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心理 人際關係】 > 勵志/心靈成長

    【BUA】達賴喇嘛:這些事,你應該生氣_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上田紀行, 張家綺


    作者: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上田紀行,張家綺
    出版社: 采實文化
    ISBN: 9789865070601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189
    售價: 6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199054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HYM】在轉角遇見你_張光斗
    作者:張光斗
    售價:229
    【INU】願我如花,綻放於你心_福智文化編輯室
    作者:福智文化編輯室
    售價:179
    【IS1】1日10秒マインドフルネス_日文_藤井英雄
    作者:藤井英雄
    售價:299
    【MKS】誰不是帶著傷,來到人世間療傷_黃子容
    作者:黃子容
    售價:219
    【KOG】撒播希望 : 青少年生命教育之教學_紀潔芳主編
    作者:紀潔芳主編
    售價:289
    【L4G】The Intellectual Devotional: Revive Your Mind, Complete Your E
    作者:Kidder,DavidS./Oppenheim,NoahD.
    售價:479
    【L6C】態度萬歲_李淑華, 凱斯‧哈瑞
    作者:李淑華,凱斯‧哈瑞
    售價:16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199054

    [代售商品編號] 103427200169

    [ISBN-13碼] 9789865070601

    [ISBN] 986507060X

    [作者]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上田紀行, 張家綺

    [出版社] 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 2019/12/05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有修行或情商高的人就是不能生氣?

    生氣是一種執著的表現?

    達賴喇嘛提醒世人,不執著不是變冷漠,

    反而有時候,你更應該好好生氣。

    ★ 達賴喇嘛教導我們,應該要學會如何正確生氣!

    ★ 如何化憤怒為正向之氣,擁抱最真實的感受

    ★ 有些情境,懂得表達憤怒,才能保護自己,轉化生命!

    ◎ 「莫生氣」不合時宜了?!──達賴喇嘛為什麼要我們學習生氣?

    過去,人們一直用負面的態度看待憤怒,

    認為生氣的情緒,不僅會傷害別人,更會傷害自己。

    但達賴喇嘛這次罕見教誨世人:

    「會生氣,是人類不可避免的本質,

    如果一個人從不表現生氣,肯定是哪裡出了問題,而且違反人性。

    有時候,憤怒是一種慈悲;有些事,我們應該好好生氣。

    不僅僅能用於自我防衛,還能用來保護他人免於傷害。」

    如果我們無動於衷、冷漠以對,總勸大家要粉飾太平,完全是錯誤的表現。

    一旦承認憤怒,就能掌握憤怒、表達憤怒,甚至採取正確行動。

    ◎ 好好生氣,是達到目的的手段

    就像家長糾正行為失序的孩子,

    責罵過後,並不會因此讓關係破裂,也不會因此不再相愛。

    良性的憤怒代表著我們總算睜開雙眼,

    以憤怒做為手段而達到目的,才能改變現狀。

    在本書中,達賴喇嘛教我們重新看待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

    也更帶覺知地判斷所見所聞,

    必要時,勇於表達出真實的感受,

    學會如何分辨對哪些事生氣,

    同時運用憤怒,能夠帶來強大的推動力,

    透過承認憤怒、控制憤怒、展現憤怒、善用憤怒,

    就能改善現狀,保護自己和他人,也改變世界!

    【達賴喇嘛好好生氣語錄】

    #憤怒帶來更多能量,更強烈的決心,更能有力矯正不公不義。

    #憤怒時,我們的憤怒起於已存在內心的起因。

    #除非目標達成,否則對社會不公義的憤怒會一直都在。

    #……不屬於自性妄執的欲念是有價值的執著,不應該捨棄。

    #不執著不代表要變漠然。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The Dalai Lama)

    西藏人民的精神領袖,被廣泛認同為世界和平的倡導者,並獲得許多國際性的榮譽,包括一九八九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上田紀行Noriyuki Ueda

    一九五八年出生於東京。一九八九年,於東京大學取得文化人類學博士學位。日本知名作家、演說家與文化人類學者。二○○六年,在史丹佛大學的佛學研究中心擔任客座研究員,教授一系列分為二十部分的《今日佛教:因應全球新挑戰》課程。現任教於東京工業大學。

    張家綺

    畢業於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英國新堡大學筆譯研究所,現任專職譯者。譯作包括《精準表達》、《自由自造》、《未來十年微趨勢》(合譯)、《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等書。
    推薦序

    生氣的智慧/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親愛的讀者,你知道嗎?

