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文學 小說】 > 現代文學

    【REW】放爾千山萬水身:張曉風旅遊散文精選_張曉風


    作者: 張曉風
    出版社: 九歌
    ISBN: 9789574449804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全家付款取貨
      -運費 $55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89
    售價: 69
    商品數量:0
    商品編號: O_U102789403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有黏貼膠帶。
     已售完

    加到找書小幫手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M7I】父子情_東方白
    售價:89
    【EFK】舒旅金瓜石_賴舒亞
    作者:賴舒亞
    售價:229
    【EFK】一想到九份_賴舒亞
    作者:賴舒亞
    售價:199
    【EFD】目送_龍應台
    作者:龍應台
    售價:179
    【EFX】不老的菜園_歐銀釧
    作者:歐銀釧
    售價:89
    【EFX】文人集團與中國現當代文學_簡體_程光煒 主編
    作者:程光煒主編
    售價:119
    【EFY】目送_龍應台
    作者:龍應台
    售價:179
    【BZQ】殖民地帝國日本的文化統合_駒込武,  吳密察, 許佩賢, 林詩庭
    作者:駒込武,吳密察,許佩賢,林詩庭
    售價:319
    【EHJ】找路-月光‧沙韻‧Klesan_林克孝
    作者:林克孝
    售價:229
    【EHK】目送_龍應台
    作者:龍應台
    售價:159
    【EHI】南瓜變馬車:應用文故事指導書_徐秀菁, 楊雅儒, 陳儀, 李慧琪, 康珮, 黃思超
    作者:徐秀菁,楊雅儒,陳儀,李慧琪,康珮,黃思超
    售價:199
    【BZQ】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_羅毓嘉作
    作者:羅毓嘉作
    售價:79
    【EIB】黃書_張洪量
    作者:張洪量
    售價:12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有黏貼膠帶。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789403

    [ISBN-13碼] 9789574449804

    [ISBN] 9574449807

    [作者] 張曉風

    [出版社] 九歌

    [出版日期] 2015/01/30

    [裝訂/規格] 平裝 / 32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目錄]
    人生,分明也是一部旅遊記錄(序) 張曉風

    第一章:山長水遠

    到山中去

    歸去

    墜星

    好豔麗的一塊土

    遠程串門子

    交會

    山事

    第二章:情之所至

    愁鄉石

    不是遊記

    何厝的番薯田

    留言版

    插手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畫中人

    情塚

    想你的時候

    第三章:人物

    我不知道怎樣回答

    獃人獃話

    第四章:風物

    湖畔的飄綿

    承受第一線晨曦的

    那部車子

    絲路,一匹掛紅

    夜診

    千手萬指的母親

    第五章:方物

    藍水手

    問名

    第六章:傾出古錦囊

    一人泉

    衣履篇



    他們都不講理

    地勺

    不買票的蝴蝶



    西湖十景

    放爾千山萬水身

    選文出處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放縱你那原來屬於千山萬水的生命而重回到千山萬水中去吧。

    張曉風年輕時熱中旅遊,崇拜山水,她入山喜悅地哼著蘇三起解,為火紅落日驚呆,為古老垂藤落淚,甚至憂心月亮過分明亮。海於她像信使,帶來故鄉的氣息,明孝陸松濤如浪,令她想起上海灘頭,有嚎哭的衝動,從金門遠望故土,心裡遙祭山河漸碎的世紀悲劇。她左眼讀水,右眼閱山,面對大山大海,忽淚忽喜,情感充沛。

    生命的種種遇合,造就了人生這或長或短的旅程,異地戰後餘生的哀號、無端的妙問與寫情,對張曉風而言皆是廣義的旅遊文學,因此她溫情細寫蘭嶼第一所幼稚園成立過程,眷戀著旅行中穿戴的長裙黃鞋,以及對無名花草有著「痴寶玉問名」的浪漫情懷。

    張曉風云:「人是泥做的,腳不能踏在柏油水泥道,得踏在真實的土壤上。」她與友人走踏臺灣勝景,亦曾遠遊印度、尼泊爾、泰北、香港、沖繩、美國,本書是張曉風的旅遊散文精選,也是她貪山嗜水「一生玩不夠」的人生戳記。
    張曉風

    一九四一年生,原籍江蘇省銅山縣(徐州)。筆名曉風、桑科、可叵,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教東吳大學、陽明大學。

    二十五歲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獲中山文藝散文獎,為至今得獎人中最年輕的一位。另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學獎等,並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現為「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副召集人,二○一二年獲選為第八屆中華民國不分區立委。

