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人文 史地】 > 社會

    【BPM】第四版草稿:普立茲獎得主的非虛構寫作獨門技藝,從蒐集題材…_約翰·麥克菲, 劉泗翰


    作者: 約翰·麥克菲,劉泗翰
    出版社: 麥田
    ISBN: 9789863448518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239
    售價: 20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425968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BUQ】從貨幣讀懂世界經濟_濱矩子
    作者:濱矩子
    售價:159
    【BU6】消費社會學_彼得.柯睿耿
    作者:彼得.柯睿耿
    售價:229
    【AXW】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_哈拉瑞
    作者:哈拉瑞
    售價:339
    【IQ8】大崩壞_廖月娟, 賈德戴蒙
    作者:廖月娟,賈德戴蒙
    售價:129
    【ART】我們是誰?大數據下的人類行為觀察_克里斯汀.魯德
    作者:克里斯汀.魯德
    售價:99
    【BV4】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國人_陳破空
    作者:陳破空
    售價:169
    【EG6】大路:高速中國裡的低速人生_張贊波
    作者:張贊波
    售價:279
    【BWB】科技想要什麼_凱文.凱利
    作者:凱文.凱利
    售價:119
    【BVR】非典型副總統呂秀蓮(三冊)_呂秀蓮
    作者:呂秀蓮
    售價:679
    【BV9】西方主義:敵人眼中的西方原價_240_伊恩.布魯瑪、阿維賽.馬格利特(Ian Buruma, Avishai Margalit)
    作者:伊恩.布魯瑪、阿維賽.馬格利特(IanBuruma,AvishaiMargalit)
    售價:129
    【EHS】殺人魔名冊:全球150名極惡連環殺手檔案_傑克.羅斯伍德, 蕾貝卡.洛,  翁雅如
    作者:傑克.羅斯伍德,蕾貝卡.洛,翁雅如
    售價:54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425968

    [ISBN-13碼] 9789863448518

    [ISBN] 9863448516

    [作者] 約翰·麥克菲, 劉泗翰

    [出版社] 麥田

    [出版日期] 2021/01/07

    [裝訂/規格] 平裝 / 288頁 / 20.9 x 14.8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如果你覺得自己根本不是寫作的料,如果你總是缺乏自信

    ——別懷疑,你一定是作家。

    當代非虛構寫作大師親傳60年寶貴經驗

    普林斯頓大學半世紀以來啟發無數媒體人的寫作講堂

    寫作的本質,就是修改

    《紐約時報》書評:「我們這個時代最受推崇的非小說類敘事新聞記者,

    將以《第四版草稿》所傳授的技巧大放異彩。」



    ◎普立茲獎、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伊凡.桑德羅夫終生成就獎榮耀得主

    ◎《紐約客》逾半世紀專欄作家、「創造性非虛構寫作」的開拓者

    ◎《消逝中的中國》作者何偉、《列寧的墳墓》作者大衛.雷尼克啟蒙恩師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衛報》、《柯克斯書評》等重量級媒體大力盛讚

    ◎(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李桐豪(記者)、阿潑(文字工作者)、房慧真(報導文學作者)、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楊士範(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暨內容長) 、蔣亞妮(作家)、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一致推薦

    ▍本書特色

    1. 本書收錄作者過往的八篇散文作品,透過分析這些作品,作者分享了實用的知識、基本功、工具書的使用與寫作心法,並展現了深厚的駕馭文字功力,以合宜的節奏切中所欲要旨。

    2. 作者分享美國名作家在出版時遇到的種種問題,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被編輯改稿、菲力羅普斯與約翰齊佛與編輯的攻防戰的軼事。

    3. 本書2017年出版,在美國新聞、媒體界引起極大迴響,堪稱與1976年出版的《非虛構寫作指南》齊名的當代非虛構寫作教學書。

    4. 作者教學超過四十年,影響無數學生,教出來的人寫作人才包括作家、記者、撰稿人,遍及美國雜誌、報紙媒體。

    ▍內容簡介

    寫作這件事,

    一直要等改到第四版草稿才能看見曙光?

