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進修 語言】 > 升學考試

    【INE】學習的26種方法-啟發孩子更好懂得史丹佛基礎教育指南_丹尼爾.施瓦茨(Daniel L. Schwartz), 潔西卡.曾(


    作者: 丹尼爾.施瓦茨(DanielL.Schwartz),潔西卡.曾(JessicaM.Tsang),克莉絲汀.布萊爾(KristenP.Blair)
    出版社: 大寫出版
    ISBN: 9789865695941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199
    售價: 17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331962

    書況補充說明:D多處摺頁標籤、水痕、字跡、破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DSV】The Insider’s Guide to the Colleges 2015_Yale Daily News (COM)
    作者:YaleDailyNews(COM)
    售價:539
    【JRZ】Everyday arguments : with readings_Katherine J. Mayberry
    作者:KatherineJ.Mayberry
    售價:559
    【JWB】就是這本保險法體系+解題書_高宇
    作者:高宇
    售價:179
    【JV9】票據法概要_孟成, 高捷編著
    作者:孟成,高捷編著
    售價:239
    【KUN】1000 Pictures for Teachers to Copy_精平裝: 平裝本
    作者:精平裝:平裝本
    售價:1229
    【DLX】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
    作者:JohnM.Swales,ChristineB.Feak
    售價:279
    【D2Z】Applied Interpretation_Doug Knapp
    作者:DougKnapp
    售價:559
    【D1C】Lessons Without Limit ─ How Free-Choice Learning Is Transformi
    作者:JohnH.Falk;LynnD.Dierking
    售價:469
    【D95】Outsider, Insider: An Unlikely Success Story : The Memoirs of
    作者:Heiskell,Andrew/Graves,Ralph
    售價:459
    【ECO】統計學(下)重點整理_程大器
    作者:程大器
    售價:229
    【ECJ】財務管理(下)公司理財_張永霖
    作者:張永霖
    售價:27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D多處摺頁標籤、水痕、字跡、破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331962

    [ISBN-13碼] 9789865695941

    [ISBN] 9865695944

    [作者] 丹尼爾.施瓦茨(Daniel L. Schwartz), 潔西卡.曾(Jessica M. Tsang), 克莉絲汀.布萊爾(Kristen P. Blair)

    [出版社] 大寫出版

    [出版日期] 2018.01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怎麼讓大腦學會一件事?

    破解「如何教,怎麼學」的新興科學

    一本最威的學習工具書!

    ── 史丹佛大學「非正規與正規學習中心」精選呈現通俗報告 ──

    一門吸引無數老師、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律師、物理治療師、工程師、商人以及學習科技開發者的「學習核心機制」課程:

    ★ 九大學習關鍵影響面,因應不同情境,可以有效促進學習效能

    ★ 圖文相輔解說,26種使「教與學」更適配的啟發機制

    ★ 從「類比思維」、「刻意練習」到「視覺化策略」,嚴選提煉讓學童父母、教育者、自學者都好用又好教的學習理解過程劇本

    ◎你教過別人嗎?你需要教人嗎?

    教學是人類生活的一種基本需求。有時候,我們甚至會自己教自己。如果你教過別人,你可能也曾經有過「某次教學時不甚順利、然後換個教學方法就豁然開朗」的經驗。

    因為學習不是簡單的行為,大腦有許多不同的學習系統,每個都有獨特的結構和學習方式。有效的教學,就是幫助學習者啟動適合的學習系統,以達到理想效果。

    這就像你想讓某個人學會處理沮喪情緒,別一味叫他正面思考,給他一個可以學習的榜樣。如果你想幫人改變壞習慣,別叫他要有意志力,而是要設法「強化」良好的習慣。

    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讓你掌握學習如何運作,並發展出更適合自己的學習和教學方法,有效地教自己、教別人。

