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大學用書】 > 資訊

    【A4K】偉大的追尋:經濟學天才與他們的時代_西爾維雅.娜薩, 張美惠


    作者: 西爾維雅.娜薩,張美惠
    出版社: 時報出版
    ISBN: 9789571357324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299
    售價: 269
    商品數量:0
    商品編號: O_U102396649

    書況補充說明:C字跡、外圍磨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已售完

    加到找書小幫手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ECQ】Maya 5 Killer Tips_Hanson, Eric/ Pender, Eric/ Miller, Erick
    作者:Hanson,Eric/Pender,Eric/Miller,Erick
    售價:789
    【EH5】Implementing Automated Software Testing: How to Save Time and
    作者:Dustin,Elfriede/Garrett,Thom/Gauf,Bernie
    售價:1379
    【JD1】計算機概論_施威銘研究室作
    作者:施威銘研究室作
    售價:359
    【DBM】計算機概論-探索資訊科技2016_Vermaat
    作者:Vermaat
    售價:249
    【D7S】Yes,我一定要成功_林一刀
    作者:林一刀
    售價:339
    【JLF】管理資訊系統9/e_曹承礎
    作者:曹承礎
    售價:179
    【DH9】計算機概論-探索資訊科技2016_Vermaat
    作者:Vermaat
    售價:249
    【FF3】計算機概論-探索資訊科技2016_Vermaat
    作者:Vermaat
    售價:219
    【ETA】混沌數字圖像加密_簡體_張勇
    作者:張勇
    售價:169
    【FM1】計算機概論-探索資訊科技2016_Vermaat
    作者:Vermaat
    售價:299
    【EWJ】Office 2013範例教本:商務應用篇_全華研究室
    作者:全華研究室
    售價:269
    【ESP】電腦網路概論(第五版)_陳雲龍
    作者:陳雲龍
    售價:15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C字跡、外圍磨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396649

    [ISBN-13碼] 9789571357324

    [ISBN] 9571357324

    [作者] 西爾維雅.娜薩, 張美惠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 2013/03/18

    [裝訂/規格] 平裝 / 68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3.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目錄]
    推薦序

    不了解經濟思想史的經濟學家,絕非優秀 經濟學家∕朱敬一 

    好一本經濟學天才們的歷史故事書∕吳惠林

    典型在夙昔∕南方朔

    序 言 百分之九十的人類

    第一部  希望 

    前 言 濫情先生與史古基

    第一章 嶄新的世界—奇蹟時代的恩格斯與馬克思

    第二章 無產階級是必要的嗎?—馬歇爾的守護神

    第三章 波特小姐的職業—碧翠絲.韋伯與家政國

    第四章 黃金十字架—費雪與貨幣錯覺

    第五章 創造性毀滅—熊彼德與經濟演化

    第二部  恐懼

    前 言 世界大戰

    第六章 人類的末日—熊彼德在維也納 

    第七章 垂死的歐洲—凱因斯在凡爾賽

    第八章 滿街失業者—熊彼德與海耶克在維也納

    第九章 無形的心理機制—一九二○年代的凱因斯與費雪

    第十章 發電機故障—大蕭條時期的凱因斯與費雪

    第十一章 實驗—三○年代的碧翠絲.韋伯與瓊安.羅賓遜

    第十二章 經濟學家的戰爭—凱因斯與傅利曼在財政部

    第十三章 流亡海外—二次大戰中的熊彼德與海耶克

    第三部 信心

    前 言 一無所懼

    第十四章 過去與未來—凱因斯在布雷頓森林

    第十五章 走出奴役之路—海耶克與德國奇蹟

    第十六章 掌控的工具—薩繆森前進華盛頓

    第十七章 大幻覺—瓊安.羅賓遜在莫斯科與北京

    第十八章 與命運有約—森在加爾各答和劍橋

    後記 展望未來

    鳴謝

    佳評

    圖說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在珍.奧斯汀生活的十九世紀初,世人從未想過人類可能掌控物質環境,而非受制於它,這樣的概念在當時實在太新穎了。但到了一八七○年代,人類逐漸意識到,改變不是偶然或運氣,而是人類展現意志與知識的結果。一八七○年以前,經濟學主要是談人類「不能」做什麼;而一八七○年之後則是探討人類「能」做什麼。一場攸關全人類的偉大追尋,就從這個探討人類能做什麼的時代展開……

