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人文 史地】 > 政治

    【DVL】最新國際關係地圖:視覺化國際關係的100幅關鍵地圖_帕斯卡‧博尼法斯, 李靜宜


    作者: 帕斯卡‧博尼法斯,李靜宜
    出版社: 如果出版社
    ISBN: 9789578567665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399
    售價: 35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396826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HNP】権力無私 : 私の参政への建言_日文_. 黄石城著 ; 呉本信一翻訳
    作者:.黄石城著;呉本信一翻訳
    售價:559
    【I8R】AIDS law today : a new guide for the public_edited by Scott Burr
    作者:editedbyScottBurris...[etal.]
    售價:449
    【GFT】孤兒奮鬥記(上冊)_孟興華
    作者:孟興華
    售價:289
    【MDV】兩岸一本正經. 2 : 歷史會給答案_劉益宏
    作者:劉益宏
    售價:169
    【MC5】兩岸一本正經. 2 : 歷史會給答案_劉益宏
    作者:劉益宏
    售價:169
    【MC7】兩岸一本正經. 2 : 歷史會給答案_劉益宏
    作者:劉益宏
    售價:169
    【MDP】兩岸一本正經. 2 : 歷史會給答案_劉益宏
    作者:劉益宏
    售價:169
    【MDG】兩岸一本正經. 2 : 歷史會給答案_劉益宏
    作者:劉益宏
    售價:169
    【KEW】Party Competition: An Agent-Based Model_Laver, Michael/ Sergenti
    作者:Laver,Michael/Sergenti,Ernest
    售價:879
    【LXV】在中國開始崩潰之 前_日文_ゴ-ドン.チャン(Gordon G. Chang)著; 栗原百代,服部清美,渡会圭子訳
    作者:ゴ-ドン.チャン(GordonG.Chang)著;栗原百代,服部清美,渡会圭子訳
    售價:22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396826

    [ISBN-13碼] 9789578567665

    [ISBN] 9578567669

    [作者] 帕斯卡‧博尼法斯, 李靜宜

    [出版社] 如果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8/26

    [裝訂/規格] 平裝 / 160頁 / 21 x 28.5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目錄]
    引言

    何謂全球化?/國際秩序

     

    第1部  世界

    第1章 歷史的觀點

    1945年的世界秩序/歐洲的分裂/冷戰與關係趨緩/去殖民化與第三世界的出現/蘇聯帝國的瓦解/1989年的戰略情勢/第三世界的結束,與西方勢力獨霸的告終

     

    第2章 國際關係的參與者

    主要參與者:國家/聯合國能統治世界嗎?/國際機構是配角?/非政府組織是新的參與者?/跨國企業是新的世界統治者?/擁有力量的公共意見

     

    第3章 全球性的課題

    何謂國際統治?/經濟發展/全球暖化:戰略上的重大威脅/人口增加能控制嗎?/移民問題無法控制嗎?/恐怖主義會威脅人類的生存嗎?/核武擴散無可避免嗎?/組織犯罪與黑手黨/體育外交/國際司法機構只是空談?/民主主義和人權普及了嗎?/發展為文明的衝突?

     

    第4章 歷史上重大的危機與戰爭

    德國的分裂與柏林危機/韓戰/蘇伊士運河戰爭(第二次中東戰爭)/古巴危機/越戰/蘇聯入侵阿富汗/阿富汗戰爭/波斯灣戰爭/盧安達大屠殺/巴爾幹半島的紛爭/科索沃戰爭/伊朗、美國與以色列的關係/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紛爭/伊拉克戰爭

     

    第5章 現代的危機與紛爭

    俄羅斯與烏克蘭無法和解嗎?/墜入無底深淵的敘利亞/伊斯蘭國是等同於國家的恐怖組織?/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的對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沒有終點嗎?/伊拉克正邁向重建嗎?/東海、南海的緊張局勢/朝鮮半島的紛爭凍結了嗎?/美中關係是協調或敵對?