    寫作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於普林斯頓大學新聞系寫作課培育過一代又一代優秀媒體人的約翰•麥克菲,於本書八個章節中囊括所有非虛構寫作者關心的問題:採訪報導心法、文章結構、修改原則等等,以六十年寫作經驗,不藏私地提供最具體的寫作技巧與建議。

    大師傳授1:1+1=2.6寫作術

    若要同時描寫兩個主題或兩位人物,巧妙加入關鍵元素,就能延伸文章內容,形成「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大師傳授2:ABC/D法則

    如何寫好篇幅長、牽涉多位人物,又不失焦的文章?善用ABC/D法則,找出與欲寫的三個人物有關聯的人或事件當作分母D,貫穿三個獨立段落,如此一來,文章的結構便浮現出來。

    大師傳授3:高潮要在故事五分之三的地方

    以不違背時間序為原則,調動敘事次序,在全文約五分之三處安排高潮,就能吸引讀者注意力,有效彰顯主題。

    本書甫出版便穩據亞馬遜寫作技巧類書籍第一名,收錄分析文章結構的圖表、刪改文章的範例,以及與編輯、出版商拉鋸的寶貴經驗談。身為「創造性非虛構寫作」的開拓者,約翰•麥克菲在書中展現對文字、結構,以及寫作倫理的嚴謹態度,堪為一部影響美國媒體界深遠的寫作聖經。

    ▍媒體好評

    約翰•麥克菲的追隨者們,也許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受推崇的非小說類敘事新聞記者……本書提到了每個作家都應該謹記在心的注意事項。──《紐約時報書評》

    在大學期間,我在普林斯頓大學上了麥克菲為期十二週的寫作課程。我通過了該堂課,這是一種肯定。麥克菲一半以上的學生去了各雜誌和報紙媒體工作、寫書。──《列寧的墳墓》作者大衛.雷尼克

    本書結合了對話、戰爭故事、作者生平的片段以及無價的見解和指導……約翰•麥克菲對寫作的觀察總是令人振奮。這本書應該被收藏在最常能被讀到的那個書櫃。──《華爾街日報》

    本書向寫作生活的陰暗面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在這本書所提出的建議,將讓文本結構變得更穩固,內容變得更實用、詞句變得更有美感。──《紐約時報》

    任何有抱負、成就的作家都可以在閱讀、研究,以及與這本書爭論的過程中有所收穫。──《華盛頓郵報》

    本書的最美麗部分在於我們看著一位大師解構了他自己的工作習慣。其結果是對致力於寫作的;多彩豐富生命的喝采。──《波特蘭媒體先驅報》

    本書的篇章組成了一堂寫作大師講堂。因為作者展示為什麼他在普林斯頓大學兼職教授了數十年,如此成功。...幾乎每個句子都閃閃發光,文字鋪排如此易懂。對於已經熟悉作者其他作品的讀者來說,特別能從麥克菲對他眾多著作中的細節的討論中得到滿足,……這是一本由寫作大師如何完成工作的絕妙著作。──《柯克斯書評》

    本書不是一般的操作手冊,而是提供如何寫出更豐富、具深度作品的方法指導──《出版者周刊》

    麥克菲為創作性非小說類小說樹立了標準……憑藉幽默和沉著,他回想起了過去處理故事的軼事:從採訪和報導到起草和修改,再到與編輯和出版商合作……[草案第四是]精心設計的路線圖,以應對作家旅途的曲折,激動和陷阱,以及喜悅和悲傷。──《圖書館雜誌》

    在這本極富娛樂性和啟發性的書中……收錄了八篇簡明而據和清楚的指導原則。這本書專業、迷人,而且振奮人心的。──《書單雜誌》

    麥克菲的句子是耐心和專注的產物:他的眼睛像獵鷹般轉動、追蹤,而耳朵卻像錄音機,他幾乎能注意到一切。──《衛報》

    麥克菲教會我們尊敬語言,關心每個單字並放棄鬆散的同義詞……也許有些作家使這個原則看起來很容易,但這不是麥克菲所要傳達的。他認為對作家來說,寫作是更困難的。……我懷疑這麼多年來,沒有一堂課能夠像麥克菲的課程一樣,在我們這麼多人之中引起如此深刻共鳴。──《普林斯頓校友周刊》