    國際暢銷書《美麗境界》作者西爾維雅.娜薩構思十年,在本書中帶領讀者從馬克思到海耶克,從韋伯夫婦到傅利曼,以宛如親臨歷史現場的生動筆觸,進入人類史上十二位傑出經濟學家的生命歷程,展開一場近代與現代經濟學發展史的壯遊追尋之旅。

    娜薩以英國文豪狄更斯所處時代的倫敦切入,審視一八四○年代以來,英國貧富極端的階層,逐步引介自十九世紀中葉開始、時間橫跨兩世紀、地域廣及歐美亞的多位經濟學家,看這些人如何從觀察反思所處的社會環境,提出改變人類思考、生活以及大歷史的經濟學說。

    在娜薩生動描繪下,書中細節及故事與眾不同地將重點聚焦於每位經濟學家的人性而非理論,極具感染力量。他們的人生際遇與個性,都將讓讀者在溯尋經濟學思想演變的過程之際,對生命的可能及世界演進產生不同觀點,猶如漣漪,持續擴散。

    全書內容豐富、令人讚嘆,是一部描繪生動、淺顯易讀的經濟學發展史傑作。

    第一部:希望

    「飢餓的四○年代」帶來的反省與創新……

    這是個最糟糕的年代,歐陸人民普遍的貧窮狀況刺激了恩格斯、馬克思、馬歇爾、韋伯夫婦、費雪以及熊彼德等人對社會的經濟發展可能性提出構想與規畫。

    第二部:恐懼

    世界大戰是人類的末日嗎?

    戰前的混亂、戰時的歐陸國力耗損、以及戰後的百廢待舉狀況,讓凱因斯、熊彼德、費雪等經濟學者紛紛以各式理論學說提出對應之道。

    第三部:信心

    戰爭讓人類失去所有,也因此一無所懼!

    美歐參戰國在戰後面對國內經濟重建時期,凱因斯、海耶克、薩繆森,以及阿馬蒂亞‧森等不斷反思近代經濟學發展,而提出對應時局的現代經濟理論。
    西爾維雅‧娜薩 (Sylvia Nasar)

    曾任Fortune、New York Times記者及 U.S. News & Report專欄作家,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商業新聞教授。著有數學家納許(John Forbes Nash) 的傳記《美麗境界》(2002,時報),曾獲美國國家書評獎傳記類獎項。

    譯者簡介

    張美惠

    臺大外文系畢,輔大翻譯研究所肄業,現從事專職翻譯。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作《Y染色體:男子漢的本質》獲第三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佳作獎)。譯有《EQ》、《綠色EQ》、《破壞性情緒管理》、《超級關係》等書。
    一部橫跨兩世紀、關於大時代與眾多經濟學天才的生命與心靈的經濟學史新經典。

    你將從歷史舞台上,看到每個經濟學天才的理論背後,

    那曖曖含光的靈魂血肉,以及智慧熱情。

    美國知名暢銷書作家娜薩繼《美麗境界》後,耗時十年構思撰寫的經典史詩巨作。

    國際媒體高度讚譽

    這本書談的不只是一部經濟思想史,而是一則則關於創造觀念的故事

    朱敬一、阮慕驊、沈雲驄、吳惠林、南方朔、馬 凱、郭崇倫、楊 照、

    詹宏志、詹偉雄、劉必榮、戴勝益、謝哲青 。

    「以輕鬆但富權威的文筆探討複雜的經濟議題,在探索人物內心世界及所處社會環境時,更是流暢可喜。」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本書的眾多優點之一是告訴我們,經濟學天才不只是一般觀念中的學者……娜薩突顯出『沮喪的科學』裡的人性,讓我們看到經濟學天才的觀念幾乎都源自成長歷程的經驗。」 ──《時代雜誌》(Time)

