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自然 科學】 > 動植物

    【GGO】毒生物圖鑑:36種不可思議但你絕不想碰上的劇毒物種_馬克‧西德, 陸維濃


    作者: 馬克‧西德,陸維濃
    出版社: 臉譜
    ISBN: 9789862356777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189
    售價: 13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273971

    書況補充說明:C字跡、外圍磨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C字跡、外圍磨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273971

    [ISBN-13碼] 9789862356777

    [ISBN] 9862356774

    [作者] 馬克‧西德, 陸維濃

    [出版社] 臉譜

    [出版日期] 2018/07/07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有毒勿近奇異生物 X以身試毒冒險家的奇妙相遇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毒物威力特展】策展人‧生物學博士驚人之作!!

    *隨書附贈台灣版限定海報*

    海 + 陸 + 空36種有毒物種的祕密武器

    怪奇生物知識考 X 自然風格線條畫

    面對捕食者的威脅,有一群體型屈居劣勢、逃跑能力較弱的生物,

    演化出了各種致命毒器,因而反轉了他們與天敵間的關係,更讓獵物避之唯恐不及。

    但他們沒料到,人類的好奇心沒有極限,

    許多冒險家無畏走進這群「膽小」生物的攻擊範圍內,

    有去無回的危機就此發生——

    「活物勿近!」

    摸了會痛到骨子裡的貓毛蟲、零解毒劑的海中芋螺、

    羽毛上有神經毒的美麗鳥兒、讓宿主癱瘓的吸血怪物……

    這些不該碰、不該吃、會叮咬人的致命動物究竟有何魅力,

    讓冒險家們寧願送命也想一探究竟?

    |嗜毒饕客 X 野外求生專家 X 生物學家的現身說法!|

    一道土耳其香料烤鵪鶉,為何讓一場盛宴瞬間變成賭命輪盤遊戲?

    一名紐西蘭的少女被發現在泡澡時死亡,身上還留有一根八吋長的魟魚毒刺刺穿胸口!?

    可愛的小尖鼠,巢裡卻塞了一堆中毒癱瘓的幼蟲活屍,活像賣著義大利香腸的小吃店櫥窗。

    竟然有人會帶著寵物蠑螈上酒吧,而且還……泡酒吃掉!?(然後他/牠就死掉了。)

    |警告標語:外面的動物最好別亂碰、沒洗手更別放嘴巴。|

    商品除瑕疵品外,恕不接受退換貨

    因拍攝略有色差,圖片僅供參考,顏色請以實際收到商品為準

    作者馬克‧西德Mark Siddall

    現為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無脊椎動物研究員暨策展人,也是理查德.吉爾德研究院(Richard Gilder Graduate Shool)的教授、美國寄生蟲學家協會會長、威利亨尼格學會的財務長。西德博士是個直言不諱的倡議者兼研究者,提倡保護水蛭等遭忽視的生物,並試圖阻止人類寄生蟲滅絕,認為人們應轉而理解它們的生命週期、生態學和基因組學知識。他致力於揭示生物多樣性和演化史,以及研究史上最成功的動物生存戰略:寄生。他的研究包括賈第鞭毛蟲、瘧疾到商業上重要的貝類病原體、蠕蟲等等。

    譯者陸維濃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博士。目前為專職譯者,熱愛大自然,以傳遞科普新知為志業。
    |國內推薦

