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心理 人際關係】 > 心理

    【BGG】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五個精神分析的真實故事,帶你找到不斷逃跑的自己(有隻兔子封面版)_腦內探險隊, 陳品芳


    作者: 腦內探險隊,陳品芳
    出版社: 大田
    ISBN: 9789861796352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229
    售價: 13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183013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KJ3】End-of-Life Issues, Grief, and Bereavement: What Clinicians Need
    作者:Qualls,SaraHonn(EDT)/Kasl-godley,JuliaE.(EDT)
    售價:1899
    【LE1】Developing Gestalt Counselling: A Field Theoretical and Relation
    作者:MacKewn,Jennifer
    售價:1979
    【HEC】Base Instincts: What Makes Killers Kill?_Pincus, Jonathan H.
    作者:Pincus,JonathanH.
    售價:429
    【MK5】波動を知って100歳を得よう_日文_日比孝吉
    作者:日比孝吉
    售價:539
    【J78】自殺危機處理:合作取向_大衛.賈伯斯
    作者:大衛.賈伯斯
    售價:229
    【KEU】The Creative Habit: Learn It and Use It for Life : A Practical G
    作者:Tharp,Twyla/Reiter,Mark
    售價:489
    【L3I】夢診 : 從夢境看疾病_左蕾, 席君, 馬淮作
    作者:左蕾,席君,馬淮作
    售價:199
    【L1E】瞬間成為冷讀術高手-實做版_陳光棻, 石井裕之
    作者:陳光棻,石井裕之
    售價:169
    【JSF】一分鐘驚艷簡報術_劉滄碩
    作者:劉滄碩
    售價:249
    【AHX】等週末出去玩_師老天上作
    作者:師老天上作
    售價:339
    【LVM】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_樸豫眞,  梁如幸
    作者:樸豫眞,梁如幸
    售價:19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183013

    [ISBN-13碼] 9789861796352

    [ISBN] 9861796355

    [作者] 腦內探險隊, 陳品芳

    [出版社] 大田

    [出版日期] 2021/06/12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如果不願正視自己受了什麼傷,

    不願解讀自己的不安,

    就無法看見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每種不安都有原因

    每個傷口都有幫助

    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明明寫作很順利,截稿關頭卻故意拖拖拉拉不肯完成作品的編劇,

    每次要有「結果」,就開始「逃避」,不管是工作或談戀愛……

    對孩子暴怒的新手媽媽,慌張打了孩子,

    一直想成為完美大人的情緒埋得太深,以至於態度已經變了形卻完全不知道。

    別人的幾句話或幾個表情就感到受傷,聚會中突然恐慌發作的失業青年,

    光鮮亮麗的外表隱藏自戀與自卑,「放棄」是最常使用的詞……

    已經大學畢業三年,卻一直沒有像樣工作,開始暴飲暴食否定自我的漫畫家,

    只想找一個安全躲藏的地方,找同一國的人,找自信和未來。

    受失眠所苦的整形外科醫師,凡事一定安排與計畫,

    只要超出自己掌控的目標,便失落生氣,甚至習慣性控制一切……

    你是否在他們身上看見自己內心也在逃避什麼?

    怕在團體中不受歡迎而不安?想獲得認同卻得不到讚美?

    想要表達卻常常受到挫折?最後乾脆若無其事躲起來?假裝自己很堅強?

    越是壓抑,創傷就會越嚴重;越是逃避,不安就會更加強烈,最後反撲吞噬逃跑的你。

    每個人其實都有逃跑的潛意識,本書從精神分析針對每個情緒問題,

    以一場場溫暖的對談帶給你一點勇氣,讓你轉身面對曾經逃跑的內心障礙,接受自己,改變自己。

    你最想逃避的內心不安與創傷,恰好造就了現在的自己,

    只要察覺到這點,我們就能夠獲得認同真實自我的力量。

    你是個怎樣的人?

    ●越是重要的事就越愛拖,老是在摸魚。

    ●從來不覺得什麼事都要做到最好。

    ●經常突然生氣,但過段時間後又感到後悔。

    ●對小時候的事情難以啟齒。

    ●因為覺得自己被忽視,所以無法和人維持長久關係。

    ●明知道自己過度在意別人的視線,但卻無法改變。

    ●害怕權威,稍微有一點組織階級的上下之分,就會讓你想逃跑。

    ●覺得人們對我有過度的要求。

    ●不太擅長表達情緒。

    ●無法忍受別人跟我有不一樣的想法。

    如果你符合以上任何一項,請打開本書!