    「書中展現的風格與力量絕不亞於一九九八年暢銷書《美麗境界》應有的水準……難得傑作,不只是每位經濟學家必讀,所有認真的讀者都應列為睡前讀物。」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極優秀的作家……彷彿走入經濟思想家的畫廊,幅幅皆技巧地嵌入角色的時代與環境,讓人不禁深受這些經濟思想者的生命故事所吸引。」──《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絕對原創。融合小說家對鮮明細節的敏銳觀察眼光,及史學家對觀念如何產生與傳播的時代感,娜薩呈現經濟思想橫跨二百年的風雲變幻,文中屢見動人心魄的特寫。」──《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宏觀探究現代經濟學,氣勢非凡。」──《紐約客》(The New Yorker)

    「以角色的傳奇人生為本,寫出卓越精彩的經濟學史故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從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到當代印度,娜薩鋪陳出一齣歷史大劇,引領讀者走入劇中人物的生命,顯露作者研究既深且廣,且行文優雅,引人入勝。」──《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精彩的現代經濟學史,不只談理論,也談理論家的故事...文筆出色,引人入勝...讓人懷疑未來的經濟學教科書都該依本書略做修正。」──《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

    「娜薩以生動的文筆敘述理論與算式背後的人物,讓一般讀者也會覺得經濟學很有趣。」 ──《費城詢問報》(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一系列多采多姿、十分精彩的歷史剪影,主角都是經濟思想史上的重量級人物。」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索洛(Robert M. Solow),《新共和國》(The New Republic)

    「如果初級經濟學的課也這麼有趣不知有多好!」──柯克蘭(Rik Kirkland),《財富網》(Fortune.com)「每週好書」專欄

    「這本新書以同樣高明的技巧處理更大的主題──當代經濟思想史──重點放在形塑經濟思想的人物,從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一直談到二十世紀末。在經濟思想史的著作中無疑將占據可讀性極高的重要地位。」──《加拿大商業雜誌》(Canadian Business)
    推薦序一

    不了解經濟思想史的經濟學家,絕非優秀經濟學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 朱敬一

    娜薩所寫的《偉大的追尋——經濟學天才與他們的時代》一書,是一本與眾不同的經濟學思想史作品。其關鍵,就在於她收集了許多時代背景的資料,穿揷對比,使得這些經濟學天才出場與謝幕的情境,顯得格外清晰深刻。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娜薩對於每位主角在不同時間、事件前後的論點都予以對比呈現,也使讀者能輕易掌握這些大學者看法的轉變。



    絕大多數思想史的傳統論著,都只寫出某人的核心觀點,而省略其觀點形成之前的諸多演變與修正。傳統的精華版思想史,容易使讀者誤以為這些思想家都是神仙下凡,生下來就識得之無二字。看完娜薩全書,我才了解「天才也有迷惑時」。原來凱因斯原本是個古典學派,而且堅持了這麼多年;原來傅利曼原本是個凱因斯學派,到後來才「叛變」。



    娜薩的著作也能讓研讀經濟學的老師與學生了解,經濟學是解決大時代經濟問題的學問,而不是在研究室裡做無聊推導,得出一些「與世無爭、也與世無關」推論的象牙塔學問。看看馬歇爾、熊彼得、凱因斯等人的著作,都是在真誠回應現實經濟問題的叩問。當外在的經濟環境變動越大,經濟學家的挑戰也就越大。相對而言,二次大戰後的六十年間世界經濟相對平穩,部分經濟學家的天份就被導向無病呻吟式、純粹而無必要式的數理分析,讓人漸有疏離之憾。



