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保健 美容】 > 保健/養生

    【ETD】手起刀落-外科醫療史:神之手與屠夫的完美結合,外科史上最具意義的28檯刀。_阿諾德.范德拉爾(Arnold van de Laa


    作者: 阿諾德.范德拉爾(ArnoldvandeLaar)
    出版社: 大是文化
    ISBN: 9789579654814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239
    售價: 119
    商品數量:0
    商品編號: O_U102212428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已售完

    加到找書小幫手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DW3】守護臺灣 國家醫院 風華再現_王文彥
    作者:王文彥
    售價:1119
    【D76】Organic Management for the Professional: The Natural Way for Lan
    作者:Garrett,Howard/Ferguson,John/Amaranthus,MichaelP.
    售價:889
    【C1F】和小小孩一起玩 : 保母養成秘笈_廖英足
    作者:廖英足
    售價:259
    【FUO】和小小孩一起玩 : 保母養成秘笈_廖英足
    作者:廖英足
    售價:259
    【GYT】The Happy Sleeper: The Science-Backed Guide to Helping Your Baby
    作者:Turgeon,Heather/Wright,Julie/Siegel,DanielJ.,M.D.(FRW)/Sheehy,Jack(IL
    售價:339
    【I5N】兒科護理學_蔣立琦
    作者:蔣立琦
    售價:679
    【HLV】有機生活_卡倫.沙利文
    作者:卡倫.沙利文
    售價:229
    【I96】New Bach Flower Body Maps_Kramer, Dietmar
    作者:Kramer,Dietmar
    售價:279
    【GH2】粗糧本色_巫勝榮
    作者:巫勝榮
    售價:279
    【JRS】Dr. Denmark Said It_Madia L. Bowman
    作者:MadiaL.Bowman
    售價:339
    【EDM】全方位健康秘訣
    售價:199
    【MKL】幸福的胎教童話教育從懷孕就開始_卡伊, 張炳惠
    作者:卡伊,張炳惠
    售價:14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212428

    [ISBN-13碼] 9789579654814

    [ISBN] 9579654816

    [作者] 阿諾德.范德拉爾(Arnold van de Laar)

    [出版社] 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 2020-04-29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這是外科醫生觸動的歷史,熟練、敏銳……是藝術、醫學再加上大膽屠夫的

    完美結合。」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包莖手術怎麼會成了拿石塊「自宮」?腳拇趾受傷,居然會致命?

    ◎麻醉藥發明以前,協助醫生開刀的不是小護士,只能是壯漢(複數)。

    ◎糖果紙──想像得到嗎?愛因斯坦居然用它來對抗動脈瘤,還因此多活7年。

    從17世紀阿姆斯特丹的絕望男子(他切除自己膀胱中的結石)的故事,

    到甘迺迪總統遇刺身亡,卻找不到彈孔的原因──氣管切開術,

    還有死於休克的奧地利皇后茜茜,凶器居然是一件束腹內衣……

    本書提供大量迷人且難忘的醫學見解,以及名留青史的手術歷史。

    作者阿諾德.范德拉爾曾在加勒比島嶼聖馬丁島擔任首席外科醫師,

    目前在阿姆斯特丹專門從事腹腔鏡手術。

    他透過28個關於外科史上有趣且有意義的故事,說明:

    手術過程中會發生什麼?人體如何應對被刀、細菌、癌細胞或子彈攻擊?

    怎樣的人能當外科醫生?他們到底是瘋子還是天才?

    為什麼會有人想要切開別人的身體?

    即使沒有犯錯,病人仍可能死於手術檯,

    外科醫生又該如何繼續下去?