     

    第2部 各個地區

    第1章  歐洲

    法國:主要的大國/德國:復活的大國/英國:歐洲的大國?/義大利:角色的重新調整/伊比利半島/中歐及東歐諸國:不具同質性的地區/北歐:擁有多元特色的地區/重建歐洲/紛爭後的巴爾幹半島/俄羅斯的強大再次獲得確認/土耳其要走向何方?

     

    第2章  南北美洲

    讓美國再次偉大?/加勒比海地區:美國的後花園?/中美洲:追求安定/安地斯國家:新的出發/南椎體:蘊藏力量的最底端?

     

    第3章  阿拉伯世界

    馬格里布地區不可能統合?/馬什里克地區情勢混亂?/波斯灣的安定受到威脅

     

    第4章  非洲

    西非:在民主化與人口問題之間/中非停滯不前?/東非與非洲之角:在開發與專制政治之間/不容忽視的南部非洲

     

    第5章  亞洲

    印度:將來的大國?/東南亞:區域統合與經濟發展/朝鮮半島:要維持分裂,或改變?/日本:不安的大國/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國嗎?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國際關係最佳入門書籍

    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區域各國的發展現況,視覺化具體呈現!

    ‧彩色印刷大開本,地圖呈現一目瞭然

    ‧法國地緣政治專家分析世界局勢,最具說服力

    ‧歐陸觀點敘述,跳脫英美主流論述,帶給你不同的視野

    ‧78個重要議題,100張精彩地圖,快速瞭解複雜的國際關係

    法國國際戰略專家、知名地緣政治學者,帶你掌握世界動態

    歷史上的危機、全球性課題、國際組織現況、當代紛爭、地域衝突等,

    最權威的專家論述、最清楚的視覺化地圖,

    從過去到未來,徹底瞭解國際局勢,掌握世界未來趨勢。

    從各個面向切入,具體頗析現今各國的合作、區域的紛爭是怎麼發生的

    藉由回顧歷史、過去的重大衝突和危機,以及探討全球性議題,帶領讀者了解二戰後的世界局勢,以及過去各個重要國家扮演的角色,並藉由近年來發生的重大國際事件,進一步探討未來國際局勢的發展。另外再以分區敘述,全面探討世界各區域間國家的現況發展與國與國之間的外交互動與政治角力。

    全球性的議題

    ‧全球暖化在各國戰略上會產生什麼新的變化?

    ‧國際司法機構只是空談嗎?

    ‧體育外交也具備戰略價值?

    ‧非政府組織是新的國際參與者嗎?

    歷史上的重大危機與戰爭

    ‧古巴危機是怎麼發生的?

    ‧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原因和影響?

    ‧巴爾幹半島的紛爭與科索沃戰爭是如何發生?

    ‧盧安達大屠殺是怎麼發生的?

    現代的危機與紛爭

    ‧墜入地獄深淵的敘利亞有解藥嗎?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問題無解嗎?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有沒有終點?

    ‧伊拉克正邁向重建嗎?

    各地區國際關係的現況與未來

    ‧歐亞交界的土耳其將何去何從?

    ‧美國勢力籠罩下的拉美各國還有希望富強嗎?

    ‧非洲各個區域間的發展現況和未來?

    ‧印度會成為將來的大國嗎?

    俯瞰全球局勢,掌握過去,瞭解當下,預測未來!
    帕斯卡‧博尼法斯(Pascal Boniface)

    一九五二年生於巴黎,法國地緣政治學領域著名專家,現任法國巴黎國際和戰略研究所(IRIS)所長,並於巴黎第八大學歐洲研究所執教。除法國境內之外,也常向國際媒體發聲,著作超過40冊以上,內容包括探討國際關係、核武問題、縮減軍備、大國間的力量平衡、法國外交政策,甚至運動競賽在國際關係方面的影響力等,涉獵主題相當多元。

    李靜宜

    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文字工作者,喜歡翻譯帶來的挑戰與樂趣。
    何謂全球化?