    我個人始終認為,在社會動亂但心靈自由的環境下,比較容易出現具有大震撼力的人文作品。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純然出自其推導,與社會環境無涉;但是人文社會的經典作品,卻往往是天才在環境壓力淬鍊下的結晶。二十世紀下半經濟學泰斗大概非薩繆森莫屬,但同期間其著作唯一對我有感動力的經濟學家,就只有印度裔的阿馬蒂亞.森。我認為原因無他:這些優秀經濟學家中只有森曾經經歷苦難,也只有他心裡埋藏著深刻而很想回答的真切問題。



    《史記》淮陰侯列傳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句話的現代版是:動亂的時代醞釀著重大的社會問題,等待天才去解答。這幾年我始終覺得,台灣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韓國的強力競爭、新加坡與香港的自由經濟壓力,以及全球創新經濟的風潮,絕對稱得上是個動亂時代。也許台灣的經濟學家還不夠天才、也許我們還沒有提出凱因斯那樣的精采論述、也許我們沒有傅利曼傑出的群眾魅力。無論如何,台灣已經有了孕育經濟學大家的背景環境,只待霹靂春雷。



    推薦序二

    典型在夙昔文化評論家 南方朔一九九八年,本身顯然也是個職業經濟學家,後來從事經濟寫作,擔任《紐約時報》經濟記者的西爾維雅.娜薩出版了《美麗境界》一書,該書的中文版二○○二年由時報出版。那本書一出版就極受好評,不但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也獲當年美國書評界傳記獎,後來也獲得美國數學聯合政策委員會傳播獎,足見該書在專業和一般的讀書界,都享有極高的評價。那本《美麗境界》是一九九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共同得獎人之一納許(John F. Nash)的傳記。一九九四年的諾貝爾經濟獎頒給賽局理論的三位經濟學家,另外兩位是柏克萊加州大學的侯尚義(John C. Harsanyi),及畢勒費爾德大學的賽爾登(Reinhard Selten)。納許乃是個集天才與瘋狂於一身的傳奇人物。他生於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三日,少年時即與眾不同,閃爍著獨特的智慧光芒;一九四八年他進入當時數學領域正在崛起的普林斯頓大學,很快就出類拔萃,三十歲以前就對賽局理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但一九五九年在他進入三十歲時,他卻出現妄想的精神分裂症,進入了他的黑暗精神世界。直到一九九○年代初才逐漸對妄想有了抗拒力,而後才逐漸痊癒,並被人以追認的方式頒給了經濟學獎。娜薩對納許的一生做了廣泛而深入的查訪,也對他的學術成就做了行家的報導,使得本書無論在人性的高度、知識的深度,以及文采的豐富度上,都是少見的傑作。後來羅素.克洛(Russell I. Crowe)主演的同名電影,就是以這本傳記為藍本。凡看過該部電影的,一定對天才和瘋狂的孤寂有著異常的感受。而到了今天,繼《美麗境界》之後,娜薩耗時十年所寫的這本《偉大的追尋──經濟學天才和他們的時代》又告出版,這是一部不同凡響的史詩式巨作,它是經濟思想史,又不是經濟思想史。它是部以經濟學家為中心,所寫的過去兩百年世界經濟變化的壯遊遊記。過去兩百年,乃是人類經濟活動快速發展的時代,隨著經濟快速的發展和變遷,經濟學做為一種有效的工具的地位也告確定。這也使得經濟學家必須與他們所處的時代緊密對話與互動。這部《偉大的追尋》就是在敘述十九世紀起,經濟學家與他們所處的時代對話的故事,以及經濟學做為分析工具的演變故事。