    近年已有大量針對人類如何學習的研究,揭示了多種教學與學習的有效方法,本書的出現正是為了向讀者推薦這門新興的學習科學,期望教學者能將許多關於教學的科學研究運用在實際生活中。有志投身教育界,或是已經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士,相信能從此書獲益良多。此外,本書也適合家長、導師、課程設計者、心理學學生,以及渴望提升學習能力的讀者。

    ◎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學習課程

    本書取材自史丹佛大學一門廣受歡迎的學習課程,採用了嶄新的寫作模式介紹學習理論,既可作為教材,亦適合大眾閱讀,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生活例子、實證研究,加上文字之間透露的幽默感,深入淺出地介紹了26種學習策略;主題涵蓋多個領域,每章都從理論簡介、運作模式、具體應用、潛在風險的角度切入,詳細分析每個學習策略,希望能讓教育者把策略實踐在教學中。

    除了包括廣為人知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還有一些少為人知,但與教學實務密切的學習主題,如激發理論。結合各章的理論與策略,就能創造許多新穎而有效的學習方法。

    〔各界好評〕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年度選書

    「滿足最迫切的教育需求──將嶄新的學習科學方法,應用到教室裡的教學現場……」

    2001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2004年卡內基美隆大學年度教授、史丹佛大學物理系及教育系教授 卡爾.威曼(Carl Wieman):

    「每個老師和學生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本書作者群是學習領域內首屈一指的學者,他們成功把大量有關學習的研究濃縮成生動易懂又實用的文字。」

    詹姆斯麥迪遜大學心理系教授大衛.丹尼爾(David B. Daniel):

    「丹尼爾.施瓦茨等人寫成了一本易懂好用的學習理論書籍,但同時沒有過度簡化教學與學習過程中的種種精妙之處。我尤其欣賞此書例子豐富、談及誤用風險的特色,此書指出沒有任何一種教學策略能適用於所有情境的事實,這個洞見也讓我十分敬佩。這本書相當成功地向有志學習的讀者介紹了精彩實用的學習方法。」
    丹尼爾.施瓦茨(Daniel L. Schwartz)

    史丹佛大學教育學研究院院長,也是史丹佛大學教學科技的講座教授。潔西卡.曾(Jessica M. Tsang)

    史丹佛大學教育學研究院的研究員及講師。克莉絲汀.布萊爾(Kristen P. Blair)