    本書從放血和截肢都沒麻醉的黑暗時代,橫跨到現在的高科技無菌手術房,

    解析這個神之手與屠夫如何完美結合的職業:外科醫生。

    本書既是豐富的文化歷史,也是現代解剖學課程。

    ◎甘迺迪總統身上少一個彈孔的原因──氣管切開術

    甘迺迪被槍殺身亡後,醫生在他身上一直找不到合理彈口,

    而且被開兩槍卻只有三個孔?難道是子彈路徑重複了?原來──

    急救醫生沒說,傷及氣管的彈口已被作為氣切造口。但還是沒能救回總統的命。

    ◎人類開始直立走路後才有的病,靜脈曲張

    露西(古猿)是人類最早開始「用雙腳走路」的祖先,但正因為這樣,

    人類開始種下不少病根:靜脈曲張、便祕、痔瘡……。

    看看外科醫生如何處理跟人類歷史一樣長的靜脈曲張。

    ◎安慰劑,相信者得永生

    艾倫.雪帕德是首位進入太空的美國人,之後經歷過水星任務和阿波羅計畫,

    卻因為暈眩和耳鳴,無法再執行任務──直到他接受內淋巴引流術,症狀才痊癒。

    但醫生沒說的是,該手術根本沒有療效,全是安慰他的心理因素。

    ◎脫逃藝術家也逃不過的死劫,腹膜炎

    脫逃大師胡迪尼(把自己綁在水中木箱並逃脫),宣稱自己腹肌能承受任何打擊;

    沒想到一名學生真的出重拳擊中他的腹部,導致他身亡。

    這名學生殺人了?幸好外科醫生及時釐清了真相:是腹膜炎造成的。

    28個有趣且有意義的故事,

    生動描述了從遠古時代到現在著名的手術,看那些救命的刀如何演進。
    阿諾德.范德拉爾(Arnold van de Laar)

    斯洛特瓦特醫院(Slotervaart Hospital,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外科醫生,專門從事腹腔鏡手術。

    他出生於荷蘭(現已正名為尼德蘭)的斯海爾托亨博斯鎮('s-Hertogenbosch),在比利時魯汶大學學習醫學,之後在加勒比島嶼聖馬丁島擔任首席外科醫生;現在與妻子及兩個孩子一起住在阿姆斯特丹,每天都騎腳踏車上班。

    本書是他的第一本書。

    謝慈

    臺大外文系畢業,臺大翻譯所在學,熱愛文學與翻譯。

    「酷勒克-Clerk的路障生活」版主、《不好意思,我們擋路了》作者╱不點醫師(Tniop)

    「Dr.Bird」粉專版主╱怪醫鳥博士

    「阿諾德.范德拉爾透過這本書,生動描述了從遠古時代到現在著名外科手術……行文節奏明快且易於理解。」──《出版者周刊》

    「這是外科醫生觸動的歷史,熟練、敏銳……是藝術、醫學再加上大膽屠夫的完美結合。」──《星期日泰晤士報》

    「絕頂古怪又引人入勝的故事蒐羅。」──《星期日郵報》

    前言

    外科這個行業,和最具意義的二十八檯刀

    西元1537年的一個夜晚,安布魯瓦茲.帕雷(Ambroise Paré)清醒的躺著。他是位年輕的法國軍醫,才剛在義大利杜林附近經歷了一整天的苦戰。他的內心充滿煩惱,因為戰場上到處都是受到火繩槍傷的士兵,但他沒有任何相關的治療經驗。他曾經在書中讀過,應該在傷口中倒入滾燙的油來化解火藥粉的毒性;因此,他在血肉模糊的傷口滴了冒泡的油,而傷口就像油鍋裡的肉那樣噴濺起來,發出劈啪聲。然而,受傷的人太多,他的一整鍋油在輪值到一半就空了。在那之後,他只能用玫瑰油、蛋白和松節油的膏藥來緩解傷者的痛苦。整個晚上,他聽著傷者對抗死神的痛苦叫喊,內心自責不已;但到了第二天早上,他很驚訝的發現,叫喊聲正是來自接受了沸油治療的士兵,而非利用膏藥緩解痛苦的傷患。此後,他不再使用沸油治療,因而成了偉大的外科醫生──這就是通向現代外科手術的第一步。

    外科手術在這之後,興許就自然的演進發展下去,畢竟只要人類在地球上存續,就會受各種疫病所苦,只能仰賴醫生的「治癒之手」。過去,以雙手進行治療的醫者稱為「chirurgeon」,來自希臘文「kheirourgia」,結合了「kheir」(手)和「ergon」(工作)兩個字。現代的外科醫生稱為「surgeon」,也是來自相同字源。

    我們的祖先時常要面對打鬥、狩獵、遷徙、挖掘植物根部、從樹上墜落、逃避掠食者等艱苦處境,在在有受傷風險。因此,照護這些傷口不僅是最基本的外科手術,或許也是手術的原點。