    生氣從來都不會誤事,真正會誤事的是不會生氣。

    在這裡,「不會生氣」有兩個意思。

    其一是,「不允許自己生氣」;

    其二是,「不懂得如何好好生氣」。

    儘管這兩種歷程不太一樣,卻往往導致類似的結果―適得其反,

    不是弄得自己更生氣,就是換來更多別人的欺負與踩線。

    社會哲學家湯瑪斯•摩爾(Thomas Moore)曾說:

    「你要理解你的憤怒,最終才能觸及它的核心。

    它有某種深奧的內涵,幫助你讓生活變得有意義。

    如果你確切知道什麼讓你生氣、你在和誰生氣,

    你就能清楚自己的立場與事情的重點,以及該如何在情感上加以處理。」

    作為一種「動力」,憤怒其實是我們人生在世很重要的「燃料」。

    俗話說,事出必有因,每一個憤怒背後,多半都是出於一種「保護」的本能。

    但到底是在保護些什麼,多半是當代人未曾深思過的。

    是保護所愛的人、自己珍愛的東西,還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界線、又或者是自己的自尊?

    探究這些藏於憤怒底層的「因」,往往才是解決憤怒這個「果」最有效的方法。

    不過,我們所處的環境多半鼓勵大家不要生氣。

    「生氣會誤事」、「生氣會傷身」、「生氣會讓場面很尷尬」……

    我們有諸多類似的勸世短文來告誡彼此,不要輕易展現怒氣,卻很少引導我們去思考另一種可能性:能否好好生一場漂亮的氣,

    如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說的,在適當的時間,用適當的方式,對適當的對象,

    因為適當的理由,生一場適當的氣。

    我常和個案說,生氣本身是沒有錯的。

    不過,我們之所以這麼害怕生氣,是因為我們「只」知道幾種生氣的方法。

    像是:甩門、破口大罵、丟東西、冷戰不語……

    這些生氣的方法時常不管用,還讓雙方都很不舒服,我們因此默默地認定生氣就是件壞事。

    回到諮商現場,我們和個案腦力激盪,一起找出多種生氣的方法,然後實地演練,像是在訓練演員一般,培養出更多好好生氣的能力。

    於是,他們在往後可以即便氣得咬牙切齒,但仍記得好好呼吸,慢慢地用「我語言」說出真心話,不那麼怕受傷,才能讓事情有機會轉變。

    每次憤怒,都是機會,引導我們練習找出更多方法來靠近自己、認識對方。

    或許,這才是老天爺贈與我們憤怒的原因。

    願本書讀者都能在達賴喇嘛溫柔地引導下,找到更多好好生氣的勇氣與智慧。

    關於本書

    生氣是人類不可避免的本質

    「憤怒」和「達賴喇嘛」出現在同一個句子裡,

    是很難想像的組合,更別說是在同一本書裡,

    畢竟達賴喇嘛畢生傳授的無非是培養愛心與慈悲胸懷。

    先不說達賴喇嘛要我們少動怒,他從來不否認生氣是人類不可避免的本質。

    根據達賴喇嘛的觀察:

    「一般來說,要是一個人從來不生氣,

    他肯定有問題,一定是哪裡不對勁。」

    要是對怒氣置之不理、予以壓抑,憤怒會從裡到外壓垮我們。

    但也有一種憤怒叫作慈悲,這絕非為了自我,

    而是為了他人權益抱不平的憤怒。

    現代世界有太多值得生氣的事:

    不公不義、社經地位不平等、種族歧視、無知。

    而在這裡,這本書要告訴你:「生氣吧。」

    一旦我們承認憤怒,控制憤怒、展現憤怒、善用憤怒,

    就能化憤怒為慈悲的行動。

    這麼一來,我們就能為這世界帶來愛、和平、療癒。

    這本書彙整了上田紀行與達賴喇嘛的訪談。

    上田紀行, 知名日本作家、講師和文化人類學者,

    身為史丹佛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的客座研究員,

    他曾教授二十堂的當代佛教系列課程,

    課堂上學生問他: 「 佛教能為當代問題提出解答嗎? 」

    他和達賴喇嘛的這段訪談能為這個問題帶來深刻見解。
    這些事,你該好好生氣

    真實世界裡存在著剝削,存在著不公平且懸殊的貧富差距。

    這個問題是從佛教觀點為出發,我們該如何面對不公平與社會不公義?

    這種情況下,忿忿不平和生氣不是很不佛教徒的行為嗎?

    這問題很有趣,我們先從世俗觀點探討這個問題:教育。

    關於憤怒這件事,我們是怎麼教育下一代的?