    ▍定稿前寫作鍛鍊X普林斯頓大學最具啟發性的寫作講堂

    有關寫作──

    ● 「創造性非虛構寫作」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充分利用你有的素材。

    ● 對新手作家而言,當模仿的成分消褪,留下來的就是你自己聲音裡全新的元素,那就絕對不是模仿了。

    ● 一千個細節加起來,就成為深刻的印象。

    有關結構──

    ● 你選擇留下什麼,決定刪除什麼,這些都影響了你要傳達的下一個事實。

    ● 你不能改變時間序的事實。但你可以設計一個完全忠於事實的結構,巧妙而有效地突顯某件事的重要性。

    ● 結構不應該凌駕素材之上,反而應該是從素材之中形成的。

    有關增刪──

    ● 如果作者對於他所寫的東西知道得夠多,他就可以刪除那些他已經知道的東西。

    ● 如果你看到自己得意洋洋地在主題與讀者之間昂首闊步,就趕快滾蛋吧。保留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給有創意的讀者。

    ● 你選擇留下什麼,決定刪除什麼。歸根究底,只有一個標準:如果是你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留下來──否則都刪掉。

    有關採訪──

    ● 作者有責任必須公平地對待受訪者,因為他們在信任或是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他們說的話和故事交到作者手中。

    ● 在受訪者仍在講話時,你莫名所以地放慢抄筆記的速度,甚至停下筆來,這時候受訪者就會開始緊張,會更努力地講話,吐出祕密生活中的機密。

    ● 我在採訪時也同時在學習,並不知道最後的成品會是什麼樣子,所以我收集的資料可能是最後用到的十倍以上。
    約翰•麥克菲John McPhee

    「創造性非虛構寫作」的開拓者

    普立茲獎、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伊凡.桑德羅夫終生成就獎榮耀得主

    非虛構文體的寫作大師,咸認為「創造性非虛構寫作」的開拓者。至今出版超過三十本書,內容包羅萬象,從環保議題、地質學,到阿拉斯加的荒野等等。他得過普立茲獎、美國藝術暨文學學院文學獎,也是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伊凡.桑德羅夫終生成就獎得主。一九七四年起於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報導文學寫作。

    約翰‧麥克菲大部分作品發表於《紐約客》,自一九六三年以來,一直為《紐約客》撰稿。他獲得普立茲獎殊榮的作品《前世年鑒》(Annals of the Former World)橫跨遼闊北美大陸,深入探索四十六億年的地質演變,是一本地質學傑作。他也善於採訪,曾為李察‧波頓、伊莉莎白‧泰勒等無數好萊塢名人,寫下精采的人物特寫。

    麥克菲教出很多傑出作家,包括屢屢獲獎的《尋路中國》作者何偉、《紐約客》雜誌總編輯吉姆.凱利、《列寧的墳墓》作者大衛‧雷尼克等。他的學生中約有一半走上了出版和寫作的道路。在他的校園辦公室裡,有一排書架擺放著超過兩百本學生所寫的書。他曾說:「這大概只有他們作品總數的一半左右。」

    劉泗翰

    資深翻譯,悠遊於兩種文字與文化之間,賣譯為生逾二十年,譯作有《這不是英語:從語言看英美文化差異的第一手觀察誌》、《愛的哲學課》、《性別的世界觀》、《物競性擇:你可以從動物身上得到什麼樣的「性」 啟示》、《喂,有人在嗎?》等三十餘本。

    第四章採訪與誘導

    創造性愚蠢:得到最多訪談資訊的方法

    每當坐在某人的面前,準備要開始採訪時,我總是巴不得自己能夠跟小說家卡夫卡一起爬到天花板上──寧可看著他們做自己的事情,也不希望隔著桌子跟他們對談。我曾經在卡車的乘客座上坐了幾百個鐘頭,通常不是鋪了柏油的路面,只能一路顛簸地在筆記本上胡亂塗鴉。我也曾經背著大背包,跟著環保運動家大衛.布勞爾,橫越北喀斯喀特國家公園,沿著迂迴曲折的山路上上下下,一路還不斷地抄寫筆記。即使只是隔著桌子,受訪者也可能會講得太快,讓你根本就跟不上──例如,緬因州瓦特維爾市的外科醫生艾倫.休姆。休姆醫生絕對不是惜字如金的人,他講起話來清晰快速,口若懸河,而且非常專業。我在寫筆記時,已經盡全力追趕他的速度,但是當他開始滔滔不絕地講到血液氣體裡的生化成分時,我就完全無能為力了,只好將他交給一台日本製的錄音機。

