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家庭 親子】 > 少年童書

    【AV8】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_陳彥琪


    作者: 陳彥琪
    出版社: 寶瓶文化
    ISBN: 9789864061983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179
    售價: 159
    商品數量:0
    商品編號: O_U102389529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已售完

    加到找書小幫手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389529

    [代售商品編號] 103655900159

    [ISBN-13碼] 9789864061983

    [ISBN] 9864061984

    [作者] 陳彥琪

    [出版社] 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 2020/08/05

    [裝訂/規格] 平裝 / 288頁 / 14.8 x 20.8 x 1.44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目錄]
    008【特別企劃】媽媽們的血淚困境,彥琪心理師來解答

    022【推薦序】當媽媽不需要完美,抓重點就夠好了/賴奕菁(精神科醫師;《好女人受的傷最重》作者)

    025【自序】作為一個媽媽,有時就是負能量好多呀!

    輯一  那些斑斑育兒血淚

    032「都是你亂吃加工食品,孩子才會過敏……」──媽媽的原罪

    041你只是太累,而不是個壞媽媽

    052「我也好想滑手機!」──育兒父母之間的佛地魔?!

    060其實需要冷靜區time-out的,是媽媽呀!

    068小孩有人顧,為什麼媽媽還是充滿罪惡感與不安?

    077按部就班是媽媽的需求,還是孩子的?

    085天哪,我也要帶我的孩子去收驚嗎?

    093當媽媽是健忘的,才有辦法更堅強

    101「孩子長大,我的人生就會好一點嗎?」

    輯二  如何讓另一半從豬隊友變成神隊友?

    112「你在家又沒什麼……」「只是陪小孩玩……」──夫妻衝突演變為計較誰比較「犧牲」

    124爸爸帶孩子,有呼吸就好?!

    135我對你的愛,在婆媳姑嫂問題中消失殆盡

    143「你得陪我一起苦」,才是互相扶持的愛?──畫下底線,拒絕過度消耗

    152你陪我回娘家是委屈,我不愛吃你家的東西,就是看不起?

    162一包衛生紙帶來的婚姻危機——我們真的能無話不聊嗎?

    輯三  母職壓力與來自原生家庭的糾葛

    174「那就是你的選擇呀,所以小孩跟阿嬤就比較親呀!」──「母職」的選擇與媽媽衍生的內心困境

    183不要再教我怎麼養小孩

    191從育兒的挫敗與自責中,掀起過往原生家庭的陰影

    198你跟公婆住?也太厲害了!

    209「因為你很乖,所以老天讓媽媽懷了一個弟弟。」──無所不在的性別期待與成見

    217黑掉的媳婦──我如果當個逆媳,你還會愛我嗎?

    輯四  疲憊媽媽如何自我修復?

    228重新找回「我」是誰——受困「媽媽」角色裡的不安與焦慮

    238要加入媽媽網路社群嗎?──找個願意傾聽你的人討拍

    245教不好的時候,就放過自己吧!

    253輕輕放下作為父母的「想要」,細細享受孩子的「喜歡」

    261「你真的好幸運」——那些不願肯定你的人們,有時只想要自己的苦也被看見

    269媽媽的少女心、大嬸姿態與女人味

    276找回自己的名字──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心時刻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給困在社會「好媽媽」期待下挫折母親的療癒書。育兒是一場「戰爭」,媽媽需要幫手與協助。

    媽媽先把自己照顧好,絶對不是不盡責,因為媽媽好,孩子才會好。

    給困在社會「好媽媽」期待下挫折母親的療癒書

    讓台灣媽媽萬箭穿心的話:

    「那就是你的選擇呀,所以小孩跟阿嬤就比較親呀!」

    「你不過都在家陪小孩玩,還有什麼不滿足?」

    「你就是沒有更多時間好好陪孩子,孩子才這樣……」

    「如果育兒的太太跟孩子同時在哭,

    丈夫應該要先抱(安撫)誰?」

    答案是:太太。(9成的人都答錯)

    育兒是一場「戰爭」,媽媽需要幫手與協助。

    媽媽先把自己照顧好,絶對不是不盡責,因為媽媽好,孩子才會好。

    親愛的媽媽:

