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文學 小說】 > 現代文學

    【FPO】台共黨人的悲歌:張志忠、季澐、楊揚_藍博洲


    作者: 藍博洲
    出版社: 印刻
    ISBN: 9789868633919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259
    售價: 14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258052

    書況補充說明:C字跡、外圍磨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CFT】願你從此 有我以後_Kok Evelyn
    作者:KokEvelyn
    售價:229
    【E2L】Isabel Allende: Life and Spirits_Correas De Zapata, Celia/ Peden
    作者:CorreasDeZapata,Celia/Peden,MargaretSayers(TRN)/Zapata,CeliaCorreas
    售價:599
    【HMJ】與世界一起散步:小日子小堅持_蔡詩萍
    作者:蔡詩萍
    售價:229
    【HTS】沉思的旅步:王浩威的心靈遊記_王浩威
    作者:王浩威
    售價:229
    【IDW】曼斯菲爾莊園_珍‧奧斯汀, 秭佩
    作者:珍‧奧斯汀,秭佩
    售價:179
    【MJS】在我的生活裏, 我就是主角_王迪詩
    作者:王迪詩
    售價:27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C字跡、外圍磨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258052

    [代售商品編號] 102411000229

    [ISBN-13碼] 9789868633919

    [ISBN] 9868633915

    [作者] 藍博洲

    [出版社] 印刻

    [出版日期] 2012/07/02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一段不為人知的傳奇,悲壯的台灣近現代史

    黑暗歷史侵奪下,一家三口的悲劇故事

    從「楊揚之死」的悲劇根源開始說起,

    藍博洲再以報導文學之筆,從歷史的積土中,

    挖掘五○年代白色恐怖下犧牲者的群像,訴說一個時代悲悽悵然。

    日本殖民地台灣回歸中國以後,中共在台灣的地下黨的組織、活動與潰敗,恰恰是從張志忠抵達台灣而展開,並以張志忠的犧牲為結束,整整長達八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鬥爭史。

    關於張志忠的傳奇及其妻兒季澐與小羊的悲劇故事,從「楊揚之死」一封留予柏楊的遺書開始說起……張志忠與季澐一家三口被捕的經過,官方檔案有種種不同的紀錄乃至相互矛盾的說法,兩人先後被槍決後,關於小羊及其妹妹的下落,也一直有著那樣不切實際的傳說,要理解小羊自殺的真正原因,歷史的澄清顯然還需要一段時間……

    嘉南平原的野風繼續吹著,火紅的落日已經掛在遙遠的西邊田野的地平線上了,寂寞荒塚裡一家三口長埋地下竟至教世人所遺忘了。紀錄這個故事,為了忘卻的紀念,只盼將來總有人記起他們吧!
    藍博洲

    一九六○年生於台灣苗栗。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曾任職《人間》雜誌,時報出版公司特約主編,TVBS《台灣思想起》製作人,中央大學「新銳文化工作坊」主持教授,東華大學駐校作家,現專事寫作。



    一九八三年開始寫小說,一九八五年以短篇小說〈喪逝〉獲時報文學獎,一九八九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旅行者》。二○○二年出版長篇小說《藤纏樹》,獲《中國時報》年度十大好書獎、《聯合報》年度最佳書獎。



    著有長篇小說《一個青年小說家的誕生》、《藤纏樹》,報導文學《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幌馬車之歌》等,歷史報導《紅色客家人》、《台灣好女人》、《麥浪歌詠隊》、《共產青年李登輝》、《天未亮──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尋訪被湮滅的台灣史與台灣人》、《日據時期台灣學生運動,1913-1945年》、《白色恐怖》、《沉屍、流亡、二二八》、《紅色客家庄》、《消失的台灣醫界良心》、《消逝在二二八迷霧中的王添灯》、《老紅帽》、《尋找祖國三千里》,散文《戰風車──一個作家的選戰記事》、《你是什麼派》。
    序曲:楊揚之死