    假設你在佛蒙特州,跟著十到十五名全球頂尖、對阿帕拉契山脈知識最淵博的地質學家一起進行實地考察。他們圍著一處露出地表的岩層,不久就開始激烈地討論起地下分層地層、熔結岩基、構造地層學中還存有爭議的學術問題。而你還是這個領域的初學者,甚至連地形與岩層之間的差別都搞不清楚。這時候,該怎麼辦呢?拿一台錄音機放在露出地表的岩石上吧。

    「這沒有化石限制!」

    「這是北美洲的末端了!」

    你可以稍後再找資料,慢慢研究這是什麼意思。

    如同拍攝紀錄片的工作人員在現場拍片時會影響拍攝場景,同樣的道理,錄音機也會改變採訪的環境氛圍。有些受訪者會不時轉移目光,對著錄音機說話,而不是對著你;有更甚者,你會發現連你自己都沒有專心在聽受訪者針對你的問題的回答。使用錄音機,但是或許不要一開始就用,把它當作救援投手。

    不管用什麼方法,千萬別指望自己的記憶力,千萬別自以為是地認為到了晚上還會一字不漏地記得別人在白天說了些什麼;也不要把筆記本藏到廁所裡去──不要衝到廁所去偷偷寫下某人剛剛一邊啜飲雞尾酒,一邊說了些什麼話。從一開始,就清楚地說明你在做什麼,誰會刊登你寫的文章,大大方方地攤開你的筆記本,彷彿那是捕魚執照似的。在訪談進行的過程中,筆記本還能發揮其他作用,遠超過錄音機的功能。當你在抄寫筆記時,受訪者當然會看著你;然後,在受訪者仍在講話時,你莫名所以地放慢速度,甚至停下筆來,這時候受訪者就會開始緊張,會更努力地講話,吐出祕密生活中的機密,也可能只是將先前說過的話,重複一次,說得更清楚一點,或者是說出一段比較容易引用的話。反之,如果受訪者言之無物,你也可以假裝不停地寫字,讓談話可以持續進行下去。

    有時,什麼事都不做可以引起有用的反應,像是裝傻。裝出一副遲鈍不敏的樣子,藉以爭取明顯的優勢。既然你需要幫助,除了在現場回答問題的那個人之外,還有誰能幫你?反之,如果你一來就油嘴滑舌,擺出一副無所不知的樣子,那麼結果可能正好相反:受訪者反而噤聲不語。即使你從訪談中好像沒得到你想要的資訊,受訪對象說不定也能助你一臂之力。如果你聽他的談話,同時在腦子裡想像這些語句印出來的樣子,並且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你想要問的問題,直到重複的答案在大腦裡的紙張上逐漸變得清晰為止。誰在乎你看起來跟紙箱一樣笨?記者稱之為創造性的愚蠢。

    當我還是菜鳥記者,替《時代》雜誌採訪演藝圈人士的時候,就發展出這樣的一套行為模式。在指定的採訪對象之中,有些人就硬是比其他人難搞,也沒有人像伍迪.艾倫一樣,這麼輕鬆又平易近人。經過這麼多年之後,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是他確實是親自到洛克斐勒中心的《時代》雜誌辦公室,走到我的辦公桌旁來找我。當時他才二十七歲,自己招認是「潛在的異性戀者」。他說,他強烈渴望回到子宮,「任何人的子宮」都可以。我在那篇文章中,形容他像是一隻「紅髮扁頭的狐猴,指甲咬得光禿禿的,身上穿著運動夾克」。他講到那些「連出汗都會有聲音」的人。他說他父親原本在工廠做工,後來被一種小機器給取代了;他母親也買了一個。伍迪.艾倫當時還在格林威治村的夜店裡表演脫口秀,也替電視喜劇演員寫腳本。他說,他在兩年內寫了兩萬五千個橋段,甚至還將其中幾個橋段講給我聽,而且我們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在採訪難度量表上,賈基.葛里森(Jackie Gleason)堪稱另外一個極端了。一九六一年,他跟保羅.紐曼(Paul Newman)合演的電影《江湖浪子》(The Hustler)上映,似乎為長期在電視圈發展的葛里森帶來至關重大的事業第二春。他同意接受封面故事的採訪時,正好在跟米基.魯尼(Mickey Rooney)和其他演員拍攝另外一部電影《拳擊手的輓歌》(Requiem for a Heavyweight),合作對象還包括後來的拳王阿里,不過那個時候他還叫作卡修斯.克萊。我到拍攝現場,東河上的蘭德島。十二月,天寒地凍、濃霧瀰漫,十分蕭瑟,所有演員都擠在運動場底下。葛里森的化妝室是一輛小型拖車,只要他一站上去,就嘎吱嘎吱地向下沉一呎,整輛車幾乎要翻覆。連著好幾天,他每天都邀請我上車,欣欣然又不憚其煩地回答我的問題。但是,很快地,那一天就來了,他的態度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把我轟下車。他說我替殺人凶手工作,會暗殺他,卻又稱我為「老兄」。