    我們都想兼顧一切,想將育兒、家務(甚至先生都成為需要你照顧的「長子」)、工作都處理地妥適,但我們卻越來越力不從心,於是我們成為鋼索上的媽媽,一點小事就抓狂;打了孩子,心裡滿是愧疚;先生一句話「那就是你的選擇呀,所以小孩跟阿嬤就比較親呀!」又讓你落淚……

    【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團隊作戰,比一個人單打獨鬥輕鬆】

    協助另一半進化成「神隊友」。媽媽千萬別習慣「我來還比較快(好)」,這會造成爸爸覺得「反正也不用我」的惡性循環。善用身邊的家人、後援,或找幾個共學團體,讓大家陪你一起育兒。

    【媽媽為自己、為孩子,設下心理界限】

    在台灣社會,媽媽是一種無時無刻都會被評價的角色與工作,不但每個人都會看你「是不是一個好媽媽」,也急於教你如何當一個媽媽。

    【允許低潮、不完美;為自己止血與包紮】

    請不時地觀照自己:哪裡不舒服了?哪裡感到受傷了?或許是來自與原生家庭的糾葛,或許是母職角色的自我內化,請回頭幫自己止血、包紮。

    【找回自己的名字】

    你不只是某某媽媽,你更是你自己。即使育兒忙碌不已,也請留時間給自己,那是滋養你自己的時刻,更是你往前走的力量。孩子會長大,會往外飛,而你的人生是自己的。

    彥琪心理師與公婆同住,目前育有一女一兒。她曾經歷工作與育兒蠟燭兩頭燒的兩難,也曾面臨先生無法給出理解與支持的窘境,更曾在多年擔任親子館副館長及諮商心理師中,聽聞也諮商許多因育兒而疲憊又焦慮的媽媽們。

    這是一本她寫給所有煎熬媽媽的療癒書。

    ★本書特色:

    ◎【特別企劃】媽媽的5個血淚困境,彥琪心理師來解答

    一、孩子哭聲震天,老公竟能睡到打呼?老公都不幫忙育兒,怎麼辦?

    二、公婆或媽媽對自己的育兒方式有意見,怎麼辦?

    三、自己是職業婦女,白天雖然是婆婆幫忙帶,但對孩子充滿罪惡感。工作和育兒有可能兼顧嗎?

    四、孩子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黏著自己,媽媽沒有喘息空間……

    五、被小孩搞到沒耐心,很想打小孩,但孩子的爸卻裝沒事……

    ◎彥琪心理師想告訴媽媽們:

    ▎媽媽請先看到自己的價值,並非建立在付出與犧牲上。

    ▎沒有什麼教養心法,比媽媽放過自己,更滋養、療癒。

    ▎別浪費時間在對你的瞭解,只有片面言詞敘述的網友上。

    ▎把自己的排序往前移,或是照顧自己的比例增加,與愛著孩子並不衝突。

    ▎別把另一半原生家庭的責任與問題,都往自己身上攬。

    ▎婆媳之間相敬如賓的關係,較為健康。

    ▎為自己劃下底線,拒絕過度消耗。

    ▎養育孩子就像大隊接力,大家要一起完成。

    ▎好好擁抱自己的陰暗面:媽媽不需要是光明、溫暖的,也值得被愛。

    ▎孩子會長大,會有自己的人生,而媽媽也得持續練習過好自己的人生。

    ◎在指責暴走媽媽之前,或許得先想想她是否已經過勞了。

    有些人會舉某些好媽媽為例,認為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我只能說,那些頂多是自我剝削的過勞代表罷了。我自己的經驗是,千萬別高估自己,硬是去承受太多苦難。磨難過多會讓人心力交瘁,喪失了柔軟與體諒的能力,自我保護下的心硬,會讓人變成連自己都討厭的樣子。

    所以,建議將會成為,或已經是媽媽的各位姊妹,好好看這本書,思考如何面對與分析問題,分散壓力。必要時求援,甚至是花錢找助手,別讓自己太累了。「好媽媽」只要及格就好,並不需要完美。我問過女兒,她說自己不在乎媽媽處理家務的表現,她需要的只是,在難過的時候,我能陪在她身邊。

