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宗教 命理】 > 宗教

    【HTL】單身,不必告別:獻給所有正要踏進婚姻、離開婚姻,和不考慮婚姻人們的箴言_雷貝嘉.崔斯特


    作者: 雷貝嘉.崔斯特
    出版社: 行人
    ISBN: 9789868319585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339
    售價: 10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078333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AMA】創世記_日文_附殼
    售價:229
    【I8R】The Other Taiwan 1945 to the Present: 1945 To the Present_Rubins
    作者:Rubinstein,MurrayA.(EDT)
    售價:1429
    【JWP】Creativity and Academic Activism: Instituting Cultural Studies_M
    作者:Morris,Meaghan(EDT)/Hjort,Mette(EDT)
    售價:779
    【J36】臺灣神道 : 同修參讀手冊_楊緒東
    作者:楊緒東
    售價:219
    【KIP】心燈(一)_簡體_萬行
    作者:萬行
    售價:199
    【DGT】我的寫經練習帖_造事務所,  楊德輝
    作者:造事務所,楊德輝
    售價:149
    【DBN】人間佛教論文選要
    售價:199
    【DCB】Growing in Prayer_Bickle, Mike
    作者:Bickle,Mike
    售價:339
    【DGA】在家居士修行之道_Chihiro Ajari
    作者:ChihiroAjari
    售價:189
    【DIG】CBERUBS ANHELS OF LOVE
    售價:569
    【LXD】Doing School: How We Are Creating a Generation of Stressed Out,
    作者:Pope,DeniseClark
    售價:429
    【LRM】台湾人の先覚者 : 黃彰輝_日文_張瑞雄著; 大宮溥訳
    作者:張瑞雄著;大宮溥訳
    售價:38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078333

    [ISBN-13碼] 9789868319585

    [ISBN] 9868319587

    [作者] 雷貝嘉.崔斯特

    [出版社] 行人

    [出版日期] 2019/05/24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第二輪班》教你重新衡量家務勞動的價值,本書則是告訴你如何破除婚姻迷思,見識單身女性改變美國歷史的力量

    ●作者並非鼓勵女性拒絕婚姻,而是展現出了還有不一樣的選擇

    ●榮獲《紐約時報》2016年最值得關注的書籍

    ●同時獲選《波士頓環球報》、《娛樂周報》、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的2016年最佳書籍

    為什麼選擇單身的女性越來越多?

    除了配偶欄之外,婚姻還改變了什麼?

    作者雷貝嘉.崔斯特從小時候就一直有著一個困惑,許多以女性為主角的小說,像是聰明機智的簡愛、《清秀佳人》中滿懷想像力的安妮,不論她們在冒險或抗爭過程中,展現出了怎樣不下於男人的才華與勇氣,為什麼最後卻總是以結婚做為結局收場?那些曾經閃閃發亮的女主角們,最後給人留下的印象變成了「某個人的妻子」,彷彿暗示著女性的人生在結婚之後就畫下了休止符,變成了別人的附屬品,而不再有其他的選擇。

    在作者成年之後,將近一百年都維持在二十一歲上下的初次結婚年齡,到現在已經變成二十七歲左右,結婚不再是成年後馬上就得做的事,更多人選擇過著未婚獨立的生活,有些人甚至終身不婚。獨立的女性不再是異類,也比較少像以前那樣被汙名化。這也讓作者興起興趣開始了研究,是什麼樣的原因和背景促使這些女性選擇單身?而這些單身女性又怎麼樣地影響了歷史?

    曾經,許多女性要取得經濟穩定,要過獲得社會認可、在社群裡立足,只有結婚這條路可以走。但有許多不願放棄自主權的女性,毅然決然選擇了單身,並盡情使用這份自由,參與了許多罷工、反對蓄奴等社會運動。她們爭取各式各樣的權益,讓政府與政黨也無法忽略這些選票的存在,以自己的力量推動了美國社會的歷史。

    雷貝嘉.崔斯特每章以不同主題做為切入點,像是都市的存在對女性選擇單身的推力與幫助,將歷史文件/人物故事,與三十多位受訪女性的經驗談交錯融合,用輕鬆的口吻講述彼此之間的關聯,以及她們的故事與經歷,對歷史造就了怎樣的影響。
    雷貝嘉.崔斯特 Rebecca Traister

