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D多處摺頁標籤、水痕、字跡、破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153191
[ISBN-13碼] 9789861372945
[ISBN] 9861372946
[作者] Hikita Yoshiaki, 李璦祺
[出版社] 究竟
[出版日期] 2020/05/05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內容簡介】
只要5天,博報堂資深語言表達專家
傳授你一生受用的表達武器:即思即說力!
該發言的時候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或經常長篇大論惹人心煩?
甚至曾被嗆過:你到底想說什麼?
5天25個方法,透過發問(困擾)→回答(解決方法)+練習,
讓我們在面對他人或重要場合時,充滿自信,徹底改變!
終結沒有想法、不會歸納整理、無法溝通表達的困境!
短短5天時間,就能看見成效:
*增加語彙量,對話不卡卡!
*別人問「為什麼?」時,能不慌不忙地回答!
*即使對方突然提出質疑,回答一樣充滿說服力!
*不再堅持單一答案,想法更有彈性!
*說話條理井然,讓對方腦中馬上浮現畫面!
*除了能說中對方的心,更能讓對方採取行動!
職場這些情況都適用:
☑會議、商務洽談、簡報
☑報告書、企畫書
☑報告、談判、協商……
你絕對能改變!培養「即思即說力」,讓你不但腦袋清晰、條理分明,還能頭頭是道!
【作者簡介】
Hikita Yoshiaki(ひきた よしあき)
博報堂專業講稿代筆人、創意製作人。
大學時代即擔任《早稻田文學》編輯委員,透過NHK的「機智問答趣味講座」節目,向鈴木健二拜師學藝,從事機智問答的製作。進入博報堂後,以廣告企畫專員、創意製作人的身分,經手製作過許多廣告。目前,亦擔任政治、行政、大型企業等的講稿代筆人,因其文采卓越,而受到許多高層幹部欽點。
此外,也在明治大學等眾多大學中開班授課,深得學生青睞,得到「出社會後依舊受用」「幫助我培養出一生受用的思考能力」等回饋。在學生日報《朝日小學生新聞》上,為專欄「給人群中的你」執筆。從各個角度向不同世代的人介紹日文的優美及溝通的重要性。
1984年生,早稻田大學法學院畢業。
〔譯者簡介〕
李璦祺
輔大翻譯所碩士課程修畢,現為專職日文譯者。興趣廣泛,尤其酷愛文字、貓咪與知識。視翻譯為天職,期許自己用文字打開疆界,連結作者與讀者的世界。
【目錄】
〈前言〉你擁有即思即說力嗎?
story 1 踏上「即思即說力」養成之路的前夕
主要登場人物
第一天 喚醒懶惰大腦
問題1 無法立即將想法輸出成語言
方法1 三十秒內,舉出十個名稱
問題2 只會反覆說好讚、好厲害、好有趣
方法2 暫時拋開形容詞
問題3 雖然腦中有單字(點)浮現,卻無法串成句子(線)……
方法3 實況報導車窗外的風景
作者解說① 大腦要多鍛鍊才有力量
問題4 回到最根本的問題,我的語彙量還是太少了
方法4 對著鏡中的自己練習剛學到的新詞
問題5 如何有效記住需要記憶的東西?
方法5 有得必有失,留下三點,其餘捨棄
作者解說② 面對心儀事物,大腦表現最佳
第二天 養成思考的習慣
問題6 如何擺脫自以為是的思考?
方法6 養成換個腦袋思考的習慣
問題7 別人一問為何這麼做,我就會不知所措……
方法7 再微不足道的舉動,都要找出背後理由
問題8 常常說著說著,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麼
方法8 設下條件、釐清重點後,在腦中加以整理
作者解說③ 讓自己的思考不再僵化
問題9 被人批評說話沒有原創性,如何改善?
方法9 建立假說來思考
問題10 明明努力思考,卻想不出點子
方法10 單人腦力激盪,讓腦中颳起風暴
作者解說④ 越練習越愛上思考
Story 2 你可以為董事長寫演講稿
第三天 培養深度的思維邏輯
問題11 如何讓自己說的話具有說服力?
