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心理 人際關係】 > 心理

    【AUB】你發生過什麼事:【Amazon及紐約時報暢銷第1名!】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_歐普拉.溫芙蕾, 布魯


    作者: 歐普拉.溫芙蕾,布魯斯.D.培理,康學慧
    出版社: 悅知文化
    ISBN: 9789865101954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339
    售價: 29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406450

    書況補充說明:D多處摺頁標籤、水痕、字跡、破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KJ3】End-of-Life Issues, Grief, and Bereavement: What Clinicians Need
    作者:Qualls,SaraHonn(EDT)/Kasl-godley,JuliaE.(EDT)
    售價:1899
    【LE1】Developing Gestalt Counselling: A Field Theoretical and Relation
    作者:MacKewn,Jennifer
    售價:1979
    【HEC】Base Instincts: What Makes Killers Kill?_Pincus, Jonathan H.
    作者:Pincus,JonathanH.
    售價:429
    【MK5】波動を知って100歳を得よう_日文_日比孝吉
    作者:日比孝吉
    售價:539
    【J78】自殺危機處理:合作取向_大衛.賈伯斯
    作者:大衛.賈伯斯
    售價:229
    【KEU】The Creative Habit: Learn It and Use It for Life : A Practical G
    作者:Tharp,Twyla/Reiter,Mark
    售價:489
    【L3I】夢診 : 從夢境看疾病_左蕾, 席君, 馬淮作
    作者:左蕾,席君,馬淮作
    售價:199
    【L1E】瞬間成為冷讀術高手-實做版_陳光棻, 石井裕之
    作者:陳光棻,石井裕之
    售價:169
    【JSF】一分鐘驚艷簡報術_劉滄碩
    作者:劉滄碩
    售價:249
    【LVM】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_樸豫眞,  梁如幸
    作者:樸豫眞,梁如幸
    售價:19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D多處摺頁標籤、水痕、字跡、破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406450

    [ISBN-13碼] 9789865101954

    [ISBN] 9865101955

    [作者] 歐普拉.溫芙蕾, 布魯斯.D.培理, 康學慧

    [出版社] 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3/04

    [裝訂/規格] 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目錄]
    前言

    這是一把鑰匙,幫助我們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

    第1章理解世界

    要瞭解現在的你為什麼這樣,「你發生過什麼事? 」絕對是關鍵問題。

    第2章尋求平衡

    壓力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某個需求或困難導致我們失去平衡──偏離調節的「設定值」。

    第3章被愛的方式

    如果從來沒有被愛過,那麼大腦中讓人類去愛的神經網路就會欠缺發展。只要給予愛, 就能讓沒有感受過愛的人學會去愛。

    第4章創傷光譜

    創傷就像發生船難。你必須重建內在世界。而重建的一部分,療癒的一個步驟,便是要回去看那艘毀壞的船──以前的世界觀。

    第5章將點連成線

    當你思考你的個人反應模式,學會在當下的感受與本能反應之間拉出一點空間,就可以讓自己保持在現實中,並且最終贏得控制。

    第6章從應對到療癒

    「你發生過什麼事?」當中有另一個很重要的面向,也就是「你沒有發生過什麼事?」基本上就是,你是不是缺少愛?「忽視」毒害的程度,不亞於創傷。

    第7章創傷帶來的智慧

    社交連結建立復原力, 復原力有助於創造創傷後智慧,有了智慧就有希望。你自己擁有希望,那些見證、參與你療癒過程的人也會擁有希望,整個社群都有希望。

    第8章我們的大腦、我們的偏見、我們的系統

    如果無法體認自己內在的偏見以及所屬體制的結構性偏見──因為種族、性別、性取向而產生的偏見──就無法真正成為創傷知情的專業人員。

    第9章現代世界的人際關係貧乏

    要是家人不相聚吃飯,朋友不出去見面,而只是透過簡訊或推特溝通,那麼,我們便無法創造出那種正向、健康、有來有往的人際連結模式。

    第10章現在我們需要什麼

    當一個人將自己貼上壞或笨的標籤、相信這就是命運時,光是瞭解到事出有因,便足以帶來改變人生的契機。

    後記

    原諒自己、原諒他們。走出你的過去,走上未來的道路。

     

