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人文 史地】 > 社會

    【EGW】生死之間︰柯文哲從醫療現場到政治戰場的修練_柯文哲


    作者: 柯文哲
    出版社: 商周出版
    ISBN: 9789864777075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319
    售價: 27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429115

    書況補充說明:C字跡、外圍磨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DM9】彭百顯的回歸:921啟示錄_彭百顯
    作者:彭百顯
    售價:459
    【GWG】ロウアーミドルの衝撃_日文_大前研一
    作者:大前研一
    售價:379
    【GCP】LEAN IN(リーン・イン)_日文_シェリル・サンドバーグ
    作者:シェリル・サンドバーグ
    售價:259
    【JSH】The Leadership Genius of George W. Bush: 10 Commonsense Lessons
    作者:Thompson,CarolynB./Ware,JamesW.
    售價:459
    【L8G】有意思的巷弄: 台北市民生社區_邱建文
    作者:邱建文
    售價:249
    【L9C】人生問答(上)_正因文化
    作者:正因文化
    售價:199
    【LUM】梅克爾傳:德國第一任女總理_王強
    作者:王強
    售價:239
    【DNV】Cross-Cultural Adoption: How to Answer Questions from Family, Fr
    作者:Coughlin,Amy/Abramowitz,Caryn/Bleier,Rocky(FRW)
    售價:379
    【LRI】現代中國 : 環境問題から日中關係まで_日文_渡邊利夫,拓殖大學國際開發學部中國研究チ一ム
    作者:渡邊利夫,拓殖大學國際開發學部中國研究チ一ム
    售價:259
    【AMH】The Blue Sweater: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in an I
    作者:Novogratz,Jacqueline
    售價:32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C字跡、外圍磨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429115

    [代售商品編號] 101659900279

    [ISBN-13碼] 9789864777075

    [ISBN] 9864777076

    [作者] 柯文哲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 2019/08/31

    [裝訂/規格] 軟精裝 / 288頁 / 23 x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初版

    [目錄]
     

    第一部  生死之間︰那些病患教我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1. 當醫生不是想像中那麼快樂的事

         醫生固然有治療成功的喜悅,卻無可避免要面對病人很可能死亡的無奈。

     2. 說到底,醫療是一種抉擇

         要剁掉病患的雙腳繼續治療求活,或是關掉儀器讓他走了?

     3. 醫生救病人也會救到抓狂

        最不能接受病人死亡事實、最沒辦法放棄病人的,往往是主治醫生。

     4. 安寧照護照顧的不只是將死之人,還有活著的家屬

          什麼是對病人最好的事?

     5. 「醫生說他死了,他就死了」

           判定死亡是醫生的特權,也是責任。

     6. 最沒有發言權的枕邊人

          法律最優先,往往不是社會最優先。

     7. 即便死亡如此接近,我們依然無法準確估計

         不要讓病人和家屬覺得他們被放棄。

     8. 人在焦慮時,只有敵我之分

       當一個人無法接受時,他需要的不是事實,而是被安慰。

     9. 醫生必須有勇氣替病患和家屬承擔責任

        醫療不應是無限制延長一個人的生命,而是讓病人得到最適當的治療。

    10.腦死與器捐,孰先孰後?

         器捐必須是安寧照護的一環,安寧照護要走在器捐前面。

    11.跟上帝買時間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12.如果重來一遍,怎麼做會更好?

       如果你有自信可以維持領先地位,你會成為規格的決定者。

    13.三十分鐘看出誤診並給出正確病因!

        醫學是一種經驗。

    14.看著自己下半身慢慢死去的患者

         最困難的不是面對挫折打擊,而是面對挫折打擊,沒有失去對人世的熱情。

    15.當你必須在三十秒內決定一個人的生死

        人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才能夠在希望當中活下去。

    16.器官捐贈不只是為了救命,更關乎社會正義

         讓器官捐贈者的愛心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17.視病猶親,醫生的試煉

         選擇將來自己會後悔最少的方法。

    18.死亡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人生只是一個過程,在過程當中,我們尋找生而為人的意義。

    19.收拾急診煉獄的爛攤子

         許多醫療問題出在,當醫生不再對病人的痛苦覺得不安。

    20.德蕾莎病房的啟示

        很多事情沒那麼困難,就是良心而已。

     【人生轉場】少一個好醫生,是否多一個好的政治人物?