    史丹佛大學教育學研究院的資深研究學者及講師。譯者簡介薛浩然

    畢業於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及台灣大學中英翻譯學程,現居北京,從事語音識別領域工作。譯著有《國際記憶冠軍的編碼器》。
    〈引言〉你曾經教過別人嗎?這個問句只是作修辭用,因為每個人都有過教導別人的經驗。教學是人類生活的一種基本需求。除了教師之外,家長、朋友、兄弟、同事在生活中都會不經意間彼此教導,有時候,我們甚至會自己教自己。就在今天,我們幾位作者已經做了很多教學相關的活動:教幼童剝香蕉皮、跟旅客解釋地鐵路線、給統計學課學生寫回饋、教導小狗坐下等。既然你教過別人,你可能也曾經有過,某次教學時不甚順利、然後換個教學方法就豁然開朗的經驗。例如有人向你問路,你一臉自信地表示知道怎麼去,但解釋時卻比手劃腳,始終說不明白,對方一臉疑惑,於是你乾脆拿出紙來畫一張地圖給他。這個故事說明什麼道理?努力就有回報嗎?當然不是,而是教學方法多不勝數,不同內容要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視覺系統對空間方面的學習特別有效,因此說明方向時,畫地圖比口頭說明清楚得多。學習不是簡單的行為,沒有一個中央處理器(CPU)負責學習所有內容,大腦裡的神經元更是每個都不一樣。大腦有許多不同的學習系統,每個都有獨特的結構和學習方式。有效的教學就是幫助學習者啟動適合的學習系統,以達到理想效果。如果你想讓某個人學會處理沮喪情緒,別一味叫他正面思考,可以給他一個可以學習的榜樣。如果你想幫人改變壞習慣,別叫他要有意志力,而是要設法強化(reinforcement)良好的習慣。本書的目的是要讓讀者了解學習如何運作,使讀者可以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學習和教學方法,有效地教導自己和他人。我們在史丹佛開設教導人們在生活中應用學習理論的課程,這個課程吸引了許多老師、大學部和研究所的學生、博士班學生、律師、物理治療師、工程師、商人,以及想要開發學習科技的人。上課的人來自四面八方,我們由此了解大眾對於如何學習很感興趣。大概5年前,我們不再用原本的課本,因為那些課本無法結合理論、研究和實際運用,無法幫助教師和其他有志於教學的人將所學付諸實行。於是,我們重新組織課程架構,介紹重要的學習機制,說明這些機制為何有效,對哪些層面有效,還有如何運用。這門課就是「學習的核心機制」(the Core Mechanics of Learning)。「核心機制」這個名詞從遊戲而來,意思是遊戲核心部分的規則、設定,符合這些規則,遊戲才能繼續進行。高爾夫球的核心機制是把球打進洞;俄羅斯方塊的核心機制是把下掉的方塊移動到對的位置。同樣,學習也有必須注意的規則,才能順利進行,良好的教學就是幫助學生達到這些條件。一門課的時間有限,我們選擇了幾個最完善說明學習理論的機制,像是行為理論(第R章)、社會心理學(第O章)、知覺心理學(第C章)、文化心理學(第P章)和認知心理學(第S章)(我們這群作者就是認知心理學家,經常思考如何思考,學習如何學習)。調整課程後,很多學生都請求我們再開一門課,教導更多核心機制。人類學習真是門有趣的學問啊!在許多人的要求下,我們決定把這些機制寫成書。我們幾位作者致力把它變成一本易讀有趣的學習書,也希望用它當課程的教科書,輔以其他課外材料和作業教導學生。例如,在學生讀完幾章後分析某個教材,例如某個線上數學遊戲,讓他們從科學角度分析遊戲使用了哪些學習機制,效果如何。我們選擇了26個研究豐富、容易理解的理論。選擇的過程十分困難,例如我們為「課程A」選擇了類比思維(Analogy),但其實它也可以是注意力(Attention),所以這本書不能說是毫無遺漏、包羅萬有的一本書,但又有哪本書可以包羅萬有呢?過去15年來,關於學習的科學研究蓬勃發展,主要是因為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投入了5億美金到許多學習研究中心(我們是「非正規與正規學習中心」(Learning in Informal and Formal Environments—LIFE)的成員)。我們根據自己的教育和研究經驗,並考慮到大家感興趣的主題,選出本書的26個學習策略。未來有機會的話,我們可能會再寫一本名為《其他的ABC》的書。本書的每一章都使用相同的架構。我們希望,透過解釋理論的運作原則、提供支持證據和實用例子,讓讀者更了解如何運用這些理論。每章的架構如下:理論說明:簡單介紹該學習機制的內容及其重要性。