    參考資料

    讚揚與感謝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 這本書,將永遠改變你看待自己人生與他人的方式 }

    也許一直以來,我們都問錯了問題,用錯了幫助自己和他人的方法。

    真正該問的,不是:「你有什麼問題?」

    而是:「你發生過什麼事?」

    ******

    媒體領袖歐普拉與創傷研究專家培理醫生共同著作,

    結合傑出的敘事力與心理學、神經科學知識,

    關於創傷、復原,以及療癒的對話。

    ******

    博客來當月選書

    英美同步4月出版,版權售出28國

    出版24小時,旋即登上AMAZON 第1名

    紐約時報暢銷書第1名

    長踞AMAZON大眾發展心理學╱焦慮失調類別前3名

    書評網goodreads超過兩萬人評價,4.5星好評

    英國AMAZON 4.7星好評

    你是否曾經被別人這麼說過?

    ◇總是討好別人

    ◇心不在焉

    ◇動不動就換工作

    ◇自毀人生

    ◇不善於經營關係

    你是否無法理解以下的人?

    ◇毫無理由的大發脾氣

    ◇莫名其妙做出攻擊行為

    ◇無法表現出該有的樣子

    也許你曾經想過:「為什麼我會這樣做?」或是「為什麼我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而我們更時常用過高的標準審視、責怪自己,或是身邊最親近的人。

    在這些時候,我們該問的,不是「你有什麼問題?」而是:「你發生過什麼事?」

    生命早期的經歷,在長大成人後仍深深影響我們。試著去探索行為的背後成因,就能重新建立對自我價值的感受,進而幫助我們理解他人,以及重塑自己的人生。

    媒體領袖歐普拉與精神科醫生培理,透過對談,深入探討創傷的機制與復原的本質。歐普拉暢談自身經歷與受訪者們的故事,培理醫生則以腦科學分析與案例分享,讓我們理解該如何透過大腦獨特的適應力,認識創傷,重建心理韌性。

    「曾經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能夠成為你的力量。

    所有時間、所有時刻,你都在培養堅強。」──歐普拉•溫芙蕾

    【各界盛情推薦】

    精神科醫師、作家 王浩威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諮商心理師 李家雯

    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

    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留佩萱

    兒童福利聯盟兒童創傷療癒中心營運長 高小帆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楊智傑

    諮商心理師、《接住墜落的青少年》作者 蔡宜芳

    臨床心理師 劉仲彬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以上按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邀請你一起閱讀《你發生過什麼事》這本書,一同檢視過去的經驗如何形塑現在的自己,以及幫助自己建立療癒社群,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走上療癒之旅。──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留佩萱

    如果你時常自問:「我到底是怎麼了!我有什麼毛病?」的話,這本書將帶你學習用另一種更溫柔、更宏觀的角度來認識自己、療癒自己。第一個重要的起步,就是好好問問自己:「在我成長的路上,遭遇過哪些對我來說很關鍵的事?」──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書中分享的每個受創靈魂的故事乍看似乎都很絕望,然而一旦以「你發生過什麼事?」的角度去探討,就能發現一切都有脈絡可循。──兒童福利聯盟兒童創傷療癒中心營運長 高小帆

    在本書中,歐普拉的每次提問,皆由大眾視角出發,從創傷理解生活。培理醫生的每段回應,都在為現實案例發聲,讓生活療癒創傷。──臨床心理師 劉仲彬

    當您身邊遇到心理健康出問題的朋友時,請試著問:「你發生了什麼事?」,也許能幫助對方,走出憂鬱與創傷的迷霧森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楊智傑

    透過本書深入淺出的介紹,人們可以清楚地瞭解,心理層面的創傷其實是可以造成神經生理層面的永遠性傷害;而這樣的神經傷害,又會造成更多在行為和社會適應上的困擾。──精神科醫師、作家 王浩威

    我長期和青少年及他們的家庭工作,孩子許多問題行為,可能和重要他人如何對待他們有關。這本書幫助我們看見創傷如何影響大腦,我們可以如何運用復原力療癒自己。──諮商心理師、《接住墜落的青少年》作者 蔡宜芳