    即使當媽媽,抓重點就好了。能抓到重點,就夠好了。──節錄自推薦序〈當媽媽不需要完美,抓重點就夠好了〉,賴奕菁(精神科醫師;《好女人受的傷最重》作者)

    ◎我不想再告訴大家,小孩就是要怎麼教才正確。面對這些置身事外,有時就像風涼話的意見與言論,不要有負能量,都好難。

    我真正想告訴每位母親的,是照顧自己,也是一種心靈的SPA,無需因為想把自己的排序往前推移,而感到罪惡。

    我只是不願當疲勞駕駛,讓跟我同車的孩子與家人們都暈車,還可能發生意外;相反地,我嘗試做一個快樂嚮導,帶領我愛的人們自在地遊遍各地。我們都足夠努力了,別再拿他人的標準,評斷自己是個不好的媽媽呀!──節錄自自序〈作為一個媽媽,有時就是負能量好多呀!〉

    ◎賴奕菁(精神科醫師;《好女人受的傷最重》作者)撰推薦序。林靜如(律師娘)、洪仲清(臨床心理師)、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相挺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陳彥琪(諮商心理師;前臺北市親子館副館長)

    過去長期擔任臺北市萬華親子館的副館長,現為看見心理諮商所治療師(諮心字002178號;上海二級心理諮詢師第1303000226200573號)。習慣在一大群孩子中打滾,與家長們暢聊辛酸甘苦,同時亦在二寶媽的路上奮鬥掙扎,定期於《風傳媒》、《育兒生活》撰寫心理專欄,分享伴侶、家人、親子之間的各種相處之道與磨合,以及個人的探索與成長。

    曾於兒童心智科門診、精神科與社區諮商中心、竹科企業擔任心理師一職,亦常受邀擔任父母親職教育講師、特殊身心之障礙兒童之團體帶領者、收容成人與青少年之各大監所、輔育院輔導老師及生命教育講師,並長期參與台北義務張老師的服務。現亦擔任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災難心理醫學首席顧問,以及經濟部工業局委託樂學網之幼兒AI教保學習發展平台計畫顧問。

    相信失敗、困難與挫折,都是促使個體重新成長的養分,而若有人能在這樣生命的缺口中,灌注肯定與同理、支持的穩定力量,便能協助我們走過逆境,並迎向陽光。
    【推薦序】