    本書特色

    ★累積點閱數突破500萬次,2萬5千人訂閱

    ★韓國最大入口網站NAVER出版前熱烈連載,網友推爆──

    想放棄一切逃跑的時候,被「痛苦是正常的,沒關係」這句話安慰_vnfj***

    感覺有人看穿我藏在心中的祕密_anes***

    大推!第一次聽別人的故事聽到起雞皮疙瘩_elin***

    想逃跑、想裝聾作啞的逃避型人格專屬諮商室!_ex-p***

    真想去給這些醫生分析一下_pate***
    腦內探險隊

    透過Podcast分享故事的精神科醫師

    「腦內探險隊」打著「年輕精神科醫師的真實精神科故事」的口號,一躍成為Podcast圈的新寵兒。

    創立「腦內探險隊」的金志容、孫正賢、吳東勳、尹熙宇、許奎亨等五人,在延世大學醫學院結識,並依序於塞布蘭斯醫院完成精神科學業。秉持著從腳本、主持、演出、編輯全都一手包辦的「手工業」精神,正式開闢了「腦內探險隊」這個節目。推出不過一年,就已經成為Podcast愛好者心目中的最佳節目之一,二O一七年更在iTunes獲得全年下載數量第六名的佳績。

    這些讓人聽了超有感,忍不住驚呼「聽起來就像我」「大家身邊應該都有這種人」的故事,再加上配合一般人的程度,簡單介紹精神科資訊、提供診斷,以幫助聽眾解決問題的主持方式,讓他們很快擁有一群死忠的追隨者。這五位認識了十多年的老友,將透過這本書將他們最令人著迷的戰果分享給更多人。

    「腦內探險隊」的網路諮商室,每天會收到數十封信件。其中一部分會透過節目播出,而受限於篇幅未能介紹的故事,他們也會一一回覆,讓「腦內探險隊」成為能夠為個案上山下海的「心理安全基地」。接著他們也在NAVER Audio Club推出「精神科醫師的真實育兒故事」〈腦性媽媽診所〉,並從二月起在Medical TV主持「失眠諮商室」〈安眠藥〉節目。

    藉著Podcast在網路上陪伴聽眾的「腦內探險隊」,現在將透過這本書,為讀者建立另外一個安全基地。

    有隻兔子

    圖文作家,作者叫阿珍。

    於2012臉書圖文起家,不知不覺在網路上畫了九年的圖

    被稱為療癒系畫家,但其實還是有腹黑的一面。

    於2019-2021期間擔任以下作品的插畫:

    《其實,我是個內向的人》《以為長大就會好了》《尋找復原力》《你和我之間》《我微笑,但不一定快樂》《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
    我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是我?

    這是一本帶領你更認識自己的好書,書中許多人物故事身上,彷彿也能看到自己身在那角色裡,透過「腦內探險隊」不斷探索,幫助你與自己對話,找出內心那一份造就自己不安的關鍵原因,那或許是不饒恕、或許是被遺棄,但其實你有機會透過承認、傾吐,讓自己不用再躲,獲得真正的自由,找到屬於生命裡的那片迦南美地。______資深媒體公關、《商業周刊》專欄作家 王蜜穜

    你直搗問題核心了嗎?

    逃避永遠是做無濟於事的選項,而壯大內心是我一直在做的練習,

    細讀書裡面的五個精神個案,跟著「腦內探險隊」透過文字觸碰別人的恐懼,

    直搗問題核心是一件很赤裸,也很過癮的事。______《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作者、資深媒體人 威廉(William Tseng)
    作者序

    每顆想逃跑的心都有他們的原因

    在Podcast上開始「腦內探險隊」已經一年了。起初只是幾個志同道合的同事,帶著「傳遞正確的精神醫學資訊,減少世人對精神健康醫學的誤解和偏見!」這個有點偉大的目標開始。雖然我們口口聲聲說要徵求受心理問題所苦的人的故事,但另一方面也有點擔心,不知道有多少人會願意把自己的煩惱,告訴素未謀面的我們。

