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人文 史地】 > 社會

    【GIE】進步台灣:七○年代起提倡的「改」與「變」_高希均


    作者: 高希均
    出版社: 天下文化
    ISBN: 9789865252489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139
    售價: 8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218884

    書況補充說明:A近全新、輕微使用、翻閱痕跡。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DM9】彭百顯的回歸:921啟示錄_彭百顯
    作者:彭百顯
    售價:459
    【GWG】ロウアーミドルの衝撃_日文_大前研一
    作者:大前研一
    售價:379
    【GCP】LEAN IN(リーン・イン)_日文_シェリル・サンドバーグ
    作者:シェリル・サンドバーグ
    售價:259
    【JSH】The Leadership Genius of George W. Bush: 10 Commonsense Lessons
    作者:Thompson,CarolynB./Ware,JamesW.
    售價:459
    【MEU】新生代的自我追尋_范雲
    作者:范雲
    售價:199
    【L8G】有意思的巷弄: 台北市民生社區_邱建文
    作者:邱建文
    售價:249
    【L9C】人生問答(上)_正因文化
    作者:正因文化
    售價:199
    【L1H】Factfulness: 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 - and Why T
    作者:Rosling,Hans/Rosling,Ola(CON)/Rönnlund,AnnaRosling(CON)
    售價:559
    【LUM】梅克爾傳:德國第一任女總理_王強
    作者:王強
    售價:23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A近全新、輕微使用、翻閱痕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218884

    [ISBN-13碼] 9789865252489

    [ISBN] 9865252481

    [作者] 高希均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2021/09/10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到底是個人進步,社會才能進步?

    還是社會進步,個人才容易進步?

    答案是——

    唯有提倡進步的觀念,

    才能有進步的政策,

    產生進步的社會。

    在疫情肆虐、經濟受衝擊、施政開倒車的日子裡,

    可還記得那顆滿熱血、「書生報國」的初心?

    讓我們繼續堅持「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的初衷,

    持續奮進,學習進步觀念,一同提升台灣社會的生命力。

    高希均教授是華人世界倡導且傳播進步觀念的先行者。五十年來,一向以身作則,與時俱進,持續撰書與論著,勤耕不輟。

    身為傑出經濟學者和教育家的高教授,在七○年代秉持著「書生報國」的熱切,放下在美國傑出的教職,用關懷社會的心志投身文化出版,接連在1981年發起創辦《天下》雜誌、1982年與王力行創辦「天下文化」、 1986年與王力行、張作錦創辦《遠見》雜誌。其所創立及帶領的「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近四十年來致力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志業,現已成為華人世界深具影響力的集團,積極推廣「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終身學習觀念。

    2021年適逢《遠見》雜誌創刊35週年,在全球面臨新冠病毒疫情衝擊的當下,回顧高教授在《天下》雜誌、《遠見》雜誌創立初期撰寫的精闢文章,以及對台灣走向經濟成長、民主提升過程中11位典範人物的回顧,讓讀者一同審視台灣在經濟起飛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問題,讓大家從中一同找回對國家、社會的關懷與初衷,堅持學習、前進不懈的信念,將進步觀念繼續傳播下去。

    【專業推薦】

    當年高希均的文章〈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叫每個人眼睛為之一亮,腦袋像猛然被鑿開了。高教授警告國人,不能靠政府開支票過日子,羊毛一定出在羊身上。他呼籲政府和社會大眾在觀念和行動上要懂得「付出」和「創新」,才能過渡到一個真正有尊嚴的富裕社會。

    他的另一宏文〈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等於再給政府一記重拳。而當時的政府雖被人形容為「專權」,倒是有容言的雅量,也有改進的勇氣。中華民國能逐漸走向現代化,發展經濟,增強國力,靠各方面的努力,輿論界是其中的一環。而在媒體上發揮導引作用的學者,高希均教授無疑是先鋒隊中的主力。

    —— 張作錦(《聯合報》前總編輯)

