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人文 史地】 > 社會

    【PF7】報導的技藝:《華爾街日報》首席主筆教你寫出兼具縱深與情感,引發高關注度的優質報導_威廉‧布隆代爾, 洪慧芳


    作者: 威廉‧布隆代爾,洪慧芳
    出版社: 臉譜
    ISBN: 9789862356340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319
    售價: 249
    商品數量:0
    商品編號: O_U102349464

    書況補充說明:C字跡、外圍磨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有變形。
     已售完

    加到找書小幫手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LVK】我這一代人_胡晴舫
    作者:胡晴舫
    售價:149
    【LQQ】浯鄉印記
    售價:169
    【D1U】Ecopolitics: Building a Green Society_Coleman, Daniel A.
    作者:Coleman,DanielA.
    售價:639
    【D1R】An introduction to group work practice_Roanld W. Toseland, Rober
    作者:RoanldW.Toseland,RobertF.Rivas.
    售價:1119
    【D2Z】Indians and Anthropologists: Vine Deloria, Jr., and the Critique
    作者:ThomasBiolsi(EDT);LarryJ.Zimmerman(EDT)
    售價:639
    【LND】梅克爾傳:德國第一任女總理_王強
    作者:王強
    售價:239
    【D7Y】Superfreakonomics: Global Cooling, Patriotic Prostitutes And Why
    作者:StevenD.Levitt,StephenJ.Dubner
    售價:129
    【EFB】新媒體文化與生活_陳東園;莊克仁-編
    作者:陳東園;莊克仁-編
    售價:239
    【M1I】光照社會
    售價:149
    【EKG】WEN-CHIH WANG_Philippe Coubetergues
    作者:PhilippeCoubetergues
    售價:67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C字跡、外圍磨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有變形。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349464

    [代售商品編號] 101618600279

    [ISBN-13碼] 9789862356340

    [ISBN] 9862356340

    [作者] 威廉‧布隆代爾, 洪慧芳

    [出版社] 臉譜

    [出版日期] 2017/12/07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暢銷口碑新聞寫作指導聖經★

    1988年出版至今備受好評!

    亞馬遜書店4.5顆星閃亮推薦

    這本書的前身是《華爾街日報》內部培訓記者的教材,雖然是《華爾街日報》,但並不特別著重於經濟金融相關的案例,是為所有撰寫非虛構故事的人(包括新聞記者、專欄作家以及每個讀者)而寫。作者認為新聞採訪與新聞寫作密不可分,拿到好的素材、合適地顧慮到讀者需求,再加上優秀的寫作技巧,才能完成一篇好的作品。故事的材料、結構與技巧是使它受歡迎的關鍵,這是報導者/作者的義務;編輯可以使之刪修或增色,但內容的品質(故事打動人心或是冗長沉悶)全是作者的責任。

    作者將自己寫作新聞專題的心法傾囊相授,全書結構嚴謹、鬥榫合縫,依序從素材、構思、好故事元素、組織、行銷、風格等寫作技巧一一分析,並以精彩切題的舉例來說明每種寫作技巧的價值和操作方法。對於任何有志於非虛構寫作、人物寫作、新聞專題報導、報導文學的讀者來說,這不僅是一本極好的自學入門書,也是一本扎實好用的自我提升學習典範。
    威廉‧布隆代爾在《華爾街日報》擔任新聞編輯,曾任記者、頭版撰稿人、洛杉磯分社的社長,以及全國特派員。歷年來的得獎殊榮包括:以紐約大都會的傑出報導榮獲哥倫比亞大學理事會頒發的麥克伯格獎(Mike Berger Award);斯克利普-霍華德基金會(Scripps-Howard Foundation)的霍華德公共服務獎(Ray Howard Public Service Award);美國報紙編輯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s)頒發的「無截稿時限類傑出寫作獎」(Distinguished Writing Award for non-deadline feature writing)。
    前言

