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053393
[代售商品編號] 102290200219
[ISBN-13碼] 9789861983486
[ISBN] 9861983481
[作者] 范尼雲
[出版日期] 2013-12-06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影響盧雲、奧伯格、侯活士的群體概念,
也將改變全世界的教會!
教會,就是基督徒的應許之地。
對於迦南美地的嚮往,一直是世世代代蒙召的信徒存記在心的美夢。人們以亞伯拉罕的信心為典範,向著流奶與蜜之地邁進。這一個地界,對基督徒而言,便是 教會。教會是上帝呼召基督徒前往的應許之地,在其中,上帝拆毀世界上隔斷的牆,讓基督徒重生成為上帝的見證人,憑藉著基督的十架與復活,合一成為肢體。然 而,無可否認,基督徒也同樣在這塊土地上,面臨著四圍環繞的敵人、偶像的引誘、信徒間的結黨紛爭、律法規條的刻板僵硬、信仰生命的挫折失落。我們已然發覺 應許之地從來就不是無憂無慮的桃花源,若是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很有可能會對教會感到失望,甚至還有人會受重傷。
范尼雲要告訴我們的,就是他住在「應許之地」五十年來的祕訣。看過形形色色的人進入、停駐與離開群體,他深知道滿足人心的群體生活,就在於一次又一次 努力選擇、一次又一次接納軟弱、一次又一次釐清現實、一次又一次為他人付出生命當中。
這是一個渴望自由,卻也哭喊著需要歸屬的時代。受到呼召的基督徒,告別在世界的漂流,帶著個人一切的所有向著應許之地邁進,他們該怎樣明白那就是屬於 自己的地土?如何看清楚自己包含著複雜動機的渴望?該怎麼面對懼怕、避開陷阱,以致能在這塊土地上落地生根?就讓我們一起來翻開這本群體生活智慧的結晶, 讓這本書告訴我們群體生活的美好,好在哪裡。
* * *
「與他人締結盟約的關係,也就是要與他們在同一塊土地上一起成長。是神呼召聚集我們,成為愛和信實的記號。因此,當我們進入群體決定開始活在盟約之 中,那就像蓋了印章一樣,是非常非常莊嚴與神聖的時刻。」
名家推薦:深刻影響盧雲、奧伯格、侯活士
廖乃慧專文推薦團體作為歸屬
團體是一個歸屬的地方,一個人們被培育並能找到自己身分的地方。當然,人們不是只屬於團體;有些人屬於幫派、黨派、激進分子和其他組織,這些都不是團體。 許多人也屬於教會和教區。而人們真正最早隸屬的團體是家庭;孩子最早歸屬於母親。在子宮裡那段最初的親密關係,深刻到有的母親以為自己有權決定孩子的生 死,好像子宮裡的孩子沒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存在似的。
當一個孩子覺得自己不屬於任何人,他要忍受可怕的孤獨,而這是極大的痛苦。這痛苦就像一股內在的攪動,會影響整個身體,改變消化和睡眠模式、帶來困擾,破 壞了一切該做(或如何去做)之事的原則。這使得孩子自我封閉,不僅覺得自己毫無用處,也處於難以忍受的憤怒和憎恨之中。一個不被愛的孩子,會覺得是自己不 可愛、不好、討人厭。孤獨感很快就被轉化成可怕的罪惡感。
然而,當一個孩子是蒙愛的、被當成寶,有人傾聽他、備極呵護,他就在平安裡。他知道自己有歸屬、被褓抱、被保護,所以很安全。他可以無畏地敞開自己。
孩子最深切的盼望,就是與父母擁有親密的交流。這是每個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是所有其他需求和渴望的源頭。)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