    值得我們鍥而不捨、持續推動的「進步觀念」

    —對人要講究平等的人際關係,不受人情干擾。

    —對事要遵守法治的精神,不受特權的影響。

    —每人要有是非心、正義感、善盡社會責任。

    —每人要有愛國心、責任感、深信自求多福。

    —每人要深信一個美好的社會是民主、公平與自由的。
    南京出生,江南度過童年,一九四九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業大學(原為台北商職)、中興大學(原為省立台中農學院)與美國南達科達州立大學(碩士)畢業,並獲三校傑出校友獎。

    一九六四年獲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應聘為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經濟系助理教授,七年後升任正教授,並出任經濟系主任(1971–1980)。一九七一年當選美國傑出教育家,一九七四年威斯康辛大學傑出教授獎,一九九八年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入選美國傅爾布萊特訪問教授名人堂。二○一三年亞洲大學第一位名譽管理學博士,二○一四年中興大學名譽管理學博士,二○二○年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名譽商學博士。二○一六年四月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

    曾任經合會人力小組顧問、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中興大學知識經濟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行政院政務顧問、經濟部顧問、監察院諮詢委員、國統會研究委員及國內外文教基金會董事。

    一九八○年代在台灣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與「財團法人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著作曾三次獲金鼎獎,另獲金鼎獎特別貢獻獎。中文著作在台北出版三十餘種,大陸出版九種,包括《經濟人、社會人、文化人》《經濟學的世界》等,並獲倫敦金融時報第一屆亞洲企管著作獎。
    緣起

    從「天下沒有白吃午餐」到創辦天下、遠見、天下文化

    張作錦

    一九七七年四月間,我在當時的媒體上,看到兩篇署名「高希均」的文章,字數不多,但觀點新穎,說理動人。經打聽,作者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受當時行政院經建會及台灣大學的邀請回國。我請他吃飯聊天,當然意在約稿。當時台灣雖不富裕,《聯合報》請作者下個小館還是不成問題的,但高先生卻隨意走進一家快餐店,每人一杯咖啡一個漢堡,吃得簡單,談得深入。(一)「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沒有幾天,稿子來了,是評述「當前經濟觀念」的系列文章,篇篇都有與眾不同的觀點。到了第五篇〈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更叫每個人眼睛為之一亮,腦袋像猛然被鑿開了。那個時代的台灣,還沒有「國際化」,對新知識、新觀念了解不夠,而當時的蔣經國政府,處處以人民生計為念,不僅稅賦要低,公用事業如水電瓦斯等等費用,都不准漲價,以安定百姓的生活。但高希均教授警告國人,不能靠政府開支票過日子,羊毛一定出在羊身上。他呼籲政府和社會大眾在觀念和行動上要懂得「付出」和「創新」,才能過渡到一個真正有尊嚴的富裕社會。

    高教授的文章,直如暮鼓晨鐘,社會大眾都聽進去了,人人都能琅琅上口他那句話。高先生因感冒去診所求診,醫生一看表上是高教授大名,堅不收診察費,以感謝他為我們國家所做的「診察」。高先生坐計程車,司機在報上看過他的照片,認出他來,一定要免費送他一程,表示升斗小民的尊敬。

    「白吃午餐」不僅激勵了廣大讀者,也激勵了作者自己,高教授在以後短短幾個月內,接連寫了很多漂亮精闢的文章,提出的都是言人所未言的主張,譬如:

    低物價政策是有害的;

    公立大學的學費應該調整;

    在政府機構裡,公事不可私辦。

    當然,不會忘記他另一宏文〈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等於再給政府一記重拳。而當時的政府雖被人形容為「專權」,倒是有容言的雅量,也有改進的勇氣。中華民國能逐漸走向現代化,發展經濟,增強國力,靠各方面的努力,輿論界是其中的一環。而在媒體上發揮導引作用的學者,高希均教授無疑是先鋒隊中的主力。

    高教授的每一篇文章,都引起社會極大的回響。我雖然沒有跟他詳細談過,但我想他那時一定有兩點感受:

    第一、台灣需要輸入更多新觀念,以促進國家社會的整體進步;

