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財經 企管】 > 企管

    【LGY】三十而慄?在承擔包袱與焦慮的年華,勇敢敲定自己的人生節奏_凱琳‧謝弗, 羅亞琪, 陳松筠


    作者: 凱琳‧謝弗,羅亞琪,陳松筠
    出版社: 商周出版
    ISBN: 9786263180215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229
    售價: 3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1883073

    書況補充說明:A近全新、輕微使用、翻閱痕跡。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B89】Business Adventures_John Brooks
    作者:JohnBrooks
    售價:349
    【EGV】Getting Started in Six Sigma_Thomsett, Michael C.
    作者:Thomsett,MichaelC.
    售價:519
    【EGU】Introduction to Online Market & Industry Research: Search Stra
    作者:Shamel,CynthiaL.(EDT)/Shamel,CynthiaL.(CON)
    售價:999
    【EGV】Key Management Models: The 60+ Models Every Manager Needs to K
    作者:VanAssen,Marcel/VanDenBerg,Gerben/Pietersma,Paul
    售價:1219
    【CON】Managing uncertainty : strategies for surviving and thriving i
    作者:MichelSyrettandMarionDevine
    售價:539
    【EYG】會展管理概論(三版)_錢士謙
    作者:錢士謙
    售價:339
    【GIH】「日本リファイン」の挑戦_日文_鶴蒔靖夫
    作者:鶴蒔靖夫
    售價:389
    【E1X】Job Satisfaction: How People Feel About Their Jobs and How It
    作者:Cranny,C.J./Smith,PatriciaCain/Stone,EugeneF.
    售價:99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A近全新、輕微使用、翻閱痕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1883073

    [ISBN-13碼] 9786263180215

    [ISBN] 6263180218

    [作者] 凱琳‧謝弗, 羅亞琪, 陳松筠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 2021/11/06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社會對三十歲的定義,讓我們必須開啟一場看不到終點的追逐

    當你的夢想不再受年齡所迫,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三十歲對你來說代表什麼?

    要存到一百萬?要有穩定對象準備結婚?要在職場上升到管理職?

    從古至今,社會都將三十歲視為人生的一道分水嶺,

    必須完成學業、搬出家裡、經濟獨立、結婚生子,

    但古時的三十而立,卻令現今的我們三十而「慄」──

    在低薪、高工時、階級流動困難,加上新冠肺炎肆虐後的「躺平風潮」,

    我們可能仍與父母同住、沒有結婚打算、存款寥寥無幾、還在尋覓穩定工作,

    但,這樣就代表我們是人生失敗組,是社會定義的魯蛇嗎?

    社會加諸的包袱,讓努力了三分之一世紀的我們,總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獨立和成熟,是否可能有另一種定義?

    三十歲不是人生分水嶺,只是一座必經的停靠站!

    2016年,只有24%的男女在34歲前達成這些條件,

    屬於三十世代的雄心壯志,已被不安與焦慮磨蝕得單薄粉碎。

    當我們認清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並非被年齡逼著去做什麼,

    用自己的方式與順序,重新定義三十歲該有的樣子,

    無論為了什麼而努力、或無論再怎麼努力也得不到,

    這都是我們獨一無二的三十歲,而不用因為這個數字感到恐懼。

    #背負超過10萬美元學貸的記者

    #33歲突然被裁員的資深雜誌編輯

    #學歷不漂亮而求職碰壁的男子

    #不斷約會,卻不確定理想對象是誰的女孩

    #工作不穩而讓另一半看不到未來的喜劇演員

    #全職育兒的小說家父親,對自身價值感到焦慮與失落

    本書呈現這些人的重重掙扎,呈現整個世代的縮影,

    帶領我們重新思考三十歲的價值和意義。
    凱琳‧謝弗Kayleen Schaefer

    記者兼暢銷作家,她的作品廣泛見諸《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浮華世界》(Vanity Fair)、《紐約客》(The New Yorker)、《時尚》(Vogue)等,擅長以貼近人心的文字,描寫都會時代小人物的生活與心境。現居紐約市。 羅亞琪

    畢業於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興趣廣泛,對文字、語言情有獨鍾,譯作包括《攀樹人》、《阿育吠陀自癒法》、《頌缽療癒入門:源自尼泊爾的古老療癒藝術》、《低碳飲食大革命》等。 陳松筠