    《紐約》雜誌的撰稿人,也是《Elle》雜誌的特約編輯,作品曾獲入圍「National Magazine Award」決賽權。她又為《The New Republic》和《Salon》雜誌撰寫關於政治、媒體和娛樂領域的女性文章,有些報導也刊登在《The Nation》、《The New York Observer》、《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Vogue》、《Glamour》和《Marie Claire》等。著有《Big Girls Don’t Cry》,此書被選為獲《紐約時報》的「National Book of 2010」和贏得Ernesta Drinker Ballard Book Prize。

    譯者簡介 高紫文

    臺師大工業科技教育系畢業,熱愛翻譯,對歷史與戰爭文學情有獨鍾,譯有《失控的正向思考》、《馬特洪峰》、《1940法國陷落》、《狼哨》、《美國狙擊手》、《原子城女孩》、《神鬼交鋒》等二十餘本譯作。

    【前言】

    我實在很討厭聽到我崇拜的女主角結婚,我記得小時候,我盯著《新婚四年》(The First Four Years)的封面看,心裡想著羅蘭・英格斯(Laura Ingalls)嫁給了綽號「男子漢」的阿曼樂・懷德(Almanzo Wilder),生了女兒玫瑰,我強迫自己高興起來,因為我知道我應該感到高興才對。羅蘭在「小木屋」(Little House)系列的最後一本書裡,把冰雹暴風、感染白喉以及農地發生的其他禍事寫了進去,儘管如此,我明白羅蘭是要把婚姻與為人母的生活寫成幸福的結局。然而,在我看來,卻覺得不幸福,彷彿羅蘭的生活結束了。在許多方面,確實如此。

    我有「小木屋」系列的前幾集,封面插畫是賈思.威廉斯(Garth Williams)畫的,靈動的羅蘭總是最顯眼:蹦蹦跳跳跑下山坡;光著腳丫子騎馬;打雪仗。但是在這最後一集的封面上,她卻規規矩矩穿著鞋子,動也不動站在丈夫旁邊;她抱在懷裡的嬰兒,是畫面中最有活力的人物。羅蘭的故事即將結束。她一結婚,她的故事就不值得再說下去了。

    《清秀佳人》的安妮也一樣,在前三集,她抵死拒絕求婚,最後終於在第四集放棄抵抗,嫁給了季柏特;捉弄好朋友黛安娜喝醉、在學校跟季柏特較勁的日子就此結束。《小婦人》裡可愛的小喬拒絕了好友兼鄰居羅瑞的求婚,最後嫁給慈愛的巴爾教授,這樣的婚姻結局實在突兀。還有《簡愛》,唉,那聰明機智卻可憐的簡愛。各位,她年輕時為了爭取些許自主權而奮鬥,結果得到什麼呢?嫁給了一個壞脾氣的男人,他把第一任妻子關在閣樓裡,精心策劃一連串的騙局來追求簡愛,等到簡愛嫁給他時,他不只瞎了,還少了一隻手。

    這些故事本來應該很浪漫,但是我卻覺得乏味。女主角們走的道路原本很寬敞,一路上有許多調皮搗蛋的朋友、詭計多端的姊妹、壞心眼的親戚,有困境,有冒險,有希望,也有熱情。如今道路卻變得狹窄,唯一的終點似乎就是照顧乏味的丈夫,養育無趣的子女,在單調的續集裡,像是《喬的男孩們》(Jo’s Boys)和《安妮的甜蜜家庭》(Anne of Ingleside),丈夫與子女馬上就變成了故事的主角。

    當然,我的失落是閱讀這類型文學的症狀之一。教養小說,也就是德文裡的「bildungsroman」,結局總是千篇一律,主角長大成人。在這種文學和生活的結構裡,都嵌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對女性而言,成年生活就是婚姻生活,而結婚則是故事的終點。

    我覺得,婚姻把我最喜歡的小說女主角封閉了起來,害她們沒辦法再像以前那樣自由奔跑;或者,就算不是自由奔跑,至少也是往前跑,而且讀者一看就知道她們會漸漸奔向自由。經常,才剛完成學業,想要追求兒時的抱負,這些令人傷腦筋又逗趣的女孩就突然被囚禁在家庭生活中。

