美國的外交政策,於 1973 年 9 月 22 日美國第 56 任國務卿,1977 年 1 月 20 日卸任。他在 1973 年獲得諾貝爾獎,1977 年獲得象徵美國國民最高榮譽的「總統自由勳章」,1986 年獲得自由勳章。
冷戰時期美國對中共的態度由圍堵政策大轉向以迄關係正常化的過程中,最關鍵的人物為尼克森總統的國務卿季辛吉,1971 年 7 月,季辛吉以一招聞名全球的訛裝肚痛,祕密取道巴基斯坦前往中國大陸,敲開了中共的大門,也為日後雙方的關係正常化奠定基礎;從那時起台灣與中共的國際地位開始逆轉,至今仍在此一強大趨勢之中。美國與中共最高層在 70 年代的極機密談判紀錄(季辛吉規定他的祕錄必須等他過世五年後才能公諸於世),已因美國國會通過的「資訊自由法」而於塵封了二十餘年後解密。
當年季辛吉、尼克森及後來的福特等與毛澤東、周恩來或鄧小平等的祕密會談因而能以對話方式如實呈現,內容生動,讀來有如身臨其境,尼、季、毛、周等人的爾虞我詐、縱橫捭闔一一展現無遺。時報出版公司特請台灣媒體駐華府最權威的特派員傅建中先生取得這些會談紀錄加上他的評論與導讀,編纂成《季辛吉祕錄》一書,把中國現代史中最重要的一頁呈現在面前。
●目錄...
導言
參與會談人士一覽表
「歷史結合了我們兩人……」1972 年 2 月 21 日,尼、毛會談
「我們不支持任何台灣獨立運動」1972 年 2 月 22 日,尼、周會談
「我們打算在聯合公報裡討論和平共存的五項原則」1972 年 2 月 24 日,尼、周會談
「蘇聯的政策有意孤立你們……蘇聯對東方的野心非常積極」1972 年 8 月 4 日,季、黃會談
「中國有一個陷害美國的陰謀,那就是送一千萬名中國婦女到美國」1973 年 2 月 17 日,毛、季會談
「我一聽說(高棉)發生政變,就猜想是施亞努搞的」1972 年 2 月 16、18 日,季、周會談
「如何提高貴國部隊的防禦力及提前預警,必須保密並且暗中進行」1973 年 11 月 10 日,季、周會談
「台灣問題可以等一百年」1973 年 11 月 12 日,毛、季會談
「我們準備在美國衛星及北京之間建立一條熱線」1973 年 11 月 13 日,季、周會談
「蘇聯部署了百萬部隊在中蘇邊境上……只能嚇一嚇那些神經衰弱的人」1974 年 4 月 14 日,季、鄧會談
「我們對『關係正常化』的看法……就是日本模式」1974 年 4 月 14 日,季、鄧會談
附錄一:談判桌折衝樽俎毛、周、鄧各領風騷
「中國是我們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裡最好的夥伴」1974 年 11 月 27 日,季、鄧會談
附錄二:六四事件後美特使專機幾遭中共擊落
「他們在台灣問題上沒有任何彈性」1975 年 7 月 6 日,國務院會議
附錄三:鄧小平發怒 羅德丟官
「中國人天不怕,地不怕……我們靠著小米加步槍來應付所有問題」1975 年 10 月 20 日,季、鄧會談
「現在你把台灣還給我,我也不要……那裡反革命分子太多了」1975 年 10 月 21 日,毛、季會談
「我們可以以武力對抗一個製造許多麻煩的國家」1975 年 12 月 2 日,福、毛會談
「鄧小平能否復出,是關鍵的轉捩點……」1976 年 10 月 29 日,國務院會議
臨去秋波1977 年 1 月 8 日,季、范、黃會談
附錄四:奇怪的美中關係史
附錄五:老中國通鮑大可歸道山
●作者簡介...
傅建中
現為《中國時報》駐美特派員,常駐華盛頓,已逾三十年,平時採訪以白宮、國務院、國會及國防部為主,他長於美國政治外交,專精中美關係,除新聞報導外,他也撰寫時評分析及美國和台灣、大陸三邊關係的專欄。
傅建中早年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六十年代中期留學美國,是夏威夷大學東西文化中心的交換研究生,主修美國文學、哲學與歷史。
過去三十年來,傅建中重要的採訪活動有美國總統大選,共和及民主兩黨的大會,1979 年鄧小平訪美,1995 年李登輝訪問康乃爾大學、1997 年江澤民訪美,1998 年柯林頓總統訪問中國等等,足跡遍及英、法、西、義等國。
頁數:352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