    畢業於台大政治。前半生是道地台北人,目前旅居海外。曾輾轉於各個不同產業及職務,但心中最愛始終是翻譯。
    前言在「應該」定下來的年紀,能不能猶疑不定?三十歲了,你在腦海中盤點一下,把隨意加諸在自己身上的清單想過一遍,然後因為一事無成而感到驚慌失措。

    ──馬庫斯對馬庫斯來說,一個工作天又來到尾聲。他現年三十六歲,住在奧斯丁,擔任德州政府稽核員,正計畫與雙親會面,因為父母從休士頓來到奧斯丁,要參加隔天的山胡桃節,他打算到飯店接兩人共進晚餐。

    那天,馬庫斯在工作上很不愉快,最近常常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會議中,他和他的團隊老是被指責搞砸了工作,受到嚴厲責備。他說,如果不是因為父母到來,「我肯定喝完悶酒就去睡了。」

    馬庫斯的個性開朗,常說笑話,是那種就算沒在笑,說話時卻總是聽起來好像笑著的人,所以聽見他這麼沮喪,實在很難想像。他找新工作已經好一陣子了,心裡越來越著急。他的眼皮開始跳,睡眠不穩,對於工作,也從心想我不想繼續在這裡工作,變成確定我無法繼續在這裡工作。

    他在早上醒來時常常心情很好,接著卻在床上躺了一個小時。

    他會想:我可以去上班的。

    然後又想:為什麼要去上班?

    他說:「想到上班,我就覺得身體不舒服,可以感覺到生理反應。」

    馬庫斯以為很快就有新工作,他應徵距離奧斯丁一個半小時車程的聖安東尼奧市政府稽核員職缺,已經進入複試。關於搬家這件事,他泰然自若,甚至十分興奮,縱使新工作的年薪少了一萬美元。然而就在父母來訪的前幾天,他卻發現自己沒被錄取。

    來到父母住的飯店房間時,馬庫斯滿腦子都在想求職落選的事,覺得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六年前,三十歲生日那天,馬庫斯就因為自己的人生,和過去想像大學畢業後的人生完全不同而感到驚慌。

    他在心裡列出一份清單。

    工作?有了。

    妻子?沒有。

    房子?沒有。

    孩子?沒有。

    馬庫斯開始擔心自己欠缺的東西,拿自己和他人比較,認定別人都有他希望找到的配偶、兩層樓高的房子和小型犬。他會煩惱:自己的人生這樣就夠了嗎?

    我也曾以為自己的人生會遵循某個順序,會把一件事打勾,再進行下一件。大概順序是這樣的:畢業、確定職涯、存錢、結婚、生子。我並不覺得自己需要在三十歲前完成這些事,但是假定會在三字頭開始的年紀達成,這個時間表讓我心安,為我提供往往感覺有如狂熱、飄泊中的秩序。我有一半的夜晚躺在床上觀看《超級製作人》(30 Rock)重播,另一半的夜晚則是在外玩到午夜過後才回家,因此這樣的時間表提供秩序感。即便一天到晚出去玩的朋友也沒有依循這樣的筆直路線,但我依然認為大部分同輩都是如此,至少根據我在社群網站上看到,還有從母親那裡聽到的是這樣。

    當我年過三十歲,仍然毫無進展,人生清單中幾乎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打勾。我勉強確定職涯,但還是覺得自己隨時都有可能一一衝過這些里程碑,衝到一個終於可以停下來,感覺自己終於抵達目的地的所在。打亂人生規劃的一百個理由

    「但是你還這麼年輕。」

    任何人只要試圖努力釐清,為何人生的某些面向不如自己預期的那樣穩定,就一定會聽過這句話。通常說這句話的人都是立意良好的前輩,試圖說服人生不像你確信的那麼一團糟(比你年紀還輕的人絕對不會說出這種話)。有時當你看著鏡子,思忖眼前的身影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或是當你躺在床上爬不起來,可能也會聽到腦海中有個聲音這樣對你說,為你加油打氣。但是你還這麼年輕。