    一籌莫展、雜亂無章的記者/學習更有效地運作/終極準則:引人入勝

    第一章:原始素材

    如何獲得點子,以及哪裡獲得點子/挑選合適的主題/歸檔的需要/尋找及培養消息來源/思考故事概念:外推法,綜合法/舊聞新炒的方法:局部定位法、預測法、觀點切換/讀者喜歡和不喜歡什麼:狗、人物、事實、觀察者、數字/為什麼有行動的點子是最好的點子

    第二章:構思點子

    預想的重要/故事範圍:縮小範圍/故事主題:主題陳述的重要/開發一般特寫或微觀型特寫的主題/報導方式:特寫法和綜述法的限制/故事的調性:為什麼調性很重要

    第三章:故事的構面

    時間:過去和未來以及現在的重要性/範疇:事件發展的數量、地點、多元性和強度/變化:使用不同類型的消息來源和論據/動感:對立元素的交替出現/記者的角色:既不是律師,也不是學者,不是客觀主義者,也不是公式套用者,那究竟是什麼?

    第四章:計畫與執行

    記者的六步驟指南:1. 歷史:主題發展是否源於過去?/2. 範疇:事件發展有多廣泛,程度多強,變化多大?/3. 原因:為什麼現在發生?/4. 影響:誰或什麼受到影響?怎麼影響?/5. 反動:誰在阻止或強化發展或其影響?怎麼做?/6. 未來:如果事件不受限制,那會發生什麼?

    準備新聞特寫的六步驟指南/另一個故事元素:焦點與人物,關注最底層的行動/記者的消息來源:智者、文人和師傅/採訪和說故事的技巧/採訪該花多久時間?何時開始寫稿?

    第五章:組織

    漸進式讀者參與法則:有本事勾引我啊!告訴我,你在做什麼?真的嗎?幫我記住這個故事/泛讀收集的所有素材:修改主題陳述,尋找結論,尋找結局/為素材編寫索引以利排序/寫稿時的組織原則:1. 把故事裡相關的素材集中在一起/2. 儘量把同一消息來源的素材放在一起/3. 經常離題無妨,但不能偏離太久/敘述主線的類型:區塊遞進主線;時間主線;主題線/導言段落:導言為何難以捉摸?毫無靈感時怎麼做?

    第六章:處理關鍵故事元素

    導言類型:硬性導言、軼事型導言、摘要型導言/軼事型導言的標準:簡潔、主題相關性、本身生動有趣、有焦點/為什麼概述型導言或摘要型導言通常比較好,儘管它們可能比較難寫

    數字:如何處理數字;何時避免數字/人物與引述:限制跑龍套的人數,以突顯出故事裡的重要主角/引述的原因:增加可信度,情感回應,犀利或多元性/慎用匿名引述/何時採用轉述較為適宜/記者在故事中扮演的三個角色:歸納者、裁判和觀察者

    第七章:用字遣詞

    字句明確 /嚴格要求自己及自己的措辭/選擇描述的內容/描述技巧:精確想像、人物原則、動態、打破常規/提升交談感/敘述流暢度,以及過渡、消息出處和解釋的麻煩/書寫中的「精心結構」如何改善速度感、力道感和韻律感

    第八章:長篇技巧

    處理長篇故事的一些秘訣/維持順序發展的重要/交替情節和人物/維持懸疑感及安排素材的出現/運用排版技巧

    第九章:自我編修及風格

    編修內容、結論和流暢度、步調與細節/年輕寫手的苦惱,以及如何克服

    附錄一 寫作者的閱讀指南

    附錄二 樣本故事的全文
    第四章 計畫與執行

    記者寫起稿來,跟瘋子沒什麼兩樣。他們寫稿時有一些奇怪的習慣,換成別人的話,肯定會被送進精神病院的軟墊病室。他們對使用的紙張、筆記或筆有特殊的堅持(我習慣用一種筆做筆記,用另一種筆打草稿,用第三種筆寫信),對辦公桌上的擺設也特別龜毛。

