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藝術 設計】 > 音樂

    【HM2】好音樂的科學II:從古典旋律到搖滾詩篇──看美妙樂曲如何改寫思維、療癒人心_約翰‧包威爾, 柴婉玲


    作者: 約翰‧包威爾,柴婉玲
    出版社: 大寫出版
    ISBN: 9789869553209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269
    售價: 159
    商品數量:0
    商品編號: O_U102306639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已售完

    加到找書小幫手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DWG】Hermann & Valentiny and Partners: Codes_Waechter-Bohm, Liesbeth
    作者:Waechter-Bohm,Liesbeth(EDT)
    售價:1659
    【EMX】Ricardo Legorreta, Architects_Mutlow, John V. (EDT)/ Legorreta,
    作者:Mutlow,JohnV.(EDT)/Legorreta,Lourdes(PHT)/Legorreta,Ricardo(ART)
    售價:1269
    【FAS】Music_Kamien, Roger
    作者:Kamien,Roger
    售價:1449
    【FAH】Norton Anthology of Western Music_Burkholder, J. Peter (EDT)/ Pa
    作者:Burkholder,J.Peter(EDT)/Palisca,ClaudeV.(EDT)
    售價:1079
    【I9J】Learning in the Museum_Hein, George E.
    作者:Hein,GeorgeE.
    售價:1499
    【GHE】吟唱詩人 : 概念音樂詩輯_黃安祖作
    作者:黃安祖作
    售價:259
    【OV4】The Book of Music
    售價:669
    【OV5】音樂知識彙編_民97
    售價:279
    【DHW】永恆的璀璨2
    售價:199
    【CGU】新編音樂辭典人名
    售價:38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306639

    [代售商品編號] 101972200239

    [ISBN-13碼] 9789869553209

    [ISBN] 9869553206

    [作者] 約翰‧包威爾, 柴婉玲

    [出版社] 大寫出版

    [出版日期] 2018/04/02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你怎樣看待音樂,決定你成為哪種人!

    哪些音樂具有實用性?歌詞如何造就人?

    我們為什麼深受樂句起伏的吸引和影響?

    如果《好音樂的科學》讓人重拾對音樂的熱愛

    那麼《好音樂的科學II》藉由瞭解音樂的內涵

    進一步深入剖析:為何你我那麼愛好音樂!

    《好音樂的科學》在本地博客來、誠品藝術分類榜上,締造了持續暢銷長達一年的佳績;為回應讀者的厚愛,現在有了這本續集的問世。我們希望藉由本書,帶領您深入更有趣的音樂世界;同時──學著用音樂,對自己好一點!

    這是寫給愛樂者的大腦科學,也是寫給認真聆樂者的音樂心理學+實用社會學。

    人們喜愛音樂的原因之一,就是音樂能給予大腦適度的刺激,並同時產生愉悅的感受。以科普作家的妙喻來說,音樂「不過就是大腦的健身房罷了」。當然,音樂遠不只是能讓大腦維持良好狀態而已,更是一種強大的情緒興奮劑。

    ◤音樂是良藥→→振作並集中精神╳轉移厭煩的情緒╳使某情境意義更深刻╳凝聚人心╳紓解壓力

    ◎我們的大腦如何將音樂轉化為情緒?

    ♦腦幹反射:突然發生聲響時示警;而其他腦區負責剎車

    ♦節奏誘導:心跳速率與外界合拍,欺騙大腦去感受情緒

    ♦評價制約:將樂曲與愉快事物相連結,使人有美好印象

    ♦情緒感染:在正面旋律或歌詞中,同時轉變為開心狀態

    ♦視覺心像:白日夢讓人放鬆──腦海浮現風景和其他影像

    ♦情節記憶:「親愛的,他們正在播我們的歌」的情緒效應

    ♦音樂預期:由猜對或猜錯下面幾個音,感覺高興或激動

    ◎平時,你喜歡哪種類型的音樂?

    沉思與複雜:古典樂、爵士樂、民謠和藍調。

    激昂與叛逆:搖滾樂、另類音樂,還有重金屬樂。

    樂觀與傳統:流行樂、電影配樂、宗教音樂和鄉村樂。

    活力與節奏:饒舌歌、靈魂樂以及電子音樂。

    藉由上列四大分類,能完整分析出你的人格特質、文字技巧、運動能力,甚至是政治立場;而經由選擇哪種類型的音樂,能有效「放大」或「降溫」你的情緒。

    ◎流行樂也有大學問!讓不同類型的音樂進入生活,拓展你的音樂視野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布狄倫的歌詞,如何巧妙與曲調做出搭配?