    你有的是時間。

    繼續加油。在一九五○年代,社會學家指出五個人生的里程碑,全部完成就代表完全進入成年期。這些里程碑和我為自己憑直覺定義的清單很類似,分別是:一、完成學業;二、離家;三、經濟獨立;四、結婚;五、生子。整體而言,在一九五○年代和之後數十年,這些里程碑最晚會在三十出頭完成,甚至更早往往在二十歲左右就會達成。一九七五年,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的資料顯示,有四五%的男女在三十四歲前便達成傳統的成年里程碑。

    但是到了今天,文化變遷與經濟動盪,讓人重新省思這些里程碑有無必要存在、是否有辦法達成。二○○四年,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贊助一項研究,探討如今在美國成為成年人的意義。社會學家暨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教授小法蘭克.F.弗斯登伯格(Frank F. Furstenberg Jr.),在報告中寫道:「許多(年輕)人之所以尚未成為完全的成年人,也就是傳統定義的畢業、獲得有福利的工作及結婚生子,是因為他們還沒準備好,或是條件不允許他們這麼做。」二○一六年,根據普查資料指出,只有二四%的男女在三十四歲前達成這些里程碑。

    取得在知識經濟中與他人競爭所需具備的高等學歷後(很多時候,還會同時累積大筆債務),我們才出社會,開始工作;與過去的年輕人相比,我們的經濟能力較不穩定,其中有很多原因使然,包括學貸、現今的零工經濟(gig economy)、停滯不前的薪資,以及二○○八年金融危機和近期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反覆引起的經濟動盪;我們在以為已經永遠離家後重回家中,因為無力負擔房租,或是還不確定夢想會帶我們到何方;我們按照自己的步調結婚,有時甚至不結婚;假如我們決定想要小孩,會等覺得準備好之後再生,因為女性的職業選擇變多,輔助生育科技讓女性即使過了最佳生育能力年齡也有可能生產,因而延遲生育時程。

    弗斯登伯格寫道:「一九五○年代的時間表已經不再適用。」無法複製的過去,難以企及的未來

    「但是你還這麼年輕。」

    沒錯,我們有的是時間,也的確在慢慢來。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國家意見研究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 NORC)進行一項大型社會學資料蒐集計畫──社會概況調查(General Social Survey, GSS),擔任主任長達四十年的湯姆.W.史密斯(Tom W. Smith)認為,完成學業和結婚生子的年齡只會越來越增加。他說:「我真的認為這個趨勢一定會恢復穩定,但是並不認為那個時候已經到了。再過十年或二十年,我們不會說這是延遲,而會接受這是常態。」

    然而任何人告訴你,「但是你還這麼年輕」時,言下之意其實也是在說,你最終會進入某種標準化的成年狀態。別人叫我們遵循這類時間表,說只要我們照做,就會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滿意。無論是拒絕某些里程碑,或是接受可能無法達成某些里程碑,弄亂時間表便是違背我們接受的教誨。這些里程碑理應是某個終點,只要抵達這個終點,我們就會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自己是誰。弗斯登伯格寫道:「在過渡到成年期的這段期間發生的生命事件,會伴隨著承諾感、目的及自我認同。」

    這就是我覺得此時此刻的我們好像困在中間,動彈不得的原因。一方面,我們和以前三十幾歲都是怎麼過的那段歷史綁在一起,預設自己會想要複製過去;另一方面,我們正在打造自己的成年里程碑,像是搬到另一座城市、轉換職涯跑道或凍卵等。我們花時間慢慢釐清自己想要的東西,應付無法控制的難關,發覺自己的人生似乎和原本想的不一樣。