    運作原理:說明理論的科學原理及重要研究。

    如何運用:描述運用過此機制的教學活動。

    運用效果:介紹運用該機制可以產生的效果。

    誤用風險:指出使用上的常見謬誤。

    實際例子:提供例子以鞏固觀念。

    每章摘要:重點整理該機制的內容及主要例子,看過書的讀者可以透過摘要快速複習內容。

    參考文獻:針對主題提供相關研究。教育者經常希望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達到多方面的成果,舉例來說,老師可能會要求學生記住科學定理、理解背後原理,同時發展出成為科學家的興趣。我們期待讀者能從此書中了解學習的更多面向,並學會搭配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從而達到多方面的學習成果。在適當的引導下,各章技巧可以融合使用,例如,科學的課程可以融合「GAP」:生成效應(Generation)、類比思維(Analogy)、參與學習(Participation),或是「MET」:製作學習(Making)、精緻化策略(Elaboration)和教學相長(Teaching),這些策略的組合形式可以千變萬化,沒有窮盡。就算想達到的目標只有一個,還是可以用多個學習機制配合達成。例如,如果要記憶資訊,第E、G、X、Z章特別適用。初學者可以從下圖看見每個章節與哪些學習層面有關,這個圖表尚未完全列出每個策略的功用,但初次接觸學習策略的讀者應能藉此初窺門徑。理解能力:A是類比思維/J 是及時說明/U是糾正觀念

    記憶力:E是精緻化策略/G是生成效應/X是激發狀態

    提高動力:Y是自我效能/R是酬賞制度/I是想像遊戲

    專業能力:D是刻意練習/K是知識/M是製作學習

    學習技巧:S是自我解釋/Z是充足睡眠/E是精緻化策略

    投入專注:B是歸屬感/N是社會規範/P參與學習

    解決問題:W是範例學習/Q是問題導向/F是回饋學習

    團隊合作:L是聆聽分享/O是觀察學習/T是教學相長

    探索能力:H是動手學習/C是對比案例/V是視覺化策略創造學習環境是一門講求創意的藝術,本書會提供讀者設計良好學習環境的技巧。也許當你發現教導與學習之間不斷互相推進的效果時,也會為之雀躍不已。說到底,人之所以為人,也離不開教與學的行為。
    獻詞/致謝

    引言A:類比思維(Analogy)──找出潛在的共同原理B:歸屬感(Belonging)──停止焦慮,融入群體C:對比案例(Contrasting Cases)──分辨關鍵資訊D: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晉身成為專家E:精緻化策略(Elaboration)──賦予記憶意義F:回饋學習(Feedback)──不斷自我修正G:生成效應(Generation)──建立長久記憶H:動手學習(Hands On)──喚醒身體智能I:想像遊戲(Imaginative Play)──培養兒童的認知控制力J:及時說明(Just-in-Time Telling)──提高課程和教材的效果K:知識(Knowledge)──在效率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L:聆聽分享(Listening and Sharing)──群體學習勝於單獨學習M:製作學習(Making)──培養興趣與實務知識N:社會規範(Norms)──設定遊戲規則O:觀察學習(Observation)──從模仿中成長P:參與學習(Participation)──在參與過程中成長Q:問題導向(Question Driven)──給探索一個理由R:酬賞制度(Reward)──獎勵正確行為S:自我解釋(Self-Explanation)──解讀資訊的能力T:教學相長(Teaching)──在幫助別人學習的過程中學習U:糾正觀念(Undoing)──改正錯誤觀念推論V:視覺化策略(Visualization)──發現資訊的結構W:範例學習(Worked Examples)──從例子中習得程序技巧X:激發狀態(eXcitement)──提高專注力Y:自我效能(Yes I Can)──提高內在的自我效能Z:充足睡眠(ZZZs)──睡眠能夠鞏固記憶