     第二部  是非之辨︰「科學邏輯」翻轉「政治邏輯」

     1. 用務實主義改變淺碟政治

        政府施政不能一時興起,說幹就幹,而是要經過一定的程序。

     2. 對的態度,對的方法,才有對的結果

        台灣政壇最糟糕的問題在於,政府說話,底下沒有人相信。

     3.「責任」是一種文化,「共融」是世代的希望

        不喜歡的任務能夠認真去做,還可以做得很好,是對自己的責任。

    4.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施政一定要未雨綢繆,凡事都要有策略,謀定而後動。

    5.以透明公開的方式解決施政難題

         在台灣,政府經常變成企業投資的最大風險。

    6.從「除惡務盡」到「除惡勿盡」,超越藍綠和諧共存

         有時候不治療,其實是最好的治療。

    7.改革的困難在於如何讓舊事物安靜退場

         要拿走一個人眼前既有的好處、職位、財物,非常非常困難。

    8.兩岸關係其實是一種生態競爭

       台灣慢慢地醞釀出了一個新的突變,和中國大陸截然不同。

    9.經濟的決戰點在格局與創新

      戰略的錯誤沒辦法用戰術來彌補,戰術的錯誤同樣沒辦法用戰鬥來彌補。

    10.台灣、中國與美國是無解三角習題

        要知道我們該怎麼存活下去,必須先理解國際對我們的看法。

     結語︰態度決定你身而為人的價值,也決定你生命的意義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急重症外科出身的柯文哲,以開刀般銳利的方式剖析自己;

    這本書,是柯文哲之所以成為現在柯文哲的故事。

    過去的柯文哲,在科學醫療中斟酌人性;

    現在的柯文哲,在人性政治中運用科學。

    -----------------------------------------------------------------

    成就你的,也可能毀掉你;挫敗你的,轉念即是重生。

    世俗的成敗,在死亡面前,不過放下而已。

    我是柯文哲。三十年急重症外科醫師的經歷,我看過無數生死;

    我經常穿梭在一床床病患間,問自己︰怎樣才算活著?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當你被生死折磨過,你的邏輯會跟別人不一樣,你會懂得勇敢,你會看淡挫折!

    我的人生很簡單。前半輩子在台大醫院裡做了三十年,每天看到的不是病人就是家屬,說話對象總是醫護人員。如果沒有後來的波瀾轉折,這輩子應該都是醫生。

    二○一四年二月十七日早上八點,我值完大夜班,脫下白袍掛在牆上,下定決心離開。在那之前,我是頂級的醫學專家;那一刻之後,我把一切歸零,走向政治。

    從柯醫師變成柯市長,從「生死之間」走向「是非之辨」,這是我一路走來的反省和紀錄。

    本書特色︰

    ․最多故事、最善感、最真實的柯文哲

    穿上白袍的第一天,第一個病例就讓我終生難忘。一對新婚夫妻,先生碰上工安意外腦死,妻子淚眼汪汪坐在旁邊……忽然間我發現,當醫生不是想像中那麼快樂的事。醫生固然有治療成功的喜悅,卻無可避免要面對病人很可能死亡的無奈︰要剁掉病患的雙腳繼續治療,或是關掉儀器讓他走了;要治療到什麼程度為止,才算夠了?判定死亡是醫生的特權,更是責任。

    ․急診室與加護病房裡體悟的生死智慧

    二十幾歲剛當醫師時,我只看到病患;四十歲時,我看著心電圖、病理切片、抽血檢查數據就可以診斷治療,不必也不用看到病人;過了五十歲,我又看到病患了,我看到一個有七情六慾、愛恨情仇和社會糾葛不清的病人,還看到病患旁邊的家屬。我慢慢領悟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切只能盡力,但求問心無愧。

    ․將「生命邏輯」帶入「政治邏輯」的柯文哲市長

    是人生的種種遭遇和行動,證明了我是誰,決定了我是怎麼樣的人。從柯醫師變成柯市長,我深深體悟,許多醫療問題出在,當醫生不再對病人的痛苦覺得不安;種種社會不信任則是源自,當為政者不再對人民的痛苦覺得愧疚。