    我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展開本書的訪談,並在疫情期間持續進行。寫下這句話時,沒有人能確定這波疫情會為健康、經濟、政治及社會帶來多大的影響。新冠病毒這個赤裸裸的現實,以及隨之而來的死亡、病痛和經濟破壞,具有極大的毀滅性,數個月過去了,生活基本上還在停擺,這樣的凍結狀態只是更提高把三字頭那十年建構成我們希望模樣的難度。在最好的情況下,疫情引發的動盪讓人變得更自由、看得更透澈。在這個停頓期,我們可以明白每天在做的事是否讓自己快樂;我們懷念與否的事物,讓我們更認識自己。但是無論如何,我們想做出的任何改變似乎比從前更難執行,像是原先對新職涯、新戀情或新房子抱持的那些幻想,甚至有些行動已經完全停止。許多三十世代不是因為失去至親而悲慟、付不起房租,就是無限期失業,或者因為不能舉辦婚禮等因素而延後結婚。此外,疫情也把先前或許一直都存在於意識邊緣的恐懼帶入焦點中心:我們可能永遠到不了想去的地方。我們的三字頭年齡可能早就讓人感覺難以釐清了,如今處於這種不穩定的局勢下,相信自己可以成就想要的事物更像是痴心妄想。看清楚自己的夢想,並且實際追求,變得比以往還要困難。

    現在的我們也比以往更容易感到孤單,即使理智上明白自己並不是唯一一個必須重新設想未來計畫的三十世代。早在疫情爆發前,我就想要分享自己和他人拚命釐清三字頭這十年的經歷,但是此時此刻,談論三字頭人生的魔幻與心痛,並且藉由這件事交織出一種慰藉,讓我們知道自己正盡可能以最真實的方式走過成年期這段路,似乎已成必要。釐清究竟想要什麼,而不是被迫做什麼

    我在年滿三十歲時,和兩位室友同住在一棟無電梯公寓的六樓,廚房、用餐區與客廳全在同一個空間,還得共用一間衛浴。家具都是二手的,所以只有一張不是標準尺寸的雙人沙發,以及一張大到無法擺放在房間中央的實木餐桌,牆上掛著一顆充氣麋鹿頭。

    其中一個室友比我早幾個月過三十歲生日,他的狂歡之夜以在浴缸裡嘔吐畫下句點。我非常錯愕,除了隔天早上在上班前沖澡時看見嘔吐物外,也因為那個場景傳達的訊息而震驚:他完全不想讓三十歲的人生比二十幾歲時更安頓下來。

    我絕對不要這樣,而是要像大人一樣慶祝,我可是要三十歲了!我請了一位侍酒師,邀請朋友擠進廚房兼用餐區、客廳的公寓品酒,我認為這很優雅。

    情況正好相反。侍酒師滔滔不絕地講解酒款,可是包括我在內,根本沒有人想聽。他甚至一度站在椅子上,希望我們專心聆聽,但我們還是不理會。他終於閉口不談後,卻開始瘋狂搭訕一位已訂婚的友人,就在她的未婚夫面前。大家都喝得超醉,因為我唯一供應的食物是一些自認為很高檔的開胃小點,像是培根包甜棗。

    我們從公寓出發前往舞廳,結果兩個情緒最不穩的朋友撞壞那裡的桌子,因此我們被趕了出去,我就在舞廳外的人行道上邁入三十歲。

    我批評室友過了一個看似毫無秩序的三十歲生日,但是縱使本意良好,自己在三字頭的人生也開始得很坎坷,而且從那時候起更是一路曲折。

    開始撰寫本書時,我三十九歲,仍然尚未完全過渡到成年期,至少沒有完成社會學家認為應該達到的里程碑。我達成一些想要完成的目標,但是其他讓人生感覺有所成就的事物,則花費很多時間實現,甚至還在實踐中。回顧三字頭的人生,我發現那幾年其實和原本預期的並不一樣,以為在幾年內就會得到的東西──婚姻、穩定的工作、小孩等,在那段期間的大多數時候都懸而未決,甚至有一些到目前為止仍處於未知狀態。不過,花越久的時間釐清自己想要什麼,就越能適應那種不確定感。於是狀態很好時,我會在內外都經歷一番掙扎後,感覺自己辛苦贏得現在的成就。當我得到時,會感到很正確、興奮,並不覺得是因為自己的年齡而被迫完成這些事。曾經的夢想在現實生活中不停擺盪

    就像馬庫斯和我一樣,本書介紹的七位男女想像的三字頭人生,與他們實際上過的生活不同。查爾斯原本以為他會完成學業(並且還清貸款);莎莉原本以為她會結婚;雅辛原本以為他會變得富有;尼克與穆麗兒原本以為他們會成為知名的喜劇演員;亞當不認為自己會成為在家照顧小孩的爸爸;艾碧嘉兒原本以為她會有一個孩子。

