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230162
[ISBN-13碼] 9789570154122
[ISBN] 9570154128
[作者] 林建成
[出版社] 黃金博物園區
[出版日期] 2004-01-05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本書內容涵蓋廣泛、陳述深入,本書分為十五個章節,每一章節的鋪陳,詳盡介紹台灣各大部落的歷史文化與精神信仰,也分項逐類呈現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從傳承和演變討論歲月變遷下的原住民文化藝術,然後在原鄉與遷徙的過程中,分析原住民的分布狀況;對原住民來說代表文化傳承的祭儀:卑南族的猴祭、阿美族的豐年祭、泰雅族的祖靈祭、東排灣族的部落年祭、雅美的收穫祭、賽夏族矮靈祭等。祭典內所用的器皿用具、所著的服飾、所跳的舞蹈,每一部族的象徵圖紋以及現代部落藝術工作者對它的沿用與創新。
知道「拔牙」曾經是某些部落女子愛美的象徵嗎?什麼是「八部合音」嗎?什麼又是「故事木板雕」?知道魯凱族的石雕傳說嗎?如何分辨不同部落的衣飾裝扮?知道以貼紙代替紋手儀式的文化變遷嗎?Balailai(巴萊萊)是怎樣的舞蹈?部落祭儀是怎麼進行的?各部族的圖騰又有怎樣的不同與意義?在一九九九年的南島文化節中,來自太平洋群島、大洋洲及東南亞半島等地的南島部族,和台灣原住民有怎樣驚異的邂逅與巧合的文化共象?這些包羅萬象的內容,記述了台灣原住民多元的文化面貌;著者更親身接觸原住民藝術工作者,記錄了A-sang劇團、多位陶藝工作者、麥承山的陶藝推廣、新興村的陶藝發展與生命步道、各部族的雕刻家、卑南族現代歌謠之父陸賢文、鹿野國中原住民竹鼓樂團等,著者一步一腳印式的踏實探訪與田野調查,為台灣原住民藝術留下了彌足珍貴、可供紀實的一頁。
林建成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畢。生長於原住民族群眾多的台東,從小與原住民一起成長至今,於1982年正式全心投入原住民文化的寫作及繪畫。喜愛文學、藝術及文化史工作,先後以文字、彩墨、油畫、攝影等多種媒材與角度表現原住民文化概貌,在台北、台東等地開過數次畫展。 著作包括《後山原住民之歌》《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原始‧樸素》、《小米酒的故鄉》、《後山族群之歌》、《頭目出巡》等。
序(吳天泰)
自序(林建成)
描繪一張原住民藝術的總覽圖
傳承與流變——歲月下的原住民文化藝術
原鄉與遷徙——原住民分布概況
山海的子民——原住民祭儀
永恆的彩虹——原住民的紋面藝術
青春留痕——原住民紋手藝術與身體裝飾
階級與尊榮——原住民的陶甕與陶藝
原始的印記——原住民雕刻
傳統必備的身手——原住民手工藝
絢麗的彩衣——原住民衣飾與刺繡
大地孕育的樂音——原住民音樂
山野精靈——原住民舞蹈
以大自然為家——原住民建築
原住民的圖紋與發展
原住民的大家庭——南島文化與族群融合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感謝名單)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