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心理 人際關係】 > 勵志/心靈成長

    【LK2】先行者:名醫劉偉民逆流而上的人生_劉偉民


    作者: 劉偉民
    出版社: 圓神
    ISBN: 9789861338132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189
    售價: 159
    商品數量:0
    商品編號: O_U102356807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已售完

    加到找書小幫手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KCT】精微體療癒指南_辛蒂‧戴爾,  沈維君
    作者:辛蒂‧戴爾,沈維君
    售價:419
    【KCK】女人的身心療癒地圖_Tami Lynn Kent
    作者:TamiLynnKent
    售價:169
    【KCM】The Success Principles_Canfield, Jack/ Switzer, Janet
    作者:Canfield,Jack/Switzer,Janet
    售價:419
    【IE3】心靈小點心_施以諾著
    作者:施以諾著
    售價:69
    【IE4】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精裝)_施以諾
    作者:施以諾
    售價:89
    【KIC】「老」得好:人生冬天的景緻_葉雅馨, 戴怡君, 林稚雯, 黃素娟, 黃苡安, 鄭碧君
    作者:葉雅馨,戴怡君,林稚雯,黃素娟,黃苡安,鄭碧君
    售價:179
    【IEO】天還亮著!_張慰慈
    作者:張慰慈
    售價:139
    【KIL】100個給青年人的忠告_李津
    作者:李津
    售價:89
    【IEX】熟年革命_渡邊淳一
    作者:渡邊淳一
    售價:12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356807

    [ISBN-13碼] 9789861338132

    [ISBN] 9861338136

    [作者] 劉偉民

    [出版社] 圓神

    [出版日期] 2022/03/01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本書特色】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撰文推薦

    【內容簡介】

    想像不一定能落實,不怕挫敗與力行才是關鍵!

    走過輕狂後的劉偉民,是如何不畏挑戰,在醫界持續創造新高峰?

    憑藉「不被框架限制」的態度,全亞洲首位榮獲世界婦科內視鏡大會論文首獎、傑出達文西外科手術醫師獎的醫師劉偉民,一路上歷經休學重考、在不被人看好的醫學背景下突破重圍,開發出「腹腔鏡子宮血管阻斷術」,接著在「達文西手術」上再創高峰,幫助無數病患。

    「婦科名醫」是外界眼中的劉偉民,但本書卻呈現了更多面向且真實的他,不論是好的、壞的、成功的、失敗的……因為他不是「神」,只是擁有一顆永不放棄的心、懂得掌握機會與要求自我的「平凡人」劉偉民。

    「回首那些曾經的磨難,也都是激勵我朝向今天的自己邁進。」透過劉偉民醫師的真摯故事,你將明白無懼旁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眼光,勇於面對挑戰,人生就可以無悔。
    【作者簡介】

    劉偉民

    臺灣達文西手術人工智能研發先驅,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慧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創新前瞻中心主任及AI智能機器手臂手術中心執行長。

    1999年領先全球,首創腹腔鏡子宮血管阻斷法治療子宮肌瘤,2012年獲頒全球第三位、亞洲第一位婦科「傑出達文西手術醫師獎」,並於2019年獲頒intuitive 傑出達文西手術醫師獎。

    著有《走過輕狂》《一生必備的婦科保健書》《幸福美人的痛、忍、離》等作品。
    【序】

    推薦序社會的一盞明燈

    郭台銘

    能夠認識偉民兄,是相當難能可貴的緣分,我對他的感激實難以言喻。

    家母近年飽受婦疾所擾,由於她年事已高,在陸續徵詢幾位醫師的意見後,幾乎都給了我一樣的答案:手術會讓已逾九十五歲高齡的母親承受極大風險,不能開刀。看著家母的身體狀況,我越加擔憂,最後在朋友推薦下,嫻熟達文西手術的偉民兄又燃起了我一線希望。

    母親手術前,我與偉民兄通了個電話。雖然不曾認識,但電話那頭傳來鏗鏘有力、不疾不徐的聲音,讓我極為放心。他為我簡單說明了達文西手術的特點與好處,並且評估母親可以此手術方式治療的原因。