    不過,諮詢室開張沒多久,每天就有數十封來信,也讓我們發現當初真是杞人憂天。我們將其中最多人有共鳴,或最多人感到好奇的故事挑出來做成節目,而那些未能在節目中提及的案例,也用心地私下回覆。

    這些故事的主角年齡、職業、性別都非常多元。有正在煩惱未來出路的高中生、為工作壓力所苦的上班族,同時也因陌生的恐懼與責任感而感到混亂的新手媽媽,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煩惱。雖然有些案例的答案很明確,但也有些故事讓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幫忙才好,掛心了好一段時間。

    ▎詢問內心的第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這樣?」 ▎

    來信者大部分都是被類似上述的現實問題折磨,所以才會尋求「腦內探險隊」的協助。有人無論在怎樣的關係中都會受傷,也有人即使火燒屁股,依然拖拖拉拉不肯把工作完成,更有人腦袋裡成天充斥負面想法,什麼事情都做不了,每個人都對這樣的自己感到厭倦。接著便開始問「我為什麼會這樣」,這些問題揮之不去,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生病了。這樣的懷疑,就是讓我們開始寫這本書的起點。

    我們希望幫助大家做好準備,揭露連自己也不知道的不安,以及不想被別人知道的傷痕。

    但大部分的人即使知道問題一再重複,他們選擇的解決方式卻不是面對自己的內心,而是逃跑。有時候,他們甚至沒有察覺自己正在逃跑。逃跑是一種內心的防護網,用來保護自己不要受到可預期的痛苦傷害,換句話說就是啟動了「防衛機制」。雖然也有一些方法,能幫助我們在這樣的防衛機制之下承受痛苦、成長發展,但大多數的人,會選擇刻意壓抑難受的情緒、否定造成問題的原因,或者是責怪他人。這樣雖能暫時緩解內心的痛苦,但絕非根本的解決之道。問題是,防衛機制這傢伙通常都會自己啟動,如果不特別注意,我們便會在下意識中習慣它的存在。

    請求「腦內探險隊」協助的來信者,都已經察覺到自己想要逃避的心理,向我們尋求矯正這種心態的方法。他們已經下定決心,要把遮蔽真實內心的防護網給拆掉。我們也很用心地向他們每一個人解釋,他們內心的防護網究竟是什麼、處在什麼狀態。

    唯有透澈了解讓我們無法看透內心的障礙,我們才能將障礙清除。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時候可能會輕率地下判斷,有時候又可能太過謹慎小心,但至少,希望我們的建議,能夠給那些鼓起勇氣探索個人創傷的人一些自信。



    ▎找出內心那一份不安 ▎

    越是壓抑,創傷就會越嚴重;越是逃避,不安就會更加強烈,最後強力地反撲。我們深信防衛機制能夠保護自己,但那樣的防衛機制,最後甚至可能會擊潰我們的內心。但若能運用適當的技巧,與不安和創傷正面交鋒,那反而有機會掌握開啟封閉內心的唯一鑰匙。即使那樣的自己比想像中的更怯懦、更不起眼也無妨。若能接受、愛著自己真實的樣貌,那麼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攻擊,都不足為懼。

    你最想逃避的內心不安與創傷,恰好造就了現在的自己,只要察覺到這點,我們就能夠獲得認同真實自我的力量。我們認為發現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反而是能夠使自己更加堅強的方法。想改變卻總是猶豫不決,這樣的心態讓你感到煩悶嗎?莫名的情緒經常襲擊你,令你感到精疲力盡嗎?不知所措地逃離不安以及創傷,已經讓你感到厭倦了嗎?