    常識告訴我們,應該用水清洗骯髒的傷口、加壓來止血,還有覆蓋住開放的傷口。假如看見傷口因此癒合,你下次就會採取同樣的方式。然而,在中世紀,常識卻被傳統所蒙蔽。老祖先們並未正視治療行為所帶來的結果,反而遵循著古老書籍中記載的神奇療法;於是,他們不清潔傷口,而是用熱鐵或沸騰的油燒灼,再以骯髒的布料包紮。那段黑暗的時期一直延續到杜林那個無眠的夜晚,常識終於戰勝傳統,而以實驗為依據的全新手術型態也開始萌芽。

    追根究柢,我們的祖先一開始為什麼想用切開的方式,來治療潰爛的傷口、膿包、癰 和潰瘍呢?將膿液清除是外科手術的第二個基本治療,只需要尖銳的物品就夠了,例如相思樹的刺、燧石箭頭、青銅匕首或鋼製手術刀。這就是現代手術刀的來源,而「ubi pus, ibi evacua」(有膿的地方,要加以排除)這句古老的拉丁諺語,也因此在外科流傳了下來。

    外科手術的第三種基本治療是處理骨折。史前人類有太多骨折的機會,例如逃避狼群、狩獵長毛象、被岩石或樹根絆倒等。當時有人具備足夠的洞見,無論傷者多麼痛苦,都要把斷掉的骨頭拉直嗎?說起來,這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不只要有勇氣,更重要的是,病人也必須同意。唯有同時具備勇氣、權威和經驗,並且展現足夠同理心的人,才可能贏得這樣的信任。而這樣的人也得雙手靈巧,於是,擁有治癒之手的外科醫師誕生了。

    至今,外科醫生的任務之一,仍是替病患進行緊急處理。醫院急診室的外科醫生主要面對的還是傷口的嚴重失血、確保病患可以呼吸,以及穩定病患的狀況;他們的行動方式很明確,包括治療傷口、膿腫和骨折,和緊急處理遭受急性痛苦的患者,而這會換來對方的感恩之情。

    但,再進一步動手術,就完全不是同一回事了。我們不是「治療」傷口,而是「製造」傷口。理性的外科醫生(和理性的病人)會衡量風險:「手術的成功率如何?有替代方案嗎?如果不做任何治療,患者會如何?假如手術失敗,我會如何?」總是如此在「全力以赴」和「不造成傷害」之間,設法取得平衡。然而……羅馬的執政官蓋烏斯.馬略(Gaius Marius)讓外科醫師移除他的靜脈曲張,而他不僅撐過手術,還繼續治理了羅馬許多年;外科醫師約翰.藍比(John Ranby)建議手術處理英格蘭皇后卡羅琳(Queen Caroline)的臍疝氣,造成她痛苦慘死。結果,羅馬的醫師受到嚴重懲罰,不得再為蓋烏斯的另一隻腳動手術;藍比卻因為服侍皇室,而受封為騎士。外科可說是難以預料的職業。

    現今外科醫師的業務中,有兩大疾病一直到近期,才真的對人們造成生命威脅──癌症和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在最近幾個世紀進入我們的人生,伴隨著高卡路里加上吸菸的生活方式而來。更甚者,這些疾病通常都在生命晚期才會發生,以前的人們可能早在罹癌或動脈阻塞前就已經死去。

    從19世紀開始,人們的壽命突然變長了,這得拜西方世界的一項偉大發展所賜,這發展對現代手術的意義,比起其他傑出的發現或頂尖知名的外科醫生都還重大──人們開始更注重衛生,外科手術因此出現急遽的變化。我們很難想像為什麼花了這麼長的時間,人們才發現衛生和手術的關聯。假如身處於18世紀的手術室,我們一定會大感震驚:空間裡充斥著無可名狀的尖叫聲,且血液四處噴濺,而燒灼斷肢止血的臭味,令人反胃嘔吐……好似恐怖電影裡的場景。

    一般來說,現代的手術室相當安靜,聞起來充滿消毒劑的氣味,有時會使用抽吸設備來清除血液或體液;唯一的背景音樂是沉睡的病人身上連接的心跳監測器,或是收音機的聲音,手術團隊也可以自由的彼此交談。不過現代和過去外科手術的真正不同,表現在比較不明顯的層面,外人或許沒辦法馬上看清──無菌的環境,這要歸功於嚴謹遵循現代醫學的基本法則。

    怎樣的人能當外科醫生?就算患者感覺不到,但為什麼會有人想要切開別人的身體?假如手術過後,患者苦苦掙扎求生,你又怎能在晚上安睡?即使你沒有犯錯,病人卻仍可能死於手術,你又該如何繼續下去?外科醫生到底是瘋子還是天才?是隨意妄為、救命英雄,或是張狂炫耀?外科醫生的工作充滿壓力──手術是很奇妙的事,但肩負的責任也異常沉重。