    後來,我發現莎士比亞的喜劇總是以婚姻作為結局,悲劇則是以死亡作為結局,因此,小時候我看到故事發展到結婚和死亡,都會直覺以為故事要結束了。我媽是莎士比亞文學的教授,她經常惆悵地告訴我,說莎翁筆下有些好鬥愛辯的女主角,包括《無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的碧翠絲(Beatrice),最後戲劇化地結婚之後,都沒了臺詞。

    我小時候就在納悶,就沒有哪個有趣的小說女主角,沒有在長大成人之後馬上結婚嗎。

    年紀大了之後,我發現有,有很多故事是在描寫沒結婚的女人。我後來讀了《黑寶貝》(Tar Baby),認識了潔玎(Jadine Childs),她堅決不理會性別和種族期許,結果遭到世人驅逐;還有西奧多.德萊賽(Theodore Dreiser)筆下的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她為了錢財而出賣肉體,最後落得一身空。我也讀了《勸導》(Persuasion),主角安妮.艾略特(Anne Elliot)在二十七歲還沒結婚,差點陷入經濟困頓、社會地位不保的命運,最後溫特沃斯上校(Captain Wentworth)讓她免於背負老處女的辱名。我也讀了海絲特(Hester Prynne)和何維軒女士(Miss Havisham)的故事,還有伊迪絲.華頓(Edith Wharton)筆下性情狂烈、命運乖舛的莉莉.巴特(Lily Bart)。

    這些不是激勵人心的故事,整體而言,這些故事是在暗示讀者,女人如果不結婚,不論是自己選擇,還是偶然,就註定要佩戴紅字,或一輩子只能穿全新的結婚禮服跳舞,或服用過量的安眠藥。這些角色雖然沒結婚,但是卻因為沒有丈夫而受到侷限與定義;不過如果她們結婚,也絕對會受到婚姻所侷限與定義。

    她們似乎證實了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對於現實生活中的女性的看法,我最後也會揭露這個事實:根據定義,女人分為「結婚了的,結過婚的,打算結婚的,還有因為沒結婚而承受著痛苦的」。

    就在即將蛻變成女人,準備離家去讀大學之際,我完全無法相信有人就快要變成人妻。大部分的人都說,再過短短幾年,婚姻就會吞噬我。然而,我當時滿腦子想著選課的事,擔心室友和桶裝啤酒派對,還有在學校附近找工作,覺得結婚根本是天方夜譚。

    十八歲時,我從來沒認真交過男朋友,也沒有任何親密的女性朋友。在我認識的人裡,年紀跟我相仿的人在一九九〇年代初期其實不太「交男女朋友」。我們會尋歡作樂,一起喝啤酒,一起抽香菸和大麻,有些人會作愛,但是絕對不是所有人。很少人會認真談戀愛。確實,也有可能我是個怪咖,註定沒人愛,結婚就更不用說了,我經常這樣懷疑。不過其實,我當時也無法想像任何一個女性朋友不久之後就要結婚。

    當時我即將嚐到有意義的獨立生活,做真正的自己。有人說再過幾年我可能就會準備、甚至是想要跟人締結理論上是一輩子的法律關係,組成新家庭,擁有新房子,但是我卻覺得這種說法實在太荒謬了。

    然而,在我那一代之前,幾乎每個成年人都是那樣。我媽在緬因州的鄉下地方長大,還沒十八歲,就有一個認真交往的男朋友。她要去讀大學時,許多高中同學已經結婚了,或者已經懷孕,準備要結婚了。我媽在一九六〇年代初期讀大學時,喜歡在校園裡討論《女性迷思》(The Feminine Mystique),帶領同學認識貝蒂.傅瑞丹(Betty Friedan)。她在二十一歲畢業,幾天之後就跟我爸結婚,結婚後才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我阿姨比我媽小五歲,在高中就談過好幾次戀愛,讀大學時認識我姨丈,二十三歲嫁給他,也是結婚後才取得博士學位。在這個方面,我媽和我阿姨並沒有異於常人。我朋友的媽媽、我媽的朋友、我的老師,她們大多是在二十初頭歲認識丈夫的。

    綜觀美國歷史,女性成年生活通常從結婚開始算起,不論期間還發生了什麼事。自從十九世紀末葉起,美國就存在著這種記錄,女性初次結婚年齡中位數就在二十歲和二十二歲之間震盪。這就是女性人生的發展、模式與定義。