    這就代表,你已經準備好面對內心的防衛機制了。我們會為各位打開一條路,找到自己內心的防護網,幫助各位做好心理準備,更從容地面對隱藏在防護網之下的不安與創傷,這也是我們「腦內探險隊」的期待。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在逃避 ▎

    本書主要的內容為精神健康醫學相關領域,收錄的內容與基於不同原因前往求診的五位個案有關。其中包括有每次寫作到一半,就會突然停止創作的編劇、對心愛的孩子莫名感到憤怒的母親、經歷恐慌障礙的準就業者、因為暴飲暴食而被母親帶來就診的網路漫畫作家、受失眠所苦的整形外科醫師。這五位主角的故事看起來雖然特別,但隱藏其中的,卻是任誰都會經歷的煩惱。在了解五位個案的內心防衛機制時,各位讀者或許也能從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反作用力、轉移、隔離、投射性認同……每個人的故事結束時,我們都會為他們的心態取一個名字,幫助各位讀者診斷自己的問題。

    讀完這本書後,就能解決自己內心的問題嗎?並非如此。但我們期待這能為你徬徨的內心找到一個方向,讓你看見改變的一線曙光,如同書中的主角一樣。

    內心的改變需要足夠的時間,那個過程並不會十分順利,有時甚至會辛苦到令人想放棄,但請不要著急,只要好好走在那條為你提供解決方案的路上,那總有一天一定會抵達目的地。我們相信在那個終點,肯定能夠找到更加堅強、不再需要防衛機制保護的一顆心。

    來,現在該是聽故事的時間了。

    來聽聽精神科醫師娓娓道來,

    只有在這裡才能聽到的精神科真實故事—

    「腦內探險隊」現在開始!
    002 [推薦序1] 我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是我?/王蜜穜

    003 [推薦序2] 你直搗問題核心了嗎?/威廉

    010 [序] 每顆想逃跑的心都有他們的原因

    故事(1):害怕不被愛而不安嗎?

    018 害怕結束工作

    026 逃避→現在,你的心是不是正在逃跑呢?

    029 我所看到的自己,究竟是什麼樣子?

    037 自尊心→愛自己竟是這麼困難的事

    040 決定不要盡力做到最好

    048 心理利益→內心的利害關係決定個人行為

    051 我喜歡醫生嗎?

    059 移情作用→喚醒我心中特殊情感的人

    062 每個人都有想逃跑的時候

    072 情緒日記→找到連自己也不知道的情緒

    故事(2):因為莫名的情緒而混亂嗎?

    078 太太很奇怪

    086 產後憂鬱症→當最棒的祝福成了最痛苦的時刻

    088 為什麼總是對媽媽感到抱歉?

    095 兄弟姊妹之間的競爭心態→老大很獨立,老么很自私?

    098 總是自己看著辦的孩子

    104 反向作用→被壓抑的情感,會轉向意想不到的地方

    106 茫然的情感所留下的痕跡

    116 轉移→為什麼總是對那個人發火?

    118 想成為一個完美的大人嗎?

    128 佛洛伊德vs. 阿德勒→有不幸的過去,是否就無法幸福?

    故事(3):無法獲得肯定,很哀怨嗎?

    134 無法平息不安

    143 恐慌→當不安的大浪席捲了我

    146 我今天要放棄你

    157 自戀→為了保護「了不起的自己」所需付出的費用

    160 不能被任何人小看的我

    169 認同渴望→我心中的雙面刃

    171 自戀與羞恥心的關係

    179 認知扭曲→心所戴上的各色眼鏡

    182 獨自留在遊樂場的孩子

    192 個性形成→健康成長所需的鏡子

    故事(4):害怕受傷嗎?

    198 暴飲暴食不是問題所在

    208 心理安全基地→心也需要可以躲藏的地方

    210 忘不了冰冷的目光

    218 生涯的第一個記憶→你記憶中最早的回憶是什麼時期?

    220 到頭來醫生也和別人一樣

    229 投射性認同→每個人對我來說都像壞母親

    232 人為什麼不會輕易改變?

    242 治療同盟→我們是同一隊的

    245 未來也會繼續嘗試

    256 修通→人總是不斷重複同樣的錯誤

    故事(5):因為不完美而生氣嗎?

    260 還是開藥給我吧

    268 保密義務→噓,這是祕密

    270 如果不是約會而是面試,還會遲到嗎?

    279 心智化→要了解自己,別人也才能了解自己

    282 我的個性有問題?

    289 強迫型人格障礙→不完美就感到焦慮的你

    292 不,沒有那麼辛苦

    300 隔離→把不想面對的情緒收在抽屜裡

    302 我想到此為止就好

    309 心理抵抗→逃離不安的方法

    312 [後記] 你找到不斷逃跑的自己了嗎?
    故事(1)

    害怕不被愛而不安嗎?