    |基本名詞

    |序言|01這些動物不該碰

    長槍武士→鴨嘴獸

    藍色情迷→藍環章魚

    年度父親獎→箱型水母

    甲蟲狂熱→隱翅蟲

    演化鳥事→黑頭林鵙鶲

    大象酒吧→金花蟲幼蟲

    容光煥發→大葉蛙

    毛毛蟲的忠告→貓毛蟲

    非對稱作戰→地獄火海葵

    海中針墊→火海膽

    |02這些動物不該吃

    鵪鶉之道→鵪鶉

    尖牙利齒→凶兔頭魨

    海中小黃瓜→蛇目白尼曑

    水泡蟲的誤會→西班牙金蒼蠅

    來杯蠑螈啤酒→粗皮蠑螈

    |03這些傢伙會叮你

    螫針攻勢→亞利桑那樹皮蠍

    心頭刺→古氏新魟

    海之榮光→芋螺

    水母好吃→僧帽水母

    初次相遇→中華大虎頭蜂

    十三不吉利→魔鬼蓑鮋

    子彈會咬人→子彈蟻

    |04這些傢伙會咬你

    壞小子比利→希拉毒蜥

    鼠輩橫行→尖鼠

    奇貨可居→吻沙蠶

    硬蜱上身→全環硬蜱

    耐心看下去→巴西流浪蜘蛛

    別想踐踏我→鼓腹蝰蛇|後記

    |致謝

    |相關詞彙解釋
    01來杯蠑螈啤酒俗名:粗皮漬螈Rough-skinned newt

    學名:Taricha granulosa

    分布範圍:加州北部至阿拉斯加離椎類(temnospondyls)動物是現代兩棲動物的祖先,從化石紀錄得知,牠們生存的時間比起現生兩棲類動物早了一億年以上。生活在陸地上的離椎動物有許多防禦機制。各式各樣的尖齒、鱗片和骨板,多數體型巨大,體長可達九公尺,外觀看起來不像蠑螈和蛙類,反倒比較像鱷魚。反觀現生的兩棲動物,牠們屬於另一類較晚演化出來的滑體亞綱(lissamphibians,意指「皮膚光滑的兩棲動物」)成員,可以透過濕潤的皮膚吸收環境中的氧氣,並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這個功能在牠們困在泥濘中、等待春季開放水域重新出現之時,這功能極有幫助。為了有效進行氣體交換,牠們的皮膚必須很薄,因此難以對抗掠食者捕食或人類的工業污染。皮膚薄歸薄,這些動物仍有一些避免敵人快速攻擊的法寶。兩棲動物產卵量大,有些更是偽裝高手,另有在皮膚上部署毒性物質的物種。有好幾種蠑螈就演化出驚人的防禦機制:歐非肋突螈(Spanish ribbed newt,Pleurodeles waltl)和中國雲南的紅瘰疣螈(emperor newt,Tylototriton shanjing)的皮膚表面有毒腺,肋骨嶙峋而尖銳。一旦遭受過度外力干擾,好比被掠食者咬住,牠們的肋骨會刺穿皮膚,因而沾了大量皮膚上的毒液。突出的肋骨尖端銳利,一併把毒腺中的有毒物質刺入掠食者體內。然而,天擇不需要每次都選出這暴力美學的防禦機制,也有相對緩和的方式。皮膚毒性搭配鮮明的體色圖案,可謂演化適應的勝利方程式。演化進程中只需要兩件事配合:這些具有毒性,體色鮮豔的蠑螈被吃掉的機率略小於那些體色暗沉的近緣物種;而吃了鮮豔獵物的掠食者存活機率較小。隨著時間推進,那些本能避開橘色蠑螈或斑點蠑螈的掠食者,存活時間較長,因此會生下更多具有這種本能的後代;而體色亮麗的蠑螈因此也活得比較長。演化的劇本上,擬態就能在這樣子的關係中湊上一腳。北美洲的醫用水蛭隸屬巨蛭屬(Macrobdella),腹部呈亮橘色,背部有橘色圓點—模樣簡直就和紅綠美東螈(Notophthalmus viridescens louisianensis)如出一轍,足以唬弄輕易受騙的鵝和鴨,免於成為牠們的食物。相較之下,奧勒岡的粗皮漬螈外表毫不起眼。背上皮膚布滿疣突,體色褐色至灰色。受到驚嚇或威脅時,粗皮漬螈會高舉蜷起的尾巴,高仰頸部,露出腹面黃色至深橘色的驚人警戒色。這可不是虛張聲勢,粗皮漬螈每一克皮膚組織含有三毫克的河魨毒素,跟河魨和藍環章魚一樣,是致命危險的動物。和自然界其他擁有過量毒素的動物一樣,粗皮漬螈的毒性如此之高,可能是因為該地區的襪帶蛇(garter snake)對河魨毒素的抗性愈來愈高所致。這場紅后競賽也因為其他角色的參與,而變得愈來愈複雜,蠑螈卵可以透過母蠑螈垂直遺傳獲得毒性,而嗜吃蠑螈卵的石蛾(caddisfly)水棲幼蟲也因此發展出對河魨毒素的抗性。另外還有一起未經證實的故事是這樣的:林深之處,一堆篝火餘燼旁,倒著三名奧勒岡州伐木工的屍體。烤架上有個燒焦的咖啡壺,咖啡壺裡有一隻粗皮漬螈。粗皮漬螈體內含有歷經高溫仍性質穩定的河魨毒素,所以,煮過的河魨一樣有毒,實在無法理解怎麼會有人刻意去吃這種沒有味道的魚。跟奧勒岡人喝酒狂歡是件危險的事。酩酊大醉的酒客已經不只一次受過以下這個分類學事實所給的教訓:粗皮漬螈和金魚並非近緣生物。一名三十六歲的酒客某晚喝酒時,在酒裡泡了五隻粗皮漬螈,最後被送進醫院,得靠呼吸器維生。說起來,他比另一名二十九歲的酒客幸運,這傢伙在飲酒比賽中連喝了幾輪威士忌之後,接受同伴提出的致命要求:吞下他的寵物蠑螈,而後他也因此死於心跳停止。這個千真萬確的悲劇有幾個值得注意的要點,其中最明確的就是:一隻粗皮漬螈所含的河魨毒素就足以取一個成人的性命;更令人吃驚地是,竟然有人會帶著寵物蠑螈上酒吧,而且還……吃了牠。一般而言,蠑螈溫馴自制,又擁有鮮豔的體色,的確很適合當寵物。牠們體內的河魨毒素似乎來自環境中的細菌,就像南美洲的毒蛙因為吃甲蟲和螞蟻而獲得毒性。然而,即便接受人工飼養,攝取人工飼料的時間超過一年,粗皮漬螈仍有可能維持著致命毒性。所以,拜託各位,放了寵物一馬,別吃了牠啊。02別想踐踏我俗名:膨蝰Puff adder