    「全球化」一詞,最早在1980 年代初期從美國開始使用。一開始指的是世界市場趨於單一化,資金循環變活絡的傾向。但這個詞的語義很快擴大,用來指稱由於資訊科技進步,致使世界各地的所有面向互相交流,且交流的速度愈來愈快。

    歷史現象

    從地球上各種團體互有交流的這點來看,全球化並不是一個新現象。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的大航海時代,符合這種定義的全球化就已經華麗揭開序幕。費爾南‧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 1902-85,法國歷史學家)在定義西班牙與英國帝國時代的國際經濟結構時,已經提到「世界經濟」一詞。

    早在16、17世紀,商業與金融的交易網已經擴大為世界規模,大都市如熱那亞(Genova)、阿姆斯特丹、倫敦等就是這些交易網的中心。這個最初的全球化現象,實際上是起因於歐洲人征服世界。之後19世紀的工業革命(蒸汽船、鐵路、電報),則在世界的開放及歐洲列強的掌控下快速發展。

    馬克思與恩格斯斷言「工人沒有祖國」,也是由於眼見資本主義在國際間變得普遍。1935年,保羅‧瓦勒里(Paul Valery)在著作《Letemps du monde fini commence》中提到:「有限世界的時代已經開始。」他認為,隨著殖民化告一段落,幾乎地球上每個角落都有國家占地為王,人們也發現了所有資源,也因此世界上的所有部分都是互相連結的。

    也就是說,等待發現、尚未有人們足跡之地或處女地,早已不存在。

    1929年的經濟大恐慌及兩次世界大戰,都以悲慘的形式呈現出某種事件與現象對整個世界的影響。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與蘇聯的競爭,也同樣跟全世界都有關。美蘇兩國分別聯合世界各洲的盟國,互相對立。

    今日的全球化

    1960年代初期,加拿大文化評論家馬素‧ 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提到「地球村」的概念。之所以說是地球村,是因為透過電視、廣播等大眾媒體,同樣資訊能在全世界傳播開來,以至於整個地球就猶如一個村落。不過,21世紀初的全球化,與過去以來的現象完全不同。新的資訊通訊技術沖淡了地理上的距離感,世界各地區的關係出現劇烈改變。在種種移動手段與通訊方式(飛機、電話、傳真,以及網際網路)下,一切都變得更近、更快,壓縮了時間與空間,距離與國境似乎都已消失。今日,不論人或商品,都與資金流動、技術以及資訊一樣,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輕易跨越國境,致使國境彷彿變得無用。

    在經濟上,因為企業的運作是全球性的,國家這個框架的存在感變得愈益薄弱。一旦國家之間的界線不存在,貿易、投資、資本的流動就更自由。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定義,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在經濟上互相依賴的程度變高。形成全球化的因素,包括金錢與服務的跨國交易愈來愈多、資

    本的流動,以及技術的普及更快速、更廣泛。

    另一方面,國際勞工組織(ILO)認為,全球化是貿易、投資以及資本流動自由化的產物,是這些流動與世界市場上的國際競爭愈益激烈的結果。

    總的來說,全球化之所以揭開序幕,是由於各國經濟的鬆綁,以及技術的不斷革新(尤其是資訊領域)。再者,隨著共產主義垮台,東西對立結束,也是原因。

    複雜的現象

    事實上,對於全球化現象有各種不同反應。對有些人來說,全球化是一種手段,它將重視民主與繁榮的價值觀散播至全世界;但另一方面,有些人認為,全球化現象只是讓整個世界變得「美國化」、各國失去個體性,也造成貧富差距擴大。如果從世界財富增長至前所未有的程度這點來看,或許可以說,全球化確實推動了經濟成長。

    不過,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它造成的結果是不平等。而且,不平等的狀況持續惡化,已到了極嚴重的程度。或許要消除這種不平等,不是停止全球化,而是要加以調整。

    時至今日,通用世界的標準愈來愈多,各種事情牽動國際的程度也愈來愈顯著。全球化現象早就不限經濟層面,包括人際關係、文化交流、體育界的動向、休閒、政治等層面都有影響。由此誕生的新的世界價值標準,雖然帶來認同危機,造成地域間差異擴大,但也不是跟維持民族國家的價值標準不相容。因為,這個時代的認同與價值標準也非常多樣。

    國際秩序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兩年後蘇聯瓦解,這讓形塑二次大戰後國際關係的東西對立與兩極世界不復存在。

    一極世界還是多極世界?