    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還沒有認輸,還在努力適應夢想的轉化與改變,以及更動後的現實代表他們應該如何過完這三字頭的十年,還有剩餘的人生。

    他們之中有人三十出頭,有人則是三十好幾,甚至快要四十歲,他們來自全美各地,族裔和背景不盡相同,擁有的收入與債務也不一樣。

    但他們都是個體,不能用來代表所有三十世代。我不是帶著絕對的眼光觀察經歷這十年的每個人,而是對當時仍在撰寫人生劇本,在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的自由,與沒有地圖指引的恐懼之間擺盪的那些人感興趣。他們不知道自己何時或是能否到達,也不知道自己還想不想要曾經想要的事物。

    我追蹤的這些個體全都屬於今日處處存在的中產階級,所以都擁有這個階級的思維和保障,他們的經濟狀況足以讓自己覺得能有所選擇,因此會試著依照自己的渴望來安排三十幾歲的人生;不過,他們的生活也沒有安穩到確定自己能夠過著想要的人生。

    他們向我傾吐自己的勝利與失敗、好與壞的時光。有時,他們覺得自己就快要得到想要的東西了;有時,他們心情低落,感到挫折。他們把自己全部攤開,從日常生活最渺小的層面,到關於未來那些可吞噬一切的巨大擔憂與渴求。

    我用社會學家定義的成年期里程碑安排章節:一、完成學業;二、離家;三、結婚;四、經濟獨立;五、生子,這並不是因為我想要認同這些標準,但是大部分的人在某個時間點都會和這些東西展開角力。它們是社會給我們的框架,你可能在努力取得學位;可能在想方設法繳納房租;可能在考慮結婚;可能在思考要怎麼存到足夠的錢才能感覺安心;也可能在思索自己想不想要小孩。

    無論我們正在為了什麼而努力,或是必須接受自己永遠得不到什麼,這一切都很難。成年期不再非得依循一個嚴格的順序,沒有什麼是必需的,但這也讓一切成為未知。

    承認以下這些想法感覺是不對的:我還在努力、我不知道這樣對不對、我以為不會這樣、我做不到。可是,我們有好多人就是這樣度過這十年的。

    我們不會回到成年人亦步亦趨,逐一完成各個里程碑的時代,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沒有共同改變三十歲時的樣貌。個人做出的決定,以及全體對於變化中的文化與世界做出的適應,都在幫助我們重新定義這十年。
    前 言 在「應該」定下來的年紀,能不能猶疑不定?第一章 完成學業

    「都幾歲了還在讀書?,什麼時候才要出社會?」

    學生,已經從一個階段,變成一種狀態,它象徵的不是尚未獨立與不夠成熟,而可以是獨立與成熟後的自主選擇。然而,面對已經在職場上馳騁的周遭友人,該用什麼樣的心態,繼續這段過程?第二章 搬出家裡

    「這個年紀還跟父母住在一起,是要當啃老族嗎?」

    居高不下的房價,讓越來越多人選擇熟悉了三分之一人生的原生家庭。年過三十,並不是家裡的累贅,而可以是家裡依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一分子,但又該怎麼面對社會的標籤與汙名?第三章 進入婚姻

    「到這個年紀還單身,不怕再也找不到對象?」

    我只是選擇躺平,不是選擇放棄愛情。婚姻不再是愛情的最終形式,愛情也不需要婚姻來證明認真與責任,無論有沒有伴侶,緣分的去留,都不應該被法律綁住……第四章 職涯成長與財務自由

    「存款現在有多少?職等爬到哪裡了?」

    曾經以為到了一定的歲數,就能在社會爬到一定的高度,現在卻依然還在第一階來回踱步。如果世界是個金字塔,多數人注定要成為支撐著尖端菁英的角色,用我們能力所及的方式,過我們能力所及的生活。第五章 撫養下一代

    「不生小孩,老了一定會後悔!」

    生育,為了延續自己的基因,年長之後有人照應,更是我們之所以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原因──然而,隨著社會的動盪越來越不一,擁有下一代,難道才是人生勝利組嗎?我們真的能帶給下一代幸福的生活嗎?結 語 每個年紀,都有人生最好的風景

    參考資料)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