    學名:Bitis arietans

    分布範圍:非洲多數的蛇感覺非常敏銳, 相對於西奧多. 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著名的外交政策「輕聲細步,巨棒在手」,粗手粗腳地走路是避免被蛇咬的最佳策略,不過,帶根棍子是不錯的主意。雖然就一般認知而言,蛇亞目(Serpentes )的成員都是聾子,但不管是正在做日光浴、還是在潛伏在竹林底部的蛇,都有敏銳的內耳,隨時隨地偵測環境中無數的震動和壓力變化。因此,一般的蛇在你進入牠們的攻擊範圍之前,就已經知道你來了,而且早就嚇得逃之夭夭。只可惜,膨蝰可不是一般的蛇。身體粗壯,移動緩慢,主要靠偽裝隱身好躲避捕食者,或者靜靜等待毫不知情的嚙齒類動物經過——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發動攻擊。膨蝰是一種懶惰的爬蟲類動物,要把牠惹毛需要點時間,但牠也不是很樂意讓路給你。據說,一列走在非洲莽原上的隊伍如果遇上膨蝰,走在隊伍最前頭的人若驚擾了膨蝰,遭受攻擊的倒楣鬼通常是走在第二個位置的人。澳洲人最常掛在嘴邊的一件事就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二十五種毒蛇,其中有二十一種在澳洲!如此一來你可能會以為,澳洲是毒蛇最危險、也是蛇吻事件發生頻率最高的地方。然而,說到蛇吻事件的發生頻率,以及因此喪命的人數,澳洲還差得遠了。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每年發生的蛇吻事件,數量和澳洲相當,不過布吉納法索的國土面積不到澳洲的百分之二。而且,布吉納法索是全世界蛇吻事件致死率最高的地方,整體死亡率高達兩成!膨蝰是最主要的凶手。視角來到南亞,數據與布吉納法索相去不遠的印度,中了蛇毒的死亡率有七分之一。印度是全世界蛇吻事件的發生次數最多的國家,平均下來,每年有八萬起蛇吻事件,整整是澳洲的七十五倍,凶手包括眼鏡蛇、鋸鱗蝰屬(Echis)的鋸鱗蝰(saw-scaled viper,Echis carinatus)以及最具危險性的鎖鏈蛇(Russell’s viper,Daboia russelii)。人口較少的斯里蘭卡,也有相似的毒蛇物種,每年蛇吻事件發生次數僅次於印度,約為三萬三千次,且平均每五百人就有一人被蛇咬。就這個比例而言,斯里蘭卡再次位居第二,獲得寶座的是人口更少的不丹(Bhutan),平均每三百個人就有一人被咬。不丹的孩童甚至帶著酒瓶上學,萬一遇到當地稱為「nabue」、「lungtham」、「kasha bue」、「jagpa bue」和「rubjamsa」的蛇,才好趕快把牠們泡起來。幸好,就蛇吻事件的死亡率而言,不丹的死亡率和澳洲一樣低,所謂危不危險,顯然是一種相對的概念。說起陸地上最致命的毒蛇,內陸太攀蛇(Australian inland taipan,Oxyuranus mic rolepidotus)位居冠軍;第二是東部擬眼鏡蛇(Australian eastern brown snake,Pseudonaja texilis ); 第三則是沿岸太攀蛇(costal taipan,Oxyuranus scutellatus)。太攀蛇的太攀毒素(taipotoxin)和東部擬眼鏡蛇的擬眼鏡蛇毒素(texilotoxin)都是神經毒素,即使量少效用仍然很強。這些毒素的作用目標是動物體內最古老、也最常見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骨骼肌、橫膈膜等平滑肌、以及心肌、中央神經系統、周邊神經系統及腦幹,都以乙醯膽鹼作為神經傳導物質。阻斷乙醯膽鹼傳遞神經訊號,形同宣判死刑—癱瘓、窒息,最後心跳停止。目前在澳洲,萬一遭太攀蛇、東部擬眼鏡蛇、赤腹伊澳蛇(black snake,Pseudechis porphyriacus)、各種海蛇和棘蛇(death adder,Acanthophis antarcticus)咬傷,都有解毒劑可以施打,然而,以前可不是這樣。

