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藝術 設計】 > 建築

    【BSO】異質地方之營造:公共空間、校園以及社區營造_夏鑄九


    作者: 夏鑄九
    出版社: 唐山出版社
    ISBN: 9789863071235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199
    售價: 17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426039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426039

    [代售商品編號] 103740100179

    [ISBN-13碼] 9789863071235

    [ISBN] 9863071234

    [作者] 夏鑄九

    [出版社] 唐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8/15

    [裝訂/規格] 平裝 / 312頁 / 15 x 21 x 1.5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目錄]
    《異質地方之營造:公共空間、校園以及社區營造》

    作者序

    第壹篇 校園與校園規劃

    第一章 校園重訪:反省臺大80年代的校園規劃

    第二章 資訊社會中校園的新挑戰:對創造力校園計劃的反思

    第三章 樹人之地,百年之計:臺清交三校的校園與校園規劃

    第四章 網絡社會的大學節點:做為異質地方的大學圖書館

    第五章 再思考校園規劃:全球化年代校園的空間文化形式之塑造

    第六章 可持續的大學校園規劃:對現代建築與規劃的一點反思

    第七章 臺灣大學與臺北城市關係演進研究

    第八章 歷史中的臺灣大學校園:臺大校園營造與空間的文化表現

     

    第貳篇 公共空間

    第九章 (重)建構公共空間:理論的反省

    第十章 再理論公共空間

    第十一章 進步年代的公共性建構:劉易士.孟福與歷史中的城市

    第十二章 全球都會區域、華人城市的文化與公共藝術

    第十三章 公會堂與大稻埕南街:殖民城市的中心廣場與反殖民城市的對抗性都市空間狹縫

     

    第參篇 社區營造

    第十四章 市民參與和地方自主性:1990年代臺灣的社區營造

    第十五章 做為社會動力的社區與城市:全球化下對社區營造的一點理論上的思考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異質地方一詞,目前,大衛‧哈維(David Harvey)與愛德華‧蘇雅(Edward Soja)等英語世界的地理學者之間,就米歇‧傅柯(Michel Foucault)的空間範疇是否是其早年遺留的康德主義認識論根源,一種實證主義式的真實空間,還有極不同的爭議。異質地方,已經由一個相對比較鬆散隨意的觀點,進一步考量主體的行動與都市的策略,建構為可能性的空間(spaces of possibilities),以及,設想為更批判性的、更正式表達出的、根植於社會規範之中,有政治與歷史異常意義的理論概念了。而這些理論辯論,與作者早年借取傅柯的異質地方概念的目的並不衝突。由於異質地方的理論範疇是選集中不同論文一再出現的空間概念,故以《異質地方之營造》為書名,本冊著重於公共空間、校園以及社區營造議題的探討與案例實作分享。
    夏鑄九

    1947年生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南京大學宜興講座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創新學院2015駐院思想家

    【夏鑄九學術著作】

    《夏鑄九的臺大校園時空漫步》

    《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選1987-1992》

    《理論建築:朝向空間實踐的理論建構》

    《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

    《樓臺重起:林本源園林的空間體驗、記憶與再現》

    《窺見魔鬼的容顏》

    《異質地方之營造:理論與歷史》

    《異質地方之營造:公共空間、校園以及社區營造》

    《異質地方之營造:由城鄉流動到都會區域》
    〈作者序〉

    2012年七月,我在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屆齡退休,整理1992年之後的主要論文分為兩本選集出版,一本為《異質地方之營造》(On Heterotopias),另一本為《窺見魔鬼的容顏》(A Glimpse of Devil Appearanc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Urban and Regional Processes)。同時,在不破壞學術論文的版面氛圍,適度地增補一點小圖,以提高視覺上的可接近程度。

    前者,異質地方一詞,目前,大衛‧哈維(David Harvey)與愛德華‧蘇雅(Edward Soja)等英語世界的地理學者之間,就米歇‧傅柯(Michel Foucault)的空間範疇是否是其早年遺留的康德主義認識論根源,一種實證主義式的真實空間,還有極不同的爭議。 以及,傅柯原來在1967年演講稿中提出的異質地方(heterotopias)措辭, 相較於昂希‧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三年後,也就是1968年學運之後,在1970年書寫的《都市革命》(Urban Revolution)一書中的使用, 與1974年更完整發展的《空間生產》(The Production of Space)的理論著作中, 異質地方,已經由一個相對比較鬆散隨意的觀點,進一步考量主體的行動與都市的策略,建構為可能性的空間(spaces of possibilities),以及,設想為更批判性的、更正式表達出的、根植於社會規範之中,有政治與歷史異常意義的理論概念了。 而這些理論辯論,與作者早年借取傅柯的異質地方概念的目的並不衝突。由於異質地方的理論範疇是選集中不同論文一再出現的空間概念,故以《異質地方之營造》為書名。至於置於附錄中的多為專業報告、報告綱要、短論、書序、發刊詞,甚至是發言記錄,雖非學術論文形式,也有意留一紀錄。