    外科醫生無疑是病患治療的一部分,畢竟他們的雙手和技術,都是治療的器材。在問題發生時,你必須對自己有信心。你會問自己是否在治療中犯了錯,或是一切都按部就班,問題出在其他地方?說到底,無論治療多麼完美,我們都不可能預知任何病症的結果。儘管問題也可能是隨著病程發展出現,但身為外科醫生,你比其他內科醫生更需要為自己釐清原因,因為你已經用自己的雙手影響了過程;你會問自己是否盡了全力,是否做了對的事。大部分的外科醫生都用外顯的自信來隱藏內心不斷的懷疑,這樣的態度也塑造出外科醫生全能而高高在上的形象。然而,即使是最有自信的外科醫生,自信心也只是表象,讓他們能承受重擔,抗拒潛伏的罪惡感;他們的座右銘是──撐下去就對了。

    每個外科醫生都經歷過病患在手術中或術後死亡,即使他們並沒有犯任何錯。遇到這種狀況時,你只能撐過去,然後繼續前進,因為下一個患者還在等待治療;這有點像是火車司機在途中撞到人,卻什麼也做不了,因為車子得繼續前進。病患的死總是充滿張力,但根據個別情況和手術原因,有些死亡比較容易放下,例如病患罹癌或是經歷嚴重車禍,除了動手術之外別無選擇;但假如手術是選擇性的,有不動手術的替代療法,又或者患者還是小孩,那麼心裡的關就會比較難過。

    在本書中,我將分享一些我這個行業的故事,介紹一些有名的病人、外科醫生和超凡的手術。這並不簡單,因為手術不只刺激有趣,也非常講求技術。另外,手術牽涉到複雜而精細的人體運作,並且會使用外行人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舉例來說,假如我寫「腹主動脈瘤」、「乙狀結腸穿孔」或「比爾羅特II型胃空腸吻合術」,沒有手術背景的讀者可能完全不懂我的意思。所以我會針對手術的相關概念加以解釋,才能讓每個讀者都了解故事的重點。最終,我所要說的不只是手術的歷史,還包括我們的身體如何運作,以及外科醫生如何確保我們的身體繼續運作下去。

    推薦序一

    學校沒有教你的外科歷史

    「酷勒克-Clerk的路障生活」版主、《不好意思,我們擋路了》作者

    ╱不點醫師(Tniop)

    一般民眾聽到開刀,無不想到開腸剖肚、血淋淋的可怕畫面。每當說自己是外科醫師,我免不了收到幾句:「妳不會怕嗎?妳好勇敢!」、「切開人的身體不會覺得很可怕嗎?」其實,外科手術是一門藝術,外科醫師則是心思縝密的藝術家,從手術前的準備與計畫、手術中的每個步驟,到手術後的照顧,每個部分都是經過臨床醫師多年訓練的經驗,以及前人的研究和傳承,進而發展到現代的外科學。

    比起感到害怕,如何解決病人的問題,親手將病人的疾病治療好,並且平平安安的出院,才是每個外科醫師心中最在乎的事情。外科與其他科別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外科不僅需要運用腦袋中充實的知識,也需要靈巧的雙手、對空間的立體感,以及遇到突發狀況臨機應變的能力。從醫學院畢業後,外科醫師還需要訓練多年,跟著前輩學習開刀的方法,累積一定數量的手術經驗,並在醫院值班過夜照顧手術的病人、在加護病房照顧重症的案例等,才能夠成為一個獨當一面、成熟的外科醫師。

    對外科醫師來說,了解病人為什麼需要開刀(indication),還有開刀可能會產生的併發症(complication),是非常重要的。併發症並不是醫療疏失,而是手術後無意、但仍有機會發生在病人身上的傷害。如何在手術前跟病患清楚解釋產生併發症的機率、風險,並在手術後面對併發症的產生,這需要的是足夠堅強的心智,一旦遇到問題就必須解決,絕對不能逃避。也就是說,外科醫師需要同時具備堅強的心智、溝通的技巧、豐富的知識和靈巧的雙手,是個很不容易的職業。而且由於訓練辛苦,能夠撐到最後在醫院持續開刀的醫師,大都身經百戰、歷經風霜了。

