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心理 人際關係】 > 心理

    【A8D】感情這件事:五種角色,在愛的學習中遇見心理學家_陳永儀


    作者: 陳永儀
    出版社: 三采
    ISBN: 9789576582547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179
    售價: 15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404402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KJ3】End-of-Life Issues, Grief, and Bereavement: What Clinicians Need
    作者:Qualls,SaraHonn(EDT)/Kasl-godley,JuliaE.(EDT)
    售價:1899
    【LE1】Developing Gestalt Counselling: A Field Theoretical and Relation
    作者:MacKewn,Jennifer
    售價:1979
    【HEC】Base Instincts: What Makes Killers Kill?_Pincus, Jonathan H.
    作者:Pincus,JonathanH.
    售價:429
    【MK5】波動を知って100歳を得よう_日文_日比孝吉
    作者:日比孝吉
    售價:539
    【J78】自殺危機處理:合作取向_大衛.賈伯斯
    作者:大衛.賈伯斯
    售價:229
    【KEU】The Creative Habit: Learn It and Use It for Life : A Practical G
    作者:Tharp,Twyla/Reiter,Mark
    售價:489
    【L3I】夢診 : 從夢境看疾病_左蕾, 席君, 馬淮作
    作者:左蕾,席君,馬淮作
    售價:199
    【L1E】瞬間成為冷讀術高手-實做版_陳光棻, 石井裕之
    作者:陳光棻,石井裕之
    售價:169
    【JSF】一分鐘驚艷簡報術_劉滄碩
    作者:劉滄碩
    售價:249
    【AHX】等週末出去玩_師老天上作
    作者:師老天上作
    售價:339
    【LVM】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_樸豫眞,  梁如幸
    作者:樸豫眞,梁如幸
    售價:19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404402

    [ISBN-13碼] 9789576582547

    [ISBN] 9576582547

    [作者] 陳永儀

    [出版社] 三采

    [出版日期] 2019/11/29

    [裝訂/規格] 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目錄]
    〈作者序〉從我到我們,改變需要時間發酵──陳永儀

    〈閱讀方式說明〉一本書,擁有兩種閱讀樂趣

    〈角色介紹〉從五個角色中,都能看見自己的故事

    〈前言〉候診

    CH01 第一週  傾聽,迷失的自己

    【星期一:戀人角色】

    ◆〈信任〉信任不是要來的,是要證明自己是可以被信賴的。

    【星期二:自我角色】

    ◆〈目標〉你走得很快,也很有效率, 但你可以告訴我,你要去哪裡嗎?

    【星期三:夫妻角色】

    ◆〈婚姻末日〉跟他一起生活,有時候比單身時還覺得孤單。

    【星期四:親子角色】

    ◆〈是我選了你〉彼此的合適程度,是由雙方一起決定的。

    【星期五:家人角色】

    ◆〈失去靠山〉曾經承諾過,要永遠愛她、照顧她的父母,竟然離她而去了。

     

    CH02 第二週  理性與感性,是相斥還是互補?

     

    【星期一:戀人角色】

    ◆〈愛情,不需要道理〉我碰到一生當中最愛的人,卻發現竟然如此的不能溝通。

    【星期二:自我角色】

    ◆〈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當你做一個選擇的時候,所放棄的最大好處。

    【星期三:夫妻角色】

    ◆〈好勝心〉在親密關係中,好奇心,比好勝心更重要。

    【星期四:親子角色】

    ◆〈心理師,能為我做什麼?〉這個問題,我要誠實誠心地回答,不能給予不切實際的期待。

    【星期五:家人角色】

    ◆〈好意〉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感受。

    CH03 第三週  該符合別人期待,還是滿足自我需求?

     

    【星期一:戀人角色】

    ◆〈世俗框架〉大環境的壓力,在不同人身上的影響力也可能不太一樣。

    【星期二:自我角色】

    ◆〈跟著計畫走就好〉一切都該在計畫中,但這些是「誰」的計畫?