    閱讀本書,重新自我對話,調整與世界的連結,設好界限,再度塑造歷經療癒後的嶄新自己。──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唯有深入理解這些有害的互動、瞭解創傷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自我療癒,才能幫助自己擺脫童年受創的陰影,重新活出自在的生命。──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

    透過歐普拉與培理醫生兩人的精闢對話,緩緩為你的生命,啟動改變大腦神經迴路的契機。如同書中所說的概念,面對創傷,或許陪伴是最佳解答。而此書的陪伴,定能為你開創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諮商心理師 李家雯
    歐普拉•溫芙蕾

    全美收視率最高且屢獲殊榮的《歐普拉脫口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節目主持人及監製、全球媒體領袖與知名慈善家。除了每年捐助大筆款項給學校、在南非創立女子領導學院,還促成以保護兒童為目的之「歐普拉法案」。

    歐普拉的影響力遍及媒體文化、政治、教育、出版等各層面,除了九度獲選《時代雜誌》百大最有影響力人士,《富比世》雜誌也評選她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人。

    著有《關於人生,我確實知道……》等多本暢銷書。

    布魯斯•D•培理 博士

    醫學博士、兒童精神科醫生、神經學家,也是神經序列網絡(Neurosequential Network)負責人、兒童創傷學院(ChildTrauma Academy)的資深研究員、以及芝加哥西北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兼任教授。

    與瑪雅.薩拉維茲(Maia Szalavitz)合著有《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以治療受虐兒童的個人經驗為基礎,另著有《為愛而生》(Born for Love,暫譯)等。

    康學慧

    英國里茲大學應用翻譯研究所畢業,從事專職翻譯多年。現居於寶島後山的小鎮,沉醉於書香、稻香與米飯香。譯作有《小鎮書情》、《等待貝里葉先生》、《永夜漂流》(以上均由悅知文化出版)等。
    作者序

    這本書獻給身邊有人曾經遭遇創傷的讀者,無論那個人是你的父親、母親、伴侶、孩子。如果你或所愛的人曾經被貼上以下的標籤,這本書也很適合你:「總是討好別人」、「自毀人生」、「搗蛋鬼」、「愛計較」、「心不在焉」、「動不動就換工作」、「不善於經營關係」。如果你只是單純想更瞭解自己和別人,這本書同樣很適合你。

    我們知道閱讀這本書將帶來很多想法與感觸――有時候,那些感觸可能會很難過、很痛苦。書中有些內容相當強烈,甚至令人不適,可能會有些讀者覺得難以消化。也或許會有讀者不熟悉腦科學概念,一開始難以理解。請給予我們和你自己耐心與信心。

    閱讀過程中倘若感到太過辛苦,就先停止。把書放下,休息一個小時或一個星期。等你感覺可以繼續閱讀時,書會在原處等候。當你準備好繼續探索為何人生遭遇會塑造一個人的想法、感受等等,歡迎你再回來。說不定你能夠找到一條前進的道路。

    前言

    【歐普拉•溫芙蕾】

    「不准哭。」她會這樣警告。「最好給我安靜。」

    我收起所有表情。我的心臟停止跳動。我用力咬住下唇,以免不小心發出聲音。

    「我愛妳才會打妳。」她在我耳邊重複這句辯解。

    小時候,我經常被「教訓」。在那個年代,照顧者以體罰的方式管束兒童是稀鬆平常的事,大家都覺得沒什麼不對。我外婆海蒂梅熱衷於這種教育方式,但早在三歲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所遭遇的事絕對是錯的。

    記憶中最糟的一次體罰經驗,發生在星期天早上。在我們的生活中,上教堂是一件大事。出門參加禮拜之前,我奉命去屋後的水井汲水,因為外公外婆的農舍沒有室內管路。外婆透過窗戶看到我把手指放進水裡玩,她非常生氣。其實我不是故意搗蛋,只是在做白日夢,小孩都會這樣。她之所以生氣,是因為那是我們的飲用水,而我竟然把手放進去。後來,她問我是不是在玩水,我說「沒有」。她把我按倒,用力鞭打我,我挨打的地方都腫了。打完之後,我忍痛換上星期天上教會專用的白色洋裝,血滲透出來,染紅筆挺的布料。看到衣服弄髒,她火冒三丈,責怪我把血弄到洋裝上,然後送我去主日學校。在美國南方的農業地帶,黑人小孩都是這樣長大的。我認識的人全部挨過鞭打。