    要理解一個正青春年少的小伙子竟會「如此的不開竅」而「一死了之」的悲劇根源,歷史的澄清顯然還需要一段時間……

    第一章 張志忠

    抗日戰爭結束,日本殖民地台灣回歸中國以後,中共在台灣的地下黨的組織、活動與潰敗,恰恰是從張志忠抵達台灣而展開。

    第二章 季澐

    張志忠從上海帶回來的新娘名叫季澐。從季澐的生命史來看,她後來之所以走上革命的道路是跟整個中國的命運息息相關的。

    第三章 張志忠與季澐

    地下黨的工作行蹤不定,張志忠與季澐只能透過與家人書信往來得知彼此下落,一家三口被捕的經過,官方檔案卻有種種不同的紀錄乃至相互矛盾的說法。

    第四章 小羊

    季澐與張志忠先後被槍決後,關於小羊及其妹妹的下落,卻一直有著那樣不切實際的傳說。

    尾聲:為了忘卻的紀念

    張志忠與季澐的歷史固然長久被湮滅,紀錄這個故事,只盼將來總會有人記起他們,說起他們吧!

    大事年表
    序曲:楊揚之死

    一九六八年。

    陽曆元旦,大概是上午十點半左右,柏楊家裡忽然來了一通電話。

    「檢察官找你去驗屍,」柏楊的妻子一面摀著話筒,一面顫聲告訴他說:「檢察官找你去驗屍,說有人自殺在旅社裡,留有一張遺書給你。怎麼回事?」

    「怎麼回事?我怎能預卜先知?」當時在《自立晚報》「挑燈雜記」寫專欄,深受讀者歡迎的柏楊心裡納悶著,從老妻手裡接過話筒。在電話中,檢察官指示他到臺北市長沙街二段星光旅社報到。放下電話,他隨即趕往星光旅社。到了旅社,他便向檢察官張承謨先生一鞠躬。

    「我們已從遺物中查出死者名叫楊揚,台灣省嘉義縣人。」張承謨手裡拿著遺書,告訴柏楊。「這是死者留的唯一遺書,指名給你。所以就麻煩你來一趟了。」

    楊揚在白紙黑字的遺書上頭寫道:

    柏老:

    以你老的盍【蓋】世聰明,大約不難想像,我是誰了吧!現請你馬上轉告華銀那個劉啟光小子,當年在夏【廈】門的朋友的孩子自殺。吾父自被執法以來,該小子從未到過我家,料想為我花一點錢也不感到心疼才對罷!

    以往,感謝你的鼓勵,特此為謝!吾父為張志忠,除了要劉董事長為我火葬,別無他事。

    獎券兩張,請柏老核對。

    楊楊(思中)上

    「楊揚?」柏楊努力回想著自己是否認得死者。終於,他想起來了。楊揚是他的讀者,去年十月間,曾經寫了一封信給他;通訊處是:「屏東縣枋寮鄉加祿村會社路二十五號之二」。

    在信上,楊揚說,他是江蘇南通人,自幼隨父來台;然後問了柏楊兩個問題:

    一、是不是沒有同父母兄弟或父母已死的人可免服兵役?

    二、如現役中,有右列事項,是否可申請退役?要如何辦理?

    柏楊對兵役問題一竅不通,當即回信建議楊揚:

    一、直接向台灣省政府新聞處去信請教,蓋新聞處有一個「省政信箱」,辦理的有色有形,是國民與政府間溝通的最有效機構。他們會很耐心的一一答覆。

    二、當兵不但是義務,也是權利,更是光榮,一個年輕人要受得了苦才算英雄,否則只能算是狗熊,同時不能太嫉世憤俗。

    柏楊想著:遺書中說到「感謝你的鼓勵」,大概就是指第二點而言吧!可我和他之間的最初一次通信,想不到也成了最後一次通訊。

    在檢察官指領下,柏楊心情沉重地登上了二樓,進入一個一床、一桌的小房間。他看到:楊揚的屍體躺在床上,一手在外,面如白臘,約二十一、二歲年紀。

    「我們只是心交,想不到第一次謀面,卻已陰陽兩途,生死相隔矣。」望著眼前安靜地躺著的年輕的死屍,柏楊感慨地想著。

    桌上有半杯開水,床頭有半個芭拉。

    「這個可能就是毒藥,」檢察官取出一個像小型肥皂一樣的白色東西,推測說:「至於是什麼毒藥,必須等待化驗後才能決定。」

    柏楊黯然辭出旅社房間。一時之間,不知應如何是好?他想:楊揚臨時決定服毒時,並未給家屬留下一紙一字,卻全部信託給我這個陌生的作者;不知道他還有沒有家屬?如無家屬,掩埋的手續又是如何?而死者既然委託我轉告華銀的劉董事長,我至少應該把這件事做到。

    因此,儘管一開始就直覺的懷疑會有什麼結果,柏楊還是決定設法找到劉董事長。他首先翻查電話簿,可對方卻沒有登記。柏楊猜想:「他大概就在預防這種事情臨頭吧。」最後,他還是通過檢察官協助,向臺北市警察局聯絡中心詢問,總算查出劉董事長的住址。他於是在檢察官陪同下,立即前往泰山街,拜訪劉董事長。

    「董事長不在,」劉家傭人讓柏楊和檢察官進門後隨即告知:「夫人正在睡午覺,不便見客。」

    聽到劉家傭人這樣說,檢察官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柏楊腦筋轉得快,應變說:「請上稟夫人,我們既不是來借錢,也不是來找事,只是出了人命,需要面談,你要不信,檢察官在此。」

    傭人於是入內請示。

    二十分鐘後,劉夫人出來了。柏楊和檢察官述明了來意,並把遺書呈上。劉夫人看了半天,搖頭說:「不認識,不認識。」一會又說:「這不像他的筆跡呀!」

    「夫人,」柏楊機警地反問道:「你怎的知道不像他的筆跡?」

    劉夫人想了一想,隨便說了些話應付;接著又嘲諷地說:現在上門「打秋風」的窮人那麼多,簡直就無法應付。柏楊和檢察官始終問不出道理,只好告辭。臨走時,柏楊刻意留下一個電話號碼,狀似懇求地說:「希望劉先生回來後,能賜給一個電話。我想,老爺社會上的朋友,太太不見得都認識吧!」

    柏楊和檢察官悵悵然回到星光旅社。

    「可以收屍了。」檢察官吩咐柏楊。

    「收屍?」柏楊一聽,兩眼漆黑,不知如何進行這事。

    檢察官於是指點他說:「你可以找市立殯儀館來處理。」

    柏楊當即打電話到市立殯儀館。不到二十分鐘,殯儀館的柩車就來到旅社門前。因為這樣,旅社門口立刻就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群。柏楊和旅社老闆各買了一疊紙錢,在屍前焚化;然後,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就把屍體抬上擔架,下了樓梯,穿過門前的人群。群眾一個個木然的注視著擔架上的死者被抬上柩車,逐漸遠離。

    柏楊和檢察官跟隨柩車之後也到了殯儀館。繳了訂金,辦完規定的手續之後,檢察官吩咐柏楊:「你可以走了。」

    回到柏府,柏楊及時的接到劉啟光的電話。劉啟光說,他過去是在廈門住過,但不認識張志忠先生,更不知道楊揚是何許人也。

    「他既姓楊,」劉啟光進一步問道:「父親怎的姓張?」

    柏楊所知不多,只好支吾其詞。

    「這種事我遇多啦,不勝其煩。」劉啟光不屑的說:「窮苦之人,天下多的是,如果火葬需要錢的話,我站在同情立場,倒可捐助幾個?」

    「您這美意,非常感激。」柏楊說:「從死者信上的語氣看,我們當初以為您老人家定跟死者之父,有相當關係,所以他才那麼寫,則賜予幫忙,存歿均感,如果只是死者異想天開打秋風,則先生也不必破鈔,火葬要不了幾個錢,我足可負擔啦。」