    -----------------------------------------------------------------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朱樹勳

    城邦媒體控股集團首席執行 何飛鵬

    台大醫院外科部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徐紹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 黃勝堅

    台北市政府顧問 蔡壁如 專文推薦
    柯文哲

    現任台北市長。

    曾任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台大醫學院教授。台大醫院史上首位專責重症加護的醫師,引進葉克膜急救方式,建立器官捐贈移植登錄系統。

    以「白色力量」為號召,打破藍綠對立,改變選舉文化;以重症外科醫生的務實、效率、精準、誠實、尊重專業、要求細節為原則,打造SOP,翻轉政治,管理與擘劃市政。
    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的柯P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朱樹勳 柯文哲在我的學生裡面是最優秀的,他在加護病房醫療上,可以說是國內頂尖。

    當初,是我找柯文哲專責照顧加護病房,因為早期國內的醫療制度,各科病人開刀後送往加護病房,並沒有專職負責的人,而是由各科醫師分別照料自己的病患。我考量到外科醫師在開完一場大手術後往往身心俱疲,還有其他病人要照顧,如果術後病人在加護病房裡出了什麼問題,主治醫師實在分身乏術,所以我就把柯文哲找來,問他願不願意接?我跟他說:「這樣的工作在台灣醫療界沒有前例,你接受的話,你就是領先者,要不要試試看?」

    他接了下來,之後五年,成了急重症照護方面的重要人物。台大的制度推廣開來以後,後續其他科別、醫院也都隨之效法,越來越上軌道。

    我之所以挑選柯文哲來做加護病房,除了認為他聰明之外,也發現他做事很細心、細膩;此外,他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喜歡探索、研究、發問。以前他實習的時候在手術房跟刀,別的學生都是默默地看,只有他會問這問那,有時候問到教授都不耐煩了。他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執著又不怕困難,是很適合的人選。

    他做事非常勤勉認真,在加護病房裡經常會遇上教科書或老師都沒碰過的病例,他會自己想辦法,研究治療方式,解決問題,由此也看得出來他是一個創新的人,勇於突破。

    有一個實際的例子︰有個做心臟移植的病人,我們為了避免器官排斥,所以用藥物抑制病人的免疫系統,但也因為免疫功能降低,病人身體無力抵擋細菌感染,於是出現敗血症。如果是一般醫師,看病人變成這樣,大概認定無法挽回,但柯文哲沒放棄。他想了很久,提出一個新的策略,他說既然病人身體已經無力抵抗細菌,大概也不會排斥移植的器官了,我們何不停掉所有抗排斥藥試試看呢?這個顛覆傳統治療概念的新療法,反而讓病人活了下來。後來他又做了二十幾例嘗試,超過半數以上都存活,拯救了很多本來會是無法挽回的病患。

    柯文哲還有一點很可貴,就是他非常重視病人,為了醫療不怕吃苦受累。他下班時經常已經很晚了,回到家好不容易能休息,但半夜裡加護病房出了緊急狀況,一通電話打過去,他馬上就從床上爬起來,騎著腳踏車趕到醫院照顧病人。這種精神看在病患和家屬眼裡,很受感動。加護病房是一個每天要面對生離死別的環境,難免發生醫療糾紛,但他在加護病房工作的那幾年,致力與病人和家屬溝通,沒有發生過醫療糾紛,甚至病人過世後家屬還會感謝他日以繼夜的照顧。☆☆

    我記得他參選第一任市長投票前一個月時,亞東醫院接到一個案例。有一名中國人去德國旅遊,因為肺部疾病入院治療,德國醫院束手無策,只能幫他裝上葉克膜續命。病患家屬打聽到台灣肺部醫療權威在亞東醫院,於是從德國包機來台灣治療,由於是急重症患者又裝了葉克膜,所以我找了柯文哲來會診,但因為選舉在即行程滿檔,誰也沒把握他會同意,可是他聽了之後卻一口答應。那天晚上十點多,他準時來到醫院,就跟以往一樣認真地看過病人,給了許多重要的醫療建議。不管遇到什麼狀況,他始終把病人的利益擺在最優先。