    【星期三:夫妻角色】

    ◆〈遊戲規則〉親密關係,可以激起我們內心深處強烈的動力。但是這動力可以建造感情,也可以摧毀它。

    【星期四:親子角色】

    ◆〈玩笑〉別人對你開玩笑的時候,給你的感覺是什麼?

    【星期五:家人角色】

    ◆〈怎樣才算正常?〉經歷重大事件,個人的整個系統都會受到撼動,甚至當機。

     

    CH04 第四週  交流,從關係互動中找回自己

     

    【星期一:戀人角色】

    ◆〈差異,所擦出的火花〉越不一樣的人,彼此的吸引力應該越高。

    【星期二:自我角色】

    ◆〈盲點〉盲點,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跟聰明或能力無關。

    【星期三:夫妻角色】

    ◆〈歸因〉記憶的可信度低得可憐,不像電腦的硬碟可正確地記錄所有資訊。

    【星期四:親子角色】

    ◆〈請聽我講,不要幫我想〉到地獄的路,是被善意所鋪出來的。

    【星期五:家人角色】

    ◆〈我在,故我思〉存在心理治療的主要目的,就是協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經歷,而不是解釋經歷。

     

    CH05 第五週  同理與陪伴,讓感情紮根與昇華

     

    【星期一:戀人角色】

    ◆〈同理心〉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體會對方的感受。

    【星期二:自我角色】

    ◆〈直覺〉直覺可能會受個人經歷的影響,但它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星期三:夫妻角色】

    ◆〈感情銀行〉約會的重心,是放在對方與「我們」的身上,「自我」的比例比較少。

    【星期四:親子角色】

    ◆〈尋根〉自我認同是人生發展很重要的一環,也就是尋找「我是誰?」的歷程。

    【星期五:家人角色】

    ◆〈記憶〉我不願意永遠失去他們,希望可以見證他們曾經在這世上存在過的痕跡。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TEDxTaipei演講激勵超過1,500,000人!★

    繼暢銷書《生命這堂課》帶來的感動後,

    最會說故事的國際心理學家 陳永儀 全新力作──



    ▎台灣第一本劇集式心理診間故事 ▎

    走進心理學家的診間,

    從對話看見從未發現的自我,

    當理解了自己,將更懂得如何去愛,

    願我們都能修復內心失落的一角,用愛溫柔相待。



    【內文簡介】



    國際心理學家 陳永儀 用近30年專業淬鍊,

    在本書中進入診間,用心理師的專業,面對五種人生角色,

    從週一至週五,每天為一個迷失方向的個案諮商。



    讓你可以像每天追劇般,

    看見不同人生角色所經歷的感情課題,

    持續五週,逐步在感情中深度思考,

    透過問題的不斷探討,一步步尋得最適合自己的解答!



    【本書特色】

    ▍特色1. 從5種角色都能看見自己,學會人生必經的5種感情課題

    從週一到週五的故事中,

    我們時而是面臨困境、急需諮商的人,

    宛如看見自己的故事,獲得被心理師所理解的救贖;

    時而又能從心理師的思考角度,

    學得面對感情與人生難題的智慧、關係溝通技巧,

    幫助身邊陷入難題的每一個人。



    【星期一】戀人角色►

    當彼此認知出現差異,這段感情該如何走下去?或該不該走下去?



    【星期二】自我角色►

    面臨30歲前的人生關卡,卻發現世俗中的好工作、好對象, 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該符合社會期許,還是順從自己的心?



    【星期三】夫妻角色►

    為何佳偶總是變怨侶,讓夫妻三不五時就想離?

    每對伴侶都該學會開始在「感情銀行」中儲蓄。



    【星期四】親子角色 ►

    父母與孩子在表達愛的方式上,因差異而誤解、衝突,

    如何弭平溝通鴻溝?讓彼此感受得到愛,真正的交心與交流。



    【星期五】家人角色►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面臨失去至親的痛,

    該如何走出傷痛陰霾?該如何減少遺憾?