    有些人在還沒寫稿以前就有怪異的行為,甚至開始採訪前就出現詭異行徑了。不過,這些行為不單只是古怪的癖好或迷信而已。這些記者其實是在提前思考,研擬故事的編排,忖度哪些地方需要強調,思量最後如何把每個部分串連起來。同行看到其他記者的怪異行徑時,可能也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但無論那行為看起來有多詭異,他大致上可以理解對方為什麼會那樣做。

    我剛入行時,看過一位同事在寫稿前把八張白紙擺在桌上。接著,他把預想的故事元素一格一格地畫出來,為每個元素分配不同大小的空間,擺在不同的位置上。這種具體的圖像法幫他確立了大致的採訪和寫稿方向。

    後來,我又遇到另一位同事,他似乎完全沒有計畫。多數的記者是先採訪,再寫稿,他不一樣。他是雙管齊下,一下子採訪,一下子寫稿,交替進行,我完全看不出任何型態。他採訪一兩天或幾小時後,就會認真坐下來寫一兩段(那些段落不見得相關),接著把寫好的東西放進桌上的籃子裡。等那些紙片累積到一定的高度,他再把那些片段拼組起來。驚人的是,這個方法似乎很適合他。他的腦中似乎有一張詳細的故事藍圖,不需要實體的藍圖。

    這些方法可能都不適合你,至少它們都不適合我。不過,你採取什麼方法並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你要有計畫,無論那個計畫有多麼粗略或詳盡,並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用。我認識的優秀記者在採訪前都會做某種計畫,等到開始寫稿以前,他們還會再計畫一番。至於那些完全靠靈感去採訪和寫作的記者,通常交出來的稿子不知所云。有計畫的人老早就下班回家了,他們還坐在電腦前一籌莫展。

    下面介紹我的計畫方式,那不是故事的提綱,只是指南。我不相信嚴格的提綱,那會扼殺自發性和創意。你可以把它全部套用在工作上,也可以部分採用,當然也可以置之不理。那套計畫不見得適合各種故事,我自己也覺得它不是萬靈丹。一套工具若能製作出罐頭那樣一致的故事,那肯定有什麼問題。不過,根據我的經驗,它能套用的故事比例挺高的,而且可以幫我把故事寫得更好,做起事來也更有效率。

    每當我準備報導一個故事時,這套指南在我開始採訪及動手寫稿前,會問我六個方面的問題。我們來看這個指南如何套用在最常見的故事類型──亦即側重於事件發生和結果的報導──的採訪階段。本章後面會討論到這個指南如何套用在特寫報導上,並於下一章探討如何運用指南來組織稿子。

    第一步:全面思考

    我的故事構想已經成形了,也獲得編輯的認可,手上有一些素材,只是不多。於是,我看一下那個構想,再看指南提出的六大問題,接著自問:這六個可能納入故事的面向究竟有多重要?通常只有其中一兩個面向需要在採訪及寫稿時完全展開,另外一兩個面向則是稍微著墨即可。但一開始,我會全面考慮這六個面向。它們是:

    1. 歷史

    A. 這個故事的主線是否源自於過去?是的話,那是什麼?

    B. 這個故事是否與過去截然不同?不同在哪裡?

    C. 這個故事是過去的延續嗎?怎樣延續?

    D. 如果歷史可能和這個故事有關,有什麼歷史細節可用來增添故事的真實性和趣味?我可以在故事中簡略帶過那些歷史嗎?

    我們通常不會只對往事感興趣,除非過去與現在有所關連,我們已經看到這種關連有時很重要了。若是沒有山地人世代傳承的歷史資料,我們可能會覺得菲尼斯的舉動很復古,不是一種歷史傳承。當初要不是艾維斯上尉覺得科羅拉多高原一片荒涼,認為白人再也不會到那裡,我們今天看到拉斯維加斯時,也不會覺得今昔對比如此強烈。(當然,也就錯過笑他預言失準的機會。發現預言失準總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在最後一項D中,我們的目的是想為故事增添一點對比的張力。例如,現代的牛仔是吃牛排和豆類,這對習慣吃臘腸配洋蔥圈的現代人來說,不是特別有吸引力的細節。但如果我們告訴讀者,一個世紀以前,牛仔是吃牛雜湯,他們會覺得很有趣,因為我們看到牛仔的生活出現了細微的變化。

    2. 範疇——故事核心的事件發展有多廣泛,程度有多強,變化有多大?