    而他和歌手愛黛兒又如何掌握了「提前唱出歌詞」的絕佳效果?

    你知道嗎?你的音樂品味,透露了許多關於「你」這個人的訊息。對心理學家來說,只要一張你最愛的十大曲目清單在手,就能看出你是否外向、來自什麼樣的背景,甚至是年紀有多大。我們喜歡、討厭、或無感的樂曲不僅僅是妝點生活的背景音樂,實際上還塑造了我們的生活。

    另外,由嚴肅的實用層面來看:

    ♦如果音樂是良藥,我們該怎麼自我治癒?

    ♦為何我們都該試著去聽懂「古典音樂」這樣形式複雜的樂曲?

    ♦如何跨足「原本沒有好感」的類型音樂,有效從中汲取養分?

    ♦怎樣讀懂自身內在的節奏和旋律──從此敏銳聰明、充滿決策力!

    ◎本書還收錄了更多,你從未聽聞的實用音樂小常識──

    ♁隨身攜帶任何一件樂器,就能讓人的吸引力倍增?

    ♁音樂能治好人們的失眠,並且改變葡萄酒的味道?

    ♁搖滾歌手巴瑞.曼尼洛的歌,可用來控制青少年?

    ♁「莫扎特效應」與這位音樂天才本人沒什麼關係?

    ♁地球上除了人類之外,只有鸚鵡能夠隨拍子起舞?

    ♁在生活中,我們為何常被電影音樂的作曲者戲弄?

    ◎本書特色

    作者以原創且深入淺出的方式,充分整合了音樂相關的心理學與社會學領域數十年的相關研究;藉由音樂的各面向不同角度,探索各種多元可能──從音樂如何幫助嬰兒與母親聯繫、音樂如何改變葡萄酒的味道、或如何說服你在餐館花更多錢……。

    本書將有效拓展你的眼界(還有耳力);告訴你音樂是如何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造就我們生而為人的諸般經驗感受。

    ★★★★★★★★★★★★★★★★愛樂人齊聚盛讚★★★★★★★★★★★★★★★

    吳武璋 資深愛樂人、實體唱片行工作者

    李明璁 臺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作家

    連純慧 純慧的音樂沙龍創辦人

    孫家璁MUZIK古典樂刊發行人

    張正傑 知名大提琴家

    焦元溥 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院博士、資深專欄作家

    廖珮岐 音樂治療師

    劉名振《音響論壇》前主編、優聲學音響負責人

    黎家齊 PAR表演藝術雜誌總編輯

    ──好音樂、好心情推薦!(以上排序,依姓氏筆劃)

    ♪原本擔心喜歡音樂的感性會被分析音樂的理性所打擾,但翻了書之後就停不下來。一路持續的好奇與解答,對話交織像流瀉不止的旋律,美妙也有趣極了!──李明璁臺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作家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音樂要表達的,是言語不能描述,內心又無法忽略的情感。」而這份玄妙藝術的背後,究竟有哪些以科學為依據的趣聞軼事呢?這本豐富好書,絕對令讀者驚嘆連連、大呼過癮!──連純慧純慧的音樂沙龍創辦人

    ♪不相信音樂的功效有多大?《好音樂的科學II》帶你重新認識這帖世紀良藥。──孫家璁MUZIK古典樂刊發行人

    ♪關於我們所處「音樂過剩」機會和陷阱時代,作者拋出了令人著迷的議題,並與之回應。──《金融時報》

    ♪作者的寫作風格很健談、樸實無華;仿如安坐家中,以非正式的姿態開講,並為讀者帶來有趣的音樂時光。──《衛報》

    ♪如果你曾覺得樂理中的半音、音階、和弦等術語隱晦難明,那麼本書將讓你感到放心。──《華爾街日報》

    ♪包威爾在本書中對音樂的貢獻,堪比馬斯特與強森對性學的貢獻。──音樂家暨生物聲學家、《壯麗動物交響樂》(The Great Animal Orchestra)作者伯尼.克勞斯(Bernie Krause)博士

    ♪專為音樂愛好者所寫的一本書。──《大誌》(Big Issue)