    ▍特色2.一窺診間真實面貌,了解「心理治療或諮商,能為我做什麼?」

    心理師的角色不是警察,也不是老師,

    而是幫助病人了解自己,克服心理相關的挑戰,達到想要的目標。

    我願意聽你說,了解你,陪你走一段。

    在這過程中,我願意跟你討論,一起嘗試釐清任何困惑,解決問題,

    希望能夠向你想去的方向邁進。





    ▍特色3.讓感情扎根與昇華的25個關鍵思考

    【精華觀念摘錄】

    ▪最重要的聽眾,往往是當事人自己。

    ▪在親密關係中,好奇心比好勝心更重要。

    ▪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感受。

    ▪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去體會他的感受。同理,不一定要同意。

    ▪用心去感受與他人共同走過的經歷,並且從中發掘這對自己的獨特意義。

    ▪這一路走來,你不落人後,走得很快,也很有效率。但是你可以告訴我,你要去哪裡嗎?





    ▍特色4. 隨書珍藏【把握今天‧箴言書籤組】(1組3入/5cm X 13.5cm/維納斯凝雪映畫美術紙)



    生命中的每一刻相遇,

    宛如川流不息,稍縱即逝,

    隨書珍藏的人生箴言,為你喚醒初心,

    共有的經歷,就是彼此最彌足珍貴的印記。





    深入思索自己曾走過的每一段感情與關係,

    喚醒彼此相遇的意義。

    從「我」到「我們」,改變需要時間發酵……





    西點軍校首位台籍教師╱國際心理專家

    陳永儀

    ●現任:

    • 美國執業臨床心理師

    • 光輝國際公司亞太區測評總監

    •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兼任教授

    • 台灣大學通識教育組兼任教授

    • IC之音竹科廣播《心理學不學》節目主持人

    1970年生於台北。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組織與工商心理學碩士、美國羅格斯大學健康心理學博士。曾任美國花旗銀行紐約總行的國際人力資源部經理、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

    除此之外,她曾任教於西點軍校,訓練軍校生面對戰鬥壓力,也曾婉拒了參與美國聯邦調查局、中情局,以及紐約市警察局專屬心理學家的機會,而選擇了成為執業心理師。

    近30年嚴謹的專業心理學訓練,再加上她充滿好奇心的特質,使其有興趣的領域不限於心理學。曾擔任紐約市緊急救護技術員,以及一級創傷醫院關懷師,並持有開鎖、調酒和進階潛水的證照,還擔任過Uber 駕駛。所有經歷,不斷啟發她對心理學在人們日常生活應用的興趣與靈感。

    2016、2019年兩度受邀到TED×Taipei演講,創下高達1,500,000點閱率。她的專業經歷與說故事魅力,網友佳評如潮:「字字珠璣,值得細細體會,講得太精彩了」、「非常喜歡她所講的任何一場演說。

    ●出版:

    ‧《生命這堂課》

    ‧《壓力:是敵人,還是朋友?》

    ‧《30開始:打造亮麗熟年》
    【撼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TVBS資深製作人 方念華

    本土心理學研究基金會執行長 林以正

    資深媒體人 陳文茜

    前言〈候診〉

    ※這邊內文發覺導出後,段落有些跑掉,原本空兩格處有的有有的沒有,以防萬一,所以我重新對了一下並更新,感激!

    我與幾位其他心理師,共用一個候診室。到了與病人約好的時間,各個心理師就會從診間,也就是我們各自的辦公室出來,把屬於自己的病人領入自己的診間。

    碰到第一次來的新人,就會像是以前的筆友約見面時一般,沒有照片可供參考,只能把在場的每一位細細打量,同時用心觀察他們的反應:頭都不抬的,表示時間不對;看了我一眼就回到手機螢幕的,不是我的病人;若遇到眼中稍帶質疑、有點期待的病人,應該就是他沒錯了!