    當媽媽不需要完美,抓重點就夠好了

    ◎賴奕菁(精神科醫師;《好女人受的傷最重》作者)婚後的兩人世界,還不能斷定,通常要等到孩子出生之後,才能揭曉配偶到底是「神隊友」,還是「豬隊友」。亦或是綜合兩者之上的──「神豬隊友」。不論新手父母先前做了多少準備,寶寶的出生會立刻打破原本的平衡。原本兩個成年人都不見得能完美協調的婚姻生活,再橫插一個事事需人照料的小東西,繁重的身心壓力便容易引爆新仇舊恨,放大了先前忍耐的衝突。通常戰火會延燒在兩個層面,首先是社會對「性別角色」的差異期待。這種不公平感,莫須有的原罪,讓人相當委屈。猶記得我家老大剛出生時,我老公展現了相當的誠意,企圖分擔,秉持著「做中學」,他不懂的就問我。但即使他的態度再好,問到後來還是讓我崩潰,吼著問他說:「我跟你同一天當爸媽耶!為什麼我就該比你更知道?!」他解釋說:「 因為你是媽媽啊!當媽媽的本來就比較懂。」像這樣的反應就是社會期待的產物。我會多知道一些,只是因為在懷孕期就主動吸取育兒知識,並不是身為女性而腦中內建的。做爸爸的,知道的比較少,也只是因為男人多半是拖到手抱嬰兒,才開始想。諸如此類「爸爸該怎樣,媽媽該怎樣」的成見不勝枚舉,如不注意處理,會讓人無法像以往那樣信任伴侶。再來,夫妻還會面對各自「原生家庭的教養」差異。基本上,小孩只要不被弄死,時間久了就會長大,沒啥標準教養法。何況都長到能結婚、生子,更證明自家的方法可行。所以在養育下一代的時候,誰都會先參考自己的成長經驗。雙方來自不同的家庭,兩種不同的教養版本,對孩子就只能拿出一套,那該用誰的?這一點還牽涉到兩個家族,如果雙方無法協調良好,衝突就無所不在了。雖說千金難買早知道,但一本書才幾百塊,就能讓人獲取作者的過來人經驗與智慧建議。當拿到這本書的原稿時,我只嘆相見恨晚。當年如果就有此書可以參考,或許我的斑斑血淚育兒路可以走得平順一些。那時醫院同事年齡相近,過半都剛升格為人父母。閒談間互相開玩笑,大家都寧可下班後繼續值班,也不想選回家顧小孩。可見,帶小孩遠比工作還累啊!聽到有人說「在家帶小孩很閒」的言談時,我內心都在翻白眼。當媽媽帶小孩是重度勞動,好嗎?而且,身體上雖累,心理上更累。我們大腦前額葉主管理智,但研究顯示,前額葉的工作量是有限的,意志力無法無限擴張。如果太多煩事、挫折接踵而來,消耗掉太多的心力,人就難以維持耐心,做正確的判斷,甚至會崩潰、失控。這就是帶小孩的寫照啊,尤其遇到好動或過度敏感的孩子,反覆的收拾、睡眠缺乏,魔音穿腦、無時無刻保持警戒……誰可能優雅又有耐心?所以在指責暴走媽媽之前,或許得先想想她是否已經過勞了。有些人會舉某些好媽媽為例,認為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我只能說,那些頂多是自我剝削的過勞代表罷了。我自己的經驗是,千萬別高估自己,硬是去承受太多苦難。磨難過多會讓人心力交瘁,喪失了柔軟與體諒的能力,自我保護下的心硬,會讓人變成連自己都討厭的樣子。

    所以,建議將會成為,或已經是媽媽的各位姊妹,好好看這本書,思考如何面對與分析問題,分散壓力。必要時求援,甚至是花錢找助手,別讓自己太累了。「好媽媽」只要及格就好,並不需要完美。我問過女兒,她說自己不在乎媽媽處理家務的表現,她需要的只是,在難過的時候,我能陪在她身邊。即使當媽媽,抓重點就好了。能抓到重點,就夠好了。

    【導讀】

    【特別企劃】媽媽們的血淚困境,彥琪心理師來解答

    一 孩子哭聲震天,老公竟能睡到打呼?老公都不幫忙育兒,怎麼辦?媽媽們可能很常遇到這樣的情形,明明睡在同一間房裡,但遇到孩子夜半哭醒,第一個跳醒的卻永遠都只有自己。偏偏不論是擠奶,還是親餵這件事,先生也無法代勞,於是只好吞忍這口氣,憤恨地看著先生呼呼大睡,自己繼續認命地哄著孩子。雖然不想把「為母則強」、「天生母性」這件事情重重地掛在媽媽身上,但的確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當女性生完孩子後,聽見孩子的哭聲,大腦的反應真的有別於男性,甚至是未生產的女性,也會如此,且有跨文化的一致性。Netflix在今年(二○二○)上架了一部紀錄片《零到一歲》(Babies),裡頭指出作為母親,腦中的杏仁核就是比父親還要發達,這代表晚上會緊張的每個小時確認孩子有沒有呼吸、聽見一點聲響就會緊張的跳起檢查嬰兒床的,都是母親。這樣的機制也能確保孩子出生後,能夠因為母親的照顧而生存下來。這結果似乎很容易讓母親感到不公平,好像我們天生活該杏仁核發達,就得認命照顧孩子?或許事實也非這樣絕對,也有針對男同志家庭所做的研究,發現「擔任照顧者」的角色時,男性的杏仁核活躍程度,其實可以跟生產完的女性不相上下,而異性戀的男性也是如此。透過照顧孩子的時間變長、與孩子的互動時間增加,異性戀爸爸的杏仁核還是有機會變得活躍。那麼,媽媽們可以如何邀請爸爸加入呢?1.引發興趣,形成責任感:

    媽媽可藉由主動分享孩子的可愛與每天的不同,引發爸爸對孩子也能有自發的好奇與興趣,而不是每次被提醒要「負責」時,都是孩子正在哭鬧、需要管教而充滿負面感受。2.主動給予任務,引導父親參與:

    媽媽若已很習慣「我來還比較快」,也容易造成爸爸覺得「反正我也沒事做」的惡性循環。

    透過媽媽明確地交付爸爸簡單、明確的任務,慢慢累積爸爸的成就感與功能感,參與程度也會漸漸提高。此外,父親若能感受到自己與孩子之間,原來也可以擁有有別於母親的連結,會更投入在「只有我可以」的專屬任務分工中,像是大肢體的遊戲、戶外的活動等。3.給予鼓勵,而非一味指責、要求:

    很多媽媽聽到「幫忙」反而會感到生氣,認為育兒本來就是兩人的責任。不過,若想讓沒有經歷過懷胎十月的爸爸趕快跟上我們育兒的腳步,適時地就爸爸的「幫忙」給予鼓勵、肯定,會遠比不斷透過責備、催促,而讓人想逃避來得有效。二 公婆或媽媽對自己的育兒方式有意見,怎麼辦?

    「小孩不要一直抱,會寵成習慣。」「糖果吃一點,又不會怎樣。長高又不差那幾公分……」作為媽媽,很習慣收到這樣的回應,不管是來自於公婆,又或是娘家長輩的指教與意見。

    好像自己怎麼做都不對,怎麼學都不會有最好的一天。有時搬出專家、醫師當黑臉,結果竟連專家、醫生也被長輩否決掉,甚至最後放大絕:「我以前也是這樣養你的,你還不是長得好好的!」

    面對被否定的意見,總是令媽媽們感到十分氣餒,甚至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我真的不會帶孩子」?其實不是的,育兒的年代不同了,育兒的方法跟派別也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然而,要不同世代的照顧者彼此互相「說服」,往往勸說不成,反成衝突。也許我們也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而讓彼此的關係更融洽、自在。1.溫柔、堅定地收下好意:

    教養本來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二選題。有時不是我的育兒方式不好,而是長輩也有需要展現自己的能力,或是單純也想表達對孩子的愛。肯定對方的善意,不見得非得否定對方,反而較能保持「禮貌而不失尷尬」的距離。

    別讓雙方都陷入「較勁」與過度干涉的關係中,也能讓媽媽自己保有育兒決定的自由空間。2.彈性地看待孩子適應:

    一致的教養固然很好,但是有時面對不同照顧者的接觸,也是我們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不同教養,或是差異對待的好機會。

    比起父母向長輩的直接衝撞與反抗,教會孩子如何拒絕、選擇所要,以及區辨什麼對自己是好、是壞,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社會化能力。三 自己是職業婦女,白天雖然是婆婆幫忙帶,但對孩子充滿罪惡感。工作和育兒有可能兼顧嗎?

    不論是選擇了成為全職媽媽,又或者一腳踩進了職業婦女之路,作為母親,好像都會陷入自我追求與孩子照顧的拉扯中。

    許多選擇了職業婦女的媽媽們,在兼顧工作之餘,還得一邊擔心孩子沒有母奶哺餵就抵抗力差,又或者乳頭混淆就不肯讓自己親餵了,而難過自己與孩子的關係越漸疏遠。

    有時候最直接的打擊,就是來自於社會期待中,那種「自私」、「不負責任」與「不稱職」的母親評價,字字都像把利刃,傷了職業媽媽的心,也讓媽媽們抱著罪惡感,在工作與育兒中蠟燭兩頭燒而耗竭燃盡。

    即便作為心理師,我能夠彈性選擇工作時段,但有的時候回到家,看見孩子著急地跑過來抱緊自己,說著:「媽媽都在家工作就好了呀!」「媽媽,我賺錢,你就不用出門工作啦!」的撒嬌話語,還有「媽媽,我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會想我嗎?」的問句,才令人驚覺,原來不需要外界的評價,光是孩子努力地讓自己表現懂事,來理解與接納媽媽去上班這件事,就足以讓媽媽揪心不已。