    有些人認為,冷戰落幕後的世界呈現多極化。因為隨著蘇聯瓦解,美國在1990 年代初期也顯現出衰退跡象。1987年出版《霸權興衰史》(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的歷史學家保羅‧ 甘迺迪(Paul Kennedy)認為,當時美國是陷於「戰略布局過大」的窘境。美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層面的影響力無可動搖的時代,做了太多不必要的軍事行動。如同過去西班牙與大英帝國凋零的原因一樣,美國也不斷做出不自量力的軍事行動,結果是不可避免地迎來衰退期。的確如此,1980年代末期,美國經濟停滯,讓日本與歐洲各國迎頭趕上。

    正因美國相對衰退,多極世界的概念於焉登場。除了在1980年代末期氣勢銳不可當的日本興起外,歐洲各國有望整合、中國的發展,以及俄羅斯擺脫共產主義體制後的成長,都是形成這個概念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張,既然蘇聯已經瓦解,世界理當會形成由美國主導的一極體制。他們認為,美國在沒有主要競爭對手後,應當是獨占世界大國寶座的國家。事實上,美國在1990年代成功擴大了戰略布局及經濟規模。在同一時期,日本停滯不前,歐洲國家則花費很多心力接受再度統一的德國,以及各國外交政策的統一。俄羅斯也在處理體制的解體,以及面臨國有企業快速但劣質的私有化。像美國一樣具有各種能力,尤其是與戰略有關的擘畫,完全沒有國家能與其競爭。

    美國獨大形成的爭論

    美國的獨大又產生新爭論。美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行動是採取單邊主義,也就是不管各國間或國際組織訂下的規則,一意孤行。美國在1990年代之後,不顧國際法與國際組織的約束力而行使權力的態度,愈來愈明顯。結果是,在縮減軍備、國際仲裁、環保等議題上,美國不依循國際規則的情況愈來愈多。

    對美國來說,其他各國間的約束力不但沒用,而且反民主。美國認為自己提倡的是普世價值,而且比其他國家更有能力推廣此價值觀。美國人有表現的自由,外在規則只是妨礙他們選擇的自由罷了。在美國看來,所謂相互依賴,只是單純依賴對方,盡量減少依賴至最低程度才是上策。

    1945年,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占全世界50%。儘管如此,美國還是決定幫助戰後積弱不振的國家重建。特別值得一提的,美國協助建立基於多邊主義與國際性組織的國際體制,包括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馬歇爾計畫(The Marshall Plan),以及之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簡稱「北約組織」或「北約」),不久後也支持歐洲統合。

    在2001年小布希總統上任,同年9月11日美國遭受多起恐攻,以及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後,美國的單邊主義再度引起爭論。小布希總統無所顧忌地展現出,美國完全不顧多數國家以及聯合國安理會反對的態度。根據聯合國憲章,不屬於正當防衛,或是未經過聯合國安理會決定的戰爭都是違法的。

    結果是,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以失敗告終,也暴露出單邊主義的限制。即使如此,美國政府還是不改其態度,但也不得不稍微收斂一下。歐巴馬總統上台後,改變了這樣的政治態度。他在2008年當選不久後如此宣言:「美國無法單獨解決世界各種問題,不過,沒有美國,任何大問題也無法解決。」歐巴馬雖然沒有終結美國的單邊主義,但態度趨緩。然而2016年當選的川普,則是將美國的單邊主義推向過去未曾有過的極端態勢。