    第二、媒體的影響力很大,但報紙是一種大眾讀物,雜誌才能深入而細緻地討論問題。(二)創辦《天下》、《遠見》與「天下文化」

    在台灣辦一本雜誌,那時大概在他心裡已經埋下了一顆種籽。

    一九七九年中美斷交,一時人心惶惶。大家多認為,台灣應該發展經濟,充實自己的力量,才能渡過難關。如果一般人都有這樣的認識,在美國大學教經濟學的高希均教授,自然更了解這一點。於是他從美國請假回來,邀請殷允芃、王力行兩位女士,又拉上我,在一九八一年共同創辦了以討論經濟問題為核心的《天下》雜誌。在那個「要害一個人就勸他辦雜誌」的年代,為了增加大家的信心,高教授承擔了最大股份。

    當時台灣還有《出版法》,依規定出版刊物要有一位本國籍的人任發行人,負法律責任。高教授在美國任教,尚未返國常住,還沒有恢復戶籍,所以由我擔任發行人,高教授自任社長,殷小姐負責編輯部門,王小姐負責業務部門。但因為人手少,其實都是「共管」。因為當時我是《聯合報》總編輯,報館負責人覺得我兼任雜誌發行人多有不便,沒多久我就辭謝發行人,由殷小姐擔任發行人兼總編輯,王小姐擔任副總編輯,他們幾位堅持要我保留「共同創辦人」的頭銜。

    雖然《天下》雜誌一創刊就轟動,發行、廣告、讀者、聲譽都直線上升,但高教授在美國大學有專任教職,只能短期回來,雜誌的「領導中心」不免有些扞格。我一九八二年去美國休假一年,隨後即留在聯合報系美國《世界日報》任職,其間曾回來與高教授和殷、王兩位小姐共商雜誌的「分合大計」,以求長久發展之道。最後協議,《天下》雜誌由殷小姐負責主持,高教授和王小姐負責「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並另行創辦了《遠見》雜誌。

    高教授也許覺得台灣經濟已經站穩了腳步,《遠見》雜誌就比較是一本綜合性的刊物。目標在「傳播新觀念,開拓新視野」。就是希望國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所以叫《遠見》。

    沒有知識的人怎會有「遠見」?除了兩本雜誌,加上「天下文化出版公司」,高教授以「豐富閱讀世界」來服務社會。而推廣讀書,更是他長期的努力目標,他提出「新讀書主義」,有四點倡議:自己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天下文化」選書嚴謹,高教授堅信:「好書正如好人一樣,有時寂寞,但不會孤獨。」

    為了使《遠見》成為「台灣前進的動力」,高教授在他的「出版集團」裡增加好幾本給「青少年」和「家庭」閱讀的刊物;又經常舉辦大型的文化和社會性活動,帶動台灣超越前進。(三)「天下文化」二○一八年售書高約四十座「一○一」

    外人常感覺奇怪,「天下文化」出版了這麼多好書,都是從哪裡找來的?祕密藏在「天下文化」附設的「人文空間」裡。這是台北有名的「文化沙龍」,精力充沛的高教授,幾乎早、午、晚三餐都在這裡和文化、學術、政經等各界人士喝咖啡、吃簡餐聊天。很多有內容、有分量的好書,都是從「聊天」裡出來的。

    如果以文字述說「遠見.天下文化」的成就比較抽象,那就說一點具體數字:事業群二○一八年總銷售書刊是一百七十萬冊。以一冊書平均厚度一.二公分估算,二○一八年總銷售書刊約當四十座台北「一○一大樓」。

    高教授在台灣為文化出版事業努力奮戰幾十年,作為他一位長期的朋友,我確知,他的貢獻、他的影響力,就像他形容好書一樣,不僅不孤獨,也將不寂寞。

    二○一九年九月發表於《姑念該生》/二○二一年九月摘錄
    |緣起|從「天下沒有白吃午餐」到創辦天下、遠見、天下文化張作錦

    |自序|推動進步觀念的初心高希均

    第一部啟航—八○年代觀念啟航

    1 一九八一年《天下》雜誌創刊詞—經濟是我們的命脈

    2 一九八六年《遠見》雜誌創刊詞—為什麼要創辦《遠見》?