    A. 計量因素:

    ① 我可以用數字或其他的計量方式來界定事件發展的範疇嗎?如果可以的話,哪些數字最有意義?

    ② 我可以用評論和觀察來定義事件的範疇嗎?

    B. 地點因素:

    ① 事件發展的實體範圍是什麼?是國際、國內、區域、還是地方性的?

    ② 哪些地方是故事的熱點?

    C. 多元性∕強度因素:

    ① 事件發展大概有幾種不同的表現方式?人物、地點、機構涉入事件的程度有多深?

    ② 事件發展趨勢是變強、還是減弱?是擴散、還是集中?

    D. 觀點因素:

    ① 其他發展對這個事件有影響嗎?它們是突顯、還是淡化這個事件的重要性?

    最後一個因素把整個故事放在更廣大的脈絡裡。例如,假設美國的優質農田正迅速消失,這是當一事件。如果我們又得知每畝農地的產量持平,農業出口壓力變大,採用新農業技術的農家穀倉幾乎是空的,那個單一事件的重要性就變大了。在這些背景資訊的烘托下,農地流失變成更加不祥的惡兆。相反的,如果我們得知出口需求下滑,新研發的高產量穀物即將出產,農地流失的重要性就減少了。

    所以,中心事件本身就是備受關注的焦點時,它的範疇也會受到強調。但即使故事發展不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如果我們關注的是事件的影響和反動,我們仍需要使用範疇因素來界定其他的行動。所以,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會考慮到範疇。此外,要注意故事裡的元素多元性,因為我們想為讀者提供不同的切入角度,而不是反覆灌輸他們同類的素材。

    3. 原因——導致某事現在發生的因素。

    A. 經濟因素:是不是涉及金錢?金錢的涉入是從哪裡開始、哪裡結束?

    B. 社會因素:文化、習俗、道德或家庭生活的變化可能影響故事嗎?怎樣影響?

    C. 政治∕法律因素:法律、規則或稅收的變化會影響這個故事嗎?怎樣影響?

    D. 心理因素:自尊、復仇、願望實現是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要動力嗎?故事主角的性格對事件有很大的影響嗎?

    我特地把「原因」這一項另外列出來,是因為很多人太關注故事的動態而忘了原因,或只是點到為止,其中D是最容易忽略的項目。情感上的動機很難挖掘出來,它們往往被其他的理由給遮掩了。

    有些行動一經分析無法讓人信服時,記者應該密切關注情感動機和性格因素。例如,甲公司想收購乙公司,甲公司宣稱兩家公司合併可衍生更好的綜效,所有的股東都會受惠,但股市的投資人對此深感懷疑。甲公司已經擴張過度,乙公司的業務又不適合甲公司的營運方式。如果我們可以告訴讀者,甲公司的董事長跋扈自大,而且他恨透了乙公司的董事長,這樣就可以幫大家解惑了。這種素材很難找到嗎?確實不容易,但是對這種故事來說,卻是必要的素材。

    有時,整個故事可能完全取決於這個元素。一九七六年,羅伊•哈里斯(Roy Harris)寫了一篇令人信服的報導,描述羅爾公司(Rohr Corp.)的興衰始末。羅爾公司從一家單調、但獲利豐厚的航空轉包商,發展成都市大眾運輸的佼佼者,後來那個事業完全崩解。這個興衰歷程都和執行長伯特•雷納斯(Burt Raynes)的迷人性格密切相關。雷納斯聰明絕頂,遠見過人,充滿魅力,對共事者有強大的影響力。所以他犯錯時,沒有人能指出他的錯誤,最終導致公司垮臺。