    那麼,當我選擇了工作與育兒並進,該如何消化自己對孩子的歉疚,並能有所平衡兼顧呢?1.相信相處的品質,遠比時間的長短重要:

    只要品質夠好的相處,孩子仍能與我們有正面依附的關係。

    很多媽媽會擔憂作為「假日父母」,會與孩子不親,或是被「無法親餵」給綑綁,擔憂自己與孩子的接觸不足,無法給予足夠安全感。但其實全神貫注地擁抱孩子,給予瓶餵,與孩子的情感連結,必然勝過親餵,卻總滑著手機、與孩子沒有目光接觸的母親;因此,好好把握每次與孩子的相處,孩子仍能從與父母相處的精緻時光中感受到愛,以及無可取代的情感聯繫。2.重新定義「兼顧」,重點在找到自我價值:

    別陷入兩邊都要一百分的迷思,請記得:工作跟育兒本身,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不要用兩邊都得做好來為難自己。

    我是否能從我的選擇中,肯定個人的成就,或是見證了絕對不能錯過的孩子成長?其他的,能願意做到就很不容易了。試著經常鼓勵自己,才是找到平衡的關鍵。四 孩子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黏著自己,媽媽沒有喘息空間……

    孩子不親自己,讓媽媽傷心,孩子總是黏著自己,則讓媽媽好累心;偏偏孩子有被照顧的需求,也不是成人彼此交往,拉開距離,就能夠給予彼此獨立空間的關係。

    許多媽媽會懊惱地抱怨:「我不是不想帶孩子,我也喜歡孩子嚷著要自己抱抱的那些甜蜜時刻,可是,越帶,孩子越黏。當連上廁所都要跟進門的時候,才讓人驚覺自己與孩子之間真的一點縫隙都沒有了。彷彿連體嬰一般的形影不離,而使人感到負擔越來越重。

    有時更令人沮喪的是,即便爸爸想帶,孩子也不肯,又或是家裡人手明明很多,偶爾想脫手,讓自己喘口氣,大家卻說:「沒辦法呀,孩子只黏你!」

    這種感覺多麼教人氣餒呀,好像選擇帶孩子或不帶孩子,最後懲罰到的都是自己。孩子固然需要媽媽,但是媽媽也好需要「擁有自己」。

    我們可以怎麼做,在看照孩子之餘,自己也能好好喘口氣?1.把握時間,化整為零:

    有了孩子之後的時間就變得瑣碎,此時,應該要重新調整過去習慣的時間運用。我們已無法用半天、整天來規劃了,甚至可能得用每兩個小時來做劃分。孩子餓得快,睡得也不深,那麼,每次的打掃清潔就先切割成小的區域來做,又或是自己的工作項目中,先挑可以片段進行的來處理。

    休息時間亦然,在十五到二十分鐘的時間中泡杯茶、看個文,讓自己不那麼緊迫,也能展延媽媽整天下來做事與帶孩子的耐力。2.放下過高的育兒目標:

    尤其是新手爸媽,對於如何教養孩子往往會抱持著很高的期許——絕對的清潔,按部就班的飲食,以及規律的作息訓練等。但若無人可幫忙分攤帶孩子,還得堅持這些準則,就很容易把人給累壞。

    偶爾放寬一下標準吧,碗盤沒洗也沒關係;小孩不肯吃菜,就下一餐再努力看看;明明累壞了,就別堅持洗米、切菜,有時配點外食,也無妨。媽媽心情好,才能把珍貴的時間,花在有品質的親子關係上。3.放手讓孩子自己忙:

    當孩子大一些了,就可以試著用一點偷吃步的方式,爭取自己的時間。常見爸爸們愛玩的「誰先睡著」,就是很經典的例子。

    我們也可以出個任務給孩子做,想辦法讓孩子很忙,有時還能幫助我們參與工作,甚至分擔家務。雖然品質不見得那麼好,但孩子可以學習,媽媽自己也能喘口氣。五 被小孩搞到沒耐心,很想打小孩,但孩子的爸卻裝沒事……