    3 一九八二年「天下文化」起步—撒下一顆學習的種子

    4 二○○二年「小天下」的誕生—以少兒優良讀物為「大格局」催生

    5 二○○六年《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問世—呼應台灣的需求

    第二部共擁天下—播種「改」與「變」的進步觀念(1981-1986)

    1 我們的企業家在哪裡?

    2 創造財富才能照顧低所得

    3 我們要把什麼留給下一代

    4 人力投資與人才利用

    5 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

    6「經濟人」與「社會人」

    7「按道理做」—財經決策的基本原則

    8 扭轉財經政策的「無力感」

    9 放眼看天下—不做「國際經濟文盲」

    10 灰燼中出鳳凰—「經濟衰退」的教訓:「盡己所能」

    11 市場經濟下的「競賽規則」—美國的例子

    12 為什麼決策會錯誤?

    13 我們從「日本經驗」中得到什麼?

    14 推動進步觀念的絆腳石

    15攀登三座經濟頂峰—自由化、制度化、國際化

    16交棒人全力以赴,接棒人全力衝刺

    17企業形象—良性循環的原動力

    18 白天鵝抑醜小鴨?—減少政府與民間的差距

    19 不再是保母,不再是公僕—給公務員應有的尊敬

    20 如何對抗自私與短視

    第三部共懷遠見—栽植觀念之樹(1986-1989)

    1 為下一代子孫的幸福投資

    2 不能打折扣的公信力

    3 人才是一切的根本

    4 如何贏得國際尊敬

    5 三星創辦人李秉喆:寧靜與堅強

    6 知識之宮:紐約的公共圖書館

    7 前有勁敵,後有追兵—亞洲四小龍飆向二十一世紀

    8 二十一世紀是誰的天下?

    9 中產階級社會要靠制度運作

    10 縮短六十年所得差距—鄧小平需要「台灣經驗」

    11 不要強人領導,要強勢領導

    12 位高、名重、權大,但影響力小—從美國總統想到台灣領導

    13 五種「新夾殺」下的企業危機

    14 物價變動值得重視,不值得緊張

    15 這是一個貪的時代—它使人心散、心慌、心變

    第四部轉型年代中的關鍵人物

    1 蔣經國:深耕台灣的真正的君子

    2 孫運璿:台灣第一位工程師性格的政治家

    3 李國鼎:一位決策者的高貴靈魂

    4 趙耀東:敢想、敢說、敢做

    5 郝柏村:使命感.迫切感.責任感

    6 王作榮:台灣第一位「政策經濟學家」

    7 徐立德:成功不必在己

    8 孫震:「書人合一」的君子與學者

    9 連戰:改變,才有希望

    10 錢復:見證台灣政經風雲年代

    11 王建煊:政治是「無私的奉獻」

    後記新冠病毒肆虐下的三篇省思

    1 川普主政下,遠離「美國第一」—諾貝爾獎得主史迪格里茲的評斷

    2 以讀攻毒,以書止輸

    3 我們同在一口井裡—在世界失控中的四項覺醒|附錄| 高希均中文著作年表
    書摘

    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



    貪汙,不論它是發生在政府或民營的機構,不論它數額的多寡,不論它方式的不同,都是令人痛心的。因為它一面破壞法紀,助長權勢;另一方面又腐蝕民心,造成特權。

    台灣三十年來進步的原因之一,也就是人民對政府高階層人員的尊敬與信賴:尊敬他們的品格,信賴他們的操守。

    儘管貪汙受到人人指責,但在某些時空情況下,也可能會有比貪汙更可怕的事例。

    社會上每一個人,可站在自己的價值系統及知識領域中,參與討論貪汙是否最可怕?有沒有比貪汙更可怕的事例?然後一起來減少這種不幸的現象。二

    筆者則認為:在台灣目前情況下,如果政府部門沒有把其擁有的資源有效地利用,其所產生的經濟後果,遠比零碎的、低階層的、偶發的貪汙更可怕。

    任何國家所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我國更是如此。這些可用的資源有些是有形的—如可支配的經費(中央及地方)及可調度的人力(各級公務員);有些則是無形的—如合乎潮流的典章制度及受人尊重的國家形象。當這些資源的使用效率未被充分發揮時,損及的不僅是短期的人民的利益,也是長期的國家的利益。