    附錄針對各類問題的學習策略列表
    Q:Question Driven是問題導向:給探索一個理由問題導向學習是透過提問引導學習。如果設計得好,這個學習模式可以引起學習者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提高學習動機和記憶,複雜的問題導向學習甚至可以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人們在幼童階段已經開始使用問題導向學習。嬰孩把整盤食物從椅子上掉下來,會好奇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充滿好奇心的孩童會一直問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成年人碰到健康問題時,也常常會上網搜尋答案。不過,老師有時候扭曲了提問的意義。在電影《蹺課天才》中,飾演老師的本.斯泰因(Ben Stein)精彩地演繹出何謂糟糕的教學方式:在 1930 年,由共和黨掌控的眾議院為了降低某個經濟災難的影響,等等,有人知道是什麼災難嗎?是大蕭條。於是通過了—有人知道通過什麼嗎?有沒有?是關稅法,是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有人知道是加稅還是減稅嗎?是加稅,想為政府獲得更多資金。有人知道這個法案效果好嗎?不好,結果美國陷入更嚴重的蕭條。這種隨口而出的提問對教學完全無濟於事。如果這個老師能以開放式問句發問,例如:「你覺得 1930 年的眾議院可以採取什麼方法緩和大蕭條呢?這些方法可能會有什麼結果?」學生可能會願意投入討論(不過《蹺課天才》中的學生就難說了)。良好的問題導向教學,會為學生創造探索知識的環境,而非只注重正確答案。 I. 問題導向學習如何運作這個學習策略運用了幾個基本的學習機制,但也涉及一些複雜的問題。現在,我們先從好奇心機制開始說明。│好奇機制在 1923 年,英國神經學家法蘭西斯.華許(Francis Walshe)在測試半身癱瘓病人的反射神經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這些病人打呵欠時會重獲運動功能,這個情況不斷出現,彷彿在打呵欠的那幾秒鐘裡,他們不是受癱瘓所苦的病人(Konnikova,2014)。你想知道為什麼嗎?好奇心是強大的學習機制,只要激起人們的好奇心,他們就不會抱怨為什麼要學習這些內容。好奇心會啟動大腦的酬賞系統和記憶系統(請見第 X 章),使人願意投注時間、金錢等資源找出答案,就算沒有外在酬賞也不介意(Kang et al.,2009)。如果人們對問題感到好奇,他們對答案的記憶會比較深刻,而且較能應用答案解決其他問題。現在,請嘗試回答下面的「頓悟問題」(insight problem):享譽盛名的超能力者烏利亞.福勒(Uriah Fuller)能夠在比賽開始前告訴你任何比賽的比分,你知道為什麼嗎?有研究者用這種頓悟問題測試兩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Adams et al.,1988)。在事實組中,受試者會先閱讀多句陳述事實的句子,其中一句是:在遊戲開始之前,雙方比分是零比零。之後,他們要回答上面那道關於超能力者的頓悟問題,結果受試者完全無法運用剛看過的事實提示回答問題。這個實驗說明了一個理論:當人們以陳述事實的方式獲得資訊,他們不會聯想到這些資訊可以解決問題。在問題組中,受試者也會閱讀多句說明事實的句子,不過這些事實以回答的方式呈現,前半句提出問題,後半句說明答案,例如:在任何比賽開始之前,有可能知道比分,〔停頓 2 秒〕是因為比賽還沒開始時,比分必然是零比零。這些受試者之後成功運用這些內容解答頓悟問題,因為他們閱讀時已經知道這些事實可以用來解決問題。│複雜問題機制大多數問題導向課程設計的問題都相當複雜,需要整合多個知識才能回。例如:「人類有可能運用北極光嗎?」支離破碎的知識無法回答這道問題,融會貫通地整合多方知識才可以。知識一旦融會貫通,理解力和記憶力都會大大提高(前者請見第 S 課,後者請見第 E 課)。複雜的問題訓練人運用解決問題的技巧,「目標分解」(goal decomposition)就是其中一個。目標分解是把大目標分解成幾個小目標。例如,在園遊會擺攤獲利是大目標,小目標就是計算開銷和預估收入等。目標分解與合作學習相輔相承:大目標分成小目標後,組內成員就能分工合作,在過程中學習溝通協調。