    有的時候,困擾媽媽的不只是教養不同調,而是「只剩我在教」,因此無論孩子到底有多調皮、是不是真的做錯事、情節有多重大,都很容易讓媽媽的神經斷線,甚至擔憂自己會不會失控管教。

    教養的原則通常都很簡單,我們心裡頭很清楚,實際上卻很難做到。常見原因是責任都被扔到媽媽身上,又或是看似有人分攤,卻像多頭馬車,大家各不同調,結果個個都在扯後腿。

    爸爸作為無可卸責的另一半,自然要是媽媽幫手的第一首選,因此,如何促發伴侶的責任覺察,一同扛起管教的任務,甚至分攤育兒辛勞,便成了很重要的關鍵:1.先把自己的情緒照顧好:

    當一個人在情緒上頭時,是很難做好事情的,不論是教養孩子,還是與伴侶溝通,因此如果發現自己負面情緒滿點,就要爆炸時,請記得先把自己照顧好,找回穩定的步調,才是首要的。

    其次,被孩子惹毛的時候,多給自己留個一分鐘,深呼吸或是上個廁所吐口氣,再回來處理,反正孩子也不會突然就醒悟、學乖,那麼至少要讓自己別在燃點上爆發、失控,親子之間兩敗俱傷,很可能還成為伴侶之間衝突的導火線。

    比起氣急敗壞的指責,能夠溫和、堅定地表達我們的需求時,對方也比較能夠看見我們的需要與伸出援手。反之,則可能躲得遠遠的,孩子怕我們,先生也逃之夭夭。2.給予爸爸可一起加入的協同任務:

    媽媽越是習慣把責任扛到自己身上,爸爸就越沒事可以做,但是太快把事情全都丟給先生做,先生也很容易裝死,就矇混帶過。因此,不妨給予爸爸得一起參與的任務。

    孩子如果一直盧,不是丟個手機、看卡通就好了,而是把孩子帶出門,教會孩子跳繩或是騎車,甚至是幫忙買個晚餐需要的青菜。透過完成,也能獲得意義感的任務,把爸爸也拉進孩子的教養幫手群中。3.適時地放生:

    我知道,被孩子搞到沒有耐心,甚至想打小孩的時候,往往都是媽媽試到沒法可試的時候,那麼,不如讓自己接受適時地放生,也是一條出路。孩子固然要教,但前提是媽媽得先要自己生存下來呀!

    有時,放下我們所認為的正確管教,反而得以舒緩自己和孩子之間的硬碰硬,同時也給予先生機會,用自己的方式接手處理。

    透過看見不同的方法,在孩子身上發酵、改變,也許亦能找到問題解決之道。爸爸不見得是不想/不會帶孩子,只是可能並非媽媽所期待的方式,但可以為媽媽換來呼吸的空間,那麼就讓自己放手試試看吧!
    【自序】