    二次世界大戰過後,爬蟲學家奈維爾.戈達德(Neville Goddard)、羅伊.麥凱(Roy Mackay)和凱文.布登(Kevin Budden)花了很長時間在澳洲尋找毒蛇,待在

    昆士蘭的時間特別多。他們的目的和許多當代人一樣:製造致命毒蛇的解毒劑。這種想法早就存在,位於巴西聖保羅的布坦坦研究所(Butantan Institute)也早已精通製作解毒劑的方式:從毒蛇毒牙收集毒液,將經稀釋過的毒液反覆注入馬或羊的體內,直到動物對蛋白質毒素免疫。接著抽取馬或羊的血液,將血清(serum)與血球、凝血因子分離就行了,這種製作解毒血清的方式可適用任何動物性毒素。一九五○ 年, 凱文. 布登想找一隻太攀蛇製作解毒血清。阿瑟頓台地(Atherton Tablelands)的農家算是好運,太攀蛇在這裡並不常見。然而,一旦太攀蛇出現,

    要不是快速逃離,要不就是被手持農具的農人打死。用來製造解毒血清的羊隻必須接受好幾次毒液注射,時程需要好幾週,所以死蛇並不適用。布登和羅伊.麥凱必須找到一隻健康的活太攀蛇, 這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任務。一天早上,布登正在昆士蘭肯因司的弗雷克植物園(Flecker Botanic Gardens)裡找蛇,耳邊傳來嚙齒類動物的尖叫聲,表示附近有蛇正在吃老鼠。布登循著聲音找了過去,翻開一片廢棄的屋瓦,果不其然看見一隻偌大、美麗的銅褐色沿岸太攀蛇。身為訓練有素的爬蟲學家,布登專業地用腳踩住蛇頸,迫使牠鬆口放開獵物,接著彎身下去從後方抓住蛇頭。這隻想盡辦法逃脫卻未能如願的太攀蛇,不斷甩動著身體,用力纏繞布登的手臂,導致布登得用上雙手才能制伏牠。只有兩隻手的布

    登,沒有第三隻手拿出捕蛇袋,他得想辦法變通,同時又不能鬆手。這樣走回肯因司博物館起碼要一個小時,這時候,開車經過的吉姆.哈里斯(Jim Harris)注意到路邊有個年輕人正和一隻蛇纏鬥,於是下車幫忙,並打算載布登一程。布登上車後,向哈里斯解釋這條纏得他手愈來愈痛的蛇,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蛇,哈里斯陷入苦惱,這也怪不得他。他們準備把這隻太攀蛇裝袋時,牠張開的大口已經滴落許多唾液,布登被蛇緊纏的那隻手也幾乎動彈不得。一當太攀蛇瘋狂扭動讓布登鬆開了手,牠便迅雷不及掩耳地攻擊布登左手兩次。雖然太攀蛇成功脫身,但布登也很快從驚嚇狀態中恢復過來,馬上衝向當地醫院,不過在此之前,他還把蛇重新抓了回來,確實紮緊了捕蛇袋,再三保證這隻蛇不會再造成傷害後——不過牠也已經虛弱得無法提供足夠毒液來製造解毒血清——才趕往當地醫院。一天之後,七月二十八日的中午,醫院已經束手無策,加上沒有任何解毒血清可用,凱文.布登撒手人寰,二十年的人生戛然而止。)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