    在正式約診之前,按照慣例,都會先通一個電話。電話中,除了初步了解對方尋求協助的主要原因之外,有時候也要稍微對心理治療做一個簡短的介紹。特別是對於第一次接受心理治療的人來說,建立合理的期待很重要,同時也會告知他們的權益、心理治療的學派,以及選擇心理師的一些考量因素,並鼓勵他們多「面試」幾位心理師,才好知道適合自己的可能是什麼樣的人,是哪一種類型的治療方式。

    最重要的,是心理師與病人間的互動與相處氛圍,但這通常比較難預測,要經過幾次互動後才會有所感覺。

    心理治療不比身體醫療,心理師與病人之間的融合度、病人內心的感受,都是會影響治療效果不可缺的因素。以身體治療來說,如果今天我需要接受手術,就算我不喜歡,甚至有點討厭這個外科醫師,但只要他的醫術精良,我還是可能選擇由他操刀。我對醫師的感覺,以及我們的互動,對於開刀是否成功,影響程度有限。

    但是若要找一位心理師,我跟他互動時覺得有顧忌,或是不喜歡他,很多事我就不會想要告訴他,我表達問題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另外,相較於身體醫療,心理師的工具沒有核磁共振,沒有X光,只有病人所說的話。真實準確的資訊,必須要病人在感覺到有信任、尊重、安全和被支持的環境中才最容易被呈現出來。因此,醫病關係,或者說是互動的氛圍,就越發顯得重要。

    電話的初步過濾,也是希望對於彼此的互動,有一個親身感受的機會。有一次我就在電話過濾的時候,莫名地感受到極度的不耐與煩躁,當我意識到自己講話的口氣、語調、用詞,都跟平常不一樣的時候,就知道可能不應該接這個病人了。當然,病人尋求協助的原因,如果不符合自己的專長,也該如實告知,予以婉拒。

    當彼此確認過這些相關議題,新的療程也即將啟程。

    Tuesday

    WEEK_❶〈目標〉

    如芸習慣把長髮一把抓,紮個馬尾在腦後,著輕便服裝來到我辦公室。今天如芸氣噴噴地走進來,把背包往沙發上一丟,重重地坐了下來。我看著她,知道我不用說什麼,也不會等很久……

    「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唸這個博士!」

    「喔?」我看著她發怒的臉。芸,從小,大家都是這麼叫她,是三個月前經過學校轉診開始來我這的。她所唸的大學跟目前唸的研究所,都是排名數一數二的名校,現在是會計系博士班二年級的學生。幾年前在拿到碩士後,芸立刻就考上了不是很好考的會計師執照。

    「我有多努力,你知道嗎?」我看著她,微微地點著頭。她是個情感豐富、表達能力很不錯的女孩子。

    「從我有記憶開始,所有能拿到的獎項我都拿了。一開始的時候,還覺得好玩,一點也不費力……」芸開始陷入她的回憶與情緒中,「但後來,我爭取出國唸大學,就知道自己落後了,語言又不如人。所以當別人都忙著約會,參加舞會、社團活動的時候,我都在努力趕上。我知道像我這樣留學生背景的人,畢業後找工作會不容易,所以我一點也不敢耽誤,從不支薪的實習工作開始,從零工作經驗開始,累積我的資歷,建立我的履歷」。

    我看著她,很專心地聽她說,很用心地體會她的心情。

    「後來,果然我畢業後就順利進入前五大的會計師事務所,他們給我簽證,也願意幫我申請綠卡。但是後來沒有抽中H-1B簽證(專業人員外籍簽證),我又不想回國,就只好趕快申請博士班。本來我沒有打算唸博士的,一點準備也沒有,現在又落人後了!」

    芸的聲調滿是懊惱、焦急、憤怒。在這充滿青春氣息女孩的臉上,寫著她心中有這麼多的不愉快。

    「芸,你的努力,我光聽了都覺得有點累。不過這些努力大都有得到所預期的成效,是不是?回過頭看看,你未雨綢繆,充實自己,做各項的準備,不落人後。你走得很快,也很有效率,感覺好像是一輛很棒的車,一台性能和狀態都是一流的車!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是一輛車,你可以告訴我,你要去哪裡嗎?」