最近我剛讀過一九九三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共同得主諾斯(Douglass C. North)所著的《理解經濟變遷的過程》(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Change)一書,諾斯為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教授,他是因為在新經濟史這個學派有開創性的貢獻而得獎。諾斯認為經濟變遷的過程極為複雜,只有描述式的觀察或意識型態式的目標是無用的,這也是當年俄國有過壯觀的經濟改革,但迅即慘敗的原因。經濟的變遷涉及體制、各方面的訊息、體制對環境變化所做的適應效能,以及是否有能力去創造新、且能被廣泛接受的公平上層結構有關。人們尚難對經濟變遷有一個廣泛遍歷的一般性理論。正因經濟的發展與變遷仍難以掌握,我們遂格外需要對每個時代、經濟學家和主要的決策者是如何在面對重大的經濟不確定性,特別加以注意。就以金融海嘯以來,全球對經濟學界,已展開深刻的反思,前兩年的經濟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R. Krugman)已表示「當代總體經濟學要不是無用,就是有害」,歐洲學者甚至對當今主流經濟學發明了一個不雅的封號──「自閉經濟學」(Autistic Economics)。足見經濟學這個工具,似乎也有失靈的時候。這也是我不願意把經濟學家神化,只願意把他們視為單純的經濟學這門實用有效工具的發明人的原因。我毫無貶低經濟學家的意思。因為近代經濟學的確出了不少人才,已使得這門學科,在知識的有效性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它不再只是簡單的描述,而是在開放自由的大前提下,做各種可操作的選擇,而且在可度量性上也更加的清晰。經濟學在過去的兩百年的確可圈可點。而《偉大的追尋》這本巨著,就是娜薩再次以她行家的身份,帶領人們去回顧過去兩百年西方經濟的發展,它的樂觀與悲觀,以及經濟學家如何面對各種難題及創造新的觀念和分析工具的歷程。作者知識淵博,文采斐然。她總是能在文學中畫龍點睛地找到描述每個時代經濟情勢的作品及人物軼事,這遂使得人們在閱讀本書時格外能體會到經濟史的全貌。在過去兩百年裡,由於經濟自由的擴大,人類的生產力已大幅解放,而經濟體制與經濟觀念的創新無疑地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本書就是部經濟觀念與時代對話的宏大歷史。在讀了本書後,許多人可能都會想問一個重要的問題,在這麼一本宏大的巨著最後,作者自己的經濟終極關懷是什麼?我就想到本書在第三章和第十一章所提到的韋伯夫婦。碧翠絲為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英國鐵路大亨之女,她美麗動人,既富裕又求知好客,且關懷社會。他們夫婦有一套價值觀:發展、自由、教育、福利。他們夫婦參與發起成立倫敦經濟學院,也參加倫敦大學的改制,他們是英美福利國家的開創者,也是費邊社的靈魂及近代智庫的創始人。他們深深影響了自由黨的勞合.喬治首相和保守黨的邱吉爾。除了對韋伯夫婦極為肯定之外,本書在最後一章以印度裔英國籍、一九九八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為壓卷。森為公共選擇學派的要角,在福利經濟學上有重要貢獻。由此似乎也可以看出,發展、自由、教育、福利,也是作者的關懷。過去兩百年,乃是英美的時代,世界經濟跌跌撞撞的走來,有鍍金時代的繁華樂觀,有大蕭條所帶來的進步,經過兩次大戰又告復甦。經濟學這個分析工具的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從金融海嘯到現在的只會印鈔救經濟,似乎也顯示了經濟學也到了典範轉移的時刻。至於新的典範是什麼,那就是經濟學家和經濟政策制定者的考驗了!
    推薦序