    ♪充滿洞見與奇想的饗宴。──Kirkus評論

    ♪包威爾由他人(在心理學與社會學領域)幾十年的研究中汲取精要,透過自身的幽默感,協助讀者用全新的角度聆聽音樂……本書提供了堅實的案例基礎讓我們瞭解:毫無疑問地,為什麼人們愛(同時需要)音樂。──《出版人週刊》

    約翰.包威爾 (John Powell)

    約翰.包威爾博士為一受過古典音樂訓練、頂著一頭自然捲的物理學家。他曾於國際雷射會議上演說,也曾在酒吧彈奏吉他,以換取免費啤酒喝,而後者是他比較偏好從事的活動。他擁有作曲碩士學位,以及物理博士學位,並在英國諾丁罕和瑞典Lulea市的幾所大學中教授物理學,以及在英國雪菲爾大學(Sheffield University)教授音樂聲學。目前居住在英國諾丁罕。

    譯者

    柴婉玲

    是資深文字工作者也是愛樂人,曾於英國進修工作多年,從翻譯《好音樂的科學》開始,便與包威爾的英式幽默結下不解之緣。最新譯作為大寫出版的《美麗的限制》。
    Chapter1:你的音樂品味為何?

    Chapter2:歌詞,以及樂曲中的意涵

    Chapter3:音樂與你的七情六欲

    Chapter4:重複、驚喜和雞皮疙瘩

    Chapter5:音樂如良藥

    Chapter6:音樂真能讓你更聰明嗎?

    Chapter7:從《驚魂記》到《星際大戰》:電影配樂的魔力

    Chapter8:你有音樂天分嗎?

    Chapter9:音符小基礎

    Chapter10:曲調裡有什麼?

    Chapter11:將曲調從伴奏中解放出來

    Chapter12:別相信自己的耳朵

    Chapter13:不協和音

    Chapter14:音樂人如何觸動我們的情緒

    Chapter15:我們為何會愛上音樂

    Chapter16:若干繁瑣細節

    第一節 音色

    第二節 回彈現象

    第三節 配上和聲

    第四節 和聲中藏有多少曲調?

    第五節 音階與調

    致謝

    聆賞推薦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A.主要參考書籍與延伸閱讀建議

    B.各章附註資料來源
    擷錄自第一章你的音樂品味,透露了許多關於「你」這個人的訊息。對心理學家來說,只要一張「最愛的十大曲目清單」在手,就能看出你是否外向、來自什麼樣的背景,甚至年紀有多大等。要猜出你的年紀其實很簡單,因為你所列舉的那些樂曲,多半都是在你十七、八歲或二十出頭時發行的。而偏向你心理層面上的那些「音樂小檔案」,則是數十年來學者們針對音樂品味,以及人們對音樂的情緒反應所做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些結果,可說是相當令人驚訝。在本書中,我將會從音樂為什麼能讓我們熱淚盈眶,一直到人們怎樣利用音樂,好讓你在餐廳裡多喝兩杯,來探討音樂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且讓我們先從瞭解你的音樂品味說起。根據最近的一次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地球上約有七十億人口,這就表示人類有七十億種性格,每種性格都各有其音樂上的好惡。由於人數實在太龐大,早期從事音樂品味研究的人,為了讓事情進行得容易一些,便決定簡化全世界的「人格類型」成兩種:上流社會的,和中下階層的,並理所當然地將音樂區分為兩類:高層次的,和低層次的。而且很快地,他們就下了令人驚嘆的結論,認為上流社會喜愛高層次的音樂,而剩下的就全都是中下階層民眾所愛聽的。二十世紀中葉的生活,多麼簡單啊!幸好,之後事情有些轉變了。自一九六○年代開始,為數眾多的研究,都針對「如何以可信方式來評量性格」而展開。由於每個人的人格特質都混雜了好幾種特徵,到了一九九○年代初期,心理學家逐漸歸

    納出下列五種可被客觀評量的基本人格特質:

    開放性(Openness,又與「教養」或「智力」有關)

    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

    外向性(Extroversion,或「活力」)

    親和力(Agreeableness)