    能言善道,講話總是連珠炮似的,中間都不用暫停的芸,突然間好像卡住了。

    她張大了眼睛,望著我。接著,頭歪了歪,目光移到了窗外,又轉到了地上。

    「去哪裡……」她輕輕地重複我的問題,「去哪裡?」她好像在思考這三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去哪裡?」她抬起頭,看著我,又好像在回問我。這時候,她的眼睛充滿了迷惘,也帶著一些些的濕潤。

    在我看的病人中,有許多是缺乏動力、毅力或執行力的。但對芸來說,這些她一樣也不缺。她像是一部加滿了油的跑車,可以開得很快、很遠,但再好的跑車,若是一直繞圈子開,久了也會感到無趣,甚至空虛。芸需要想一想,這些她所擁有的能力、聰明、經驗,都是她的資源與工具,最終要用在什麼地方,要協助她往哪裡去呢?

    Wednesday

    WEEK_❶〈婚姻末日〉

    伴侶諮商或治療(couples counseling or therapy)相較於個人治療,因為多了一個人,氛圍完全不一樣,情況也動態許多。當一對伴侶在婚姻關係中接受諮商或治療,也稱做婚姻諮商或治療(marital counseling or therapy)。通常,在做治療之前,我會跟兩人一起見面,了解狀況,然後再分開晤談,了解個人的體會與理解。

    對心理師來說,起初很重要的工作是要決定治療的方向與目標:雙方要繼續努力,還是好聚好散?還是不知道,需要釐清?這其中,是否有第三者、第四者,而當事人是否知道這些人的存在,都是在治療前要先了解的。

    許多時候,這些事實是需要在單獨會談的時候,才比較容易得到確切的細節。有時,一開始決定的目標,在治療過程中,也可能改變:本來不想繼續了,談談後又覺得有希望;本來想要挽救,討論後卻覺得累了、算了;一開始不確定,過了一段時間就比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等等。

    小莉跟浩威是一對年輕夫妻。他們是在唸大學的時候認識,進而戀愛、交往。

    兩人本來想唸完研究所後再結婚,但又考慮出國唸書期間彼此好有個照應,就趕忙在出國前結了婚。目前兩個人都已經完成學業,找到工作了。小莉在工作上很受老闆賞識,是一家大公司的行銷副理。浩威在公家機關做事,有穩定的工作。

    自從出國後,環境、生活、文化的壓力,以及在婚姻中的磨合與適應,讓他們的關係經歷了許多的考驗。

    離婚這件事,也反覆地被提出來,最近一年來,提到離婚的頻率越來越高,甚至有一次在吵架的時候,就上網把制式的協議書印出來要簽名了。但就在這個時候,小莉發現自己懷孕了。這在兩人已經緊張的關係中,又跑出了一個對他們婚姻具有很大影響和衝擊的變數。

    「我實在受不了她的脾氣,全世界就只有她是對的……」浩威皺著眉頭,大大地嘆了一口氣。

    「他受不了我?」小莉當著浩威的面,用的是第三人稱,所以……她是在對我說話,我是小莉說話的對象,但言語中提到的浩威,就坐在她旁邊。小莉目不斜視地看著我,用「他」來指稱隔壁的,他的丈夫。

    我不是清官,也沒有想要判斷他們的家務事,但在做婚姻治療的過程中,我常常有被當成公證人、裁判或是法官的感覺。我看著小莉,知道她還沒說完。

    「跟他一起生活,有時候比單身時還覺得孤單。單身的時候,我可以接受身邊沒人、沒伴。但結了婚,就會預期身邊有人陪伴,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啊!他可不是我的幻覺吧?」小莉諷刺地說。