    作為一個媽媽,有時就是負能量好多呀!看著小房間內堆疊著寶寶的紗布衣、口水巾、奶瓶與那該死的集乳器,望向身旁沉睡的先生,儘管開著小夜燈,配著孩子的響亮哭聲,他也不會醒來;相反地,這尊一百八十多公分長的身軀,還會直覺地向牆角蜷縮著身體。盯著他夾著棉被,呼呼大睡的樣子,我深呼吸一口氣,認命地爬起身,獨自去抱起孩子餵奶。心裡頭想著,怎麼母親當著當著,竟是這般慘淡的樣貌。那是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有好一陣子,我都處在這樣怨懟與委屈的樣貌裡頭。所有的工作安排、生活作息、休閒娛樂全都受困於孩子需要照顧,而不能跑太遠。三到四個小時因為得親餵,或是要找地方集奶,也不能讓時間拖延太長。孩子剛出生的頭兩個月,我最常待的地方,是嬰兒床的旁邊,好不容易餵完奶,又得拍嗝,再一邊忙著應付孩子拉屎,並洗屁股。結束後,看著哇哇大哭的寶寶,連額頭上的汗都來不及擦,又拚命希望孩子可以順利地被哄睡回去——現在可是半夜三點呀!我整天窩在這間小房間裡,但好好地睡上一覺的生活,卻離我很遠很遠。於是累積在心底的不平與委屈越來越多,覺得自己被孩子拖累了,連工作都感到困頓與停滯,做什麼都很厭世,只要孩子一有狀況、變得難帶,跟先生與家人的衝突就越是激烈;「只有你能餵奶呀,我又沒辦法。」「媽媽本來就要陪著孩子。」「你做母親的,要教呀。」之類的話語讓人無所適從——又或者,讓一個做母親的無力反駁——很多梗在喉頭的話,知道衝動地說出來回嘴,也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會讓問題越變越糟(事實上,我也有不少莽撞發火與情緒化吵架的經驗,幾乎都是挫折的兩敗俱傷收場呀!)。漸漸地,每當自己無處宣洩,那些得自己一口嚥下,事實上心裡卻不甘願的情緒,竟推使了自己提起筆,為我的感受、覺察與改變,一字一句留下痕跡。不知不覺中,書寫成為了自己的出口。越是不舒服的時候,透過這樣的方式,反而讓我腦袋裡頭一直轉的東西,得以被消化,而不只是留在心上,成為耗損心力的指責與抱怨而已;透過那些被看見的按讚符號以及留言回饋,我才深刻地感受到「原來大家都這樣呀」,而深深地被撫慰、被接納。從這樣不斷堆疊的述說經驗當中,我發現原以為自己是個急躁、老想著一次做兩件事的人,事實上,卻是個反應很慢、無法馬上給出回應的母親。看著孩子在床上餓到哇哇大哭,我沒能立即地撲到床前,一把抱起孩子,並攬到胸前哺餵;相反地,我很容易不知所措地愣在原地,甚至驚慌地感到一陣腸胃絞痛。總是著急地希望有人能在我的旁邊,幫我抱起孩子也好,或只是出聲提醒我:「孩子是餓了吧?」「尿布要看看嗎?」都能讓我感受到自己還有喘口氣的餘裕,並且有人陪伴著,而得以安心地前進下一步。一開始,先生無法理解,看著我猶如被按下放慢倍速鍵的舉動,甚至會急切地怪罪與責問:「你到底在幹嘛?小孩都在哭了!」沒有人生來就是個幹練的父母,我也還在摸索如何跟這個新生兒相處,並且誠惶誠恐地面對自己角色的轉變。這些突如其來的責任、重擔壓在身上,而我仍想兼顧自己的生活品質、職業生涯與個人成就,於是這些無能、不勝任的感受,讓我感到憂鬱、挫敗。我氣大家忽略我,無視我的犧牲與需求,並感到不公平。後來我才發現,作為一個媽媽,好多時候,我們都不自覺地把所有人的需求擺到自己前面。從小的傳統教育如此,眼前的嬰兒哭鬧聲所引發的焦慮,亦然,一切都讓母親感到焦慮、急迫與混亂,那是因為我無法先把自己安頓好,自然不能穩定地陪孩子,一起度過亂的時刻。我不能照顧自己,怎麼會有心力照顧孩子,甚至跟伴侶或其他人好好表達我的需求,並尋求協助呢?

    因此,「靜下心來」變成我對自己的提醒。雖然惱人的事情不會減少,我還是會直覺地感到煩躁與埋怨,但我開始有力氣去反芻自己的思緒。點開手機的備忘錄,那些原本為了寫作而草草記下自己靈光一現的瞬間,摻雜著許多我與伴侶的相處,我和孩子的互動。翻閱、回顧的時候,那些令人會心一笑的片段,才點點滴滴地湧進心裡,而不是只有一開始滿腹滿腔的抱怨與負能量而已。我翻閱著孩子的驚喜回應與出其不意的話語:「媽媽,你愛我嗎?那你不要一直罵我,那不是愛小孩的行為耶!」然後大吃一驚,哎呀!明明就想好好愛著你的,怎麼煩著、惱著,就把情緒都宣洩在無辜的孩子身上了呢?從反覆的文字整理中,我重新梳理自己的感受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