    我常說,我們應該更認真探討和研究,

    我們所謂的現代教育制度是否真足以培養出更健全的社會。

    我認識好幾位美國科學家,他們非常關心社會議題。

    這幾年來,我們曾多次討論慈悲的價值,

    其中幾位科學家甚至對大學生展開實驗。

    科學家要大學生用長達兩、三週的時間練習專心、靜坐冥想︵正念認知︶。

    進行兩、三週冥想後,科學家檢查受測對象的心理變化,

    發現這段冥想練習結束後,學生心靈較為平靜,

    心緒變得更敏銳,壓力降低,記憶力增加。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開設一個新學院,

    研究怎麼利用現代教育制度,培養學生的慈愛之心。

    至少四、五間美國大學承認現代教育欠缺這方面的培養。

    最後總算有人開始研究這個問題,

    並提出改善教育制度的方法。

    除非出現遍及全球的運動,改善教育並讓大家更關注道德問題,

    否則這條路將十分漫長艱辛。

    當然,俄羅斯和中國也存在同樣危機,印度也是。

    印度可能稍微好一點,畢竟印度仍秉持心靈的傳統價值,

    即便他們面對這問題的出發點也許不是邏輯或理性思考。

    日本是現代化國家,已經過於西化,所以日本也存在西方社會的問題。

    採納現代教育制度後,傳統價值和家庭價值開始分崩離析。

    在西方,教會本身與教會對家庭的支持力量已經式微,社會蒙受其害。

    日本也一樣, 宗教機構的影響力已經消逝,

    而家庭價值也很難得以保存。

    現在我們就來探討宗教人士在解決社會問題上扮演的角色吧。

    所有宗教機構都抱持相同的基本價值: 慈悲、愛、寬恕、包容,

    只是表達和培養這些價值的方式不盡相同;

    而信神的宗教做法也異於佛教等不信神的宗教。

    現任教宗是一個思想層次複雜的神學家,雖然他是宗教領袖, 卻強調信仰必須與理性共存。

    單有信仰的宗教最後可能演變成無憑無據的盲目信仰,

    理性卻能賦予信仰根基, 讓信仰紮根於日常生活。

    打從佛教的濫觴, 信仰和理性一直都得並肩而行。

    佛教起於我們自身的問題,而佛教核心正是這些問題的探尋。

    佛教徒經常以為要是你提出質疑,別人會說你的信仰不完整,或是你的道行還很淺。

    導致許多僧侶放棄自我思考,拋開我執,完完全全相信宗派創始人的教導,不再有一絲存疑。

    雖然乍看像是深刻的信仰領悟,但這種行為卻可能具有我們所謂的盲目信仰的成分。

    不僅如此, 盲目信仰最後會導致年輕人不再繼續為了自我而追尋探索。

    正因為現代年輕人質疑傳統教導,正因為他們提出嚴肅的問題,

    並且尋求深入探索,所以傳統佛教能夠賦予他們智慧。

    如果打從一開始就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那麼他們就失去了深入探究佛教道理的機會,而佛教也永遠無法與現代接軌。

    只辦儀式法會,無法解決真正的問題

    在日本寺廟和許多西藏佛學院,僧侶即使對儀式的意義一無所知,

    照樣會舉行儀式, 也不想研讀佛教教義。

    儀式只是一種賺錢術, 他們根本不在乎涅槃或來世,只想著這一生能怎麼賺錢。

    人們只要供奉香油錢, 僧侶就心滿意足。中國和世界各地許多基督教會也可見雷同狀況。

    西藏某些寺院裡,不禪修的僧侶只會一直舉行儀式,卻不懂佛經的核心意義。

    這就是為何我流亡至印度後,就不斷強調我們必須讀佛經的用意。

    無論是西藏人、中國人或日本人,都應該成為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佛教徒。

    若我們皈依宗教,就必須認識宗教的教義。

    然後必須認真看待個人信仰和修行,否則宗教就只是盲從跟風。

    我在一九六○ 年代初訪日本後,保有的印象就是僧侶時常舉行儀式法會,

    卻不認真研究佛教教義,真正熟稔佛經的都是大學教授和學者。

    無論是不是佛教徒,他們對佛經的認識都遠遠超越僧侶。

    幸好西藏僧侶之中有真正的學者,經過三十年佛學研究洗禮後,他們擁有深廣的佛學知識。

    至於盲目信仰的人,就只會在某人過世後去寺廟, 請僧侶誦經。

    但要是佛教只停留在舉行法會儀式的層面,就永遠無法解決今日的社會問題。
    推薦序生氣的智慧/蘇益賢

    關於本書生氣是人類不可避免的本質

    作者序這些事,你該好好生氣

    只辦儀式法會,無法解決真正的問題

    信仰宗教,不是要你變冷漠

    慈悲的憤怒,是良性的力量

    執念有好壞之分

    知而不行,擁有知識也是枉然

    現代化與信仰的兩難

    良性競爭的憤怒激勵我們達到更高境界

    慈悲的精神必須靠服務社會落實

    想脫離苦海,必先親身體驗

    培養慈悲為懷的心胸

    如何面對社會的不公不義?

    這股憤怒叫慈悲)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