    他還有一個特色,是正直和清廉。以前有些醫療廠商為了巴結醫生,經常在開會的時候提供便當給醫護人員吃。後來柯P知道這件事,生氣地罵了廠商一頓,再也不准類似的狀況發生。雖然是一件小事,但連幾個便當都不願意接受,可見他行事的嚴謹。

    很多人總是說,過去柯P在醫院敢衝敢言,是我縱容他的緣故。其實不然,一方面他的個性本來如此;另外一方面,我確實欣賞他這樣的個性。雖然他是我的學生,但他很有自己的判斷力,在醫療上有時也會跟我意見相左。他不會因為害怕被老師責罵,就隱藏自己的想法,而是把他的想法拿出來跟我討論,我們就事論事地談出一個結果。很多時候我被他說服了,便接受他的意見。☆☆

    對於生死,柯文哲向來有他獨特的看法,或許是因為他在外科加護病房裡看盡了生死。在我看來,生死是自然之事。人啊,比起在意能活多久時間,趁活著的時候,盡量去做一些你想要做、有意義的事情,不留遺憾更重要。這樣的體悟,和我們在醫院裡待久了有關。

    我們這些做醫師的人,經常看到已經病入膏肓,靠著呼吸器、葉克膜等儀器維持生命跡象,勉強保持「還活著」的病人。你說他活著,但他已經無法思考、不能溝通,然而因為家屬不捨,還想要繼續救治,花費很多金錢和無效醫療,結果依然徒勞,最後不得不放手。

    柯文哲的葉克膜技術雖然在醫療上貢獻良多,但不諱言,奇蹟的背後有許許多多失敗的案例,那些失敗,意味著死亡。許多醫師面對病患將死的難關,經常選擇後退,因為畏懼承擔壓力,不願意去說清楚講明白。但柯文哲不一樣,他面對醫療上的生死困境,發展出一套屬於他的解決方法:透過器官捐贈的制度,讓想要求生的病人有更多活下去的機會;推動安寧療護制度,協助末期病人善終,也幫助病患家屬接受失去;為了讓醫師更能夠面對病人生死的兩難,他推廣醫療倫理學、生死學。這些都是他面對生死課題,試圖解決問題的辦法。

    有人會說,台大醫院少了柯P,損失很大,但我並不覺得。不談醫術,人與人之間,精神、情懷、信念、想法,都是會互相影響傳承的。柯P離開台大,當然是台大醫院的損失,但他已把很多經驗傳承給台大很多後輩醫師。後來他去了市政府,幾年下來一切所作所為,或許正是想要留點什麼給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看透生死,才能徹悟是非――我眼中的柯文哲

    城邦媒體控股集團首席執行 何飛鵬二○一四年二月十三日,《經理人》月刊的團隊在台大醫院地下四樓的辦公室專訪了柯文哲,當時柯文哲才露出口風,說可能競選市長,但尚未付諸行動,我們應該是所有媒體中,第一個以專訪形式訪問柯文哲的人。

    我的同事問我,我們是一本管理雜誌,為什麼要去訪問一位可能競選市長的醫生呢?

    我的回答很簡單,柯文哲應該是一個極幹練的管理者,也是一個很能做事的人,管理就是要做事,做事與管理分不開。

    果真在採訪現場,我找到了充分的證據,在柯文哲辦公室的書架上,放滿了一排商業管理書,他果真是一個研究、學習管理的人。

    我為什麼在採訪前就能預測柯文哲是一個好的管理者兼領導者,道理很簡單,他能在傳統刻板的台大醫療體系中,建立起高效率、世界級的葉克膜團隊,又能創立急診後送病房,他的7D整合照護病房團隊,榮獲台大績優團隊第一名,這些豐功偉績,非一個好的管理者與領導者莫辦!