    這本《手起刀落──外科醫療史》,介紹了28個關於外科史上有趣且有意義的故事,並搭配外科的小知識在旁,讓人從津津有味的歷史故事中,也能夠了解現代外科學的操作及應用。書裡的故事,將外科醫師如何面對並解決病人的問題,用輕鬆有趣又清楚易懂的方式,描述出整個過程,且細節描寫得靈活生動,有如畫面在眼前播放。

    本書像是「學校沒有教你的外科歷史」,每個對外科有興趣的人、或正在執業的外科醫生,對於書中所介紹的故事或知識,都會覺得有趣且驚嘆。我非常推薦這本書籍,翻開書本後,會忍不住一口氣將故事全數看完,並在看完後意猶未盡,心想:「原來當時是這樣做的啊!」猶記我看著書中的每一章節,心中都會忍不住讚嘆且會心一笑呢!

    推薦序二

    藉古人歷史八卦,看救命的刀如何演進

    「Dr.Bird」粉專版主╱怪醫鳥博士

    亮晃晃的手術燈照著下方的手術檯,一塵不染的房間裡,迴盪著心跳監測器發出的規律嗶嗶聲。手術檯上的病人安靜的睡著,身上蓋滿綠色無菌的鋪單,只露出肚臍下的一小部分身體。

    我戴著頭套和口罩、穿著無菌綠袍,專注的看著露出部位,想像要下刀的虛線,然後伸出戴著無菌手套的右手,說:「刀!」接著拿過刷手護士遞過來的手術刀,迅速劃開皮膚,底下隨即冒出一道血痕。「鑷子!」、「電刀!」我和助手合作用兩根鑷子夾起傷口兩側,我再用電刀從中間往下切,邊止血邊切開皮下組織。當底下露出黃黃厚厚的脂肪層,我熟練的繼續往下切。

    電刀尖端一邊發出吱吱聲和電火花,一邊冒出煙霧,「Suction(抽吸)!」旁邊助手拿著抽吸管,盡責的把電刀製造的煙吸掉。我接著切開脂肪層,「拉鉤!」再把脂肪層勾開,露出底下已經先灌滿水的膀胱。

    「尖刀!」、「Suction準備!」待夾起膀胱的一小角,我用尖刀輕輕刺進去切開,只見剛剛灌進去的水,就像小噴泉般立刻冒了出來。助手把抽吸管插入膀胱,吸乾裡面的水。「電刀!」我繼續切開膀胱,「拉鉤!」把一對拉鉤伸入切開的小洞,隨後輕輕拉大缺口,露出膀胱內部,一顆顆鵪鶉蛋大小的黃褐色結石就在裡面!

    「彎盆!」我把手指伸進去,將這幾顆結石一一掏了出來,彎盆發出「哐啷、哐啷」的聲響,總共掏出7顆。

    確定膀胱內除了「七龍珠」之外,沒有其他結石和問題後,我說:「羊腸線!」待刷手護士遞給我持針器跟帶針羊腸線,我立刻開始縫合剛剛製造的膀胱傷口。一聽我指示:「灌水!」助手便用灌食空針從尿管灌入一大碗水,我則觀察縫合的地方有沒有漏水。

    「好,放drain(引流)!」、「關傷口!」助手和我把引流管放好,然後一層一層縫好皮膚傷口,手術結束!

    這樣的刀,對現代泌尿科醫師來說,是非常稀鬆平常的膀胱截石術。

    但是,你知道以前的膀胱截石術或其他外科手術,可不是這麼「乾淨俐落」嗎?

    就在1846年10月16日以前,那時的外科醫師動作越快越好,因為過程充滿病人殺豬般的哀號;醫師的助手們也得越壯越好,因為他們的工作不是遞器械,而是確保病患沒有在手術結束前掙脫!

    那麼開完刀就沒事了嗎?不!

    當時沒有無菌觀念和抗生素,傷口保證化膿,所以開完不能縫合,要等膿排得差不多了,再看傷口會不會慢慢癒合。什麼?沒有癒合的話怎麼辦?就……一切都是命啊!

    外科醫師,其實是個很特別而充滿挑戰性趣味的行業。你想想看,誰的工作會是對一個陌生人說:「我等等要把你的肚子切開,然後把你的腸子切掉一段」?又或是說:「我必須把你的頭蓋骨打幾個洞,然後沿著洞鋸開,再把裡面的腦子切掉一塊」?