    事實上,世界既非一極體制也非多極體制。之所以不是多極體制,是因為目前還是沒有其他國家的力量能與美國匹敵。不過,也非一極體制。這是因為在全球化世界裡,任何大國,即使是超大國,也無法自行制定規則及適用國際的目標。再者,世界還是繼續朝多極化前進。西方以外的許多國家崛起,西方早已無法獨占權力。
    引言

    何謂全球化?╱國際秩序

    第1部 世界

    第1章歷史的觀點

    1945年的世界秩序╱歐洲的分裂╱冷戰與關係趨緩╱去殖民化與第三世界的出現╱蘇聯帝國的瓦解╱1989年的戰略情勢╱第三世界的結束,與西方勢力獨霸的告終

    第2章國際關係的參與者

    主要參與者:國家╱聯合國能統治世界嗎?╱國際機構是配角?╱非政府組織是新的參與者?╱跨國企業是新的世界統治者?╱擁有力量的公共意見

    第3章全球性的課題

    何謂國際統治?╱經濟發展╱全球暖化:戰略上的重大威脅╱人口增加能控制嗎?╱移民問題無法控制嗎?╱恐怖主義會威脅人類的生存嗎?╱核武擴散無可避免嗎?╱組織犯罪與黑手黨╱體育外交╱國際司法機構只是空談?╱民主主義和人權普及了嗎?╱發展為文明的衝突?

    第4章歷史上重大的危機與戰爭

    德國的分裂與柏林危機╱韓戰╱蘇伊士運河戰爭(第二次中東戰爭)╱古巴危機╱越戰╱蘇聯入侵阿富汗╱阿富汗戰爭╱波斯灣戰爭╱盧安達大屠殺╱巴爾幹半島的紛爭╱科索沃戰爭╱伊朗、美國與以色列的關係╱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紛爭╱伊拉克戰爭

    第5章現代的危機與紛爭

    俄羅斯與烏克蘭無法和解嗎?╱墜入無底深淵的敘利亞╱伊斯蘭國是等同於國家的恐怖組織?╱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的對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沒有終點嗎?╱伊拉克正邁向重建嗎?╱東海、南海的緊張局勢╱朝鮮半島的紛爭凍結了嗎?╱美中關係是協調或敵對?

    第2部各個地區

    第1章 歐洲

    法國:主要的大國╱德國:復活的大國╱英國:歐洲的大國?╱義大利:角色的重新調整╱伊比利半島╱中歐及東歐諸國:不具同質性的地區╱北歐:擁有多元特色的地區╱重建歐洲╱紛爭後的巴爾幹半島╱俄羅斯的強大再次獲得確認╱土耳其要走向何方?

    第2章 南北美洲

    讓美國再次偉大?╱加勒比海地區:美國的後花園?╱中美洲:追求安定╱安地斯國家:新的出發╱南椎體:蘊藏力量的最底端?

    第3章 阿拉伯世界

    馬格里布地區不可能統合?╱馬什里克地區情勢混亂?╱波斯灣的安定受到威脅

    第4章 非洲

    西非:在民主化與人口問題之間╱中非停滯不前?╱東非與非洲之角:在開發與專制政治之間╱不容忽視的南部非洲

    第5章 亞洲

    印度:將來的大國?╱東南亞:區域統合與經濟發展╱朝鮮半島:要維持分裂,或改變?╱日本:不安的大國╱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國嗎?
    第1部第3章全球性的課題(摘錄)

    體育外交

    體育活動不單純是娛樂、表演或競爭。由於運動賽事會受到媒體和社會的矚目,所以也具有戰略性質。如果在賽事中獲勝,就能在「世界村」裡提高國家的名聲。

    成為戰略爭議點的體育活動

    體育活動,是國家之間以有規律且和平的形式對峙的新場域。

    國際間對國際奧委會和國際足總有非常大的向心力,應該沒有國家想疏遠這兩個組織。儘管在聯合國,中國和台灣無法共存,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也是如此,但在國際奧委會和國際足總中卻能達成這種狀況。事實上,國際足總有211個會員國,比聯合國(193國)還多。