    到了晚上,柏楊他的老妻又接到劉啟光打來的電話。這時,柏楊正在巷口跟丁老漢下棋。等到柏楊回家後,「口齒不清」的老妻告訴他這事,也說不清楚具體的內容。

    「他只說他表示關切之意。」老妻告訴柏楊,「可我提議,等你回來再打電話過去請示時,他卻說不必啦。」

    元月二日上午,檢察官通知柏楊到殯儀館問口供。當柏楊趕到殯儀館時,楊揚的叔父張再添先生和服務單位的首長,已從嘉義和高雄分別趕來。這時,柏楊第一個就向張再添先生請教姓氏的問題。

    「楊揚是從他祖父的姓,」張再添告訴柏楊:「祖父是入贅張家的。」

    柏楊猜想,楊揚說他是江蘇南通人,大概祖父是江蘇南通人也。

    「楊揚的父親自廈門回來後,就一直在臺北,很少回嘉義。」張再添先生又說:「偶爾回嘉義,弟兄們也匆匆一面,只知道他在臺北做貿易生意,楊揚跟他的妹妹,從小就住在我家,前些時,他的祖母去世,楊揚回來奔喪,也沒有什麼異狀。」

    元月三日,楊揚在殯儀館火葬。

    元月廿六、廿七、廿八日,柏楊在《自立晚報》「挑燈雜記」專欄,連續發表了<楊揚之死>、<心情沉重>和<一時想不開>三篇文章,詳述楊揚自殺事件的處理經過。在<一時想不開>的文章最後,柏楊感慨地寫道:

    二十幾歲的生命,這麼無聲無息的自己毀滅,越想越感慨叢生,楊揚先生死矣,哀痛之餘,實在不忍心責備他啥,但他的自殺行為,也實在大可研究,嗚呼,我老人家走投無路時,一死了之,還有可說,而一個正青春年少的小夥,前途充滿了希望,有啥過不去的事,竟這麼也一死了之,怎麼如此的不開竅乎?他如果死前跟柏楊先生聯繫聯繫,聽聽我吹吹大牛,或許現在正活蹦亂跳的追女朋友矣。

    通讀柏楊的這三篇專欄文章,我們發現:柏楊始終未曾瞭解,也沒有交代楊揚的遺書所透露的幾個問題:

    楊揚的父親張志忠究竟是怎樣的人?

    張志忠與當時的華南銀行董事長劉啟光的關係?

    張志忠為何「被執法」?

    我想,理解了這些歷史問題,我們應該也就可以理解一個正青春年少的小伙子竟會「如此的不開竅」而「一死了之」的悲劇根源吧!

    柏楊畢竟不是研究台灣現當代史之人,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他也不可能理解張志忠作為台灣歷史人物的重要性如何?

    歷史的澄清顯然還需要一段時間。

    第四章:小羊

    季澐與張志忠先後被槍決後,關於小羊及其妹妹的下落,卻一直有著這樣那樣不符實際的傳說。

    鄉人傳說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在民進黨當權時的國史館館長先前所採集的«嘉雲平野二二八»中,那位自稱「以前在警察機關做事」的新港鄉民林玉鏡的「口述歷史」是怎麼說的。

    林玉鏡說:

    他【張梗】被抓到後,要槍斃,兩個孩子在大陸。他要求見孩子一面,後來共產黨才把孩子送到香港,又送回台灣來,交給張梗的弟弟,帶去給他們父母看。

    張梗的兒子五歲時從大陸送過來的,後來就跟著阿叔過活。當時是政府沒注意才讓他們進來的。來了後住在新港,戶口不知道怎樣去報的,變成說是他阿叔從海口分來的,我想那時大概有共產黨在幫他們的。他們夫婦被槍斃後,孩子變成附匪家屬,從小學起就很反抗。無父無母,住在叔父家,就很不願讀書。