    「老兄啊,結束啦。」

    葛里森不在蘭德島上拍片時,經常跟其他的「老兄」一起去西五十二街由傑克與查理開設的 「21俱樂部」,包括《拳擊手的輓歌》導演羅夫.尼爾森、製片大衛.蘇斯金,還有米基.魯尼……就是這群人把《時代》雜誌形容成殺人巨塔。我怎麼會知道呢?是葛里森跟我說的。而且他也深信不疑──自己會遭人陷害,被取笑得一文不值。他有酗酒的毛病,其中一個「老兄」就跟他說:「賈基啊,他們會讓你看起來像是他媽的每天喝醉酒的混蛋。」

    可是並沒有,因為這說不通。

    那時候,讓他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登上巨星地位的情境喜劇《蜜月伴侶》(The Honeymooners)已經停播六年,他在新開喜劇節目《賈基.葛里森秀》(The Jackie Gleason Show)中的角色,像是雷基納德.凡.葛里森三世、芬尼克.巴比特和蘭姆.杜恩等等,並沒有讓他跟英國演員勞倫斯.奧立佛平起平坐;如今,他奇蹟般地從谷底翻身,在好萊塢電影中躋身一線。我們想要說的,其實是像以下這段話:

    賈基.葛里森扮演明尼蘇達胖子已經夠久了,所以觀眾一看到這位在美國電視中最出名的喜劇演員,就會期望笑聲不斷。不過這一次,他們卻只有一個反應──或許也有點意外──原來在這個大丑角裡,還藏了一個演技精湛的演員。葛里森,這位傳說中的喜劇演員、自大狂、高爾夫好手、大饕客、神祕主義者、催眠師、酒鬼、吹牛大王──如今又成為電影裡的一線明星。

    我嘗試在電話中跟葛里森說明此次任務的方向,結果他只說了一句:「再見,老兄。」

    兩、三天後,他打電話來,說他反覆考慮過,於是我回到蘭德島上的拖車內。訪談在拖車內進行得相當順利,直到他又再一次把我趕出來。這回,米基.魯尼又跟他說了些什麼呢?就算沒有文字紀錄也猜得出來。

    訪談工作就這樣一下繼續、一下中輟,走走停停,倒也有不少進展。葛里森還算友善風趣,對我問的每個問題,通常都盡可能給了思緒周密而完整的答覆。然後,有一天早上,他打電話來,叫我離他遠一點,還說這一次是真的完了──到此為止,沒戲唱了!

    當時,《時代》雜誌委託一名自由畫家羅素.霍本替雜誌封面人物繪製壓克力肖像畫。羅夫.尼爾森、大衛.蘇斯金、米基.魯尼等人遊說霍本,叫他將畫像帶到「21俱樂部」;霍本當場在葛里森及其顧問團面前拆開畫像包裝紙。的確,那幅畫似乎不可能製作成Hallmark卡片,也不會被誤認為是諾曼.洛克威爾 的作品,毒舌一點的觀察家或許還會形容這幅畫像是在卡拉布里亞 某間餐廳裡的酒瓶封蠟。於是,虛擬合唱團就開始此起彼落地發聲。「你看到了沒,賈基?你現在知道了吧?他們就是要讓你看起來像是他媽的每天喝醉酒的混蛋!」

    一天後,我孤注一擲,最後一次打電話給他。他回到「21俱樂部」,他的老兄們不在那裡。我說沒看過那幅畫,也跟那幅畫沒有任何關係;我說,我就只是一個作家,想要寫篇文章讚美他,就是這麼單純、簡單。到了這個節骨眼,再做什麼也都無濟於事。