    體育賽事爭的不只是勝負,連主辦地的競爭都很激烈。一開始,奧運舉辦地幾乎都是在歐洲與北美,世足賽舉辦地則由歐洲和南美獨占。

    今日,這兩大比賽已經在多個地區舉辦過,但奧運至今尚未在非洲大陸登場。

    足球與全球化

    足球是世界性的運動,或許也能說是全球化的象徵之一。足球之普遍,不只連市場經濟和民主主義都望塵莫及,連沒有網際網路的地方也有足球。足球帝國堪稱為「日不落帝國」,其版圖也超越了查理五世(Charles V)時的神聖羅馬帝國。

    這個帝國在一世紀之間以完全和平的方式開疆拓土,人們在狂熱參與的同時,也愉快接受它的征服。

    在足球賽事中,勝者只會受到尊敬與憧憬,完全不會招致反抗。這在地緣政治學上是罕見的現象。

    從英國誕生的足球,一開始是經由海路擴散開來(早期的足球俱樂部,都是從港口都市誕生,如勒哈費爾、漢堡、熱那亞、巴塞隆納、畢爾包),1930年代起則經由鐵路普及開來,不久後,再透過收音機,並從1960年代起藉由電視達到全面普及。

    運動與身分認同

    所有運動,尤其是足球,能明顯提升人們對所屬團體的認同感。在全球化之下,人們對國家的認同感變得薄弱,但全球性的運動賽事,則會強化這種身分認同。足球國家代表隊以及奧運選手,能喚起人民和平的愛國心,讓人們對自己的國民身分有所自覺,或是再次有自覺。

    今日,國家形象是構成國際實力的要素,在體育賽事中奪冠的隊伍就能以此提升國家的名聲。對小國來說,這是宣示國家存在於國際舞台,或者只是單純被世界所看見的最佳方法;對缺乏凝聚力的國家來說,很多時候,為足球國家代表隊加油,能讓國民跨越民族、宗教或社會的鴻溝。

    世界盃足球賽

    國際足總是1904年時,由比利時、丹麥、西班牙、法國、荷蘭、瑞典、瑞士等國的代表所設立。當時英國則覺得此舉很無趣。

    第1屆世界盃於1930年在烏拉圭舉辦。很多隊伍無法旅行兩週,所以只有4個歐洲隊伍及9個美洲隊伍參加。時至今日,每次比賽都有211隊參加外圍賽,激烈爭取32張參加大會比賽的門票(2026年會增加至48隊)。

    在歐洲及拉丁美洲以外地區第一次舉辦的世足賽,是1994年在美國所舉辦的,目的是要振興美國的足球。

    2002年第一次在亞洲舉辦的世足賽,由日韓兩國共同主辦。一直是競爭對手的兩國在沒得選擇的情況下,只好通力合作。2010年在南非舉行的世足賽,則是第一次在非洲大陸舉辦。2018年的世足賽則是第一次在俄羅斯舉辦。此外,接下來的2022年會在卡達舉辦,2026年則預計在北美(加拿大、美國、墨西哥)舉行。

    相對於比賽舉辦地的多樣性,目前歷屆冠軍不是歐洲國家,就是南美國家(巴西5次,義大利與德國4次,阿根廷、法國、烏拉圭都是2次,英格蘭和西班牙則各拿1次)。

    奧運反映出世界的變化

    奧運讓所有運動競技及所有國家,有機會齊聚一堂。每位參加者都期待在這個舞台上有出色表現。

    奧運一開始的參加國雖然有限(1896年有14國、241位選手參加),但今日它已是國際社會的主要例行活動。在奧運開幕典禮時,代表團(在國旗打頭陣下)會逐一入場;比賽結果出爐後,會演奏贏得金牌選手國家的國歌。

    此外,在決定舉辦奧運的城市時,經常如下述例子般反映出政治情勢。

    ‧ 二次大戰前,奧運只在歐洲和美國舉辦過。

    ‧ 1964年於東京舉辦,是二次大戰後復興的日本邁向現代化的象徵。

    ‧ 1968年在墨西哥舉辦,藉此讓人們認識第三世界。

    ‧ 1972年於慕尼黑舉行,宣告德國重返大國行列。

    ‧ 1980年在莫斯科舉辦(這是之前冷戰趨緩之際決定的),但美國和部分同陣營國家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而未參加。

    ‧ 東西方兩大陣營在戰略與意識型態上的競爭,也衍伸至奧運奪牌。美蘇兩國都想藉由勝利來展現政治體制的優勢。

    第1部第5章現代的危機與紛爭(摘錄)

    俄羅斯與烏克蘭無法和解嗎?