    寫作版圖以散文創作為主,亦旁及劇本、雜文、論述、童書、評述、小說和詩作。著有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你還沒有愛過》、《再生緣》、《我在》、《從你美麗的流域》、《玉想》、《我知道你是誰》、《星星都已經到齊了》、《曉風戲劇集》、《送你一個字》,三度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散文卷、《小說教室》等。
    人生,分明也是一部旅遊記錄 張曉風香港北角,三月天,週末,香港筆會邀宴。滿座鴻儒,我舉起晶亮的杯子,隔著艷艷且釅釅的葡萄紅酒,和賓客言笑宴宴。香港的筆會,我本來無資格參加,我是台北筆會的,但當時我正在港大任駐校作家,潘耀明先生便邀我前來短講,使我有機會加入盛會。而且那天剛好是我的生日──這是我七十三年來第一次沒跟家人一起過生日,卻意外地跟一屋子才俊同歡,內心難免竊喜。

    就在這時候,中華書局的編輯于先生跟潘耀明一起來了,我「居安不思危」,沒顧到自己手上做不完的工作,居然就滿口答應拿出一本「旅遊文學選」來。我當時也不知自己究竟寫了多少跟旅遊有關的作品?而且,什麼叫旅遊文學?一時也覺定義困難。狹義的旅遊文學應該長得像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吧?但是:

    蘇東坡遭貶到湖北黃州,研發出「黃州紅燒肉」(很可能為了省錢,也加入了山筍),這道美食的說明,算不算旅遊文學?

    秦少游的詞〈踏莎行〉,寫明了「郴州旅舍」,那裡面無端的妙問:「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全然寫情,算不算旅遊文學?

    孔夫子立於川上,見到直奔天涯的水流,喟然而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那種對時間的哲學思維,算不算旅遊文學?

    耶穌遠赴耶路撒冷,望著這屢遭敵人侵占的故城,曰:「噫!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我亟欲聚爾之子女,覆而翼之,如母雞之翼小鶵,奈爾不從!」這悲天愴地的哀號,算旅遊文學嗎?

    杜甫的泣血之作「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讀來雖不能令人賞心悅目,卻的確是他人在旅途中,寫的也的確是旅途中的情──悲情。讀者可能不預期讓自己讀到這麼沉重的文字,讀者要的可能只是愉悅的臥遊,加上淺淺的思悟……。

    好在,中華書局說,可以,一切從寬定義,作者說了算。我當時又想,這一切選錄都請助理去做,反正什麼算旅遊,什麼不算旅遊,應該也不難分辨。

    不意「判斷」一事,原來十分不易,助理雖也幫了忙,緊要關頭自己還是必須親力親為的。

    這一來,竟花了四個月的時間。選文的方法,是把自己五十年來的散文全搬出來,有些扔到什麼老書架上去了也不知道,必須一番好找。有些絕了版,只好到別的選集裡去把它找回來。人還活著,整理文稿就已經如此艱難,一朝死了,大概就更麻煩了。

    出版社的構想是出一本十萬字的書,多請幾位作者共襄盛舉,形成一系列壯觀的套書。我選著選著,發現自己寫過的遊記竟已遠超過十萬字。於是,重訂方針,只選早期作品。為了讓有研究精神的讀者知道來龍去脈,我在卷首註明「某篇」出於「某書」。而「某篇」出於「某書」的背後還有點曲折,那就是「某篇」往往不全選,只選其中和旅遊有關的心得。好在散文不像小說,是可以局部呈現的。

    為了平衡一下「太多早期作品」的形勢,我又加選了一篇中期作品和近期作品,這兩篇是〈放爾千山萬水身〉和〈山事〉,前者是二○○一年寫的,後者則到此刻尚未發表。

    在整理舊作的過程中,我恍然有悟,覺得人生一世,分明也是一部旅遊記錄。天地不過一逆旅,時間不過一過客,而我們人類,不過是一介小童,拉著「時間媽媽」的裙角,悄悄隨行。一邊在千巖競秀中目不暇接,一邊不知不覺就老去了。