    「但這人怎麼常常跟不存在一樣?任何需要花點精力、動點腦的事,都不能靠他。至少單身的時候,我顧好自己就好。現在要有孩子了,我是不是會跟單親沒兩樣?」

    小莉對著我抱怨坐在她旁邊的浩威,她的丈夫,從單身說到單親,言詞犀利,情緒激動。

    ◆破壞婚姻的四項因素

    根據婚姻大師約翰.戈特曼(John Gottman)的研究,在伴侶或婚姻關係中,有四大因素會對關係造成極大的破壞和威脅)。

    戈特曼用基督教《聖經.啟示錄》裡,在描述世界末日時提到的四匹馬,或稱作四騎士(4 horsemen),來比喻這四項破壞婚姻的因素。在《聖經》中,這四騎士分別代表了:征服、戰爭、飢荒和死亡。對應這世界末日四騎士,在婚姻中代表的是:批評、鄙視、防衛和拒絕回應。

    批評(criticism),在此的用法不同於抱怨(complaint)。後者主要是針對事件,前者是針對個人。例如,你今天不回來吃飯也不講一聲,害我準備那麼久(這是抱怨);還是,你就是那麼自私,從來都不會為別人想(這是批評)。

    鄙視(contempt),更勝於批評,帶有高人一等、不尊重,甚至輕視對方的意味,例如,我對你沒什麼期待,反正你也不會有什麼驚人的表現。

    防衛(defensiveness),是感覺被攻擊時需要保護自己的反應。當我們覺得被冤枉,或遭受不公平對待的時候,會感覺是受害人,要為自己找很多理由來解釋自己的行為,例如,被對方說事情沒做好的時候,可能會說:「我壓力真的好大,我有多忙,你知道嗎?」如果一個人常被批評或藐視,可能會發展出這一類型的防衛心理模式。

    最後,拒絕回應(stonewalling),原意是在關係中築起一道硬得像石頭的高牆,對伴侶不理不睬,不處理對方所釋放的任何訊息。這時候,對方不管說或做什麼,都會像碰到牆壁一樣,完全得不到回應,只得到沉默、冷漠,或避重就輕地轉移話題。

    我們連目標都還沒有設定,在小莉與浩威短短幾句的對話中,我已經看到婚姻末日中的三個騎士了:批評、鄙視和防衛。

    拒絕回應,我目前還沒看到,但並不代表沒有。這真是個具有挑戰的開始。

    〈作者序〉從我到我們,改變需要時間發酵

    ──國際心理學家陳永儀

    「你這工作真好,陪人聊聊天,就可以收費!」

    這是許多人得知我是心理師後,常有的反應。這工作真好,我深有同感。從事這行業,我很珍惜每一次與病人、家屬的互動,滿心感謝他們所賦予我的信任。

    不過,信任的背後,是責任;珍惜的另一面,是付出。這工作的本質主要是用言語,所使用的工具包括溝通與互動,所以確實跟聊天是很類似的。不同的,可能是在診間裡面,心理師的狀態,並不如聊天時的輕鬆。

    在這本書裡,我與大家分享在心理治療室的診間內與病人們的互動,以及當下我的思考過程。為了確保當事人的權益與隱私,所有人物與情節皆經過化名、改編,已非指向特定人,可以辨識身分的細節,包括時間、地點也都有稍作修改,但議題與感受都與事實相符。

    在我的經驗中,我們華人是既聰明又願意努力的一群人。或許是受了文化背景與歷史的影響,我們對情感的看法、溝通方式或對其重要性的認知,有一些屬於我們獨特的習慣與看法。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處在這個與其它不同世界距離越來越近的國際化環境中,經歷不同文化、背景、環境的融合與衝擊,讓人有機會思考自己既有的習慣,見到不同的做法。

    書中的幾位當事人,在各方面,都是表現優異的典型華裔美國人,他們處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扮演截然不同的角色。在優秀甚至令人羨慕的外表下,他們同樣地在感情中掙扎、摸索與學習。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在這世上找不到第二個你。你,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你的感受,最終只有你自己知道,只有你自己能體會。期待有人可以完全理解你,是註定要失望的。別人能夠盡力做到的,也就是願意嘗試去了解你。