在 21 世紀,很多重要能力都與問題導向有關,包括制定問題、評估問題、批判思考、尋求回饋等。針對問題導向學習的研究才剛進行不久,所以目前還無法確知如何最大化其功效。 II. 如何用問題導向促進學習問題導向學習通常是在問題式學習、專題式學習、個案式學習或探索式學習中出現。除了上文提到的合作學習之外,老師還能用 3 個方法促進問題導向學習:問對問題、扮演教練、輔助探索過程。│問對問題如果由問題主導學習,問對問題就很重要。但什麼問題才算對?「良好結構問題」(well-structured problem)與「不良結構問題」(ill-structured problem)的差異可以回答這個問題:良好結構問題有明確的目標和達成目標應該採取的步驟。有些時候,只要依循步驟就能找到正確答案,如這樣的題目:「一輛車每小時走 50 英里,如果走幾公里要花幾個小時」。如果要練習剛學會但還不熟悉的技巧或知識,良好結構問題十分適合。相反,不良結構問題沒有單一的正確答案,例如「如何應付溫室效應」這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處理,每個方法各有其優缺點,適合用來作深度學習。問題要有意義,讓學生有找出答案的渴望。要做到這點的方法有幾個,其一就是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科學博物館的展覽就經常引導訪客思考問題。但是,如果要教學生某個概念(如數學課要教導百分比是什麼),老師還是可以設計既針對主題而又有趣的問題,至於如何能確保老師設計的問題夠有趣?答案就是創造一個引人入勝的學習環境。在《賈斯伯系列》教材(the Adventures of Jasper Woodbury series)中,學生上數學課時會先看一段故事影片,故事最後會提出一個待解決的數學問題(Cogni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1992),該問題就成為課堂的學習目標,目標因為「定錨」在某個問題上,所以這個學習法稱為「定錨教學法」(anchored instruction)。例如,在一個 20 分鐘的影片中,一隻禿鷹中彈受傷需要救援,救援需要符合某些條件,如距離、救援人數、交通方式、燃油用量等。可行的方法有好幾個,老師會在學生提出各個方法後,公布最佳做法。《賈斯伯系列》影片是精心設計的問題導向學習教材,它有兩個特色:第一,它用影片帶出問題,所以就算閱讀能力差的學生也能從中學習;第二,它提供了解決問題所需的資訊,不需要使用外界資源。這個特色與開放式的專題學習很不同,因為專題式學習強調讓學生處理真實生活的問題,如「如何能讓更多學生養成資源回收的習慣?」專題式學習有很多好處,但對教學者來說也是很重的負擔,因為它內含無數個小問題,需要處理的相關資訊多而又多。有些老師取其中道,稍微調整生活相關的問題。美國醫學院在 1960 年代設計的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 PBL)就是一個好例子:學生選擇醫學院時,要選擇接受傳統訓練或是 PBL 訓練。傳統訓練會有兩年的課程和研討班,教學各門基礎科學,如解剖學、病理學和化學,之後再接受兩年的臨床教學。至於 PBL 則打從一開始就融合各門學科,以個案分析的方式學習醫生執業時的判斷、思考方式。例如,學生會拿到一段文字描述:夏日某個天氣晴朗的下午,5 歲的亨利從學校回家,想喝一杯熱茶。亨利很快就泡好茶,但是一不小心把熱茶直接倒了在大腿上,亨利痛得尖叫起來。雖然媽媽已經趕快用冰水幫亨利沖洗大腿,他的腿看起來還是傷得不輕:起了很多水泡,而且大腿前側都很紅。醫生處理了傷口,叫亨利第二天來動手術。因為亨利的傷口不勻稱,而且表面包覆了一層白色的膜,所以要留院觀察。在細心照顧下,部分傷口(10cm10cm)過了 3 個禮拜後仍未痊癒(Schmidt,1993,p.427)。然後學生在小組中彼此討論,用先前知識判斷問題出在哪裡,提出假設。他們也要指出自己不了解的地方,並在協調員的引導下,設定學習目標。之後,他們要回家搜集資料,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並在下次會面時討論學習成果,修正假設,有時候這個模式會循環數次,最後,再回顧整個學習歷程。有個有關藥物濫用的 PBL 教學例子,可見於兩位學者的研究(Barone and Sattar,2009)。