方法11 要知道真正的原因,就連問五次為什麼
問題12 意料之外的意見,讓頭腦一片空白
方法12 哲學家黑格爾的辯證法,能化危機為轉機
作者解說⑤ 辯證法讓人不斷提升思維高度
問題13 如何搞懂顧客想要的?
方法13 鎖定目標對象,具體勾勒出形象
﹝花絮﹞追女朋友也用得上的方法
問題14 如何讓產品看起來更有魅力?
方法14 利用擬人化,為產品注入生命
問題15 為何要從最終目標開始思考?
方法15 以終點來思考,看清之前不明的地方
作者解說⑥ 你可以重組自己獨門的思考術
﹝花絮﹞閒聊的藝術
第四天 一開口就直達人心的修辭力
問題16 請教教我,如何傳達才能簡單易懂又好記!
方法16 二十五字法則
問題17 想請別人採取行動時,該如何表達?
方法17 放入大量的動詞
問題18 如何寫出深刻多樣的文章?
方法18 拋開學校教的「常理常識」
作者解說⑦ 既要學習經典,也要關注趨勢
問題19 如何說出重點?
方法19 把鏡頭焦點聚到想傳達的主體
問題20 如何才能建立起合作無間的關係?
方法20 用「我們」讓對方投入感情
作者解說⑧ 表達的熱情
﹝花絮﹞有力的稱讚方式
第五天 表達高手的晉升之路
問題21 如何吸引他人的注意?
方法21 準備十個吃苦或失敗的經驗
問題22 請教教我如何使用數字,才能提高可信度!
方法22 多用能令人發出驚呼的數字
問題23 如何才能讓自己說的話充滿真實感?
方法23 帶筆記本走上街頭
作者解說⑨ 多做筆記,整理筆記
問題24 如何用開場白擄獲人心?
方法24 趁早上收集當天的熱門話題
問題25 要如何結尾,才能讓人回味無窮?
方法25 說五倍的謝謝
作者解說⑩ 天天實踐,養成習慣
story. 3 活動登場,向前衝吧!
﹝花絮﹞這些方法適用於告白嗎?
〈後記〉 社群網站時代不能忘記的事
【內文連載】
問題1:無法將想法立即輸出成語言
老師,我每次被提問或想主動說些什麼時,腦中都無法浮現出適當的字句。我覺得自己貯存在腦中的詞彙量,原本就比別人少。就算我從現在開始培養閱讀習慣,大概也無法立刻讓詞彙量大增,我不知該從何改進。請問我該從何處開始,才有辦法將腦中的想法立刻轉換成語言?希望老師能從這最基礎的問題開始教我。
方法1:
三十秒內,舉出十個名稱
詞彙量比他人少,我們稱之為「詞窮症」。那麼我們就做個小測驗:
「請在三十秒內,舉出十種圖形的名稱。」
我們就先從這個測驗做起。重點是一定要確實地開口說,不能只在腦中想,一定要發出聲音。現在就開始吧。
測驗做得如何?你是理組出身,圖形的名稱對你來說或許很簡單。
你的回答可能有: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形、橢圓形、扇形。
相信你在回答時,應該卡住過幾次。即使這些小學就學過了,卻無法流暢地說出口。然而,每一個名稱又都是自己已經知道的。只是無法立刻浮現在腦中而已。說實在的,你絕對不是缺乏這些詞彙。
正如你剛剛無法流暢地說出圖形名稱,其實貯存在你腦中的語言,就像受潮的煙火般,只是無法立刻被點燃而已。
你或許以為記憶的運作方式,就像是腦中擁有許多用來整理歸檔的抽屜。但事實並非如此。
字詞並非有條不紊地被整理歸檔起來的,而是當我們試圖想起「等腰三角形」的瞬間,就會如煙火綻開般在腦中浮現:「等腰三角形!」
流暢地脫口說出話來,就像是煙火在夜空中升起,「碰!碰!碰!」地綻放出語彙。
那麼,要如何才能讓語言的煙火升起呢?