    若從這角度來看,每個人似乎都是寂寞的。

    但是,人類在這世界上,擁有著共同的經歷。我們都會面臨失去的悲傷,達到目標的成就感,以及得到與擁有的快樂和滿足。這些人與人之間的「共性」,是連結彼此的力量,是讓「我」,可以成為「我們」的凝聚力與歸屬感。

    最後,這本書的架構與呈現方式,也是我想要傳達給讀者的歷程,希望能帶著讀者進入診間,感受心理師與病人的互動,以及心理師需要經常切換與面對不同病人的情境。

    當初也有考慮到在一週內要切換五個不同人物,對讀者來說是否會是一個負擔?那時有考慮將結構設為每一位病人連續五週問診的呈現方式。但我想要傳達的訊息是:人的改變是需要時間、過程、發酵、反思;在這個凡事求快的環境中,大家都習慣抄捷徑,等不及地要走下一步,但心靈的成長、關係的建立、愛的學習,是急不來的。在每一次的問診後,病人都有至少一週的時間思考,我希望帶著讀者一起來體驗這個過程。

    盼望,這樣的呈現方式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讀者們也會喜歡這樣的挑戰。
    〈作者序〉從我到我們,改變需要時間發酵

    ──國際心理學家陳永儀



    「你這工作真好,陪人聊聊天,就可以收費!」

    這是許多人得知我是心理師後,常有的反應。這工作真好,我深有同感。從事這行業,我很珍惜每一次與病人、家屬的互動,滿心感謝他們所賦予我的信任。

    不過,信任的背後,是責任;珍惜的另一面,是付出。這工作的本質主要是用言語,所使用的工具包括溝通與互動,所以確實跟聊天是很類似的。不同的,可能是在診間裡面,心理師的狀態,並不如聊天時的輕鬆。

    在這本書裡,我與大家分享在心理治療室的診間內與病人們的互動,以及當下我的思考過程。為了確保當事人的權益與隱私,所有人物與情節皆經過化名、改編,已非指向特定人,可以辨識身分的細節,包括時間、地點也都有稍作修改,但議題與感受都與事實相符。

    在我的經驗中,我們華人是既聰明又願意努力的一群人。或許是受了文化背景與歷史的影響,我們對情感的看法、溝通方式或對其重要性的認知,有一些屬於我們獨特的習慣與看法。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處在這個與其它不同世界距離越來越近的國際化環境中,經歷不同文化、背景、環境的融合與衝擊,讓人有機會思考自己既有的習慣,見到不同的做法。

    書中的幾位當事人,在各方面,都是表現優異的典型華裔美國人,他們處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扮演截然不同的角色。在優秀甚至令人羨慕的外表下,他們同樣地在感情中掙扎、摸索與學習。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在這世上找不到第二個你。你,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你的感受,最終只有你自己知道,只有你自己能體會。期待有人可以完全理解你,是註定要失望的。別人能夠盡力做到的,也就是願意嘗試去了解你。

    若從這角度來看,每個人似乎都是寂寞的。

    但是,人類在這世界上,擁有著共同的經歷。我們都會面臨失去的悲傷,達到目標的成就感,以及得到與擁有的快樂和滿足。這些人與人之間的「共性」,是連結彼此的力量,是讓「我」,可以成為「我們」的凝聚力與歸屬感。

    最後,這本書的架構與呈現方式,也是我想要傳達給讀者的歷程,希望能帶著讀者進入診間,感受心理師與病人的互動,以及心理師需要經常切換與面對不同病人的情境。

    當初也有考慮到在一週內要切換五個不同人物,對讀者來說是否會是一個負擔?那時有考慮將結構設為每一位病人連續五週問診的呈現方式。但我想要傳達的訊息是:人的改變是需要時間、過程、發酵、反思;在這個凡事求快的環境中,大家都習慣抄捷徑,等不及地要走下一步,但心靈的成長、關係的建立、愛的學習,是急不來的。在每一次的問診後,病人都有至少一週的時間思考,我希望帶著讀者一起來體驗這個過程。

    盼望,這樣的呈現方式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讀者們也會喜歡這樣的挑戰。
    〈作者序〉從我到我們,改變需要時間發酵──陳永儀

    〈閱讀方式說明〉一本書,擁有兩種閱讀樂趣

    〈角色介紹〉從五個角色中,都能看見自己的故事

    〈前言〉候診

    CH01 第一週 傾聽,迷失的自己

    【星期一:戀人角色】

    ◆〈信任〉信任不是要來的,是要證明自己是可以被信賴的。

    【星期二:自我角色】

    ◆〈目標〉你走得很快,也很有效率, 但你可以告訴我,你要去哪裡嗎?