    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能招來一頓打。把水打翻、打破玻璃、太愛講話、太好動。我曾聽一位黑人喜劇演員說:「最長的一段路,就是挨打的時候自己去拿鞭子。」我不只得自己去拿鞭子,有時候如果剛好沒有鞭子,我還得自己去找一根來―細瘦的小樹枝最好用,但如果太細,我就要把兩、三根編在一起,這樣才夠力。外婆經常強迫我幫她編鞭子。有時候她不會立刻打我,而是存到星期六晚上,等我剛洗過澡還沒穿上衣服的時候一次打。

    打完之後,我連站著都很勉強,她會叫我「不准擺臭臉」,命令我笑。把這件事埋藏起來,就像沒有發生過。後來我發展出敏銳的直覺,能夠立刻察覺山雨欲來。我學會辨認外婆聲音的變化,以及特別的「眼神」,知道我惹她不高興了。她不是壞人,我相信她很關心我,希望我當個「好孩子」。我明白只有乖乖「閉嘴」或安靜,才能讓懲罰與疼痛快點過去。那之後的四十年,根植極深的創傷造成順從制約模式,影響了我所有的人際關係、互動模式,以及人生中的每個決定。

    遭受體罰,然後又不准哭甚至被迫要笑,這樣的經歷造成長期的影響:我大半輩子都在拚命討好別人。假使我所受的教養不是那樣,或許也不必花上半生的時間,學習如何設定界限並且說「不」。

    成年之後,我很慶幸能夠和許多人建立長期、穩定、充滿愛的關係。童年遭遇的體罰打罵、情感斷裂、關係破碎,這些經歷確實幫助我成為獨立自主的人。正如英國詩人威廉•歐內斯特•亨利(William Ernest Henley)那首勵志詩<打不倒的勇者>中震撼人心的句子:「我是自身靈魂的船長,自身命運的主宰。」

    千百萬人有著與我相仿的童年經驗,他們長大之後相信自己的人生毫無價值。

    與布魯斯•培理醫生的討論,以及數萬位受訪者參與「歐普拉秀」(Oprah Winfrey Show)並勇敢說出人生故事,讓我明白了一件事:那些原本應該照顧我的人卻那樣對待我,所造成的影響不僅僅只是情緒層面而已,也有生物方面的反應。透過與培理醫生的合作,我得以睜開眼睛看見一個事實:儘管我童年時曾經遭受虐待與創傷,但我的大腦找到各種適應的方式。

    我們所有人的希望就在這裡―─大腦神奇的獨特適應力。

    如同培理醫生在本書中的說明,理解心理壓力或早年創傷會引起大腦怎樣的反應,有助於看清過去發生的事如何塑造出我們現在的模樣與行為,為何做出我們所做的那些事。透過這層濾鏡,我們可以重新建立對自我價值的感受,最終調整對環境、情況、關係的反應。換言之,這是一把鑰匙,幫助我們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

    【布魯斯•D•培理】

    (前略)

    二○一八年,我和歐普拉共同錄製「六十分鐘」(60 Minutes)節目,探討「創傷知情照護」(Trauma-Informed Care)。雖然我們對談的內容最後只剪成兩分鐘片段,但數百萬人看到、聽到了這些內容,更給予創傷工作專業人士極大的鼓舞。但還有太多事情要說。

    我們那次談話的熱忱,部分反映了歐普拉本身對這個議題的重視程度。在CBS頻道的「今日晨報」(This Morning)節目中,歐普拉對主播蓋兒•金(Gayle King)表示,只要能讓更多人注意到創傷對兒童腦部發展的重大影響,她甚至願意在桌子上跳舞。在CBS頻道為那集「六十分鐘」節目製作的後續訪問中,歐普拉說那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報導。

    歐普拉的職業生涯一直在探討虐待、忽視與療癒。她致力於讓民眾瞭解創傷相關的議題,甚至成為節目的特色。數百萬人看歐普拉在節目中訪問曾經有過各種創傷經驗的人,以及相關專家,她聆聽他們的故事,和他們交心,給予安慰。她探索過創傷性失落、虐待、性侵、種族歧視、厭女心態、家庭暴力、社群暴力、性別與性向認同問題、非法監禁,以及其他種種創傷造成的衝擊,並透過節目幫助我們探究健康、治療、創傷後成長以及復原力。