事實上,練習方式正是剛剛提到過的「三十秒內,舉出十種東西的名稱」。
三十秒內舉出十種花的名稱、三十秒內舉出十個歐洲的都市名稱、三十秒內舉出十個暢銷小說家的名字,任何人事物都可以。反覆進行這項練習,讓自己的大腦在短時間內浮現各種人事物的名稱。
當你不斷練習時,原本受潮而無法點燃的語言煙火,就越來越能在腦中順利升空綻放。不騙你,這是真的。
你不妨利用通勤或泡澡的時間勤加練習,而且要持之以恆。
不瞞你說,如果想成為小說家或學者,那當然又是另一回事,但工作上或日常生活中用得到的詞彙,其實都已經在你的腦中了。
之所以想不起來,是因為你平常沒有開口說出來。在腦中飄來飄去的那些字詞,只會變成受潮的煙火,無法成為你的語彙。
利用這個訓練法,促使大腦在短時間裡升起語彙的煙火,鍛鍊怠惰的大腦,一定能讓語彙回到你的腦中。
POINT只要將腦中浮現的名稱念出聲來,就能讓語彙的煙火在腦中升空綻放。
問題2:只會反覆說好讚、好厲害、好有趣
在腦中升起語彙的煙火,這個比喻好有畫面。我依照你說的,練習三十秒內舉出十個名稱。練習之後,我感覺大腦似乎真的振作了起來。
不過,老師,我仔細想了一想,我的問題不是只有腦中裝著受潮點不燃的語彙而已。我經常將很多固定詞彙掛在嘴邊的,像是:好讚、好煩、說不上來或是不錯、不怎樣等。我會用的詞彙明明很多,但卻因懶得思考,而反覆使用著那幾個詞彙。我實在改不掉這個壞習慣,請問我該如何改進?
方法2:
暫時拋開形容詞
前幾天,我在學生餐廳聽到三位女學生對話。
她們在背後批評某個人,內容當然不是很有格調。總之,我聽到她們說:「那傢伙真的很臭」「長得也很噁心」「糟透了」……之類的,三人還多次異口同聲地說:「真討厭」。這樣的用字遣詞,實在教人聽不下去。
但這不是真的問題所在。
臭、噁心、糟糕,這些全是形容詞,討厭也是形容詞,都可以列入同一類。
讓我們釐清一下,所謂的形容詞是指用來修飾或補充資訊,讓名詞變得更加清楚明白的詞彙。
比方說,以橘子這個名詞來說,那麼好吃、酸、大、圓、重這些形容詞,都是可以做為橘子補充資訊的詞彙,對吧?
換句話說,假設那三個女學生討厭的人是A同學。那麼她們在做的,只是針對A同學增添了「臭、噁心、糟糕」等負面資訊,以此為樂而已。
表面上三個人好像口若懸河講個不停,但實際上,只是因為A同學是她們的共通敵人,那段對話才能成立。如果A同學不存在的話,她們三人就會變得無話可說。
▎不用形容詞逃避問題,才能看見本質
你的頭腦其實跟那三位女學生沒有太大差別。
吃了東西就說「好吃」,討厭的人接近就說「真煩」,被指派工作就說「好麻煩」,這些都只是用形容詞描述自己的感想而已,你卻以為自己已經提出了什麼觀點。這種說話方式,充其量不過是以被動的姿態,對發生的事件產生反應而已。
接下來就要教你第二項練習方式。
吃了東西,別再用「好吃」當感想,「好讚」當然也不能用。
對吃橘子發表感想時,不是光說好吃就好,而是要去思考為何好吃、怎麼個好吃法、吃了之後自己會產生什麼樣的心情……再將其化作語言。
換言之,不要說「橘子很好吃」,而要具體地思考,像是「柑橘類的香氣讓我心情放鬆」「因為富含維生素C,吃了似乎比較不容易感冒」「因為手指沾得黃黃的,讓我憶起吃了很多橘子的童年」等。
從今天開始,告別那個回答意見時,只會用好吃、漂亮、可愛等形容詞的大腦吧。
該如何想出形容詞以外的詞彙呢?訣竅有三:
1.使用聽覺、味覺、視覺、嗅覺、觸覺等五官感覺來描述。
比方說,你去電影院看了一部恐怖片。你可能想發表感想說「真有趣」或「真讚」,但這時要忍住不說,改用自己的身體感覺來描述,像是「皮膚上爬滿雞皮疙瘩」「頭髮都要豎起來了」「嚇到差點尿褲子」。
2.用自己以外的人的狀態來描述。例如:我女友在旁邊一直捂著眼睛。
3.思索自己的體驗或回憶。例如:在我看過的所有電影中,恐怖程度可以排進前三名。
反覆做這項練習,就能自然而然養成思考習慣。最重要的是,這麼一來你就絕不會再用形容詞作答了。現在輪到你親身實踐囉。
POINT透過自己的五官感覺、別人的狀態、往事或回憶來描述。
問題21:如何吸引他人的注意?