    而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也一再驗證他對管理的專業,葉克膜團隊嚴格遵守SOP,不斷修正,修改SOP,而達到全品質管理(TQM)的境界。

    柯文哲也熟讀克里斯汀生的創新理論,做出了一個醫療保健業破壞式創新的圖表,他還努力建立組織的企業文化,要打造誠實互信、崇尚樸實、追求新知及團隊精神的企業文化。

    柯文哲自承是個酷吏,但是相信部屬的酷吏,他也有能力在短期間改變團隊的習慣,他會告訴團隊︰「從現在開始,規則就是這樣」,你只有兩種選擇,適應或離開。他會用制度的力量來約束帶領團隊。

    他是我所見的政治人物中,最講究經營管理的人,他在台北市長的第一任內,把整個市府團隊帶領成能打硬仗、做實事,就是他熟悉經營管理的證明。☆☆

    當我們的團隊要為柯市長出版一本新書時,我又見識到他純真人性的另外一面。

    這本新書從急診室每天在生死之間的拔河說起,三十年來急重症外科醫師的經歷,讓柯文哲看透生死,他穿上白袍的第一天,遇到的第一個病例就讓他終身難忘,那是一對新婚夫婦,先生遇上工安意外,送到醫院已經腦死,妻子淚眼汪汪無助的坐在一旁,柯文哲忽然發現當醫生並不是快樂的事。

    柯文哲就這樣當了三十幾年的醫生,從二十幾歲,眼中只看到病患;到四十歲時,眼中只看到心電圖、病理切片、抽血檢驗數據,就可以診斷治療;過了五十歲,柯文哲眼中又看到了病患,看到一個有七情六慾、愛恨情仇和社會糾葛不清的病人,還看到在旁邊六神無主的家屬。

    醫療過程說穿了只是生死之間的抉擇,要用什麼樣的方法赴死,或者是用什麼樣的方式活著;醫生要有勇氣替病患和家屬承擔責任,死亡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課題,每個人到最後都難免一死,而醫生往往必須在三十秒之內決定一個人的生死,一個人死後,終究塵歸塵、土歸土,人世的一切立即一筆抹滅!

    看透人間生死的人,通常也會看透人間的名利,而使自己變成一個超脫自我的人,無我的人透析世情、淡然人生。

    柯文哲就是看透生死、徹悟世情的人,因為這樣,他在政壇上金錢不沾身,不對企業界募款,免得有還不完的人情債,免得有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糾葛,他只對社會大眾小額募款,募得心安理得、雲淡風輕。

    他在官場上也徹悟是非,只講究是非黑白的科學邏輯,完全不理傳統政治人物官場政治邏輯,柯文哲的名言︰「做對的事,錯的不要做。」任何事只問對錯,不問人情,不問親疏遠近,不講人情世故,甚至不惜與選舉為敵,取消了敬老金。他是個固執的人。

    用人的海選方式,也是柯文哲獨到的發明,用公開透明的方式選出對的人,然後再用嚴格的組織文化,讓整個團隊擁有相同的正確的價值觀,做出一樣的工作成果。

    如果用錯了人,柯文哲也不會鄉愿,通常會明快果決的換人,所以他的團隊常有過度換人的說法,許多人以此來批評柯文哲,但真正的衡量標準是他的團隊是否更加團結、更有效率,換血只是去蕪存菁。

    公開透明也是柯文哲的施政絕招︰遇到任何施政上的難題,他一律用公開透明的方法,讓決策過程攤開在陽光下,變成可受公評之事,以防止弊端產生。

    以是非的科學邏輯改變傳統的政治邏輯,也破除了台灣政壇上傳統的政治沉痾︰只問藍綠、統獨,不問是非。眾所周知,柯文哲是墨綠,個人的政治傾向是台灣優先的台獨色彩,可是他在施政上完全不帶立場,不存色彩,不只在例行事務上,不隨綠色民進黨起舞,而在敏感的兩岸關係上,他也選擇保持現狀、和諧共存的立場,用兩岸一家親來化解雙方的尷尬。

    當一個人能不問藍綠之後,就可以務實的做實事,真正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數十年改建不了的斯文里,在他任內完成了改建,環南市場亦然。☆☆