    手術前我仍難免緊張,問偉民兄,可否在手術室外觀看?沒想到他告訴我:「您可直接進來。」我愣了一會兒,確認這不會造成他的壓力嗎?他說:「不會。」於是我在他身旁觀看整個過程,手術全程不到兩小時,非常快,家母出血量極小,三天後就出院,恢復狀況極佳。若非親身經歷,很難想像之前被所有醫生勸阻的手術,能在偉民兄手中輕鬆完成。看著偉民兄操作機器的熟稔神態,充滿自信與專業,我深信國內醫界無出其右。

    最令我佩服的是,偉民兄規律運動長達三十年,每日清晨晨跑,風雨無阻,這需要強大意志力才能堅持不墜。我深信,對於體力、耐力嚴格的要求,是偉民兄在醫界能拓展出讓人難以超越的一片天最重要的關鍵。態度,決定一切。

    多年來,我不斷支持臺灣醫學領域研究的擴展、支持各種醫學研究,尤其癌症治療,深諳醫界匯聚臺灣精英中的精英,醫學院是頂尖學子的重要搖籃。然而,偉民兄的學經歷顛覆了我的認知。叛逆、退學、先服役後重考、念的又不是頂尖學府,但當他正式披上白袍後,十足展現醫術的專業,不斷精益求精,終在醫界樹立獨特典範。

    他在醫界的路上並非一帆風順,數十年來也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甚至差點沒了醫師資格,這些都與他不斷走在前頭有關。走得太快、跑在前頭的人,若非無比的自信,明白自己航向何方,很可能就會被輿論評價吞噬淹沒。看著偉民兄這一路,我心有戚戚焉。

    嚴格說來,偉民兄與我都已經是可以安穩退休過生活的人,但我們仍在自己所愛與堅持的領域裡奮鬥著,為的不是一己,而是希望能造福更多人並回饋這片土地。得知偉民兄選擇離開服務多年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另行創業,除開設診所外,也創立人工智能公司,把畢生投入的醫學手術經驗轉換成為大數據,成為珍貴的臨床教材,期以傳承方式培育更多優秀的醫界人才。偉民兄這份企圖與展望,令我深感欽佩。

    這兩年,全球因疫情而有極大的轉變,有的企業倒下,也有新興產業崛起,不少人因此陷入憂鬱恐慌,但有更多人對未來抱持樂觀希望。偉民兄是後者,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如此,在此也深盼此書能給予讀者一盞明燈,為社會帶來一份希望與正向能量。

    (本文作者為鴻海集團創辦人)

    【自序】

    前奏 你也是自己的先行者

    「先行者」這幾個字印在書封上,我忍不住好奇:對焦書名的你,是抱著什麼樣的動機來翻閱這本書?

    先行者,聽起來有點狂,因為它意味著走在前頭,不論是一個時代抑或在專業領域中。我會被這個概念吸引,並且在我的第四本書付梓之際―醫師職涯近四十年―決定以這三個字做為我身著白袍的註腳,是因為這三個字是我的人格最佳寫照。

    先行者並非驕傲,相反地,先行者所要承擔面對的一切充滿變數、無前例可循,所能憑恃的是信心、勇氣、承擔與負責的態度。我的人生一路走來,用驚濤駭浪形容經歷過的風風雨雨,一點也不誇張。前方沒人領路,更無燈塔照明,遇上風暴,我仍不免會在惡浪中氣餒、沮喪,甚至恐懼、憤怒、質疑。

    但是,我終究沒有停下腳步、站在原地豎白旗。走過,就是要走過,我帶著無比的意志力挺了過來,而那就是先行者的特質。

    當這本書問世時,我已經離開服務二十多年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不是退休,而是邁入人生另一個里程碑:我從醫師跨足成為創業者。開設診所與公司從來不在我的人生計畫中,卻因為二○二一年一場疫情,打破了我所有的思考,讓我再一次看見自己尚未發揮的潛力與夢想。

    就是因為「先行者」,我才沒有走上一般人認為的退休生活,而是躍入另一個嶄新的領域,當然伴隨而來的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原本以為,堅持三十多年每日晨起運動、上班,行程滿檔,加上每天遇到的臨床個案與手術,都已是非常有活力的生命展現,但就在疫情爆發後,不得不停下腳步來,忙碌瞬間離我遠去,得了空的狀態讓我開始跟自己對話,好久不曾這樣放慢腳步了,或者說,我可能已經遺忘了放慢腳步的滋味是什麼,尤其在我退伍、重考,考上中山醫學院後,年紀已經比同屆的同學年長,加上念的又是醫學院後段班的學校,我得努力迎頭趕上、甚至超前,這性格幾乎已經鑄在我的DNA之上,想都不用想,人生就是這樣站在前方挺進。

