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人文 史地】 > 哲學

    【A24】什麼是政治行動?_帕特里斯.卡尼維, 李沅洳


    作者: 帕特里斯.卡尼維,李沅洳
    出版社: 開學文化
    ISBN: 9789869255899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99
    售價: 79
    商品數量:0
    商品編號: O_U102395840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已售完

    加到找書小幫手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IEN】後學新論-學問4_黃瑞祺
    作者:黃瑞祺
    售價:199
    【IK7】A beginner's guide to reality_Jim Baggott
    作者:JimBaggott
    售價:269
    【IKO】蘇格拉底咖啡館_克里斯多佛.菲利普斯
    作者:克里斯多佛.菲利普斯
    售價:129
    【IJN】圖解哲學_蕭志強, 宇都宮輝夫
    作者:蕭志強,宇都宮輝夫
    售價:119
    【KPS】齊家治國 女德為要_陳靜瑜
    作者:陳靜瑜
    售價:169
    【IS2】渣誌-七十八個不正常的哲學問題_人渣本文
    作者:人渣本文
    售價:129
    【ISS】馬克思主義批判_李三一
    作者:李三一
    售價:189
    【IVH】莊子新說_柳雲
    作者:柳雲
    售價:169
    【AMX】自由主義基本理念_顧肅
    作者:顧肅
    售價:189
    【HI6】女人的資本_簡體_肖衛著
    作者:肖衛著
    售價:13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395840

    [ISBN-13碼] 9789869255899

    [ISBN] 9869255892

    [作者] 帕特里斯.卡尼維, 李沅洳

    [出版社] 開學文化

    [出版日期] 2016/12/22

    [裝訂/規格] 平裝 / 192頁 / 10.6 x 17.2 x 0.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目錄]
    [哲學之道系列總序]

    一種公民社會的哲學想像

    黃冠閔(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什麼是政治行動?

     

    導論

     

    政治行動的概念

    權力和討論

    行為、活動、行動

    行動的目標與最終目的

     

    政治行動的場域和難題

    國家、社群、社會

    政治行動的提問

    -安全與自由/正義與效益/從永久和平到國際行動

     

    行動和討論

    建立、改革、革命

    憲政民主政體

    政治討論與妥協

     

    文章與評論

     

    文章1

    亞里斯多德

    《民主與公議》

     

    評註--

    民主政體:從意識型態到政治體制

    共同評斷

    理性行動的幸福

     

    文章2

    艾瑞克.魏爾

    《世界社會與國家》

     

    評註--

    全球化的問題

    承擔的風險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獨家引進】法國哲學百年老店──富杭出版社(Vrin)

    《什麼是……?》哲學之道叢書

    一書一概念理解當代思潮

    跟著作者的思辨道路並透過經典導讀感受法國哲學方法論



    「政治行動」同時指「權力的行使」與「透過討論解決難題」。本書以二者所構成之張力為起點,探討權力與討論、政治(作為一種職業)與政治行動(作為解決集體難題之方案)的關係。同時,本書也會大範圍地觸及如何從對抗與競爭的角力邏輯,跨進集體行動的合作邏輯。

    整體政治場域由國家、社會和歷史社群這三個領域之間的關係建構而成。這些關係的型態因社會全球化而顯得獨特。不同的政治立場,以及處理國家、社會與社群關係時所採取的不同政治理論,每個用詞都有不同、有時甚至相對立。尤其是政治行動,它處理的是這三個領域之關係的動態性結構問題。因此,我們要討論:自由與安全的調和、社會正義和經濟效益的調和、建構真正的國際社群。處理每一個問題時,關鍵都在於行動本身、其未來與促成發生的條件,涉及的是能否在政治上掌控社會經濟進程。

    本書前兩個部分的思考方向,是對行動構成張力的省思,並試著掌握所有的問題與其相互關係。第三部分探討此一行動的模式,透過專制政體和憲政民主政體的對照來論述政治討論,詳述何謂經過討論的行動,並試圖理解公民社會和國家、公眾輿論和政治人物之關係的重要性。政治行動的問題就在於政治協議將以何種形式引發由自由、正義和國際團結等原則所主導的行動,而不是簡化為相關群體和制度(政黨、國家)的利益協商。

    作者簡介

    帕特里斯.卡尼維(Patrice Canivez)

    法國里爾第三大學教授,同時擔任哲學系(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以及魏爾研究所(Institut Eric Weil)所長。

    譯者

    李沅洳

    畢業於台灣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巴黎第十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自由譯者。著有《二十世紀法國情慾文學。從限制出版到自由出版》,合譯有《波娃戀人》、《藝術的法則》。封面插畫