    三十年前,我算是熱衷旅遊的人。有時帶孩子去,理由是他們小,應該讓他們見識見識世界。有時帶老母親去,理由是母親來日無多,難得她仍有出遊的雅興,理該把握時機帶她出去走走。夫妻當然更當偕遊,我們是訂下盟約一世同行的人。自己一人也當獨遊,畢竟人也要對自己厚道一點……。不過後來,大約十五年前,因為世界碳量猛增,旅遊便有了罪惡感。所以,平常都在雜誌中臥遊,在電視機前坐遊,實際的旅遊就只靠開會之便順便遊它一下。像南極,能深夜燈下看攝影集中遠方的萬年積雪,已可謂至福,自己親征,就不必了──也因此,用遊記來代替一部份自己的旅遊,好像也是不錯的。

    最後,要謝謝香港的中華書局的大度,允許廣州的花城出版社發行本書的簡體字版單行本,也允許台灣的九歌出版社發行正體字版單行本。

    今春去茶園,有人送了我一個小裝飾品,飾品用一鍊串兩物,一頭是紅澄澄的陶土柿子,另一頭是未剝殼的陶製花生,上書「『好柿』會『花生』」,諧音「好事會發生」(閩南人說普通話念「發」為「花」),令人莞爾。出此書,對我而言大概是發生了好事,不過,對讀者是不是好事──這倒是我很想知道的。

    二○一四‧六‧二○
    人生,分明也是一部旅遊記錄(序) 張曉風第一章:山長水遠

    到山中去

    歸去

    墜星

    好豔麗的一塊土

    遠程串門子

    交會

    山事第二章:情之所至

    愁鄉石

    不是遊記

    何厝的番薯田

    留言版

    插手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畫中人

    情塚

    想你的時候第三章:人物

    我不知道怎樣回答

    獃人獃話第四章:風物

    湖畔的飄綿

    承受第一線晨曦的

    那部車子

    絲路,一匹掛紅

    夜診

    千手萬指的母親第五章:方物

    藍水手

    問名第六章:傾出古錦囊

    一人泉

    衣履篇



    他們都不講理

    地勺

    不買票的蝴蝶



    西湖十景

    放爾千山萬水身

    選文出處
    到山中去德:

    從山裡回來已經兩天了,但不知怎的,總覺得滿身仍有拂不掉的山之氣息。行坐之間,恍惚以為自己就是山上的一塊石頭,溪邊的一棵樹。見到人,再也想不起什麼客套辭令,只是痴痴傻傻地重複著一句話:「你到山裡頭去過嗎?」

    那天你不能去,真是很可惜的。你那麼忙,我向來不敢用不急之務打擾你。但這次我忍不住要寫信給你。德,人不到山裡去,不到水裡去,那真是活得冤枉。

    說起來也夠慚愧了。在外雙溪住了五年多,從來就不知道內雙溪是什麼樣子。春天裡每沿著公路走個半鐘點,看到山徑曲折,野花漫開,就自以為到了內雙溪。直到前些天,有朋友到那邊漫遊歸來,我才知道原來山的那邊還有山。

    平常因為學校在山腳下,宿舍在山腰上,推開窗子,滿眼都是起伏的青巒,襯著窗框,儼然就是一卷橫幅山水,所以逢到朋友們邀我出遊,我總是推辭。有時還愛和人抬槓道:「何必呢?余胸中自有丘壑。」而這次,我是太累了、太倦了、也太厭了,一種說不出的情緒鼓動著我,告訴我在山那邊有一種神祕的力量,我於是換了一身綠色輕裝,登上一雙綠色軟鞋,擲開終年不離手的紅筆,跨上一輛跑車,和朋友們相偕而去。──我一向喜歡綠色,你是知道的,但那天特別喜歡,似乎是覺得那顏色讓我更接近自然,更溶入自然。

    德,人間有許多真理,實在是講不清的。譬如說吧,山山都有石頭、都有樹木、都有溪流。但,它們是不同的,就像我們人和人不同一樣。這些年來,在山這邊住了這麼久,每天看朝雲、看晚霞、看晴陰變化,自以為很了解山了,及至到了山那邊,才發現那又是另一種氣象,另一種意境。其實,嚴格地說,常被人踐踏觀賞的山已經算不得什麼山了。如果不幸成為名山,被些無聊的人蓋了些亭閣樓臺,題了些詩文字畫,甚至起了觀光旅社,那不但不成其為山,也不能成其為地了。德,你懂我了嗎?內雙溪一切的優美,全在那一片未鑿的天真,讓你想到,它現在的形貌和伊甸園時代是完全一樣的。我真願作那樣一座山,那樣沉鬱、那樣古樸、那樣深邃。德,你願意嗎?