│扮演教練如果你認為老師的角色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運用問題導向教學時,心態就要調整。在問題導向教學中,老師的角色是引導學生透過探索、評量、整理的方式獲得知識。老師可以示範學習和推理的策略,但也要給學生機會練習。好老師可以在對的時間問對的問題,例如,在學生提出想法後,請他提出理據支持自己的觀點(Hmelo-Silver,2004)。老師也可以補充其他問題或資訊,以免學生錯過重點,例如,老師可能會問正在討論診斷過程的醫學生,偏見可能如何影響診斷。(法學院的個案式教學也是如此,不同的地方在於,法學院的教授會站在台上,使用蘇格拉底反詰法引導學生思考。)使用問題導向教學並不容易,因為老師要在過程中不斷應變,但這個教學法又令人振奮,因為老師就像籃球教練—要讓學生發揮最佳表現,但又不能下場替他們打。老師要做的是促使學生合作學習,之後再取回主導權,總結學生的表現。│輔助探索過程每個領域都有適合的探索程序,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發現問題,科學家則是以假設、測試、修正的方式解決問題。專家不受限於這些探索程序,可以在各個程序之間自由轉換,但初學者如果不按步驟處理問題,卻很容易迷失,這時應該找方法輔助探索過程。其中一個做法是用圖示方式列出探索程序,讓學生了解目前的學習狀況。圖 Q.1A 是一個探索循環(Sharples et al.,2014),先決定主題,再決定要問的問題(過程中有老師從旁引導),例如,一群學生想了解噪音污染對環境的影響,並決定把重點放在「噪音污染如何影響雀鳥哺育」的問題上。之後,學生要計畫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搜集證據(如比較鳥兒在平靜和嘈吵情況下的食量差異),並在分析證據後回顧學習內容,與其他同學分享。專家非常熟悉處理問題的程序,或許會嫌一一列出的程序太過囉唆,他們可能會問:圖 Q.1 的 A 真的有需要畫出所有虛線、強調程序之間的互通關係嗎?但對新手來說,這種提醒卻很有用。另外幾個問題導向的循環包括「網路科學探究學習環境」(Web-Based Inquiry Science Environment,WISE) 和「STAR.Legacy」模式(Schwartz,Brophy,Lin,&Bransford,1999)。簡單的視覺化工具也有幫助,想像在白板中寫下這 4 個內容:事實、想法、學習內容、行動計畫。如果要回答「如何讓更多學生養成回收的習慣」這個問題,4 欄中應該寫下什麼內容? III. 問題導向學習的效果研究比較醫學院的傳統訓練和 PBL 訓練時發現,兩組學生的醫學知識水平大致相近(但也有部分研究認為接受傳統訓練的學生表現稍好),而在應用型測驗中,接受 PBL 訓練的學生則明顯比傳統訓練的學生有更好的表現(Hmelo-Silver,2004)。由此可見,問題導向學習能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能考進醫學院的學生都是優秀的學習者,而且他們是成年人,那我們來看看問題導向學習對小孩有什麼影響。有研究員教導小六學生何謂「團體迷思」(groupthink,由於群體內的觀點缺乏多樣性、成員迎合他人觀點而出現的決策問題。)教學方式有三個:授課、團體問題導向學習、個人問題導向學習(Wirkala & Kuhn,2011)。第一組學生以老師授課和課堂討論的方式學習團體迷思。第二組和第三組學生透過解決問題學習,他們先讀一封來自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虛構信件,詢問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災難中的管理團隊,在災難前為何忽略太空梭的問題,並詢問以後如何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學生先自行思考問題,然後聽有關團體迷思的密集課程,再用課程所教的知識解決問題,第二組和第三組的差別在於,第二組學生以小組形式解決問題,第三組學生則是獨自解決問題。9 個禮拜後,學生接受教學測量,以下是測量的其中一道題目:你是與伊朗交涉的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