    他說:「你就只是一個馬屁精而已,老兄。你可以跟我說這些話,但是對我來說,這一點意義也沒有。《時代》雜誌又不歸你管。」

    我跟他說,這一點倒是說對了。

    他說:「那《時代》雜誌歸誰管?」

    我說:「奧托.富爾布林格(Otto Fuerbringer)。」

    「他是誰?」

    「總編輯。你想見見他嗎?」

    「有什麼不可以?」

    「我去問問他。」

    我穿過幾條走廊,來到《時代》雜誌編輯部那個樓層最遠的角落。富爾布林格在他的辦公室裡。在跟他說明來由之後,他起身,跟我一起走到電梯間,出了時代生活大樓,往北走兩條街,於第五十二街向東轉,來到「21俱樂部」。

    葛里森:「誰是《時代》雜誌的負責人?」

    富爾布林格:「我是。」

    葛里森:「在《時代》雜誌,誰說了算?」

    富爾布林格:「我說了算。」

    富爾布林格的口氣並沒有那麼斬釘截鐵,因為他是「牛奶吐司」 ;他有足以欺敵的輕柔嗓音,隨時都面帶微笑,不過沒有什麼事情會讓他退縮。他堅定而緩慢地趕走了羅夫.尼爾森、大衛.蘇斯金和米基.魯尼製造的陰霾,於是那幅封面人物肖像與封面故事,都刊登在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出爐的《時代》雜誌上。

    拍片現場從蘭德島搬遷到百老滙大街上傑克.丹普西的餐廳。葛里森拿到了當期的雜誌之後,要求暫停拍攝,一個人坐在吧台,慢慢地翻閱著。這是電影公司的公關人員葛雷格.莫里森在第二天跟我說的。葛里森花了至少半個鐘頭翻閱那本雜誌,面無表情地看著這段文字:

    「我如果沒有龐大的自我與過人的自尊,他媽的怎麼可能成為演員?」他解釋道。他對每個人都不一樣,可以和藹大方,也可以粗魯固執,有時候脾氣暴躁衝動,有時候又機靈淘氣。他為人外向又愛炫耀,但是對他來說,隱私卻神聖不可侵犯。前一秒鐘,他還脫口而出一些俏皮話;下一秒鐘,又一個人靜靜地坐著,讓人不敢接近。他太常覺得無聊。在一般的談話中,他不擅長傾聽,在演戲時又不一樣。他的笑聲聽起來像是巨大的定音鼓聲。他害怕搭飛機以及陌生人。「他很風趣又愛熱鬧,但是只要有陌生人走進來,就變了一個人,」一位曾經在他手下工作的人說:「像是巨大的蚌殼一樣。」……他喜歡用一些艱澀的字眼,但是有時候會用錯詞性。「不要錯誤認知這個」,他會這樣說;或是「那個人是個有大反省的傢伙」。不過他最愛用的形容詞是「beautiful」(漂亮),最愛用的名詞是「pal」(老兄),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漂亮,老兄,漂亮」。

    葛里森從吧台起身,走到餐廳的公用電話。

    我的電話響了。「喂?」

    「老兄,我覺得自己只值兩文錢。」

    有人認為他的身價不只如此。我忘了是在一九六二年或是一九六三年,有個人走進葛里森在西五十七街的辦公室,自稱是「約翰.麥克菲」,開口要跟他借錢。那時候,葛里森在佛羅里達州打高爾夫球,工作人員打電話給他,跟他說明當時的情況;葛里森問她:「說說看他長什麼樣子?」

    她說:「呃,別的先不說,他長得很高。」

    葛里森說:「報警吧。」

    非虛構文學的書寫原則

    與賈基.葛里森的訪談並沒有錄音,我只用最基本的科技──鉛筆和四乘六的畫線筆記本──還可以跟得上;他說話的速度和條理都很清晰,而且他跟大多數人一樣,並不是每句話都很有趣。寫作是一個選擇的過程。你在寫筆記時,其實一直在選擇;遺漏的部分遠遠超出寫下來的部分。