    我真希望你看到我,碰見我的人都說我那天快活極了,我怎能不快活呢?我想起前些年,戴唱給我們聽的一首英文歌,那歌詞說:「我的父親極其富有,全世界在祂權下,我是祂的孩子──我掌管平原山野。」德,這真是最快樂的事了──我統管一切的美。德,我真說不出,真說不出。我幾乎感覺痛苦了──我無法表達我所感受的。我們照了好些相片,以後我會拿給你看,你就可以明白了。唉,其實照片又何嘗照得出所以然來,暗箱裡容得下風聲水響嗎?鏡頭中攝得出草氣花香嗎?愛默生說,大自然是一件從來沒有被描寫過的事物。可是,那又怎能算是人們的過失?用人的思想去比配上帝的思想,用人工去摹擬天工,那豈不是近乎荒謬的嗎?

    這些日子,應該已是初冬了,那寧靜溫和的早晨,淡淡地像溶液般四面包圍著我們的陽光,只讓人想到最柔美的春天,我們的車沿著山路而上,洪水在我們的右方奔騰著,森然的亂石壘疊著。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急湍的流水和這樣巨大的石塊。而芒草又一大片一大片地雜生在小徑旁。人行到此,只見淵中的水聲澎湃,雪白的浪花綻開在黑色的岩石上。那種蒼涼的古意四面襲來,心中便無緣無故地傷亂起來。回頭看遊伴,他們也都怔住了。我真了解什麼叫「懾人心魄」了。

    「是不是人類看到這種景致,」我悄聲問茅,「就會想到自殺呢?」

    「是吧,可是不叫自殺──我也說不出來。有一年,我站在長城上,四野蒼茫,心頭就不知怎的亂撞起來,那時只有一個想法,就是跳下去。」

    我無語痴立,一種無形的悲涼在胸臆間上下搖晃。漫野芒草淒然地白著,水聲低昂而愴絕。而山溪卻依然急竄著。啊,逝者如斯,如斯逝者,為什麼它不能稍一回顧呢?

    扶車再行,兩側全是壁立的山峰,那樣秀拔的氣象似乎只能在前人的山水畫中一見。遠遠地有人在山上敲著石塊,那單調無變化的金石聲傳來,令我怵然以驚。有人告訴我,他們是要開一段梯田。我望著那些人,他們究竟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呢?當我們快被緊張和忙碌扼死的時候,當寬坦的街市上樹立著被速度造成的傷亡牌,為什麼他們獨有那樣悠閒的歲月,用最原始的鑿子,在無人的山間,敲打出遲緩的時鐘?他們似乎也望了望這邊,那麼,究竟是他們羨慕我們,還是我們羨慕他們呢?

    峰迴路轉,坡度更陡了,推車而上,十分吃力,行到水源地,把車子寄放在一家人門前,繼續前行。陽光更濃了,山景益發清晰,一切氣味也都被蒸發出來。稻香撲人,真有點醺然欲醉的味道。這時候,只恨自己未能著一身寬袍,好兜兩袖素馨回去。路旁更有許多叫得出來和叫不出來的野花,也都曬乾了一身的露水,抬起頭來了。在別人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山徑上揮散著它們的美。

    漸漸地,我們更接近終點,我向幾個在禾場上遊戲的孩子問路,立刻有一個濃眉大眼的男孩挺身而出。我想問他瀑布在什麼地方,卻又不知道臺灣話要怎麼表達。那孩子用狡黠的眼光望了望我。「水牆,是嗎?我帶你去。」啊,德,好美的名詞,水牆。我把這名詞翻譯出來,大家都讚嘆了一遍。那孩子在前面走著,我們很困難地跟著他跑,又跟著他步過小河。他停下來,望望我們,一面指著路邊的野花蓓蕾對我們說:「還沒開,要是開了,你真不知有多漂亮。」我點頭承認──我相信,山中一切的美都超過想像。德,你信嗎?我又和那孩子談了幾句話,知道他已是小學五年級了。「你畢業後要升初中嗎?」他回過頭來,把正在嚼著的草根往路旁一扔,大眼中流露出一種不屑的神情:「不!」德,你真不知道,當時我有多羞愧。只自覺以往所看的一切書本、一切筆記、一切講義,都在他的那聲「不」中被否認了。德,我們讀書幹什麼呢?究竟幹什麼呢?我們多少時候連生活是什麼都忘了呢!