    THK

    漫畫作品的呈現以傳統黑白墨線稿為主,創作內容多半是與政治社會議題相關的諷刺漫畫。其圖文發表於「畫漫畫.話漫畫」部落格,以及FB、G+、Tumblr等網路社群平台。最近的實體作品是由五花鹽所出版的政治漫畫《建國路上》。
    前言

    「政治行動」這個概念同時指「權力的行使」與「透過討論來解決難題」。二者所構成之張力必須加以申論,才能理解其意義。本書以此一張力為起點,探討權力與討論、政治(作為一種職業)與政治行動(作為解決集體難題之方案)的關係。更廣義而言,本書要討論如何從對抗與競爭的角力邏輯,跨進集體行動的合作邏輯。

    為此,我們必須考慮整體政治場域。這個場域不限於國家以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而是由國家、社會和歷史社群這三個領域之間的關係建構而成。就現狀而言,這些關係的型態因社會全球化而顯得獨特。不同的政治立場,以及處理國家、社會與社群關係時所採取的不同政治理論,每一個用詞都有不同、有時甚至是相對立的詮釋方式。尤其是政治行動,它處理的是基本問題,是這三個領域之關係的動態性結構問題。在這些結構問題下提出的眾多疑問,才是政治行動應該要處理的對象。因此,我們要討論三個問題:自由與安全的調和、社會正義和經濟效益的調和、建構真正的國際社群。政治行動處理每一個問題時,關鍵都在於行動本身、其未來與促成發生的條件,涉及的是能否在政治上掌控社會經濟進程。這同時是政治行動的自我轉型,也是論述價值勝於角力的行動形式中可議的過程。

    本書前兩個部分將處理政治行動的概念和難題,思考方向是對行動構成張力的省思,並試著掌握所有的問題與其相互關係。第三部分探討此一行動的模式,透過專制政體和憲政民主政體的對照來論述政治討論,力圖詳述何謂經過討論的行動,並試圖理解公民社會和國家、公眾輿論和政治人物之關係的重要性。要理解這些關係,我們必須區分政治討論、科學或哲學對話,還要將政治討論置於適當的背景(亦即集體決策程序)之下,並確認政治協議的主要形式(也就是「妥協」)。因此,政治行動的問題就在於政治協議將以何種形式引發由自由、正義和國際團結等原則所主導的行動,而不是簡化為相關群體和制度(政黨、國家)的利益協商。
    目錄

    [哲學之道系列總序]

    一種公民社會的哲學想像

    黃冠閔(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什麼是政治行動?導論政治行動的概念

    權力和討論

    行為、活動、行動

    行動的目標與最終目的政治行動的場域和難題

    國家、社群、社會

    政治行動的提問

    -安全與自由/正義與效益/從永久和平到國際行動行動和討論

    建立、改革、革命

    憲政民主政體

    政治討論與妥協文章與評論文章1

    亞里斯多德

    《民主與公議》評註--

    民主政體:從意識型態到政治體制

    共同評斷

    理性行動的幸福文章2

    艾瑞克.魏爾

    《世界社會與國家》評註--

    全球化的問題

    承擔的風險
    權力和討論政治有兩種相對立的定義,第一種認為政治是關於征服、權力執行及維持的所有活動;第二種認為政治就是透過討論來解決問題,這兩種定義皆符合共同的經驗。「政治遊戲」(jeu politique)是一種權力遊戲和權力鬥爭。但是我們也談到用協商而非暴力的「政治解決方式」來化解衝突。這兩種定義相對應的面向不是相互矛盾,就是與政治行動相對立。就第一種情況而言,政治行動是一種衝突,牽涉到勝利或失敗。在第二種情況下,政治行動以合作為基礎,是一種共同行動。

    但是,權力和討論的對立過於分明,不符合實況,多半只是用來定義政治行動的張力特徵。這種張力不僅出現在不同的政治實況中,也呈現在能掌握實況的概念裡,而概念甚至先於權力。若我們將「概念」視作指揮部,具有下指令的權力(arche,譯註:「根源」之意。),就必須像亞里斯多德(Aristote)一樣區分出專制形式和權力政治,一種指的是支配天生劣勢的人,另一種則是指揮同胞、自由平等者。至於權力,我們可以像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一樣,將之定義為「同意」(consentement)與「匯集」(rassemblement),她不僅認為政治權力必須獲得公民的許可,還認為權力實況取決於匯集,與使用武力造成的暴力不同。相反地,米榭爾.傅柯(Michel Foucault)則著重在現代的權力技巧。權力技巧也必須與武力的使用加以區隔,尤其必須與法國舊王朝(Ancien régime)時期公開懲罰的戲劇性暴力做出區分。但是,權力技巧之所以現代化,是因為這些技巧以規範及紀律(這兩者讓權力具備生產性)為基礎。這種權力不僅能下達命令、進行懲罰,還能塑造個體、使之順從。權力的政治實況不再是「同意」,而是其「生產力」。