    神經質(Neuroticism,或「情緒穩定性」)近年他們還納入了「第六種」特質,也就是某種結合「誠實與謙遜」的特質。

    整件事的重點在於,只要針對這五或六種特質,給予從一到十的評分,就能大略說明一個人的人格特質。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有時會選擇能將當下情緒放大的音樂,有時卻又相反。比方說:在你準備出門參加派對時,可能會挑首讓自己興奮的音樂來聽,好讓情緒逐漸升溫;相反地,當你剛從那場派對回來,正因意中人跟你要了電話而興奮不已時,大概就會想聽一些舒緩、放鬆的音樂,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過與不及的刺激,對我們的大腦都不好,且不管聽哪一種類型的音樂,大腦都得工作。因此,你如果正枯燥地開著車,播放複雜刺激的音樂就能避免讓你覺得太無聊,而且還能讓人保持警醒。但要是你得在繁忙的市中心駕車穿梭,大概就會將音量調小或乾脆關掉,又或改聽不那麼費神的音樂,因為不這樣做的話,你的大腦可能就無法同時處理複雜的音樂和紊亂的交通了。當我們不需要應付這類複雜的交通狀況時,就會抱以中庸的態度來面對樂曲中的複雜度。我們希望曲子不要太複雜,但也不要太單調(無聊),而要它剛剛好―這正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有關「初體驗」一首歌時的有趣觀點。第一次聽某首樂曲時,由於它對我們來說是全新的體驗,因此會感覺格外複雜。我們不知道樂曲中的下一組和弦或音符是什麼,同時我們的大腦也忙著分析發生了什麼事。倘若我們一聽就喜歡因而一聽再聽,就會開始熟悉這首曲子,並覺得不那麼複雜了。「熟悉感」會讓某首曲子無法跨越我們「過於單調」的門檻,而這正是某些原本好聽得不得了的暢銷單曲,在我們聽了不下二十遍後,突然就不想再聽的原因之一。但對於我們一開始覺得太複雜的曲子來說,卻可能發生相反的情況。在聽過數遍之後,複雜度隨之降低,這首曲子便可能會被我們歸入「正合我意」的類型中。這種事在我身上發生過好幾次,像是在同一張專輯中,有一首是一聽就喜歡,而另一首則較複雜,剛開始我為了聆聽那首好聽順耳的歌,就必須忍受另一首本來難以入耳的曲子。然後,在我逐漸熟悉了整張專輯後,我竟轉而喜歡那另一首曲子,因為原本好聽的歌開始變得有點無聊,而複雜的曲子卻愈來愈容易入耳,讓人愈聽愈享受。隨著年紀漸長,雖然我們仍保有年輕時的音樂喜好,但在品味上卻更為成熟。我們開始懂得從有趣的(而不只是美好的事物上)得到更多樂趣。而音樂那「過於單調」的門檻,就像大多數事物一樣,會隨著歷練增多而逐漸增高。成熟的品味不見得就等同於高層次,但被認為高層次的音樂類型,諸如古典樂和爵士樂等,在與流行樂相比下,通常能提供相當高層次的心智刺激,這也正是為何許多愛樂人,即便在三十歲前並不特別愛好這類音樂,但在進入熟齡階段後,也會逐漸受到這些音樂類型吸引的原因。關於你的音樂品味,很棒的一件事就是:你隨時可以為自己增添新的類型,讓音樂品味不斷延伸下去。還記得我前面提到的音樂原型嗎?若腦中能創造愈多原型,你就能欣賞更多種類的音樂。在某種原型尚未成形前,你對那些一開始不太喜歡的曲子,不妨多聽幾遍,我跟你保證,這樣做絕對值得,因為如此一來在未來的人生中,就會累積愈來愈多曲目供你聆賞。內文試閱

    〈結婚進行曲〉的由來──你的音樂品味為何?