    我們每個人都想被愛。

    有時候會因為這種想法,去在乎別人的心情、臉色、想法,

    進而無視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期待。

    但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

    無法展現真實「自我」的關係是不真實的,

    當「我」被從這段關係中抽離時,

    那麼就無法獲得真正的愛。

    這裡有一個想被所有人喜歡的人,

    過去她很努力壓抑自己的想法,

    現在她決定好好聽聽自己的聲音。

    __「腦內探險隊」吳東勳

    ﹝談話室﹞

    害怕結束工作



    「常常跑去做別的事情嗎?」

    聽到我的問題,文廷點了點頭。三十八歲的文廷有著一張娃娃臉,看起來才三十歲出頭而已,她是一位自由工作者,跟從事藝術相關產業的同齡人相比,她看起來比較年輕。雖然是第一次接受精神分析,但文廷確實是個擅長寫作、思緒清晰的人,冷靜且一派輕鬆地描述自己的狀況。

    「對,這讓我很困擾。最近工作時發展總是不如預期。我通常是接電影劇本案子之類的工作,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直沒辦法專心,總是會工作到一半就去做別的事。」

    「人也跟機器一樣需要暖機,就像電腦需要載入時間一樣,妳的狀況跟這不一樣嗎?」

    「對,就像你說的,正式開始工作前總是會有一些摸魚的時間。但我的問題是就算工作進行得很順利,也會下意識中斷這樣的狀態。獲得好靈感,或是原本模糊的想法逐漸有清晰的輪廓時,我卻會突然停筆。」

    「妳的意思是說,在妳很有『感覺』、工作很順利的時候,會自己停下來的意思嗎?」



    ▎在「工作順利」的時候,就會緊急踩煞車 ▎

    聽完我的話,文廷毫不猶豫地大力點了點頭。

    「通常創作者都會順著感覺連續寫好幾個小時,在這樣的狀態下,不僅不會感到肚子餓,甚至也不會想去廁所,就像大家說的,是『靈感之神』降臨的時刻。遇到這樣的日子,劇情發展會非常順利,台詞也能一句接著一句,有些人在這樣的時候會非常專注,一次完成好幾天的工作量,但我卻會刻意中斷這樣的狀態。

    「我會突然跑去回覆好幾天沒回的信、去洗碗或是洗衣服。做完別的事情以後再回到位子上,但『靈感之神』已經消失了,我想這應該是我的專注力出了問題吧?」

    她的口條很好,清楚地明白自己面臨的問題,感覺起來是個很開朗的人,所以我沒有立即回答她的問題。

    「這是有可能的,但只憑妳現在的狀況來看,還沒辦法明確判斷出是什麼問題,妳以前也曾遇過這種很難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的狀況嗎?」

    「正確來說,我的問題並不是無法長時間專注做一件事情,是只有在寫作的時候、感覺自己很專注的時候,我就會下意識踩煞車。現在我還是可以專注讀書、看電影,做別的事情時也不會覺得無法專注。」

    「學生時期有聽別人說過妳特別散漫或是吵鬧嗎?」

    文廷露出有點無奈的笑容回答:

    「完全沒有。雖然沒聽人說過我安靜內向,但我也不是散漫到會引起別人注意的人。」

    為了掌握個案的狀態,我還是禮貌性地問了她幾個問題。最後,我判斷文廷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或憂鬱症的可能性並不高。

    「寫作順利時卻突然跑去做別的事」「感覺自己很專注,卻突然踩煞車休息」,除此之外,她看起來並沒有太大的問題。食慾沒有受影響、也沒有睡眠問題,更沒有討厭跟人來往或害怕自己突然死掉的恐懼。但這其實也是一種問題。即使生活上沒有遇到嚴重的問題,但既然有必要來醫院,那就會讓人特別在意。

    「寫作的時候,妳的心情通常怎麼樣?」

    剛剛還一來一往像打桌球似地明快回答我的問題,現在文廷卻停了下來,接著深深嘆了口氣。

    「很開心。雖然創作不順利時會覺得很煩,但大致上來說是愉快的。我寫的故事和現實狀況不一樣,可以完全按照我的理想進行。我能夠依照自己的想法,掌控另一個人的人生,這真的非常有趣,尤其是電影劇本的創作,看見自己的作品被搬上大銀幕,真的讓人覺得很刺激。」