    二十五年來,「歐普拉秀」以深入省思的方式,觀察成長期負面經驗、挑戰、痛苦、壓力、創傷與復原力。一九八九年,她探討解離性身分疾患;一九九七年則是童年早期經驗對腦部發展的重要性;二○○五年,領養兒童權利;二○○九年,嚴重忽視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其他更多議題。可以說她的節目鋪了一條路,迎來對這些議題大規模、系統性的關注。節目最後一季中,有一集請來兩百位男性,包括演員泰勒•派瑞(Tyler Perry),揭露曾經遭受性侵的過去。從以前到現在,她一直為遭受困境與創傷的人們發聲,給他們引導,未來也將繼續下去。

    從在一九八九年初識以來,我和歐普拉討論創傷、大腦、復原力、療癒,在許多方面,這本書集所有討論之大成。書中以對話和真實故事,展現其中暗藏的科學。

    發展、大腦、創傷,關於這些議題的面向實在太多,不可能在一本書中講完,尤其是一本透過故事解說的書。這本書中使用的詞彙與概念闡述了成千上萬專業人員的努力,包括科學家、臨床醫生,以及許多領域的研究人員,從基因到流行病學到人類學。這本書適合任何人、所有人。

    書名「你發生過什麼事」呈現出觀點的改變,強調過去如何塑造我們現在的功能。這句話源自於珊德拉•布魯姆博士(Dr. Sandra Bloom)的開創性工作團隊,他們開發出「避難所模式」(Sanctuary Model)。布魯姆博士寫道:

    大約一九九一年左右,我們(避難所治療團隊)正在進行小組會議,討論我們的住院病人單位。自從我們針對創傷問題進行辨識與回應,尤其是現在被稱為「童年負面經驗」的那些狀況―我們治療的病人,問題大多源自於此―那之後發生了很多變化,我們努力想加以描述。兒童社工師喬•佛戴拉諾(Joe Foderaro)向來觀察犀利,他說:「不就是因為我們將最基本的疑問從『你有什麼毛病』改成『你發生過什麼事』?」

    我和歐普拉認為,這個最基本的疑問「你發生過什麼事」,有助於幫助每個人更加瞭解經驗如何塑造我們―無論是好的經驗或不好的。我們希望藉由分享這些故事與科學概念,讓每位讀者能以各自的方式得到啟發,幫助所有人找到更好、更圓滿的人生。

    【各界好評】

    療癒並不是要抹除過去的痛苦記憶和情緒,而是要給予空間,讓這些過去無法舒展的痛苦情緒出現、好好處理與消化,然後建立一個新的應對機制,而不是凍結在過去的生存模式中。而這樣的療癒需要一個療癒社群,需要可以支持你、讓你倚靠的人們陪你一起度過。

    所以,我想邀請你,一起閱讀《你發生過什麼事》這本書,一同檢視過去的經驗如何形塑現在的自己,以及幫助自己建立療癒社群,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走上療癒之旅。──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留佩萱

    如果你常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常常感到格格不入;如果你時常自問:「我到底是怎麼了!我有什麼毛病?」的話,這本書將帶你學習用另一種更溫柔、更宏觀的角度來認識自己、療癒自己。第一個重要的起步,就是好好問問自己:「在我成長的路上,遭遇過哪些對我來說很關鍵的事?」──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無論再不合理的行為,只要知道背後的成因,幾乎都有道理可循。」神經科學家也是兒童心理醫生的布魯斯‧D‧培理,在本書中運用許多臨床案例說明一個人過去的遭遇,尤其是童年負面經驗如何影響了他們大腦運作的方式,並直接導致了某些行為後果。媒體領袖和南非女子領導學苑創辦人歐普拉‧溫芙蕾由自身童年受虐以及多年訪談創傷倖存者的經驗出發,與培理醫師展開了解碼創傷、大腦、復原力、療癒的對話。