    我想我並不是唯一覺得〈結婚進行曲〉(Here Comes the Bride)是世上最無趣樂曲之一的人,但每當婚禮上響起這個旋律時,在場的所有人仍禁不住微笑頷首,因為它已成為每位新娘步上紅毯時必放的標準曲目。華格納在一八五○年為歌劇《羅安格林》(Lohengrin)譜寫這首平淡的送葬曲時,本該就此埋沒不見天日,但維多利亞女王的愛女,假設也叫做……維多利亞好了,卻挑選了這首曲子做為她結婚時的進行曲(也許這位公主並不指望婚姻生活會多有趣)。而她為走出教堂時所選擇的曲目,則是由孟德爾頌所譜寫的〈婚禮進行曲〉(Wedding March),此曲雖然較為明快活潑,但聽起來也還是比較像軍隊凱旋歸國時的奏樂,而非浪漫的樂章。然而,當時皇室不管做什麼事,都會立刻引領風潮,因而人人都開始在婚禮上演奏這首曲子。整件事就是這麼來的。但到了一九六一年,當肯特公爵迎娶凱瑟琳(Katharine Worsley)時,情況便大有改善(至少是走出教堂時演奏的那首),他們改用了法國作曲家維多(Charles-Marie Widor)那首歡樂的觸技曲。英國皇室從此就朝這個方向盡最大努力:一九七三年安妮公主和一九九九年愛德華王子的婚禮,就都選用了維多的觸技曲。那麼,我們其他人為何還要忍受那種好像六歲小兒用木琴寫出來的調子?為什麼每個週末從教堂裡傳出來的不是維多的觸技曲?為什麼〈結婚進行曲〉始終沒有被更美妙的樂章所取代?讓我來告訴你原因:這是一群懶惰的管風琴手的跨國陰謀!因為傳統的結婚進行曲很容易演奏,而維多的觸技曲則難得多。這也就是為何舉凡內行的新娘想挑選維多的觸技曲時,樂手們就會找各種藉口推託,像是「樂譜在一九七四年就掉在暖氣後面找不到了」,或是「我很樂意演奏這一首,不過,您不覺得這首有點……俗嗎?」。拜託,各位新娘們,堅持妳們的立場,為音樂盡點力好嗎?我們說到哪了?……喔,對了,品味……。重要的背景音樂:法國酒or德國酒?

    亞德里恩‧諾斯(Adrian North)和大衛‧哈格里夫斯(David Hargreaves)兩位教授發現,人們對特定場合應該搭配什麼音樂竟然相當在意。事實上,合宜性跟我前面探討形塑人們對音樂反應的複雜度╱刺激性,是一樣重要的。要是我們認為某首樂曲合適,就不會追究它是否乏味(〈結婚進行曲〉就是一例),而不合適的音樂則相當惹人厭,只要看看人們對店面和餐廳內,沒有挑對背景音樂的反應就知道了。說到這?,你可能以為我又要像對結婚進行曲那樣,開始對背景音樂大發牢騷了。但並不是,這件事還要更複雜些。我想先請教各位兩個問題:

    1. 你喜歡背景音樂嗎?

    2. 你的行為會受到背景音樂的影響嗎?諾斯和哈格里夫斯教授在一間超市走道盡頭,將喇叭放置在一座酒類陳列架的頂層上,想看看不同種類的音樂是否會影響人們的選擇。這座陳列架共有四層,每層架上一邊陳列的是法國酒,另一邊則是德國酒,各層架上的酒皆是依價位以及甜度╱澀度來搭配陳列,因此這兩國間的競爭可說是相當公平。接下來,兩位教授得不時更換曲目,並觀察在播放各類音樂時,人們選購的分別是哪種酒。結果相當令人詫異。當喇叭中播放的是德國音樂時,德國酒售出的速度是法國酒的兩倍。而輪到播放法國音樂時,法國酒售出的速度,卻是德國酒的「五倍」。這件事告訴我們,在受行銷音樂的影響上,我們就跟小蝦米對上大鯨魚一樣無能為力。至於受到影響的,則是我們潛意識層面:每七位酒類消費者中只有一位曉得,背景音樂會影響他們的選擇。在另一項有關酒類╱音樂的調查中,查爾斯‧阿瑞尼(Charles Areni)和大衛‧金(DavidKim)探討了在酒窖中播放流行樂和古典樂,分別會讓人掏多少錢買酒。而這項研究結果,則反映出我們這些可憐的消費者有多容易上當。雖然流行樂對購買行為毫無影響,但古典樂卻明顯地帶給人們優雅富裕的感受,因而消費者的購買數量雖未增加,但選擇的卻是較昂貴的酒,而且並不是只貴一點點,其價位高出三倍之多!更有甚者,背景音樂還會影響酒的口感。在一項針對此類影響的調查中,數組受測者在免費享用一杯酒的同時,耳邊還播放著四種背景音樂中的一種,這四種音樂乃是經過刻意挑選,能分別呈現出強烈有力的、複雜細膩的、愉悅清新的,或是甜美柔和的氛圍。當然,進行此項測試的心理學者們,並未告知受測者背景音樂的重要性,因此這些受測者認為,自己只不過是參與了一場普通的品酒會罷了。接著,受測者必須就自己所品嚐的酒,分別針對強烈度、細膩度、愉悅度與柔和度給予評分。測試結果顯示,人們傾向將酒的口感與音樂的情境搭配在一起。例如,聽到強而有力樂曲(《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的人,就會將自己飲用的酒形容為強烈濃醇;而愉悅清新的流行樂則讓酒嚐起來更愉悅清新。以此類推。但其實,每個人喝到的酒都是一樣的(即一種用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葡萄所釀的用一支紅酒),而品酒的人則根本沒注意到背景音樂―─他們正忙著品嚐免費的美酒呢!每個人的音樂初體驗:出生前兩個月+搖籃曲