    「既然這麼開心,那為什麼會沒辦法集中,自己中斷創作呢?」

    文廷又想了想,有些猶豫地說:

    「嗯……我想要避免把作品寫完。順著靈感一直寫下去,工作就會比預期的還早結束,我會不會是想避免這樣的情況呢?」

    「避免工作完成嗎……為什麼想這麼做呢?」

    「我也一直在想為什麼,但實在想不通。」

    「會不會是因為妳很喜歡這件事,所以才希望它一直不要結束?」

    「應該不是。再怎麼說還是工作,要有個結束才是好的,畢竟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聽起來妳並不了解自己的心呢,妳是因為想要了解自己為什麼想避免完成創作,所以才來的對吧。」



    ▎想要避免「完成」這件事 ▎

    突然,我想起幾個月前遇到一位考生。那位考生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專注超過二十分鐘,於是便到醫院求診。他的問題是因為擔心自己在不知不覺間注意力渙散,所以才會主動中斷讀書的狀態。認為自己不能去想一些沒用的事情,一定要一直維持專注,這種強迫性的想法其實就是問題的根源。有這類強迫性想法的人,有一部分會非常害怕自己危害到事情的「完美發展」,這樣的恐懼進而造就矛盾的狀態,文廷也是相同的問題嗎?但她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強迫的症狀。

    因為找不到線索,讓我有點擔心,所以只好一股腦兒地將想到的東西寫在病歷上。接著我突然提出一個和之前分享的對話有點不太相關的問題。

    「除了寫作之外,妳還有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經常感覺自己『踩煞車』嗎?我是說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情。」

    問完之後,我們便陷入會談開始後最長的沉默。接著,文廷把額前的頭髮往後撥,開始回答我:

    「嗯,戀愛時好像也有類似的問題。有時候雖然遇到不錯的姻緣,但當對方一提議要以結婚為前提交往,我就會感受到莫名的壓力。因為很難拒絕,所以我都會先回答好,但之後只要提到跟父母見面或是跟未來有關的事,我就會找各種藉口來拖延,最後分手。」

    「現在有交往的對象嗎?」

    「有,有一個交往沒多久,感覺還不錯的人,我很認真在思考我們的未來,畢竟我也該考慮結婚的事了。」

    這個回答非常制式化,感覺就像已經事先準備好答案了。

    「嗯,原來如此。那除了戀愛之外的其他關係呢?妳很容易跟別人打成一片嗎?比起跟別人互動、來往,妳是不是覺得自己一個人比較自在?」

    這次文廷搖了搖頭。

    「不,我喜歡跟人交流,我常跟同事見面,也會一起喝酒。」

    考慮到想要逃避有深入關係這一點,很有可能是迴避性人格障礙。但除了戀人之外,她跟其他人的關係卻沒有特別的問題。我在自己寫下的「迴避型個性」上畫了個叉,然後把「迴避」兩個字圈起來。總之,「迴避」就是文廷所經歷的問題核心。文廷雖然說想要快點完成自己的創作、應該要有一段穩定的關係,但所作所為卻和她說的話背道而馳。通常來說,無論是工作還是戀情,都會希望快點有個結果,但文廷看起來像是下意識地在逃避這些。

    為什麼?

    最有可能引發這種逃避心態的,就是自我防衛機制。但如果逃避是一種防衛機制,那麼想要逃避的對象,就一定是會引發她內心衝突的事情。也就是說,一定是會使她內心感到痛苦,導致她不想面對的事。是文字創作嗎?那是能夠為文廷帶來經濟收入的職業,同時也是她向別人展現個人才能的方式。如果自己的才華遭到殘酷的批評,每個人都一定會覺得很有壓力。那戀愛呢?想逃避深入關係的人,通常都是因為害怕遭到對方拒絕或拋棄。

    文廷也是這樣嗎?我想現在還沒辦法做出結論。

    「今天是第一次會談,妳很冷靜,談了很多事情,這樣有助於我更快掌握妳的狀況。不過光是這樣,還是沒辦法明確判斷妳遇到的問題是什麼。我覺得,避免完成創作這一件事情,可能和妳內心深處的什麼問題有關,妳要不要考慮定期來會談,一起找出問題所在呢?」