    當時從歷史來看,在不久的未來,桶裝啤酒和學期報告會占據甚至是占滿我的生活,除此之外,我也可能會結婚,原因之一是,沒有很多吸引人的女性生活模式可以取代婚姻。

    訪談說明

    前言

    第一章小心那個女人:未婚國度的政治與社會力量

    第二章單身女性經常創造歷史:美國的未婚女性

    第三章都市裡的兩性居民:都會生活與女性獨立

    第四章女人之間的友誼像黃磷火柴一樣危險

    第五章我的孤獨,我的自我:獨自生活的單身女性

    第六章女人要有錢:工作賺錢,獨立生活

    第七章貧窮女性遭遇的問題:單身貧窮、性別歧視、種族歧視

    第八章單身女孩與性:從守貞到淫亂

    第九章馬與馬車:結婚與不結婚

    第十章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什麼時候會發生?

    結論

    附錄

    主角們的現況追蹤

    謝辭
    第一章

    小心那個女人:未婚國度的政治與社會力量

    就在我去讀大學的那幾年,當代單身女性的浪潮高漲,不過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一九九〇年代初期,我媽那一代的社會和政治革命明顯產生了迴響,快速改變婚姻和生育形態,創造了一股潮流,讓美國獨立的女性能夠參與政治。

    一九九一年十月十一日,三十五歲的法律教授安妮塔.菲.希爾(Anita Faye Hill),出席參議院司法委員會(Senate Judiciary Committee),作證自己為柯雷倫斯.湯馬士(Clarence Thomas)工作時,曾經遭到性騷擾。柯雷倫斯.湯馬士是華盛頓特區的巡迴法官,獲得老布希總統提名,接替即將退休的民權英雄瑟古德.馬歇爾(Thurgood Marshall),到最高法院任職。希爾出生於奧克拉荷馬州的鄉村獨樹鎮(Lone Tree),是十三個孩子裡的老么,父母務農,信奉浸信教會,祖父和曾祖父母以前是阿肯色州的奴隸。她在高中時是班上的畢業致辭代表,就讀耶魯法學院,在教育部和公平就業機會委員會(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都幫湯馬士工作過。

    攝影機記錄下每一秒鐘,轉播給全神貫注、心情緊張的全國民眾看。希爾坐在全是白人男性的參議院司法小組前面,仔細清楚地向他們陳述,湯馬士在她工作的那幾年,如何用猥褻的言語跟她說話;她詳述前上司如何在職場上明目張膽地聊色情片影星、陰莖大小、陰毛。結果,保守派媒體公然嘲笑她,多位委員對她語帶懷疑與侮辱,其他證人甚至說她是個不講理的人,而且淫蕩好色,可能還罹患被愛妄想症;被愛妄想症是一種罕見的心理疾病,會導致女性幻想跟有權勢的男性發生性關係。

    懷俄明州的參議員亞倫.辛普森(Alan Simpson)質疑希爾的「性向」;保守的專欄作家威廉.薩菲爾(William Safire)認為「性向」一詞「暗指同性戀」。時事評論員大衛.布羅克(David Brock)說希爾「腦袋有點不正常,個性有點淫蕩」。希爾作證完後,約翰.道吉特(John Doggett)被傳喚到委員會,他曾經是湯馬士的同班同學,跟希爾也熟識。他說希爾「性情有點反覆無常」,猜測希爾曾經「幻想我對她懷有情意」。根據跟希爾的短暫社交互動,他猜測「希爾難以接受被自己喜歡的男性拒絕」;道吉特甚至還說希爾「在這座城鎮裡似乎很孤獨」。