    這篇報導詳細說明了公司由盛轉衰的過程,並強調最後結果的諷刺性:雷納斯有真知灼見,以及過人的想像力和領導力,這些都是高階管理者備受讚賞的特質,但是到頭來,那些能力卻摧毀了他為公司建構的夢想,因為他太能幹了,可見物極必反。

    4. 影響——事件發展導致的結果。

    A. 這件事的發生可能對誰或對什麼有好處?有什麼好處?好處的範疇有多大?(參見第二部分的「範疇」,並套用於此。)

    B. 這件事的發生可能對誰或對什麼有害?有什麼傷害?傷害的範疇有多大?(同樣參見第二部分。)

    C. 那些受益者或受害者有什麼情感反應?

    很多故事應該要提到最後那點,卻沒提到。我們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來瞭解當事人的反應,你可以問他們對事件有什麼感受,也可以問他們對事件有什麼看法,他們的回答可能因性格和強度而異。

    例如,一位底特律的婦女在貧民區經營聯邦政府補助的幼稚園,現在因補助遭到刪減,她不得不關閉幼稚園。你問她對關閉幼稚園的看法,她可能會說,希望政府優先考慮貧民的生活,而不是以國防軍備為重。

    接著你可以問她:「妳說妳經營這所幼稚園十年了,妳一定投入很多,妳對這件事有什麼感受?」她可能會回答:「我覺得很痛苦,那天聽到政府不再補助的消息後,我回家大哭了一場。」我們詢問當事人的想法時,很多人會很自然地掩飾個人的情感,或是以保守、理性的言語來掩飾內心感受。那是因為我們關注的是他們的想法,而不是他們的心靈。當我們問當事人的感受時,他們就有機會展現出本性的另一面。如此一來,讀者就能看到一個人的完整形象,而不是只看到一半。

    5. 反動——相反力量的形成及行動。

    A. 誰可能對發生的事情抱怨最多?他們抱怨什麼?

    B. 有哪些實際的作為是用來彌補、對抗、改變或轉移事件發展的影響?這種作為的範疇有多大?(參見第二部分的「範疇」,並套用於此。)

    C. 這種作為的結果如何?

    反動是故事中最後一個行動元素,而且只有成熟期的故事才有。記者判斷這個元素在報導中的重要性時,應該把焦點放在「做了什麼」,而不是「說了什麼」上。隨口說說很容易,唯有行動才是難能可貴的。

    如果故事尚未成熟(亦即事件剛發生,仍在發展),通常這時有時間發展出來的反動元素是反對者的抱怨和文字資料。你應該挑一兩則抱怨放在故事裡,但是簡短帶過就好。如果目前只有口頭抱怨,讀者對反動部分不會有什麼興趣。其實懶人也可以當編輯顧問,甚至還可以當大師,他不必閱讀文章,只要對每篇文章拋下同樣的評語,就可以去逍遙了。那句評語是什麼呢?少說話,多行動;少觀點,多事實。

    6. 未來——如果事件不受限制,繼續發展下去,那會發生什麼?

    A. 對於這個事件的未來發展,有相關的正式研究或預測嗎?他們怎麼說?

    B. 事件的當事人和觀察者對這個事件有什麼非正式的看法?當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未來?

    C. 我能指出未來前景嗎?

    注意,第C項的用詞是「指出」。我們不必對未來直接下結論,但我們確實有權利和義務讓大家知道未來可能發生什麼,尤其是其他人的預測有缺陷的時候。

    例如,在那篇有關科羅拉多河的報導中,記者強調,美國西南部已過度使用河流資源,如果沙漠城市化再迅速發展下去,這個問題會變得非常嚴重。然而,有些人不把這種威脅當一回事,他們認為利用「種雲」的人造雨技術,可以讓科羅拉多的河水迅速回升。但我覺得人造雨那派論點不太有說服力,於是我以下面的文字為那篇報導作結:

    但是萬一沒有足夠的雲可以做人造雨呢,那怎麼辦?七百多年前,印地安的普韋布洛文明(Pueblo civilization)發展到顛峰。那些印第安人利用山裡流出的溪水與河水灌溉土地,建立城市,發展文化。西元一二七六年大乾旱來襲,重創了這片土地,文明也隨之衰亡,只留下一座座隱匿在峭壁懸崖邊的空蕩城市,一片死寂。

    那場大乾旱延續了約二十五年。如今的沙漠文明是依賴科羅拉多州的兩大水壩:鮑威爾湖(Lake Powell)和米德湖(Lake Mead)。它們負責在乾旱時為沙漠地區供水,儲備了四年的用水量。

    這個結尾並未給出明確的結論,但結論還是很明顯:大自然只要稍微動怒,那些大壩和沿河興建的水利工程、所有的計畫和預測都無法回天。

    以上指南只是把優秀記者在規劃及執行報導時會問的常見問題整理在一起。但事先思考這些井然有序的書面問題,讓我變成更完善、更有效率的記者。我可以從這份指南中看出我需要哪些素材,並在取得素材後,在那個項目上打個勾。最重要的是,這份指南迫使我考慮到故事講述中一些最重要的面向,並把它們納入採訪中,尤其是時間、範疇和多元性。

    前面提過,這份指南適合套用在非特寫的報導中。至於特寫報導,我使用的版本稍有不同,以下是特寫報導的指南:

    1. 歷史

    A. 這個主題的過去如何形塑他∕她∕它現在的本質?

    2. 性質(取代「範疇」)

    A. 這個主題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特質值得報導(個性、專業或其他方面)?(在綜述中強調這點)

    ① 這個主題有哪些行動或行為顯露出這些特質?

    ② 這些特質如何影響這個主題的命運和生活?

    B. 這個主題有哪些典型性?他∕她∕它與同類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在微觀型特寫中強調這點)

    ① 他們有共同的特色嗎?是什麼共同的特色?

    ② 他們有同樣的經歷嗎?是什麼相同的經歷?

    3. 價值和標準(取代「原因」)

    A. 這個主題最相信什麼?這種信念對他∕她∕它努力實現目標的行動有什麼影響?

    B. 其他同類跟他∕她∕它抱持同樣的信念嗎?在哪些方面相同或不同?同異的程度有多大?

    C. 這些價值觀、標準、目標是從哪裡來的?

    4. 影響

    A. 這個主題如何影響其周遭或同類?是什麼影響?(正負面影響都寫出來)

    B. 這個主題如何受到環境、周遭或同類的影響?同樣的,是什麼正負面影響?

    5. 反動

    A. 其他人對於這個主題,以及他∕她∕它的行為和態度有什麼反應?可能的話,請寫出他們的行動。

    B. 這個主題如何因應環境、周遭和同類對他∕她∕它的影響?同樣的,也是以行動表示。

    6. 未來

    A. 這個主題認為他∕她∕它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B. 其他人覺得他∕她∕它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這個特寫的指南是強調行動與反動。少了這種指南的提醒,記者可能會被滔滔不絕的主角所吸引,結果整篇文章都是那個人的誇誇其談,言之無物。記者覺得很迷人的特寫主題,在報導中看起來卻是空話連篇,令人厭煩。

    第二步:選定優先順序

    現在你可能會覺得寫一篇報導還要遵守那套指南很麻煩,其實我解說指南反而比較費時,真正做起來不需要花很多時間,我通常不會花超過一個小時。你根據那套指南寫出來的計畫,通常沒那麼複雜。

    我做計畫時,確實一開始會考慮到所有面向的每個問題,但思考的同時,我也會把那些對故事構想不太重要的問題剔除掉,或是決定稍稍帶過就好。考慮優先順序和輕重緩急後,你會得出比較簡單的計畫,只關注少數幾個重點。

    )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