    還有一件柯文哲最值得稱道的事,就是緊守財政紀律,花該花的錢,省下不該花的錢,並徹底追蹤預算執行率,不到幾年,就為台北市省下數百億元。

    台灣近二十年的總統,都是不問是非的濫好人,大筆撒錢,增加社會福利,從蔣經國時代充裕的財政,弄到最近政府國庫空虛,各種保險瀕臨破產,險象環生。

    近二十年的台灣總統,也都是不懂經營管理、不讀領導統御,沒辦法讓已徹底崩壞的公務部門振衰起敝,重振士氣。

    近二十年的台灣總統,永遠也擺脫不了金權掛勾的政商關係,輕者圖利他人,重者身陷囹圄。

    近二十年的台灣總統,都被藍綠兩極端所綁架,藍的上台向東走,綠的上台向西走,然後永遠在原地打轉。

    我們已經不能期待傳統藍綠的政治人物,柯文哲不是偉大的政治家,是做實事的平凡人,也是非典型的政治人物,是台灣政壇被傳統的政治人物蹂躪得不成人形時,可能改變的指望。

    教我如何面對生死的柯P

    台大醫院外科部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外科臨床教授 徐紹勛

    柯P是我的老師,我進台大醫院時,他是外科加護病房主任,也是葉克膜團隊的leader。我研究的領域是肺動脈高壓跟肺移植;通常肺動脈高壓的病人到了疾病末期,因為肺部血管阻力升高,難以提供身體足夠的氧氣,而葉克膜可以短暫充當病人的肺部,維持病人的生命,也因此我有幸與柯P長期共事。

    在我看來,葉克膜雖然是救命的武器,但它並非全能,很多時候更像是病人通往死亡前的一個過渡。它的存在可以讓病人與家屬不至於突然面臨死亡,為他們爭取到一點緩衝的時間,讓他們在死亡到來之前有機會道別,減少遺憾。

    或者,應該說,葉克膜是一座「橋梁」︰橋的一端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另一端可能是器官移植,也可能是死亡。如果病人有機會等到器官移植,在葉克膜的幫助下,可以讓病人從絕境走向生機。不過難免會碰到葉克膜失效的時候,這時醫生會面臨兩個難題:何時拔除葉克膜?如何跟病人與家屬溝通?

    我第一次面對這個問題,是一位肺動脈高壓的病人因為疾病惡化,已經長期使用葉克膜,卻遲遲等不到移植器官,最後因為全身性敗血症併發多重器官衰竭,短期內即將因此而死亡。醫療團隊都知道,病人已經沒有活下去的機會,此時的葉克膜已是無效醫療,只要關閉葉克膜病人就會死亡。可是病人的意識都還很清楚,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於是柯P帶著我先跟病人家屬開了一個family meeting,讓他們了解現況;接著又陪我去向病人說明。

    通常走到這一步,其實多數病人心裡已經有數,只缺一個確認:由主治醫師向她說明狀況,告訴她生命已經走到終點,眾人都已盡力。

    我的那位病人接受了事實,找來家屬交代後事,又見了一些人。最後我們讓她進入睡眠的狀態,一切準備就緒,病人即將因為生命末期而需撤除維生系統,但此時我反而卻步了,因為必須有人去把葉克膜給關機。

    我那時候還是位年輕的主治醫師,關葉克膜對我來說實在太難了。我站在病床前,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我和病人一起走過的許多治療過程,一切歷歷在目。此時我深知,如果我把機器關了,病人就死了,一切就結束了……我站在那裡半小時,怎麼都沒辦法動手。病床前的螢幕還顯示著病人的心跳、血壓,我心想:難道就是現在嗎?還是我應該再等五分鐘?十分鐘?還是明天再說?如果我現在沒關葉克膜,明天或後天她可能會因敗血症而死去,但至少不會是因為我做了這個動作而死……。

    後來,柯P走過來,對我說:「孩子,不要再想了,你還有很多病人要照顧,你離開吧。」是他幫我關掉了葉克膜。

    直到現在,我都還牢記柯P對我說的那段話。身為醫師,即使面對最壞的狀況,我們也必須整理好心情去面對和照顧其他的病人。經過那次事件,我深深體悟到,照顧重症病人的醫師是不可能讓每個病人都能痊癒出院的,事實上我們經常必須面對醫療無力回天的困境;但如果可能,至少我們能做到讓病人尊嚴地離開人世,讓家屬比較能夠釋懷。