今天想請教的是,如何才能讓大家側耳親聽?我常覺得無論商品的說明再怎麼出色,別人既不會聽,也不會看。請教教我要用什麼方法,才能吸引住別人的注意力?
方法21:
準備十個吃苦或失敗的經驗
看週刊或藝人的談話節目時,你有什麼感想?
你會不會覺得「八卦還真多」?還有不少人會想說:「那是別人私事,管那麼多幹嘛!」即使如此,放眼所及仍不乏這一類的報導,這是因為這樣才有銷售量、有收視率。換句話說,大眾對於這種事總是看得津津有味。
人對於他人的私事,總是會在能力所及內,給予最高度的關注。這是人類的天性。
透過了解對方,才能分辨對方是敵是友,會不會危害到自己所處的環境。
我們要善加利用這項天性。當一個人揭露自己的私事時,對方就會感到自己深入了解了這個人,心想「這些他不會告訴別人的事,只會告訴我。」
這個方式只要上手後,你就能透過說話,牢牢抓住對方的注意力。
▎你有沒有私藏話題?
讓我來教你如何做。我想在求職找工作時,你應該準備過一些能表現出自己個性的個人經歷吧?
就按照相同的方式,從你出生至今的人生中,找出八段經歷寫下來,包括學校生活、與父母的關係、最大的失敗經驗、最大的成功經驗、準備大考過程、戀愛經驗、興趣、旅遊等,找出自己人生中的轉機,寫成你的故事。
這過程中,你會整理歸納出自己是怎樣的人,不僅如此,寫出的故事還能當成隨時讓對方了解自己的利器。
另外,再多準備兩個故事,分別是一個月內發生的事和今天的小插曲。
全部加起來就是十個故事,隨時帶在身邊,如此一來,與人交談時就不愁沒話題了。而且,對方一定會因為「這個人肯對我說他自己的過去」而感到開心。所以建議你一定要準備這十個關於自己的私藏話題。
利用談論過去的經驗,來建立信賴關係,這種做法並非只適用於個人身上。NHK曾有個節目,叫做「Project X」,是一個紀錄片節目,專門記錄企業裡的人在開發商品時,所遇到的種種失敗與困難。
這個節目的製作方式,也是透過描寫一群人在製造一項商品的背後,經歷了多少辛酸與論辯,使大眾對商品產生興趣與共鳴。
你所負責的優格,在開發上一定也經歷過許多困難。一定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挫折與論辯。而且不會只有一個人,背後有研發者,有行銷人,有第一線的業務,更有做出販賣決策的老闆。
你要去採訪這些人的故事。試著在講稿中加入這些商品的「研發秘辛」,這項商品一定會因此而得到更多人的共鳴。
人都喜歡聽吃苦的經驗。克服失敗與挫折的故事,能激勵人心。相反地,只講成功的故事、走運的經驗或自吹自擂,只會遭來嫉妒和吃醋,沒人愛聽。
要訪問誰,才能說出更多人共鳴的故事?現在輪到你親身實踐囉。
POINT人會對其他人不知道的小故事興味盎然。)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