    不了解經濟思想史的經濟學家,絕非優秀 經濟學家/朱敬一

    好一本經濟學天才們的歷史故事書/吳惠林

    典型在夙昔/南方朔

    序 言 百分之九十的人類

    第一部 希望

    前 言 濫情先生與史古基

    第一章 嶄新的世界—奇蹟時代的恩格斯與馬克思

    第二章 無產階級是必要的嗎?—馬歇爾的守護神

    第三章 波特小姐的職業—碧翠絲.韋伯與家政國

    第四章 黃金十字架—費雪與貨幣錯覺

    第五章 創造性毀滅—熊彼德與經濟演化

    第二部 恐懼

    前 言 世界大戰

    第六章 人類的末日—熊彼德在維也納

    第七章 垂死的歐洲—凱因斯在凡爾賽

    第八章 滿街失業者—熊彼德與海耶克在維也納

    第九章 無形的心理機制—一九二○年代的凱因斯與費雪

    第十章 發電機故障—大蕭條時期的凱因斯與費雪

    第十一章 實驗—三○年代的碧翠絲.韋伯與瓊安.羅賓遜

    第十二章 經濟學家的戰爭—凱因斯與傅利曼在財政部

    第十三章 流亡海外—二次大戰中的熊彼德與海耶克

    第三部 信心

    前 言 一無所懼

    第十四章 過去與未來—凱因斯在布雷頓森林

    第十五章 走出奴役之路—海耶克與德國奇蹟

    第十六章 掌控的工具—薩繆森前進華盛頓

    第十七章 大幻覺—瓊安.羅賓遜在莫斯科與北京

    第十八章 與命運有約—森在加爾各答和劍橋

    後記 展望未來

    鳴謝

    佳評

    圖說
    那是最糟糕的年代。

    一八四二年六月,狄更斯結束成功的美國閱讀之旅返回英國;當時,飢餓的陰影正逐漸籠罩全英。在一連串麥糧歉收之後,麵包價格翻漲一倍;貧窮的鄉下人擠進城裡尋找工作,找不到工作的人則尋求慈善救助。棉業已連續四年嚴重衰退,失業勞工被迫仰賴公家救濟或民間免費食堂。保守的社會評論家卡萊爾(Thomas Carlyle)嚴厲警告:「數百萬人已活不下去……這個國家顯然正邁向自殺之途。」

    狄更斯是堅定擁護教育、選舉權、公民與宗教自由的人,對於升高的階級仇恨感到駭然。八月份,一間棉廠的罷工行動轉趨暴力。短短幾天,爭議演變成要求普及男性選舉權的全國性大罷工,號召者是「人民憲章」(People’s Charter)大型運動的領導者。憲章運動者將議會中產階級激進派「一人一票」的主要訴求帶上街頭。首相皮爾(Robert Peel)領導的保守黨政府立刻派出身著紅色制服的士兵圍捕煽動者。罷工者開始回到工廠,但寫過狄更斯曾一再拜讀的法國革命史的卡萊爾發出了悲觀的警告:「叛亂,反上層階級的憤怒、報復情緒……日漸成為低下階級的普遍精神。」

    倫敦燈光明亮的接待室裡,狄更斯身旁常有公侯仕女環繞奉承,但他對共和制的支持就像他的鮮豔領結一樣,難以忽視。卡萊爾初次碰到這位三十歲的文壇名人,輕蔑地形容他「矮小精幹,非常矮小」,而且不懷好意地又說「他的穿著不算好,倒是很有奧塞風格」,意指和惡名昭彰的法國伯爵奧塞(Alfred d’Orsay)一樣。卡萊爾的好友,激進派哲學家米爾(John Stuart Mill),則是想起卡萊爾曾如此描述一位雅各賓黨(Jacobin)革命分子,「一臉卑鄙的流氓氣,但才華洋溢」。在時髦的午夜餐宴上,憲章運動者的「起義」引發激烈爭辯。首相堅持必須採取嚴厲措施遏止激進分子利用情勢,因為真正有困難的人已經得到幫助了,卡萊爾很支持這個立場。狄更斯雖曾誓言,「他比任何人都更願意在任何時刻、走更遠的路去見卡萊爾」,但他認為基於審慎與公平原則,政府應該救濟身強體健的失業者和其家庭。