    金城武曾經拍了一支廣告,令我印象很深刻,廣告中他說:「世界越快,心,則慢。」我終於明白了那內涵。疫情讓我放慢的幾個月內,創意與靈感反因此更加湧現,迅速開了公司後決定自行開業,創立「劉教授婦科診所」。原來,一切並沒有慢,而且速度飛快。但若沒有疫情讓原來的軌道暫時喊停,我又怎可能決定轉換軌道,開創人生新局?這當中的變化與感受就像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那般,沒有絕對,而是相對。

    雖然這是我的第四本書,但意義非凡。一來除了藉由把人生大半歲月投入在教學醫院的服務,以至於延伸到個人的生命階段,重新回顧整理外,更重要的是,希望把我所堅持的態度與精神傳承下去。先行者的精神,不分領域,不論正在讀這本書的你是否為醫界人士,我深信我人生當中的所有經歷都值得與每一位有緣讀到這本書的朋友分享。

    翻看手機裡的相片,意外瞥見三年前兒子與父親在美國的合影,種種與父親相處的過往浮上心頭。父親是空軍,自律甚嚴,他的雖話不多,卻讓我這軍二代非常敬畏。孔子形容君子是「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父親就是這種寫照。雖然我少了父親的內斂,比較像母親,擁有好口才,也活躍於社交場域,別人看我,都會認為我是個高調的人,連兒子也這麼認為。

    如果狹隘認定「先行者」時,就會不假思索地以我的特質看待先行者,並藉此解讀整本書的核心,那我會說:「可惜了。」因為先行者並不意味無暇,我在書裡所分享的種種經驗也非證明,我只想表達:「這就是我,這是劉偉民。」我不完美,但對自己很嚴格,想要什麼就要做到什麼,即使沒有滿分,也不能敗陣下來。至少,一定要有所獲得。嚴以律己,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的精神。自律,支持我一路挺過所有挑戰;創新,則是我始終不被框架限制的工作態度。自律與創新,造就了今天的我。

    是不是名醫,又或者我不斷突破的各種醫療方式、是否會在第一時間被醫學界認肯,這些外在的眼光從來都不會妨礙我想走的路,因為我只在意自己能否持續超越邁進,「好,還要更好」始終都是自我期許。人生是一場無止盡的馬拉松,過了一座山,再翻另一座,就這麼一直跑下去,享受一路上的風光與身心狀態,那就是最令人讚嘆的生命力。

    你所遭遇的任何經驗,不論好壞,都是你獨有的,只要不躲在陰影處怨天尤人、得過且過,為自己站出來,那麼,你也是自己的先行者。
    【目次】

    推薦序社會的一盞明燈郭台銘

    前 奏你也是自己的先行者

    第一章先行者,不需要參考架構

    第二章醫界張三丰

    第三章允文允武,獲得世界大獎肯定

    第四章成就歸零的低潮

    第五章父子,另類的情深對話

    第六章達文西,帶領我飛得更高

    第七章再一次,開始了新的里程

    尾 聲從不停歇的生命
    【內文連載】

    第二章 醫界張三丰

    喜歡金庸小說的人,都會知道張三丰的武藝絕倫,而他創立的武當派,不論是太極拳、太極劍,都是難以攻破的招式。曾有醫師把我喻為張三丰,以此表示肯定,若就膽識與創新來看,似乎確有那麼些許相似之處。