    後者,由於選擇的論文與置於附錄中的專業報告,多圍繞著一個主要的發問角度,即國家的都市政策是如何在當前全球化之下,或是特定的社會政治脈絡(social political context)之下來形構(formation)與實施(implementation)的?而這政策是為國家(state)所發動的,這是一個充滿衝突的政治與社會的過程,也是規劃與設計者所必須認識的首要課題。就在21世紀來臨前後,國家橫渡全球化的惡水,因此,借用作家張大春在2000年元旦書寫的文字,以《窺見魔鬼的容顏》為名,不求驚悚,但求其為統一全書的隱喻。

    夏鑄九,臺北,2016
    《異質地方之營造:公共空間、校園以及社區營造》

    作者序

    第壹篇校園與校園規劃

    第一章校園重訪:反省臺大80年代的校園規劃

    第二章資訊社會中校園的新挑戰:對創造力校園計劃的反思

    第三章樹人之地,百年之計:臺清交三校的校園與校園規劃

    第四章網絡社會的大學節點:做為異質地方的大學圖書館

    第五章再思考校園規劃:全球化年代校園的空間文化形式之塑造

    第六章可持續的大學校園規劃:對現代建築與規劃的一點反思

    第七章臺灣大學與臺北城市關係演進研究

    第八章歷史中的臺灣大學校園:臺大校園營造與空間的文化表現

    第貳篇公共空間

    第九章(重)建構公共空間:理論的反省

    第十章再理論公共空間

    第十一章進步年代的公共性建構:劉易士.孟福與歷史中的城市

    第十二章全球都會區域、華人城市的文化與公共藝術

    第十三章公會堂與大稻埕南街:殖民城市的中心廣場與反殖民城市的對抗性都市空間狹縫

    第參篇社區營造

    第十四章市民參與和地方自主性:1990年代臺灣的社區營造

    第十五章做為社會動力的社區與城市:全球化下對社區營造的一點理論上的思考
    節錄自〈第五章再思考校園規劃:全球化年代校園的空間文化形式之塑造〉

    結論:校園與文化深耕

    作者回應前述的發問,並在校園與文化深耕上做一點結論。本文分析校園象徵的表現,這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是校園的精神,也是表意的實踐(signifying practice),因此,校園也是意義豐盛,相互競爭之地。

    首先,我們討論校園文化,必須有能力看到大學校園是空間的社會分工,結構性的定位界定了校園規劃背後隱藏著的計劃書(hidden program)所再現的利益、權力,以及價值,但是卻表現出「去政治」的校園自主性與論述。

    其次,校園的歷史,尤其是有文化資產價值的老校園歷史,是大學的重要歷史,校園集體記憶的組成部分。展示在校史館裡的大學校園歷史,如臺灣大學這樣的殖民大學校園前生,我們要能看到即使是自然標本,也是殖民文化干預的結果,而我們還要有能力進行進一步的文化詮釋,形成對公共空間的積極干預。 若是以南京的大學校園為例,包括了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以至於南京城市的歷史,更是近代政治史所刻劃的,無言的權力地景。

    接著,校園生活中,正式與非正式的學習空間並置,而且非正空間經常更形重要,是校園集體記憶的重要元素,也是校園的文化的表現,校園規劃必須是能支持學習空間的校園制度,失去這功能,校園規劃也僅是行政體制的一環,本身沒有存在的意義。

    然後,校園的主要使用者,大學師生,他們的活動、動線、植栽、建物類型與形式、意義賦予等,是大學文化的物質性根本,是校園規劃真實的內容,而大學地標與象徵性地方,是價值觀集中的表現,這就是校園精神了。

    最後,與其質疑大學校園的種種,不如說,這裡暴露的是大學本身的問題。大學校園其實就是大學。本文想指出,當前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化下的高等教育全面商品化下正在改變的校園文化,就是大學企業經營,校園規劃解除管制等。而校園象徵,校園空間的文化表現的是十分重要卻不能明言的價值:大學難道成為名符其實的學店了嗎?這是當前大學的歷史挑戰,知識領袖的考驗,也是校園規劃的競爭意義所在。)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