    文廷答應了我的提議,但和我約好下次見面,起身準備離開的她並沒有立刻走出去,而是又突然轉身問我說:

    「醫生,你看到我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這突如其來的問題讓我有些慌張,所以我只是睜大眼看著她。看到我驚訝的樣子,文廷淘氣地笑著說:

    「我只是好奇在精神科醫師的眼中,我看起來是怎樣的人而已。那我先走了。」

    在我還沒做出任何回答之前,文廷就跟我道別並關上診療室的門。好奇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是嗎……在會談的過程中,她一直在意這件事嗎?我一直不斷回想剛才的狀況,想要從中梳理出一些意義,但很快地,提醒我該為下一位個案看診的敲門聲響起,硬生生地把我拉回現實。



    [逃避]

    現在,你的心是不是正在逃跑呢?



    媽媽一句惆悵的話、上司一個不滿意的表情、整天沒有半點消息的男友……我們每一刻,都要面對無數個可能會在心上留下傷痕的挑戰。而我們會慢慢發現,究竟是哪一枝箭射中自己的時候,會使我們最痛苦。為了抵擋這些不知道會從哪裡飛來的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防護網,而這就叫做防衛機制。

    有些人的防護網很堅強,有些人則比較脆弱,防衛機制也一樣。有些人的心理防衛機制,能以獨特且有彈性的方式來化解心理壓力;同時也有一些人,會把這些壓力堆積在心裡的任何一個角落,或直接向外界宣洩。

    前者稱為「成熟的」防衛機制,後者稱為「不成熟的」防衛機制。一個人不會只有一種防衛機制,這兩種防衛機制,會視情況不斷交替使用,即使面對相同情況,也會配合當下的心理條件選擇合適的防衛機制。不過,就跟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一樣,我們也有各自慣於使用的防衛機制。

    其中最常出現的防衛機制叫做「逃避」,意思就是我們會自動遠離造成自己心理壓力的狀況或對象,這又可以再細分為「認知迴避」和「行為迴避」這兩個概念。現在假設你跟好朋友吵架,過了很久之後,才發現是自己的誤會造成這個情況。雖然心裡知道要跟朋友道歉,但一開口又覺得很尷尬,很害怕朋友做出任何反應,最後什麼也做不了,只好帶著「啊,不管啦,反正又不會怎樣」的想法,把這件事暫時擱置到別的地方,這就叫做認知迴避。但如果在你煩惱的時候,正好看到朋友從走廊的另一端走來,你慌慌張張地躲到一旁的教室裡面,這就可以稱為行為迴避。換句話說,認知迴避是思考上的逃避,行為迴避則是在現實生活中,逃離各種可能造成壓力的因素。

    我們每天都在下意識中不斷逃避,許多逃避都是在下意識中發生。像是忘記重要約會或重要的事情時,我們很容易認為那只是我們健忘,但其實深入探究便會發現,很多時候都是啟動了逃避的自我防衛機制。為了不要跟不喜歡的人見面,或是已經預期可能會遭遇負面狀況,進而帶給自己心理壓力,我們的心會自動做出反應。

    逃避並不一定不好,畢竟比起放任自己撞上眼前的障礙,還不如退一步避免受傷。問題是退一步之後,我們通常會從障礙物旁邊繞過去,或不願意再嘗試跨越,並且努力遺忘這個障礙物的存在。但無論時間再久,眼前有個障礙物的狀況依然不會改變。所以精神科醫師通常會將逃避歸類在不成熟、不適應的防衛機制中。

    前面提到那位沒辦法專注創作,總是想做其他事的文廷,她所面臨的問題就是一種下意識的逃避行為。那麼,她想刻意疏遠的障礙究竟是什麼?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更深入了解讓她產生壓力的狀況是什麼,以及在她心裡引發衝突的真正原因。



    ﹝談話室﹞

    我所看到的自己,

    究竟是什麼樣子?



    「醫生,羅文廷小姐來了,要請她進來嗎?」

    又是一個悠閒的午後。我才剛睜開雙眼,正在整理雜亂的頭髮,朴護理師便開門進來。為什麼會是護理師開門?或許是她對我做了個表情便退到後面去。接著文廷便帶著滿臉的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