    他兒子的老師蘇某就說:「你不讀書是要像你父親做共產黨嗎?」給他買簿子、鉛筆等,鼓勵他讀書。該上學時他不去上學,去養鴨,他不上課,但考試都會,所以還是讓他畢業。畢業後去學做布袋戲,沒時間讀書,但他還是考上新港中學初中部。初中畢業後不知他去哪裡。後來他去當兵,長官一天到晚找他麻煩,晚上十二點、兩三點,叫他起來讀三民主義,一直到他受不了,有一次放假出來,就在一間旅社自殺了。【頁二七一】

    從常識來判斷,鄉人林玉鏡所說的上述內容,凡是筆者刻意用黑體字標示的部分,都應該是道聽途說的傳說,不是事實。其他部分,雖然離事實不遠,但基本上也還只是傳說而已。

    老特務的說法

    關於小羊,自稱於一九五0年「二月七日深夜」,在臺北新公園附近的中西大藥房二樓逮捕張志忠的「白色恐怖」執行者---保密局老特務谷正文,在一九九五年九月出版的«白色恐怖秘密檔案»一書中,也有幾則自認為是「歷史證言」的的說法。

    首先,關於小羊的隨母入獄,谷正文說:

    張志忠【被捕時】很明白【自己】難逃一死,因此特別向看守所提出一項申請,希望所方基於人道精神,允許他們把十歲大的楊楊【揚】接到所內共同生活。當時並無兒童福利法,而我個人也認為這種要求合乎情理,不致造成不良後果,因此,很快就答應了。【頁一二二】

    谷正文自稱,他到台灣後所抓的第一批「匪諜」是「台大的政治系學生許遠東、戴傳禮等四人」。

    前面提過,谷正文曾經對戴傳禮先生說:「我因為怕自己還有一點人性,所以早上起床從來不洗臉,也不刷牙。」

    此外,李敖在為谷正文«白色恐怖秘密檔案»一書作序時也指稱:「谷老告訴我,毛人鳳【一八九一-一九五六】(國民黨保密局、情報局頭子)對他說過:『你比我還狠!』可見此公狠毒,故無待我們歷史家論定也。」

    然而,恰恰是這個自稱「怕自己還有一點人性」的「狠毒」的老特務,竟而在晚年的回憶錄中大言不慚地提到了「合乎情理」之詞。

    歷史的諷刺與荒謬,恐怕莫過於此吧!

    那麼,即便我們願意相信「此公」的「合乎情理」的證言,上述證言基本上還是可疑的!

    畢竟,民國「三十六年六月四日上午一點鐘出生」的楊揚,在張志忠被捕的當時(谷說一九五0年「二月七日深夜」),再怎麼算也不可能是「十歲大」吧!

    按照邏輯,如果一個命題所描述的事態存在,那麼,這個命題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再者,「邏輯的東西必須符合歷史的東西」。

    事實,是歷史研究工作的出發點。

    老特務谷正文自稱的「歷史證言」既然不符合歷史事實,按理,我們大可將其「掃入歷史垃圾堆中」,不予理會。

    但是,我們也別忘了:「謬誤在一定條件下也會轉化成真理。因為錯誤往往是正確的先導。人們對謬誤進行科學的分析,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訓,就可能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認識,使轉化成真理。」同樣地,為了能夠把握事實,我們的研究首先必須充分地佔有資料,然後從大量的相關說法中,通過一定的分析,整理出準確可靠的史料;儘管它是一項繁瑣艱難的工作。

    因為這樣,老特務自稱的「歷史證言」就值得我們繼續看下去了。)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