    學生總是問我,在採訪之前該做好哪些準備工作。老實說並不多。不過我覺得,至少應該有基本的禮貌。你不會想開口問史蒂芬.哈珀 是以什麼職業維生。在訪談或是一系列的訪談前、訪談過程中和訪談後,你都要盡可能閱讀相關資料,愈多愈好。在寫作過程中,你真的會發現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必須仰賴閱讀找出正確答案;儘管如此,還是會出錯,尤其當你主修英文或是個數學盲,卻要寫一篇關於科學的文章。採訪了在南非長大的普林斯頓大學地質學家勞勃.哈葛雷斯(Robert Hargrave)之後,我試著描寫低平火山如何快速地將碳由地幔帶上地表,以至於讓濃縮碳在火山頸結凍成塊,像鑽石一樣。新聞記者有個習慣,也是基本準則:不會將初稿送交給受訪者過目。大多數情況下,這樣做有損自尊,更別說受訪者很可能會想要更動文字。然而,對我來說,科學題材是這個準則的例外。我發表過的所有科學文章,一定都先經過相關科學家檢驗。勞勃.哈葛雷斯看過那篇關於低平火山的文章之後,認為我只對了一半。幾天後,我拿了改寫過的文章給他看,這一次,他說有四分之三是正確的。又過了幾天,再次請他過目,這一次他說:「我看不出有什麼地方不對了。」我覺得他好像頒了一個博士學位給我似的,只不過那個Ph.D.裡的D,代表低於平均水平的意思。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像勞勃.哈葛雷斯那麼客觀超然,或是像賈基.葛里森那麼精明。

    很多願意開口說話的人,其實並沒有意識到最後見報的文章會產生什麼效果。光是讓他們看筆記本,或是正式告訴他們會在什麼地方發生什麼事情,其實並不夠。沒錯,我寫過的一些人,像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湯瑪斯.霍溫,確實知道最後成品會是什麼樣子,因為除了逗號之外,所有內容都是他們提供的。如果說,霍溫是在光譜的這一端,那麼在另外一端的人就族繁不及備載了。因此,作者有責任必須公平地對待受訪者,因為他們在信任或是不知情的情況下,將話語和故事交到作者手中。有些人心平氣和,鎮定沉著又充滿自信,不會在意別人的戲謔或是閒言閒語;但是,在那些將生活交付到你手上的人之中,這樣的人畢竟少之又少。

    在訪談關係的各個面向中,對我來說最至關緊要的,就是時間。日報記者必須在一天之內出去採訪、完成寫作,這樣的技藝讓我喘不過氣,跟我其他所有寫作計畫花費的時間相比,更有如雲泥──四個月走訪紐約市的綠色市集、三個星期跟飛行遊戲管理員鬼混、在內華達州花兩個星期採訪烙印檢查員,更別說在三年內數度往返阿拉斯加州,在那裡待了好幾個月。我沒有什麼提問技巧,就只是在那裡,看著他們做事情,耗費時間。

    一九六六年一月十六日出刊的《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中,有一篇答客問的文章,喬治.普林頓(George Plimpton)在裡頭引述楚門.卡波堤 的話,說他訓練自己記住對話內容,在採訪時不用筆記本或錄音機,幾個鐘頭後,再寫出訪談的逐字稿,據說正確率超過百分之九十。

    一九九一年,當時的《紐約時報雜誌》主編詹姆斯.亞特拉斯(James Atlas)寫過一篇文章(當然他還寫了很多其他的文章)講到引號的用法和引號裡面的內容──有多少真的是出自被引述人?又有多少是引述人自己說的?亞特拉斯舉了鮑斯威爾(Boswell)引述約翰生(Johnson)在一場晚宴中所說的話為例。約翰生利用咀嚼的空檔說:「當我們發現所有讓男女維繫婚姻關係的動機和文明社會加諸我們身上、防止仳離的限制,都不足以讓他們在一起生活,卻要強迫他們留在婚姻狀態,實在太不自然了。」亞特拉斯說:「這一口飯還真長,即使像約翰生這樣口才便給的人也不可能說得完。」平心而論,這樣說對鮑斯威爾不太公平,因此亞特拉斯接著又說:「鮑斯威爾勤做筆記,他會抄幾行,然後再刪節幾個字。他稱之為『可以外帶的湯』,他說:『像這樣的線索可以讓我想起過去發生的事情,不過除了我之外,對任何人來說都很無趣』。」任何人──除了楚門.卡波堤之外,顯然他連湯匙都不需要。

    這些字一旦摘錄下來,就得處理。必須加以修剪、整理,讓含糊的口語論述變成可以發表的清晰文字。口語和文字是不一樣的,屈從錄音的口語表述,逐字抄錄,或許還不如經過修剪整理的文字,更能表達說話者的原意。請務必理解:你是修剪、整理,也即刪掉一些「呃」、「啊」、「噢」、「吔」,還有一些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