    希爾後來寫出了自己的想法,說「媒體拿我單身的事實大做文章,但卻從未清楚說明性騷擾一案跟我的婚姻狀況有什麼關聯」。

    單身跟本案的關聯就是,單身使她有別於社會所期望的女性。希爾沒有丈夫幫她擔保她的德行,沒有孩子幫她證明她的價值,因為自古以來,世人都是這樣判斷女性的價值。希爾當時覺得,單身狀態讓詆毀她的人能夠「盡其所能地批評我行為完全不正常」。她寫道,司法委員「無法理解我為什麼沒遵從某些制度,尤其是婚姻制度」,由此推測我之所以單身,「是因為我不適合結婚,或者反對結婚,是個耽溺於幻想的老處女,或者痛恨男人」。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女人成年後,跟男人依法結婚,理所當然;小時候我讀小說時,很氣看到這樣的情節。現在事業有成的女性舉目可見,女性可以當最高法院法官提名人的同事,可以上法庭作證,威脅到法官提名人的事業,在這樣相對新穎的世界裡,婚姻這個大家所熟悉的制度,仍舊能夠輕易破壞這種新的平等,讓女性能夠獲得男性的肯定,讓男性無法質疑女性是愛幻想的老處女。

    希爾寫道,委員詢問她的婚姻狀態和精神是否穩定,「試圖建立婚姻、價值、可信度之間的關係」,要讓大家覺得奇怪,「為什麼我一個三十五歲的黑人女性,會選擇追求事業,維持單身——這樣轉移焦點根本風馬牛不相干,目的只是想導出『不能相信我』這樣的結論」。

    果然,委員會的委員並不採信希爾的證詞,至少證詞不足以影響他們的判決。柯雷倫斯.湯馬士出席司法委員會的幾天後,便獲准到最高法院任職。

    不過希爾可不是現代版的海絲特(Hester Prynne。譯按:小說《紅字》的女主角,犯通姦罪而入監服刑,出獄後終身佩戴代表通姦的紅字「A」。),並沒有因此終身流亡。她出席作證,反而對美國和美國的權力結構產生了久遠的影響。性騷擾一詞不只被收錄到辭典裡,也進入到美國人的意識裡,不論已婚或單身,女性都瞭解了何謂職場騷擾,也敢於提出抗議。讓我們看見了,那些長久以來被視為無傷大雅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歧視與打壓,傷害了全體女性。

    希爾被一群白人男性議員審問的畫面,也對美國代議政治產生了久遠的影響。一九九一年,美國參議院裡只有兩名女性議員,那場聽證會讓全國清楚看見這個尷尬的事實。《紐約時報》刊登了一張照片,照片中有一群國會裡的少數女性議員,包括佩翠希雅.施洛德(Patricia Schroeder)和伊琳娜.福爾摩斯.諾頓(Eleanor Holmes Norton),跑上國會大廈的階梯,要阻止會議進行,要求讓希爾作證。

    司法委員會對待希爾的場面,引發國人反思美國男性獨占議會的現象,她作證之後的隔年,參選參議員的女性人數創下歷史新高,有四人獲選。華盛頓州的當選人派蒂.莫瑞(Patty Murray)屢屢強調,是湯馬士的聽證會刺激她採取政治行動的。「我每次看到這個委員會,心裡就會想:『天啊,誰來說出我想說的話啊。』」她這樣說,「我的意思是說,那些男委員,沒有一個說出我想說的話。我當時覺得好失落。」另一名當選人伊利諾州的凱蘿.莫斯里.布朗(Carole Moseley Braun),成為第一位(目前也是唯一一位)當選參議員的非裔美國女性。她們稱一九九二年為「女性之年」。

    作證之後,希爾受到了注目,也有人威脅要殺她和強暴她,她的人生和事業自然陷入混亂,但是並沒有因此縮短或終止。不論是在職場或私生活,她並沒有永遠遭到排擠。現今,她在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教法律,與同居人住在波士頓超過十年。

    希爾沒有被徹底貶損為社會上的怪胎,原因之一是,在一九九〇年代初期,她一點也不怪。當時有一個世代的女性,像希爾一樣,工作謀生,在公共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三十五歲到四十四歲女性已婚的比率,在一九六〇年和一九七〇年約莫是百分之八十七,一九九〇降到百分之七十三。

    「在九〇年代,女性開始用不同的方式享受性愛和表達性慾。」二〇一三年希爾這樣告訴我。希爾跟近代史上的女性或許截然不同,但是卻象徵著未來的女性,當然,正因如此,她令參議員們坐立難安,紛紛提出警告。亞倫.辛普森曾經勸司法委員會:「小心這個女人!」他說自己曾經多次聽到別人這樣告訴他,提醒他要小心希爾。

    一九九〇年代初期,要小心的女人可多著呢。)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