    我敢保證你一定不記得,第一次情緒因音樂而受到影響,究竟是什麼時候的事了。你或許想問,我怎麼能這麼肯定呢?因為,這很有可能是發生在你出生前的事。人類胎兒大約在出生前兩個月,對聲音就已經有反應了:快速、活潑的音樂會讓胎兒心跳加快;而緩慢、撫慰的音樂則會使他們平靜。幾週後,當人們準備降臨這個紛擾的世界時,透過測量心跳變化,以及在母體子宮內不同的胎動程度,胎兒就已展現出對音樂的情緒反應。出生後,做父母的(尤其是母親)就會視當時是要逗小寶貝開心還是要安撫他,來跟小嬰兒以各種有如歌唱般的語調說話。安撫時所說的「好了好了,寶貝不哭了哦!」通常是採用低音、下行旋律,以及十分緩慢的速度來說,其實比較像是在唱搖籃曲。而逗弄嬰兒時說的「你這個可愛的小東西!那是什麼聲音啊?」採取的則是高音、音符變化較多、節奏強烈且不斷重複的語調。這類母親本身發出的音樂性語句,伴隨著樂曲和搖籃曲的播放,會影響小嬰兒血中皮質醇(cortisol)的濃度,而皮質醇的濃度,則與人們興奮或放鬆的程度息息相關。搖籃曲甚至具有醫療用途,因此對小嬰兒來說相當重要。傑恩‧斯坦德利(Jayne Standley)醫師在二○○○年時,曾將搖籃曲用於有哺乳問題的早產兒身上。由於在懷孕三十四週前就出生的嬰兒,尚未發展出吸吮液體而不會嗆到牛奶的協調能力,因而必須用管子餵食。而學會吸吮動作的嬰兒要比以管子餵食的更容易增重。斯坦德利醫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發明了「搖籃曲播放奶嘴」(Pacifier Activated Lullaby)系統,簡稱PAL。每當小嬰兒吸吮奶嘴時,PAL就會播放搖籃曲,然而吸吮的動作一旦停止,音樂也就跟著停了。很明顯地,小嬰兒是愛聽音樂的;因為只需練習個幾分鐘,小嬰兒便學會了持續吸吮奶嘴,好讓音樂一直播放下去。小嬰兒在快過第一次生日時,便開始養成分辨快樂和悲傷歌曲的能力。到了四歲時,幼兒便可依照自己正在聽的音樂,將符合音樂情境的臉部表情圖片指認出來。從這個年紀開始,他們就會以快樂或是悲傷的方式,唱同一首歌──如果用夠多的巧克力來賄賂他們的話。只不過,在他們成長的這個階段,所謂的「快樂」指的不過就是快速大聲,而「悲傷」就等於安靜徐緩罷了。至於成人雖然能辨別一些較為複雜的音樂情境,但我們仍然會將快樂的情緒,與速度和大聲連結在一起。到了五到十二歲期間,我們就會開始「建立」起一套音樂標準,對於不符合這些標準的音樂,我們就會感到好笑或討厭。例如,我們在聽過大量的音樂或歌曲後,潛意識裡就具備了理解一首樂曲調性的能力。我們可能並不清楚調子是什麼,但卻能哼出這首曲子中一連串的音,甚至還能猜對最後一個音,以及和聲中所用的和弦是什麼。倘若曲子中出現了奇怪的或走音的音,即使是九歲小兒都會覺得好笑或怪異。在就讀小學的期間,我們也開始懂得辨別小調與悲傷、以及大調與快樂之間的關聯―而正好,這就是我們要進入的下一段主題。音樂和語言能力的關聯──關鍵在大腦!