    【星期三:夫妻角色】

    ◆〈婚姻末日〉跟他一起生活,有時候比單身時還覺得孤單。

    【星期四:親子角色】

    ◆〈是我選了你〉彼此的合適程度,是由雙方一起決定的。

    【星期五:家人角色】

    ◆〈失去靠山〉曾經承諾過,要永遠愛她、照顧她的父母,竟然離她而去了。

    CH02 第二週 理性與感性,是相斥還是互補?

    【星期一:戀人角色】

    ◆〈愛情,不需要道理〉我碰到一生當中最愛的人,卻發現竟然如此的不能溝通。

    【星期二:自我角色】

    ◆〈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當你做一個選擇的時候,所放棄的最大好處。

    【星期三:夫妻角色】

    ◆〈好勝心〉在親密關係中,好奇心,比好勝心更重要。

    【星期四:親子角色】

    ◆〈心理師,能為我做什麼?〉這個問題,我要誠實誠心地回答,不能給予不切實際的期待。

    【星期五:家人角色】

    ◆〈好意〉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感受。

    CH03 第三週 該符合別人期待,還是滿足自我需求?

    【星期一:戀人角色】

    ◆〈世俗框架〉大環境的壓力,在不同人身上的影響力也可能不太一樣。

    【星期二:自我角色】

    ◆〈跟著計畫走就好〉一切都該在計畫中,但這些是「誰」的計畫?

    【星期三:夫妻角色】

    ◆〈遊戲規則〉親密關係,可以激起我們內心深處強烈的動力。但是這動力可以建造感情,也可以摧毀它。

    【星期四:親子角色】

    ◆〈玩笑〉別人對你開玩笑的時候,給你的感覺是什麼?

    【星期五:家人角色】

    ◆〈怎樣才算正常?〉經歷重大事件,個人的整個系統都會受到撼動,甚至當機。

    CH04 第四週 交流,從關係互動中找回自己

    【星期一:戀人角色】

    ◆〈差異,所擦出的火花〉越不一樣的人,彼此的吸引力應該越高。

    【星期二:自我角色】

    ◆〈盲點〉盲點,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跟聰明或能力無關。

    【星期三:夫妻角色】

    ◆〈歸因〉記憶的可信度低得可憐,不像電腦的硬碟可正確地記錄所有資訊。

    【星期四:親子角色】

    ◆〈請聽我講,不要幫我想〉到地獄的路,是被善意所鋪出來的。

    【星期五:家人角色】

    ◆〈我在,故我思〉存在心理治療的主要目的,就是協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經歷,而不是解釋經歷。

    CH05 第五週 同理與陪伴,讓感情紮根與昇華

    【星期一:戀人角色】

    ◆〈同理心〉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體會對方的感受。

    【星期二:自我角色】

    ◆〈直覺〉直覺可能會受個人經歷的影響,但它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星期三:夫妻角色】

    ◆〈感情銀行〉約會的重心,是放在對方與「我們」的身上,「自我」的比例比較少。

    【星期四:親子角色】

    ◆〈尋根〉自我認同是人生發展很重要的一環,也就是尋找「我是誰?」的歷程。

    【星期五:家人角色】

    ◆〈記憶〉我不願意永遠失去他們,希望可以見證他們曾經在這世上存在過的痕跡。
    前言〈候診〉



    我與幾位其他心理師,共用一個候診室。到了與病人約好的時間,各個心理師就會從診間,也就是我們各自的辦公室出來,把屬於自己的病人領入自己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