    他們所分享的每個受創靈魂的故事乍看似乎都很絕望,然而一旦以「你發生過什麼事?」的角度去探討,就能發現一切都有脈絡可循。同時,只要受創者身邊的人,無論是父母、教師,伴侶還是心理醫師能夠協助他們理解大腦有可塑性,可以改變,並且願意與他們建立安全、穩定的關係,陪伴他們面對和接納創傷,學習調節自我的情緒狀態,就能增強他們的復原力,讓他們在創傷復原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行。──兒童福利聯盟兒童創傷療癒中心營運長 高小帆

    一本心理科普書的首要任務,是算出精準的入射角,將專業知識送進生活裡。不扮高深,不掉書袋,用「普羅大眾的視角」與「貼合現實的案例」,做為知識的推進器。

    在本書中,歐普拉的每次提問,皆由大眾視角出發,從創傷理解生活。培理醫生的每段回應,都在為現實案例發聲,讓生活療癒創傷。一問一答之間,解剖出創傷的前因後果,串連了療癒的起承轉合。而這才是一本心理讀物該有的樣子。──臨床心理師 劉仲彬

    對於心理健康出問題的人,周遭人們的反應往往是:「你能不能想開一點?」殊不知,一個心智健康的人,有能力做出改變來應付各種各樣的刺激或壓力,這個改變的能力,使得健康的人不會掉進特定的行為模式。然而,創傷經驗會讓大腦陷入單調的反應迴路,表現負面的思考或行為而無法逃開。

    在此特別推薦《你發生過什麼事》這本書,透過一系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個案的治療過程,告訴我們如何走出創傷與憂鬱,借助心理重建的過程,幫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增加其選擇不同思考方向的能力,避免思考與情緒再次陷入惡性循環的單調模式。讀了這本書,當您身邊遇到心理健康出問題的朋友時,請試著問:「你發生了什麼事?」,也許能幫助對方,走出憂鬱與創傷的迷霧森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數位醫學暨智慧醫療推動中心主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醫療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副主任 楊智傑

    透過本書深入淺出的介紹,人們可以清楚地瞭解,心理層面的創傷其實是可以造成神經生理層面的永遠性傷害;而這樣的神經傷害,又會造成更多在行為和社會適應上的困擾。這本書讓我們很容易的理解到,原來我們周邊有很多的人,他們的困擾、甚至他們造成別人困擾的問題,其實就是來自心理的創傷,特別是童年成長環境的創傷。──精神科醫師、作家 王浩威

    你在人際關係中,總是努力討好別人、怕被別人討厭嗎?你常常忍不住發飆,容易搞砸關係嗎?這些,都不是你的錯,可能和你曾經受的傷有關!

    我很喜歡這本書提到:不是問「你有什麼問題?」,而是問「你發生過什麼事?」我長期和青少年及他們的家庭工作,孩子許多問題行為,如偷竊、吸毒、割腕等,可能和重要他人如何對待他們有關。他們從家人身上感受到被愛或是不被愛,甚至是那些受虐或被忽視的經驗,早已記錄在腦幹的迴路中,影響孩子身心發展深遠。

    這本書,幫助我們看見創傷如何影響大腦,我們可以如何運用復原力療癒自己。願透過本書,我們都更能陪伴那個過去受傷的自己。──諮商心理師、《接住墜落的青少年》作者 蔡宜芳

    別忘了,你現在對孩子所做的任何事,都在在形塑著孩子對於自己當下、未來與過往回憶的深層影響。「你發生過什麼事?」讓受傷的心,跳脫一切是自己的錯,問題癥結總是因自己而起的扭曲歸因。閱讀本書,重新自我對話,調整與世界的連結,設好界限,再度塑造歷經療癒後的嶄新自己。──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曾經在一場親子講座上與一位父親對話,他從堅稱嚴厲的責打是因為愛孩子,到後來泣不成聲地談起童年受虐的經驗。我們慢慢地理解孩提時期受虐的傷害,如何持續影響他的情緒表達、睡眠困擾,乃至於管教孩子的方式。

    不過,形成創傷的方式不只是體罰,還包括許多隱微的互動,甚至是包裝在許多以愛之名所為的對待當中。唯有深入理解這些有害的互動、瞭解創傷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自我療癒,才能幫助自己擺脫童年受創的陰影,重新活出自在的生命。──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