    我勇於嘗試、發展各種技術,而這一切要從腹腔鏡手術說起。

    用2D想像來操作3D實物

    自從一九八九年,世界上第一個利用腹腔鏡切除子宮的手術被報導後,全球婦科手術領域受到極大震撼,婦科醫師無不積極想把這種嶄新的手術技巧學起來,深怕慢了一步就會遭到淘汰。一九九二年我去美國進修,那時腹腔鏡手術正熱烈起步中。嚴格說,我在美國沒有真正實際操作過,但很清楚知道這是未來的主流,因此返臺後,便開始大力發展腹腔鏡手術。但整個環境無前例可循,得不斷靠自己摸索,回國後,我幾乎完全投入工作,不少朋友還覺得我變了,因為去美國之前,我常常會跟他們一起出去吃吃喝喝,但從美國進修回來以後,原本熱中社交活動的我,突然變得安靜下來。因為腹腔鏡手術深深挑起我骨子裡「好,還要更好」的基因,就像張三丰被楊過指點一下,就更加發揮其才,武功邁向更深厚的境界。那時北榮還是以傳統剖腹手術為主,因此當我開始做腹腔鏡手術,甚至用來治療癌症,就當時而言,是項很大的突破。當下我雖然沒想那麼多,但事後回顧,才看見自己著實具備不怕挑戰的性格,因而能夠不斷精益求精、尋求更高技術突破。

    教學時,我把腹腔鏡手術形容為「利用二度空間想像來操作三度空間體」。簡單來說,傳統手術是將腹部剖開,在器官上直接動刀,眼睛可以直接看到手術的部位;而腹腔鏡手術,要先在腹部打幾個洞,然後將套管分別插入,醫師在操作時,不再是看病人的手術部位,而是必須用眼睛盯著電視螢幕監看,將手術器材伸入套管,尋找正確位置進行手術。這就是我所謂「利用二度空間的想像,來操作三度空間實物」的意涵。

    腹腔鏡手術和傳統手術相比,有非常多優點,包括傷口小、出血量少、復原迅速、住院天數少、術後疼痛較輕等,所以很多醫師都躍躍欲試;然而,腹腔鏡手術技巧的複雜程度,要把三度空間轉為二維平面,也讓當時一票資深醫師打退堂鼓。

    然而,腹腔鏡手術也有缺點―對醫生來說,手術工作並不符合人體力學。醫生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全程站立、兩手懸空,一手拿鑷子、一手拿長柄手術刀,還有一隻腳必須踩踏板,長期下來,等於靠單腳站立,時間一久,就會非常疲憊;助手則要幫忙調整鏡頭,讓醫生能夠看著螢幕精準操作,如果助手不夠靈活、經驗不夠,醫生還要開口下指令或是自己動手調整,這些都是干擾手術進行的障礙與限制。

    因此,對於很多醫生來說,傳統手術做得很好的,就不會有太大的意願轉換到腹腔鏡手術上。我最常聽到堅持傳統手術的醫生說,把傷口開得越大,眼睛就可以看得越清楚。乍聽之下好像滿合理的,但其實並不是如此,換個方式說,萬一病人的腫瘤有二、三十公分大,就要開一個這麼大的洞,直接往腹腔裡看?癌症病人難道不在乎在身上開一個這麼大的洞?就算可以這樣做,醫生真的保證看得清楚?臉跟眼睛要貼得多近?醫生靠得再近,洞開得再大,都有一定的距離,醫生的眼睛中就不可能放進你的身體裡。

    前面的章節提到先行者不需要框架。年輕時,我的個性就引導我嘗試任何新的事物,不需要等待老師出現,或者特地拜師學藝,只要憑著直覺與努力,都可以有所突破。剛開始做腹腔鏡手術時,我沒有跟著哪位醫生學習,幾乎是無師自通。這並不是我天生就具備的能力,而是我從下鄉服務開始累積大量的手術經驗,在人體結構、手術概念打下深厚根基,因此,當腹腔鏡手術要以2D視覺來運作3D人體時,我依然可以轉換傳統手術的思維,不會把這些新的技術視為障礙,所以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操作儀器真的不難,而對於新進醫生或者醫學系的學生來說,我會鼓勵大家盡可能多操作,唯有透過扎實操作才能累積經驗,這才是你真正的資料庫。

    不過,我也想到自己另一個可能是缺點的特質:我似乎有聽覺上的學習障礙。從小上課時,我就很少仰賴老師在課堂上講課而學習知識,因此很少照老師的話做些什麼,都是憑著自己的感覺翻書,覺得有興趣、吸引我的才會去深入探討,當然也因此走了不少冤枉路。這種學習障礙延續到踏入醫學院時,我也很難跟著老師學習技術與複製他們的經驗,即便他們都是圈內公認的醫術佼佼者,我就是很難成為「聽話」的學生。