    這是我從柯P身上學到最多的地方。☆☆

    老實說,柯P這個人在醫院裡評價兩極。我覺得這是他的人格特質使然,有個例子正好可以說明。

    台大醫院從一九九五年開始做肺臟移植。肺臟移植的難度在於,病人的胸腔經常因感染而導致沾黏,手術中剝離沾黏時又會引起胸腔內的出血。以前我們的醫療都取經於歐美,歐美醫院在進行這種手術時會使用體外循環機來輔助手術的進行,成效很好,所以我們也跟著使用。但說也奇怪,我們使用體外循環機的結果,反而導致病人在手術後血流不止;即使手術順利結束,但一離開手術房進入外科加護病房照護時,往往因胸腔沾黏部位的持續性出血,而須大量的輸血,甚至因此而導致病人死亡。

    當時我們的移植手術經常是晚上九點、十點開始,手術須持續進行十到十二小個時以上,一直到隔天清晨,甚至到隔天早上七、八點,病人才會送進外科加護病房接受後續治療。因為柯P負責外科加護病房,每次知道我們要做肺移植手術,都會在辦公室裡徹夜等待,準備接手病人的術後照護。但當他看到移植術後的病人血流不止時,感到不解,就會對著經過整夜奮戰早已疲憊不堪的我們說:「每次都把刀開成這樣,你們台大醫院是沒有更會開刀的醫生嗎?」

    他話說得這麼直,當然引發外科醫師的不滿。但他其實也誠實反應出,術後流血不止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必須設法解決。

    於是我們不斷思考,揣測是否因為歐美人種與亞洲人種的先天性差異,導致使用體外循環機這件事反而在亞洲人身上出現了併發症?於是我們開始評估是否可以用葉克膜來取代體外循環機,協助肺移植手術的進行?果然,經過嘗試後,病人術後的出血量明顯減少。我們又想,如果改進葉克膜的管路與模式,或許還可以更好;經過團隊的集思廣益與反覆修正後,肺移植術後出血的狀況又大為改善。

    這個進步過程費了好幾年。有一次當我將肺移植手術後的病人送到加護病房時,病人狀況非常穩定,也沒有出血不止的現象,我心想柯P這次應該會稱讚我吧?沒想到他看了病人狀況後,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孩子,你回去睡覺吧,接下來交給我。」

    有趣的是,後來是壁如姊跑來問我:「聽說你進步了?」我反問:「妳怎麼知道?」她說:「柯P講的啊,他說你進步了,還跟其他人說,要他們跟胸腔外科多學學。」

    這時我才發現,柯P不習慣當面稱讚、鼓勵人,但你的努力和進步他都看在眼裡。很多時候,他會在病例討論會或床邊教學時順口說出來,他會說「某某科的某某醫師這件事做得很好,你們應該去跟人家學一學」,這就是柯P對別人最大的讚許了。

    也有很多人都說柯P喜歡罵人,他自己也這麼說,但我不覺得他是特別兇的老師(只是臉比較臭)。在我看來,他很願意教導學生、幫學生解決問題,但絕不是那種春風化雨、會在學生犯錯時委婉指導的老師;恰好相反的是,任何人有不好他都直接講,但表現好時他又不知道該怎麼稱讚別人,這一點可能讓他在人際關係中比較吃虧。

    ☆☆

    我在柯P身上除了學習到勇於面對生死的態度,也學到如何成為促進團隊合作的一份子,甚至成為團隊的領導者。

    做為重症醫療團隊的領導者,必須時時保持「旁觀者清」,清楚知道現在的狀況以及該怎麼處理,適時地下達指令,調度人力。醫療完成之後,有一項很重要的步驟,就是檢討,有檢討才會有進步。柯P在台大醫院外科ICU建立了一個重要文化,就是把反省的過程納入團隊醫療中。從以前到現在,每一個使用葉克膜病例,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醫療結束後我們都會做通盤檢討,提出改進的方法。

    我認為,整個醫學的進步,除了醫療科技的發展,人也要跟著進步,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生死學」和「倫理學」都納入了醫學院的教育課程。醫生除了治療病人,也要學會如何面對死亡。如何讓生命末期的病人「善終」,這件事的起點往往是在醫生,因為醫生正是接引生死的關鍵。

    生死是至難之事。面對死亡對醫生來說從來都不容易,只是經過多年後,經驗的淬鍊讓我們變得更能接受它。我很慶幸在這條路上,能有一個老師,以言教、身教、經驗,影響我與帶領我。Dear柯P,謝謝您!