    烏克蘭國內的歐美勢力與斯拉夫勢力涇渭分明,使用的語言也包括烏克蘭語及俄語兩種。在1918到1920年間曾是獨立國家的烏克蘭,後來又被蘇聯強加併吞。不過,即使以隸屬蘇聯的一國受到統治,烏克蘭還是未放棄重新取回國家的夢想。1991年,蘇聯的三個斯拉夫國家: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團結一致,宣布蘇聯已滅亡,以及各個國家的獨立。

    在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擺盪的克里米亞半島

    克里米亞半島劃入烏克蘭的領土,是1954年赫魯雪夫當權之時(赫魯雪夫是烏克蘭人)。這個發生於蘇聯體制內的國境變更,在當時自然不會引發爭議。

    人口有85% 為俄羅斯人的克里米亞半島,擁有俄羅斯頂尖艦隊駐守的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是面向地中海的海上玄關。1991年發表獨立宣言的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Leonid Kravchuk)向俄羅斯總統葉爾欽主張,克里米亞半島的歸屬遲早會成為兩國間的問題,最好先釐清。可是,葉爾欽急著發表獨立宣言,並未留時間為這個問題做出結論。

    政治學家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ninski)分析,俄羅斯如果失去烏克蘭,就再也不是帝國了。確實如此,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一直對烏克蘭接近歐美抱有警戒之心。

    至於烏克蘭,在2004年橘色革命選出親歐美派的尤申科(Viktor Yushchenko)之前,不論在政治或軍事上的立場,都是俄羅斯的盟國。因此,在2010年選舉中,又由親俄派的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贏得政權。俄羅斯因此同意大幅降低輸出至烏克蘭的天然氣價格,俄羅斯海軍駐守塞瓦斯托波爾的期限也延長25年。

    克里米亞半島 vs. 烏克蘭

    2013年,歐盟向烏克蘭提議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等的聯合協議。但如果簽署協議,烏克蘭就會往遠離俄羅斯的方向前進,亞努科維奇因此不願簽署。但這麼一來,全烏克蘭人民都同聲抗議,並譴責政權的腐敗與專制。最終,亞努科維奇政權在2014年2月垮台。俄羅斯則認為,這場政變是美國為孤立俄羅斯所策動。克里米亞則根據人民公投的結果,在2014年3月加入俄羅斯聯邦。雖然這項公投在國際法上無效,卻在多數公民贊成下進行。另一方面,在東烏克蘭的頓巴斯地區(Donbass),親俄派與反俄派之間開始交戰。西方各國雖然決定對俄羅斯施予經濟制裁,但西方以外的國家卻不加入。

    2015年2月,在法國與德國居中斡旋下,俄羅斯與烏克蘭簽定新明斯克協議(Minsk II),決定停戰。可是,情勢依然不穩定,克里米亞的歸屬問題還是看不到解決的可能性。俄羅斯雖然取得克里米亞半島,卻失去烏克蘭這個盟友。烏克蘭國內的反俄情緒則是一直升高。不過,這個危機的原因之一,也是由於烏克蘭領導者的不作為與腐敗。在此情勢下,北約組織為了對抗俄羅斯的威脅,決定提高軍事費用。俄羅斯則強烈抗議這是倒退至冷戰時期的做法,並強調俄羅斯的國防預算只有美國國防預算的10%而已。

    第2部第4章 非洲(摘錄)