    當時臺灣少有人可以指導腹腔鏡手術,早期長庚醫院算是發展得相對早,也比較好,想要學習此技術的人,如果不出國,就會到長庚跟刀;如果跑去國外學,因為語言障礙,多半會找臺灣籍醫生取經。曾經有一位臺灣醫生在美國把腹腔鏡手術做得非常出色,也吸引了幾乎所有越洋取經的臺灣醫生追隨他。雖然彼此不認識,但他後來應該聽過我的名字,因此他回臺灣後,在醫學會議上見到我時就說:「臺灣所有做腹腔鏡手術的醫師幾乎都是我的學生,只有你不是。」聽他這麼一說,我立刻回應他:「但您是我的role model(榜樣)。」儘管我沒有向他學習,但畢竟是前輩,我不會因為自學而恃才傲物。

    需要決心的新技術

    金庸小說裡的張三丰,所有招式幾乎都是無師自通。在腹腔鏡的技術上,我應當可歸在醫學裡的武當派、醫界的張三丰。我很清楚自己有複製與中規中矩的學習困難,因而盡可能拋掉框架、歸零,不讓自己受限,每一次進行全新的學習時,完全讓直覺與經驗引領我向前邁進。當時研究腹腔鏡手術時,我簡單看過儀器的操作手冊指引,並實際在機器上練習,不斷思考,就這樣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式,在臨床上不斷運用,純熟不已。

    在執行手術時,醫生其實是個藝術家,也是雕刻家。每一次動刀,都是刻畫一件獨特的作品,而每件作品都是每位病患獨一無二的特質展現,醫生需要如實地按自己的想法執行,理性與感性必須同時具備。當時我在探索腹腔鏡手術時,就確信這門技術可能除了剖腹產子等傳統手術能做到的所有事情之外,還能超越傳統手術所無法克服的困難。

    對於很多醫生來說,要學習腹腔鏡手術這門新技術需要有決心,若怕難、怕麻煩、不熱中,那就只能被動保守地固守在傳統手術上,但又免不了會擔心病人被新技術吸引而跑掉。我曾聽說有的醫生會這樣告訴病人:「腹腔鏡手術切不乾淨。」其實,這是一種誤導。舉例來說,以腹腔鏡手術進行淋巴切除,能夠比傳統手術處理得更乾淨,因為腹腔鏡手術可以把鏡頭伸至淋巴旁邊,讓所有微小血管在螢幕裡呈現放大影像,不但比直接用肉眼看還清楚,還可以先將小血管燒掉,讓手術過程乾乾淨淨,不像傳統手術出血量那麼大;再者,腹腔鏡手術不須用手直接接觸體內器官,更不會出現手術後才發現器具、棉花還留在肚子裡的窘境。

    腹腔鏡手術剛開始推行時資訊不多,病人難免有疑慮,不過路遙知馬力,經過時間與經驗的堆疊,後來就有越來越多的手術都以腹腔鏡操作,來自於傳統老派醫生們的批評聲浪自然也越來越弱。

    這是在二十多年前的事,當醫界還糾結於腹腔鏡手術,當時卻怎麼也沒想到,後來居然還會有達文西手術更加超前,證實了醫療科技的進步,前後相差將近三十年代溝。不管哪一個領域,任何一項新技術出來,大家會本能地保護自己的舊領域,因為很怕被淘汰,卻又對於新技術望之卻步,不敢嘗試也不想學習。以攝影技術為例,數位相機問世後,傳統膠卷逐漸式微,現在雖然還有玩家在玩,但屬於小眾,而醫學技術來說,新的技術一定會有部分比例取代舊的,畢竟醫學要不斷創新發展,不可能停留在原地,此時,若醫生抱持抗拒心態,就會很容易被淘汰。從腹腔鏡到達文西,前後代差二十年,醫療技術已經變革不知道多少回,當然,我也同意使用任何一種技術,只要能將其發揮到最好,都是沒問題的,但問題是,如果能有更先進、更安全、更精準的技術,為何不用呢?