    生死兼顧,才是完整的醫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 黃勝堅 柯文哲早就應該出一本談生死的書,因為他的故事很多很多。

    我跟柯文哲兩人的交集,在外科重症、器官移植、安寧照護、全人關懷。我們都是接受了完整的外科訓練之後,就投入加護病房。一般對外科醫師的認知是像怪醫黑傑克那樣,手術刀法俐落。我們不走傳統路線,而是全心投入重症醫療,用生命在照顧病人,幾乎二十四小時守著加護病房,病人從送進來到轉出或死亡,我們全程參與,不只照顧病人,還要顧及家屬、整合各式各樣的醫護專業,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一般醫生看不到的事情。

    柯文哲大我一屆,以前在學校時就聽說系上有個學長很聰明、書念很多,他很認真,是少數可以把整本教科書從頭讀到尾的人;不過他很自負,說話又尖銳,還好有真本事,讓人不得不佩服。

    我跟他是在外科重症加護病房共事時,開始變熟。他專攻心臟外科的術後照護,我則專攻腦部重症、頭部外傷、中風,有不少互動。當時外科醫生大部分都在手術室,加護病房由較資深的住院醫師負責;過去沒有專職投入加護病房的醫生,大多採輪調,由第五年的住院醫師負責,第六年他們就去開刀了,而主治醫師離照護病人更遠。除非時代有大進步,否則照護病人的能力將一直停留在資深住院醫師的層次。

    然而,柯文哲投入後,一下子把整個加護病房的專業能力提升上來;後來我也加入,我們以主治醫師的身分執事,認定這是一輩子的職志,態度就不一樣了。於是我們在醫界建立起聲譽,人家很多事情都會來請教我們。☆☆

    在我們投身加護病房以前,對高端醫療的認知和使用沒有那麼強,延長死亡的能力也沒那麼強。自從葉克膜出現,加上我們對腦部生命中樞的了解越來越深,延長死亡的能力變強了,也帶來醫療正義和資源分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延長死亡的結果往往沒有對活人帶來好處,甚且因為醫療溝通能力不佳,造成主要決策者的壓力,處理不好,整個家庭都會崩解。

    現在醫療太過專科化,結果就是看不到人,不只是病人,還有病人身邊的家屬。醫療有其極限,像我們這樣每天面臨救與不救難題的醫生,這是很現實的問題,畢竟總不能死馬當活馬醫。以前不是很厲害時,就盡量拚,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可是當我們越來越厲害,會發現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會產生很大的後遺症;我們擅於延長死亡的過程,可是病人終究會死,還給家屬帶來不切實際的期望,甚且最終又沒辦法讓病人死得安詳。

    早期我們總是想辦法拉長死亡過程的時間,本來五天變十天,萬一又拉長到五十天、兩百天,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醫療資源的分配︰現在加護病房平均五至六天可以救一個人,用高科技延長死亡過程至兩百天,效應就是這張床會失去救另外四十個人的機會。這是醫療的公平正義的問題。

    再者,急重症醫療凸顯了溝通在醫療過程中的重要性。在台灣,病患被送入加護病房後,醫院會先開立病危通知單,但家屬經常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而病人若陷入昏迷,家屬將承受極大壓力。所以我們很早就開始發展醫院裡的家庭溝通會議。建立溝通機制,病人送進加護病房以後,在最短時間內,讓家屬了解所面臨的狀況,有正確清楚的對等醫療訊息,家屬才能做決策,醫生也才能夠從家屬那裡知道病人對生命的看法,主治醫生必須明白這些以便協助家屬做決定。以前都說是病情解釋、病情說明,後來在溝通過程中我們發現,要花很多時間去傾聽病人要什麼、家屬要什麼,一旦建立起這樣的溝通機制,父權式的醫療會轉變成共融式的決策醫療。這對病患和家屬很重要。

    我們那時候就建立了很好的制度,也不斷從溝通會議中學到,醫療不只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