    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我們在說話與音樂感受情緒的方式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即便在我們年紀還小的時候,就已經能從聲音的速度、音量、高低起伏以及音色上,很快地掌握一些線索,而且腦部掃描也顯示,當我們在判斷音樂和話語所傳達的情緒時,所使用的大腦區域有許多都是相同的。人類的發聲器官,是在因需要說話而進化了許久之後,才逐漸發展出語言的。因此,早期人類一定會有一段時期,只能單憑聲音而無法運用言語,來傳達各種憤怒、愛慕等情緒,以及一些基本訊息(像是「有危險要發生了!」或「這裡有吃的!」等等。)語言學家德懷特‧波林格(Dwight Bolinger)認為,高亢揚起的聲音通常表示興趣(如「你看這裡!」)以及不完整的訊息(如「發生什麼事了?」),還有,在語言終於發展起來後,現代人類語言就普遍將揚起的聲調用在疑問句上。同樣地,幾乎在各國語言的聲明稿最後,都會聽到音高下沉的語調,這就會給他人一種興趣降低,以及收尾完結的感覺。你可能會以為早期人類是先發展出語言能力,後來才懂得唱歌,但其實這兩種能力有可能是同時發展的。不難想像,人類早在發展出語言之前,就會對著自己以及小嬰兒哼哼啦啦一些「歌」。而這些「歌」,似乎自然而然地沿襲了波林格所描述的無文字溝通技巧的特徵,亦即每段(無文字)樂句愈到中途,音高就會愈漸升高,接著又下降直到結束―至今仍有許多歌曲仍沿襲這種模式。多數樂句乃沿著「拱形起伏」:從某個音開始,接著音高上揚後又下降,最後通常會回到剛開始的起音。常見的拱形起伏有兩種,而這兩種也都適用於語言模式。在音樂學者大衛‧赫倫分析了約莫六千種歐洲民謠後,發現其中有半數都是以很單純的「往上直到中段―往下直到結束」的拱形所構成。倘若你曾留意自己使用聲音的方式,就會注意到這種「漸上到漸下」的曲線,在你說話時很常出現。假設你說「我以為今晚我們會出去吃飯,但卻不知道要去哪吃」,你可能就會發現自己的語調,一直往上升到「吃飯」後又下降。而另一種拱形,則會用於一開始便陡然升高,然後是一連串向下音級的音樂和語言中。這樣的起伏在東歐或阿拉伯輓歌中很普遍,也很類似我們在極度痛苦時所發出來的慟哭聲。你或許會以為旋律中高低起伏的程度和語言中的抑揚頓挫,並沒有直接關係;但,神經科學家帕特爾卻發現這並非事實。他將法文和英文民謠深入比較了一番,想瞭解語言是否會對旋律產生影響。最後發現每一首曲子及其語言,在節奏上都有相似之處,但其實這也不令人意外,因為旋律本就必須搭配歌詞,因而語言的節奏自然也就會影響音樂的節奏。當他分析兩種語言的抑揚頓挫時,發現說法文時的起伏要比說英文時小,而這跟法語民謠音高起伏比英語民謠少的事實密切相關。因此,音級較小的語言(法文)所發展出的歌謠,音級也就會比較少。(接下段)

    關於「兒語」的科普:大人與嬰兒溝通的音樂語言

    (承上段)由此可見,音樂和說話之間存在一套共通的情緒線索:音高起伏大、大聲的音量、較快的速度以及悅耳的音色,皆表示快樂的情緒;而較為安靜、音高起伏小以及較慢的速度則表示悲傷的情緒。如果各位聽到一位母親和她六個月大的寶寶「交談」的話,會以為這位媽媽在模仿嬰兒的聲音,但事實上正好相反。做母親的(以及其他的成年人),早在小嬰兒能發出「嗎―嗎、吧―吧」的聲音之前,就會開始用心理學家所謂的「兒語」來跟小嬰兒說話。兒語在某些地方跟一般語言是不同的,它具有大量重複、節奏較為規律、速度較慢且語調較高,以及會在很多地方刻意加重等特性,而且,就如音樂心理學家朵伊區所說,它也運用了許多樂句常見的由上到下拱形語調(如「好―乖―喲!」)。由於兒語具有上述這些特徵,因此要比一般說話方式更有韻律。當寶寶滿六個月時,就會開始咿咿呀呀地模仿兒語。牙牙學語相當有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