    我們終於到了「水牆」了。德,那一霎直是想哭,那種興奮,是我沒有經歷過的。人真該到田園中去,因為我們的老祖宗原是從那裡被放逐的!啊,德,如果你看到那樣寬、那樣長、那樣壯觀的瀑布,你真是什麼也不想了,我那天就是那樣站著,只覺得要大聲唱幾句,震撼一下那已經震撼了我的山谷。我想起一首我們都極喜歡的黑人歌:「我的財產放置在一個地方,一個地方,遠遠地在青天之上。」德,真的,直到那天我才忽然憬悟到,我有那樣多的美好的產業。像清風明月、像山松野草。我要把它們寄放在溪谷內,我要把它們珍藏在雲層上,我要把它們懷抱在深心中。

    德,即使當時你胸中摺疊著一千丈的愁煩,及至你站在瀑布面前,也會一瀉而盡了。甚至你會覺得驚奇,何以你常常會被一句話騷擾。何以常常因一個眼色而氣憤。德,這一切都是多餘的,都是不必要的。你會感到壓在你肩上的重擔卸下去了,蒙在你眼睛上的鱗片也脫落了。那時候,如果還有什麼欲望的話,只是想把水面的落葉聚攏來,編成一個小筏子,讓自己躺在上面,浮槎放海而去。

    那時候,德,你真不知我們變得有多瘋狂。我和達赤著足在石塊與石塊之間跳躍著。偶爾苔滑,跌在水裡,把裙邊全弄濕了,那真叫淋漓盡興呢!山風把我們的頭髮梳成一種脫俗的型式,我們不禁相望大笑。哎,德,那種快樂真是說不出來──如果說得出來也沒有人肯信。

    瀑布很急,其色如霜。人立在丈外,仍能感覺到細細的水珠不斷濺來。我們撿了些樹枝,燃起一堆火,就在上頭烤起肉來。又接了一鍋飛泉來烹茶。在那陰濕的山谷中,我們享受著原始人的樂趣。火光照著我們因興奮而發紅的臉,照著焦黃噴香的烤肉,照著吱吱作響的清茗。德,那時候,你會覺得連你的心也是熱的、亮的、跳躍的。

    我們沿著原路回來,山中那樣容易黑,我們只得摸索而行了,冷冷的急流在我們足下響著,真有幾分驚險呢!我忽然想起「世道艱難,有甚於此者」。自己也不曉得這句話是從書本上看來的,還是平日的感觸。唉,德,為什麼我們不生作樵夫漁父呢?為什麼我們都只能作暫遊的武陵人呢?

    尋到大路,已是繁星滿天了,稀疏的燈光幾乎和遠星不辨。行囊很輕,吃的已經吃下去了,而帶去看的書報也在匆忙中拿去做了火引子。事後想想,也覺好笑,這豈是斯文人做的事嗎?但是,德,這恐怕也是一定的,人總要瘋狂一下荒唐一下、矯時干俗一下,是不是呢?路上,達一直哼著「蘇三起解」,茅喊他的秦腔,而我,依然唱著那首黑人名歌:「我的財產放置在一個地方,一個地方,遠遠地在青天之上……。」

    找到寄車處,主人留我們喝一杯茶。

    「住在這裡怎樣買菜呢?」我問他們。

    「不用買,我們自己種了一畦。」

    「肉呢?」

    「這附近有幾家人,每天由計程車帶上一大塊也就夠了。」

    「不常下山玩吧?」

    「很少,住在這裡,親戚都疏遠了。」

    不管怎樣,德,我羨慕著那樣一種生活,我們人是泥作的,不是嗎?我們的腳總不能永遠踏在柏油路上、水泥道上和磨石子地上──我們得踏在真真實實的土壤上。

    山嵐照人,風聲如濤。我們只得告辭了。順路而下,不費一點腳力,車子便滑行起來。所謂列子御風,大概也只是這樣一種意境吧?

    那天,我真是極困乏而又極有精神,極渾沌而又極能深思。你能想像我那夜的晚禱嗎?德,從大自然中歸來,要堅持無神論是難的。我說:「父啊,讓我知道,祢充滿萬有。讓我知道,祢在山中,祢在水中,祢在風中,祢在雲中。容許我的心在每一個角落向祢下拜。當我年輕的時候,教我探索祢的美。當我年老的時候,教我咀嚼祢的美。終我一生,教我常常舉目望山,好讓我在困阨之中,時時支取到從祢而來的力量。」

    德,你願意附和我嗎?今天又是個晴天呢!風聲在雲外呼喚著,遠山也在送青了。德,撥開你一桌的資料卡,拭淨你塵封的眼鏡片,讓我們到山中去。

    ──選自《地毯的那一端》,原載於一九六三‧十二《中央日報‧副刊》)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