    暴力問題是國家概念的核心。我們可以依循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將現代國家定義為合法的暴力壟斷。暴力壟斷具有多種意義,一方面,它取消下級機關(封建貴族、地方行政單位)首長使用暴力的能力。另一方面,暴力壟斷是法治國家可能出現的條件,無法與黑社會、私人民兵及軍閥並存。法治國家不僅以「壟斷暴力的使用」為基礎,也將暴力的使用限制在法律規定的情況和形式之下。在此範圍內,「壟斷」成為可能以討論來解決問題的政治行動條件,我們再也不能將「暴力壟斷」和「武力為政治行動之特有方式」聯想在一起。壟斷可用來解釋政治的暴力概念,但也能具備另一種意義,那就是將公民之間的暴力「禁忌」(tabou)加以制度化,唯有揚棄暴力才有可能透過討論來完成行動。

    如同其他適用於政治場域的概念,敵友之間的區分也在於權力和討論。是敵是友取決於權力或討論,並因而有不同的意義。卡爾.施米特(Carl Schmitt)認為,政治的本質就在此一區別中,因此,決定敵友角色的因素就是政治權力的可能定義之一。但是,從討論理論的觀點來看,潛在的敵人就是那些宣稱要進行討論的對手。他只遵循暴力,因為他認為透過討論來尋求協議,是沒有意義與價值的。他之所以是潛在的敵人,那是因為永遠都有可能與他開戰,更確切地說,那是因為討論並非討論――或者該說,討論的目的不是做出協議,只是用來爭取時間,以鞏固力量對比。再者,敵友對立至今都是政治的常因,但是,常因並非本質。透過某種本質變異(variation eidétique),我們可以忽略此一對立,且不會從而消除所有構思政治行動的可能性。若我們忽略共同解決關乎集體的問題,那就不同了。例如,藉由修正康德(Kant)的世界主義(cosmopolitisme),我們構想出一個以人民長期結盟為基礎的永久和平。此一聯盟要能處理關於共同利益的問題,例如自然資源的延續、環境保護等,還要能針對所有的情況率領行動,在符合正義原則的情況下,這個行動將不會是單純的治理。此一政治行動與敵友對立無關,而是應盡量避免此一對立關係的出現,例如因自然資源匱乏而導致對立。透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說,戰爭和敵對關係永遠都是存在的,就某種意義而言,我們永遠都會返回此種關係。但是,這並不會讓敵友對立成為政治的本質。

    政治行動也與集體有關,並因而與道德行動有所區別。道德行動針對的是自身的行動,從而轉換成與他者的關係,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方式來思考此一針對集體的行動,例如個體行動、團體行動或整個集體的行動。但無論是何種方式,政治行動就是針對集體的行動。因此,政治行動必須以概觀為前提,無論是具備權力意義的政治,或是具有討論意義的政治皆然。前者是受到監視與控制的社會――傅柯曾指出,這種監視是邊沁(Bentham)「圓形監獄」(Panopticon)的可能模式之一。但是,在經過討論(尤其是具備憲政民主特徵之共同討論)的行動中,概觀並不代表全面,而是一種討論過的社會整體觀點,最終目的是讓集體意識到問題的存在與其相互關係,因為這些問題不可能個別解決,所以,概觀與集體討論之間的關係密切。政治討論旨在確認與集體有關、而且只能透過共同行動來解決的問題。

    因此,我們必須考慮政治行動概念裡形成的張力,不要任意將某一方視為「政治本質」。因為剛剛所提及的概念無法置身於政治行動內部的張力之外,相較於張力,概念是次要的。反之亦然,最重要的是此一張力,必須時時刻刻牢記在心,因為此一張力能明確表達出政治行動的問題,亦即在哪些條件下,政治行動可以是經過討論的行動,在哪些情況及範圍內,政治行動只剩一場角力之爭。這個問題不僅涉及政治行動的本質(quiddité),也與其實況有關,那就是在哪些條件下,經過討論的行動可以成為有效的行動,能透過論據交流來取得結果,而非施行強制、詭計和操作。)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