    東非與非洲之角:在開發與專制政治之間

    東非包含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蘇丹、南蘇丹。盧安達和蒲隆地雖然也包含在這塊區域,但也有很多人將這兩國視為中非國家。另一方面,「非洲之角」指的是衣索比亞、厄利垂亞、吉布地與索馬利亞。

    不安定的地區

    東非各國經歷各種失敗嘗試後,在21世紀成立關稅同盟與共同市場,成員國包含烏干達、坦尚尼亞、肯亞、南蘇丹、蒲隆地和盧安達。

    這地區的國家有個特徵:在專制政治下,擁有經濟上的成功(除了典型的失敗國家南蘇丹以外)。這些國家除了是英語圈之外,在戰略上也和美國結盟。有1億人口的衣索比亞,在非洲是人口僅次於奈及利亞的國家。1974年,冷酷又無能的共產主義政權,取代了皇帝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此後,衣索比亞人民不僅面臨獨裁體制下的內戰,也迎來兩次大饑荒。1991年,這個共產主義政權垮台。

    衣索比亞是未來的領導者?

    20世紀初,非洲只有衣索比亞和賴比瑞亞是獨立國家(衣索比亞成為義大利殖民地的時間,僅在1935-1941年間)。在衣索比亞, 信奉古基督教分支之一的科普特(Coptic) 教信徒占多數, 占人口40%的伊斯蘭教徒是相對少數。但國家所有權力, 都集中在人口僅占6%的提格雷族(Tigre)。現在, 在充滿活力的經濟發展下,衣索比亞再次在非洲大陸,以及在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事實上,中國就企圖在衣索比亞發揮影響力,比如興建非洲聯盟總部新大樓等多項基礎建設。衣索比亞也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像是接受聯合國與非洲聯盟的任務、派兵至索馬利亞和蘇丹。對美國來說,它是有很大利用價值的盟國。

    厄利垂亞在1993年脫離衣索比亞獨立,也因此讓衣索比亞失去面海的玄關。衣索比亞視厄利垂亞為眼中釘,兩國並因邊界問題爆發戰爭。為期兩年的這場戰爭(1998-2000年),造成超過20萬人死亡。本世紀初以來,雖然厄利垂亞的政權還是極度專制,但經濟表現亮眼, 一直保有近10% 的平均成長率。

    但另一方面,厄利垂亞是世界上最獨裁的國家之一,不容公民社會存在,民族迫害橫行。這世界上,侵害自由程度比厄利垂亞更嚴重的國家,只有北韓而已。在看不到未來的狀況下,造成大批人民逃離。

    2018年3月,阿邁德(Abiy Ahmed)成為衣索比亞總理,打破提格雷族獨占權力的情勢。阿邁德向厄利垂亞提出和解方案,也帶來讓厄利垂亞擺脫獨裁體制的一絲希望。

    例外的民主國家

    肯亞是這地區民主化最高的國家。它在1991年開始採行多黨政治,在經濟上也同時有很大的成長,不過,隨著經濟發展,社會不平等的現象也急速增加。肯亞有4分之3人口是基督徒,許多國際組織的總部坐落於首都奈洛比。此外,中國在奈洛比和蒙巴薩之間興建及經營鐵路。

    在坦尚尼亞,尼雷爾(Julius Nyerere)任職總統期間(1964-1985年)推行的「非洲社會主義」,在經濟失敗下落幕,1992年開始實施多黨政治。21世紀初期後,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呈倍數成長。不過,這個貧窮國家的人口還是一樣快速增加,並有多達90%人口務農。此外,坦尚尼亞也接納了許多來自蒲隆地的難民。

    蘇丹的悲劇

    蘇丹在1956年獨立。國內大部分石油資源所在的南部,雖然信仰基督教和泛靈論,但蘇丹政府卻極力想將這個地區伊斯蘭化。結果是引爆長達20年的內戰,造成150萬人死亡。接著,在21世紀初,又發生達佛地區紛爭,造成20萬人喪生。

    蘇丹南部在贊成其獨立的美國支持下,於2005年與蘇丹政府簽訂「全面和平協定」,2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