    「你發生過什麼事?」不論我們有意識或無意識,這些經驗總會在人的身、心內留下。心裡的傷,身體會記住;靈魂的傷,大腦也會留下痕跡,再藉由我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透過認知思維、情緒變化、行為模式,產出、拓展,甚至複製傳遞。

    這幾年在心理諮商與治療的實務領域裡,「創傷知情」的概念,逐漸受到重視。人們開始在乎身心的創傷會如何影響改變大腦結構,也更進一步討論該如何處理、療癒這些我們不願意卻無法阻止的負面經驗,在我們身上所造成的影響。然而許多書籍,其內容不是過度艱澀專業,難以消化,就是過度單純化,於是在《你發生過什麼事》一書裡,透過歐普拉與培理醫生一來一往的提問與回答,一則一則清晰又令人心疼的故事,一幅又一幅淺顯易懂的圖表,我們得以更清楚窺見負面生活事件對個體在兒時生命與大腦發展,甚至未來長遠情緒調節與人際互動的真實影響。

    然而,當我們探究「你發生過什麼事?」,重點永遠不會是只停留在發生的事而已,而是事件發生之後呢?接下來又該怎麼辦?當我們對於這些生命經驗的影響有所覺察後,便有機會往復原的路徑走去。覺察,即是停損點。如同書中培理醫生的提醒:「如果沒有認清問題就很難改變」。接著,允許時間練習,讓大腦有機會建立新的神經迴路。

    你發生過什麼事?其實誰的生命不是帶著一兩個辛酸血淚故事?但發生過的事,不能決定我們最終生命的結局。我們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可能。代際創傷,也未必是永世的詛咒。

    唯有允許不同資源與能量,緩緩流進我們的生命,協助我們脫離框架,重新定義生命裡的不美好,我們才有機會掙脫過去生命的束縛,讓苦痛與煩惱成為滋養與力量。如果你願意,就讓《你發生過什麼事》一書成為你自我療癒的一道能量吧!讓歐普拉與培理醫生兩人的精闢對話,緩緩為你的生命,啟動改變大腦神經迴路的契機。如同書中所說的概念,面對創傷,或許陪伴是最佳解答。而此書的陪伴,定能為你開創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諮商心理師 李家雯
    作者序

    前言

    這是一把鑰匙,幫助我們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

    第1章 理解世界

    要瞭解現在的你為什麼這樣,「你發生過什麼事? 」絕對是關鍵問題。

    第2章 尋求平衡

    壓力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某個需求或困難導致我們失去平衡──偏離調節的「設定值」。

    第3章 被愛的方式

    如果從來沒有被愛過,那麼大腦中讓人類去愛的神經網路就會欠缺發展。只要給予愛, 就能讓沒有感受過愛的人學會去愛。

    第4章 創傷光譜

    創傷就像發生船難。你必須重建內在世界。而重建的一部分,療癒的一個步驟,便是要回去看那艘毀壞的船──以前的世界觀。

    第5章 將點連成線

    當你思考你的個人反應模式,學會在當下的感受與本能反應之間拉出一點空間,就可以讓自己保持在現實中,並且最終贏得控制。

    第6章 從應對到療癒

    「你發生過什麼事?」當中有另一個很重要的面向,也就是「你沒有發生過什麼事?」基本上就是,你是不是缺少愛?「忽視」毒害的程度,不亞於創傷。

    第7章 創傷帶來的智慧

    社交連結建立復原力, 復原力有助於創造創傷後智慧,有了智慧就有希望。你自己擁有希望,那些見證、參與你療癒過程的人也會擁有希望,整個社群都有希望。

    第8章 我們的大腦、我們的偏見、我們的系統

    如果無法體認自己內在的偏見以及所屬體制的結構性偏見──因為種族、性別、性取向而產生的偏見──就無法真正成為創傷知情的專業人員。

    第9章 現代世界的人際關係貧乏

    要是家人不相聚吃飯,朋友不出去見面,而只是透過簡訊或推特溝通,那麼,我們便無法創造出那種正向、健康、有來有往的人際連結模式。

    第10章 現在我們需要什麼

    當一個人將自己貼上壞或笨的標籤、相信這就是命運時,光是瞭解到事出有因,便足以帶來改變人生的契機。

    後記

    原諒自己、原諒他們。走出你的過去,走上未來的道路。

    參考資料

    讚揚與感謝)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