    腳步超前,引領風潮

    我不喜歡安於現狀,感覺就像是工作缺乏挑戰,讓人深感乏味,但要從安逸與慣性中跳脫,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我從沒有把工作變得無聊的最重要關鍵在於:即使到現在,我還是盡可能堅持親自操作手術,一方面把體力、耐力維持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要的是,病患永遠都有其獨特的問題與考驗,至少對我而言,每天面對不同病人,就會不斷累積實戰經驗。

    在腹腔鏡手術尚未發展前,大約是我還在擔任住院醫師階段,傳統手術不外乎幾大類,如子宮頸癌必須做的「子宮根除術」、腹部「全子宮切除術」、由陰道做的「全子宮切除術」、前後陰道修補手術、卵巢囊腫切除手術,以及一種針對卵巢癌,名為「手術分期」的手術等。直到我出國前,都沒太大變化。

    而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我跨入腹腔鏡手術領域並大力推廣,治療了數十例早期的子宮內膜癌,不只成為臺灣第一個運用腹腔鏡進行子宮內膜癌手術的醫師,在亞洲也是領先地位。一九九八年海峽兩岸醫學交流大會上,我發表手術經驗,沒想到引起極大迴響。

    用腹腔鏡做子宮內膜癌手術是一項極大挑戰,因為必須把骨盆腔淋巴和主靜動脈淋巴予以切除。以前這種手術必須開個三、四十公分那麼大的傷口,有了腹腔鏡手術後,只要打四個不超過一公分的洞就好,接著從這些洞把所有血管都阻斷,然後切除淋巴,一個一個取出來,再把子宮和兩側卵巢從陰道拿出來即可。病患因傷口小,恢復得也快,通常在手術結束後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就可以出院,兩週內就可以回到工作崗位,傳統手術就沒辦法這樣。光是一個三、四十公分那麼大的傷口,復原就得要花上一個月的時間,且疤痕會很大,更別說其他因為傳統手術造成的不便,如出血、疼痛等。

    另外,以前面對子宮頸原位癌時,大多直接切除子宮,但是我在美國進修時卻發現,美國各大醫院都普遍使用「子宮頸電極環狀切除術」這種新穎且簡單的手術方法,來治療子宮頸原位癌,只是臺灣沒有大力推行,於是我回國後,便開始大力推廣這項新手術。為什麼要推行這項手術?因為這讓子宮頸原位癌患者不必切除子宮,尤其對仍在育齡年紀中的女性,還可以正常懷孕生產。這項手術只需要在子宮頸局部麻醉,手術過程不超過十分鐘,病人就可以回家。

    後來,我在媒體上發表「子宮頸電極環狀切除術」,並以「在門診即可做的原位癌手術,不必切除子宮,做完就回家」的方式宣導,很快就引起關注,廣獲好評之際,也逐漸形成一種社會壓力。當時,我在記者會上拿出自己的臨床經驗統計值,來比較子宮全切除與這項手術的復發率,在四百多位原位癌的病患當中,兩者的復發率只相差不到一%,統計上可以忽略,經由媒體報導,果然引起一股風潮。當病人看到這則消息以後,就會直接問他們的醫師:「為什麼別的醫師說可以不用拿子宮,你卻要拿掉我的子宮?」一個病患這樣問也罷,但整個輿論不斷發酵,不難想像死守著傳統切除子宮手術的那些醫生,會遭遇到多大壓力。

    現在罹患子宮頸癌的病患年齡層越來越低,試想,假如就這樣把子宮拿掉,無異宣告年輕女孩這輩子沒機會懷孕生子。而子宮頸電極環狀切除術避免病人子宮被切除,並取代過去傳統圓錐切除手術的疼痛。根據一位病人形容,子宮頸電極環狀切除術比拔牙還快,而且不痛。

    願意嘗試,就有突破

    很多人都好奇,我是如何帶動一些創新風潮,包括後來的達文西手術?基本上,每當我碰到棘手的問題,就會想去嘗試一些新的方法與技巧來克服它。這些手術也許是別人在國外曾經做過的,我會在取得病人的同意後加以執行。通常病人了解我的想法後,多半會接受我的建議,因為他們也知道,新的技術所帶來的好處與風險勝過舊的技術。

    因此,當新的技術在大環境還不普遍時,不免有質疑聲,這也是先行者要面對的狀況,但是無論如何,只要與病患之間建立起共識,我們都願意嘗試新的醫療方法,就可以有突破性的技術發展。

    回想起這些新手術的推展歷程,從嘗試創新、遭受輿論抨擊到被接受、肯定,這過程還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要走過,不是那麼容易。)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