    這麼妙的行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又是怎麼在人類漫長的歲月裡,演化成目前的模樣?歷史上的哪些名人動過哪些手術?這本《手起刀落──外科醫療史》給你詳細的解答!

    作者阿諾德.范德拉爾是荷蘭(現已正名為尼德蘭)的外科醫師,他的博學和資料收集之豐富,令鳥博士驚豔,一翻開就欲罷不能的讀到最後一頁。本書帶讀者從歷史看古人八卦來了解醫學演進,是一本比小說還離奇有趣的外科史!

    鳥博士身為外科和泌尿專科醫師多年,早已習慣現代醫學在手術上帶來的便利。反觀之下,本書讓鳥博士身歷其境的體會到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外科醫師是如何想方設法,解決病患的病痛。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剛剛提到的膀胱截石術,在17世紀時,死亡率居然高達6成!首例成功的膀胱截石術,還是患者去動手術兩次失敗後,「自割」取出的!還有,偉大的脫逃大師胡迪尼居然死於再平凡不過的闌尾炎?大流士大帝脫臼被「喬骨」成功,卻因為太痛把醫生幹掉?

    令人意外的故事還有很多:最早的包莖手術是拿塊石頭「自宮」?甘迺迪的槍傷真相如何?腳拇趾感染也致命?最早的「減肥」手術是什麼狀況?麻醉怎麼發明的?愛因斯坦動了什麼手術保住一命?心臟被刺一刀還能繼續走?電鰻長腫瘤要怎麼開刀?本書的內容既豐富又有趣!

    醫療的進步,充滿了無數的嘗試錯誤和巧思發明,如果你對醫學或歷史有興趣,這本書絕對讓你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對現代外科醫學有更多了解!喜歡知識的你,一定不可錯過!
    推薦序一學校沒有教你的外科歷史╱不點醫師(Tniop)

    推薦序二藉古人歷史八卦,看救命的刀如何演進╱怪醫鳥博士

    前言外科這個行業,和最具意義的二十八檯刀

    第1章截石術,以前屬外科,現在歸泌尿

    第2章甘迺迪總統身上少一個彈孔的原因──氣管切開術

    第3章下半身不性福?亞伯拉罕與路易十六的包莖問題

    第4章死於休克的皇后,凶器是緊身束腹?

    第5章七宗罪之三,暴食、怠惰與憤怒

    第6章教宗的造口

    第7章法典沒記錄的醫病關係──骨折復位

    第8章人類開始直立走路後才有的病,靜脈曲張

    第9章脫逃大師也逃不過的死劫,腹膜炎

    第10章維多利亞女王開啟麻醉之路,手術不再需要有人壓制

    第11章壞疽,從用屠刀截肢,到用石炭酸消毒

    第12章內科總用懷疑二字,激怒外科的診斷

    第13章世界第一名醫也可能犯錯,切除脾臟卻誤傷胰臟

    第14章兩位音樂家和他們發黑的大腳趾

    第15章腹部手術,切腫瘤或是除脂肪

    第16章愛因斯坦用糖果紙對抗動脈瘤,多活了7年

    第17章內視鏡,醫生能更清楚看見你的「內在」

    第18章閹割──感染致死或身價翻漲

    第19章抽菸會致癌?快抽根菸壓壓驚!

    第20章安慰劑,相信者得永生

    第21章遇到臍疝氣,外科醫師務必袖手旁觀

    第22章回復原狀的概念,來自清楚看過自己腹腔的每一層

    第23章併發症,外科醫生的最大惡夢

    第24章法國美好年代的奇蹟創造,人工關節

    第25章列寧的死因之謎──連續中風

    第26章把血管接起來的吻合術,是器官移植的基礎

    第27章不以肛門問題為恥的太陽王,帶動手術大流行

    第28章從電鰻、人體到醫學,手術中到處是電

    尾聲經典科幻作品裡的十大外科名醫

    致謝

    術語表
    下半身不性福?亞伯拉罕與路易十六的包莖問題

    有位老人聽見了某個聲音,於是他撿起一塊石頭,劃向自己的陰莖,把包皮割掉。接著,他對自己的兒子和奴隸們也這麼做。過程想必極度痛苦,因為不久之後,他就宣告割禮最好不要在成人身上進行,應當在男嬰出生後第八天進行。

    這名老人就是亞伯拉罕(Abraham,天主教譯亞巴郎),而這故事記載在《創世紀》(Book of Genesis)第17章。他施於自身的壯烈之舉,不只可以從歷史、社會、人類學和神學的角度解釋,也可以從外科手術方面來探討。當時,老人已經有13年無法成功生育,而在《創世紀》的這個章節,可以明顯看出亞伯拉罕和妻子撒拉(Sarah,天主教通譯撒辣)都有一定的年紀,且仍想要擁有自己的孩子,卻一直未能如願。個中的原因,難不成和亞伯拉罕的包皮有關?