    讓我們假想一些資源誤用的例子:

    ⑴ 興建一個並不急需的工程。

    ⑵ 延誤一個重大投資的決定。

    ⑶ 政府對某一事業的投資或者過多,或者不足。

    ⑷ 政府某一部門的預算偏高;另一部門預算偏低。

    ⑸ 津貼一個不需要津貼的行業。

    ⑹ 保護一個不需要再保護的工業。

    此外,不切實際的法令、緩慢的行政效率、有關部門的缺少配合,都減少了政府與民間資源的有效利用。

    上述假想的六個可能性,說明了政府部門對資源之誤用可能來自決策時對:

    ⑴ 時間判斷的錯誤(1、2兩例)。

    ⑵ 數額判斷的錯誤(3、4兩例)。

    ⑶ 對象判斷的錯誤(5、6兩例)。

    更具體地說,政府部門對有限資源之誤用,基本上是來自於對優先次序(priority)的判斷錯誤。三

    為什麼資源誤用或浪費往往可能比貪汙更可怕呢?試從貪汙過程來看:

    第一:貪汙者或串謀者本身提心吊膽。

    第二:貪汙在大多數情況下,牽涉的數目很少超過百萬或千萬台幣。

    第三:貪汙一經發現就可依法追查辦理。

    第四:社會上對於貪汙無不唾棄譴責。

    把資源誤用與貪汙相比,值得我們深思的有三個大問題:

    第一:政府多多少少有套辦法在防止貪汙及懲罰貪汙。但我們是否已有一套辦法可使各級政府有效地利用國家資源?

    第二:當一個貪汙的基層人員收了小紅包,可能判刑數年;但一個清廉的高階層人員做錯了一個大決定,浪費了國家幾千萬或幾億的經費時,我們該怎樣處理?(相反地,當一位政府首長做了正確的決定,為國家節省了可觀的支出,是否應當要有其他獎勵呢?)

    第三:當一個公務員既不貪汙,也不肯做事,但事實上是天天在腐蝕國家的無形資源—政府的形象時,我們又有什麼辦法來淘汰來改善?另有些人忙著開不必開的會,寫沒人看的工作報告,這種浪費又該如何避免?

    當資源誤用變成貪汙的動機時,那就變成了最可怕的勾結。四

    當我們逐漸地步入現代工業化社會時,應當首先把貪汙—落後國家的通病—掃除,然後集中全力追求開發國家的特徵—資源的有效利用。綜上所述,筆者樂意提出四點結論:

    第一:不貪汙只是一個參政者的極起碼條件。清廉不保證會做正確的政策決定,貪汙當然加大了政策錯誤的可能性。

    第二:這些優先次序判斷錯誤的根源,在我國現況下,絕少是因為決策者的私心,絕大多數是由於決策過程中內部參謀作業的不周全,以及外界利益團體的壓力。

    第三:政府當局應深切了解:自身最好的用意無法保證會產生最好的效果;當然也就不可能保證資源會被充分地有效利用。因此,重視現代化的決策過程是當前迫切需要的。

    第四:要避免國家資源的誤用,只有透過一個現代化的決策過程:

    —以專業知識,來減少參謀作業的不周全。

    —以輿論及民意,來減少利益團體的壓力。

    —以嚴格的獎懲辦法,來減少犯法的貪汙以及不犯法的資源誤用。同時,擔任公職的人,似乎可以記住: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疏忽,損傷了國家的形象;也不要由於自己深厚的好意,反而帶來了資源的浪費。)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