    有一種疾病會使男性在性行為時相當痛苦,那就是──包莖,其成因是包皮和龜頭受到慢性感染,而使包皮緊繃。亞伯拉罕和他的子民住在吾珥(Ur,位於現今伊拉克南部)和地中海之間的某個沙漠,氣候非常乾旱,每走一步都會掀起一片塵埃。他們當時穿的長袍下方是空的,裡面也不會穿別的衣物,故沙塵得以侵襲任何地方。更甚者,他們對衛生沒有什麼概念,儘管《創世紀》裡經常提到人們用水清洗身體,但那只局限於腳部;畢竟水源在沙漠很稀少,必須保留給牲畜,因此多半不足以讓人每天洗澡。至於割禮大都盛行於沙漠民族,且至今依然如此,也就不那麼令人意外了,其中不只有居住在中亞地區的亞伯拉罕、猶太人和穆斯林,也包含了澳洲原住民和許多非洲的民族。

    包莖主要會在勃起時造成問題,因為龜頭受到阻礙,而包皮可能會撕裂。由於性行為的動作會使症狀加劇,故要達到讓人滿意的結果也就更困難。假如一名男性迫切的想讓子嗣綿延繁盛,或許最終就會不計代價,選擇最符合邏輯的方法,也就是用石頭劃向包皮這個問題的根源吧?大部分的外科手術不都是在類似的情境中產生?假如你因為膿瘡而生不如死、痛苦難眠,你會選擇把它切開;假如受感染的牙齒不斷腫脹發痛,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你會選擇把它拔掉;假如膀胱的結石讓你坐立難安,你會選擇把它切除;假如你的包皮讓你無法順利繁衍,你可以藉著石頭來擺脫它。無論如何,在手術不久後,亞伯拉罕終於如願以償──《創世紀》第21章寫道:撒拉生了一個兒子,取名以撒(Isaac)。

    割禮完成後會發生的情況,是《創世紀》故事的重要主題,並在第34章的第24和25節來到高潮。當時,距離亞伯拉罕又過了三個世代。雅各(Jacob,以撒的幼子,天主教翻譯為雅各伯)的兒子們答應不為了妹妹底拿(Dinah)受到希未人(Hivite)示劍(Shichem)玷汙而復仇,但每個希未男性都必須接受割禮。希未人在當時應該居於劣勢,所以很樂意化解爭端;然而,他們犯下了嚴重的錯誤,那就是選擇同時接受割禮。這麼做並不聰明,顯然雅各的兒子們遠比希未人還了解手術後常見的狀況──每一種手術後都會需要時間復原,割包皮的手術當然也不例外。

    在外科手術中,皮膚的神經纖維會受到直接刺激,意味著手術當下充滿痛苦。但在手術刀(或石頭)放下不久,痛苦就會幾乎完全消失,身體接著開始治療的過程。在第一階段,組織的傷口會藉著發炎來修復,由一種稱為巨噬細胞的特殊細胞執行,將所有殘骸清除乾淨。發炎會使傷患在手術約3小時之後,出現組織腫脹和痛楚,但不像手術中那麼劇烈。傷口會有一點腫脹、發紅和發熱;當衛生狀況良好,情況便不再惡化,發炎和疼痛都會在幾天內消失。而稱為「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的細胞會被送到傷口附近,開始生成結締組織,最後形成傷疤。這個過程稱為「初級癒合」,通常持續8到14天,依據傷口的深度而定。

    然而,在衛生狀況較差時(例如《創世紀》所描寫的),傷口中的細菌會受益於受損的組織而繁衍,進而吸引第二波的發炎細胞。白血球會試圖摧毀細菌,而膿液就是由有害的細菌、死亡的白血球和受損的組織所構成。傷口會發紅、腫脹、發熱,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一階段的痛苦仍可以忍受;不過手術後第二天,卻會有新的一波痛楚,通常會相當強烈。

    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的希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