    一七九九至一八一五年的拿破崙戰爭期間,饑荒曾引發一項重要的爭辯,這項爭辯到了「飢餓的四○年代」(The Hungry Forties)再度死灰復燃。爭議焦點之一是馬爾薩斯牧師(Reverend Thomas Robert Malthus)提出的人口學原理。馬爾薩斯與珍.奧斯汀同時代,是英國首位政治經濟學家;兔唇,擁有冷靜的數學頭腦的他也是個害羞、仁慈的聖公會牧師。在他還是副牧師時,就對鄉下教區居民的飢餓狀況深感痛心。聖經認為貧窮是天生的罪, 當時的法國哲學家,例如他父親的朋友康多塞侯爵(Marquis de Condorcet),多半認為問題在於富人的自私。馬爾薩斯發現兩種解釋都無法說服他,他一定得找尋更好的理由。他的《人口論》(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於一七九八年出版,在一八三四年他去世之前曾再版五次,這本書激勵了達爾文與演化論的其他創始者,也促使卡萊爾將經濟學貶低為「沮喪的科學」(dismal science)。

    馬爾薩斯試著為一項事實提出解釋:包括他當下所處的所有社會與時代,「全人類十分之九」注定得窮困勞苦過活。世界上多數人即使未處於挨餓狀態,也是長期生活在擔憂會餓死的陰影下。雖然有些時期較繁榮,有些較不景氣;有些地區較富裕,有些則較貧窮,但生活水準從未超越僅能糊口的基本水準太久。

    為了解答亙古以來的大問題:為什麼會如此?這位溫和的牧師的步伐同時走在達爾文和佛洛伊德之前,認為這要怪罪於「性」。不知是因為馬爾薩斯曾仔細觀察教區居民的悲慘生活,或是因為當時的自然科學家開始視人類為動物,還是因為他自己生了第七個孩子,他的結論是:繁殖的衝動超越人類其他一切本能與能力,包括理性、智巧、創造力,乃至宗教信仰。

    馬爾薩斯從這個引人爭議的單一前提,推論出一個原理:不論何時何地,人口的增長皆比食物供給的成長速度更快。他的邏輯看似很簡單:假設在某種情況下,食物的供給足以維持特定人口的生存,如此快樂的平衡持續的時間也不會比亞當夏娃在樂園裡的時間更久。動物本能將驅使男女更快結婚,生育更多子女。除非把時間相距拉隔得非常長久,否則食物的供給差不多也是固定的。結果就是,原本恰好足夠讓每個人吃飽的穀物和其他主食的數量將會不足。馬爾薩斯說,不可避免地「窮人的生活會因此惡化」。

    任何經濟體裡,只要企業間為了客戶、勞工間為了工作必須相互競爭,人口增加便意味會有更多家庭爭奪食物供給,更多勞工同時爭奪工作。競爭會壓低工資,同時推高食物價格。平均生活水準,也就是每個人獲得的食物量與其他必需品,便會降低。

    到了某個時間點,穀物將變得太昂貴,而勞工太廉價,於是情勢全盤扭轉。隨著生活水準降低,男女再次被迫遲婚,少生孩子。人口減少意味食物價格降低,因為競爭食物的家庭變少了。又因為競爭工作的勞工減少,工資會提高。到最後,食物供給與人口回復平衡,生活會回到以前的水準,除非大自然的「強大毀滅力量」,例如戰爭、疾病、饑荒出現,介入加速這個過程;例如十四世紀的黑死病消滅了數百萬人,相對於食物產量,剩下的人口數就顯得較少。

    可悲的是,這樣的新平衡不會比原本的平衡更持久。馬爾薩斯悲傷地寫道:「勞動階級的生活才剛過得比較舒適,便又開始重複失得快樂的循環。」想提升平均生活水準,就像希臘神話中的薛西佛斯試著把石頭推到山頂。他愈快將石頭推向山頂,便愈快引發石頭再度滾下坡的反應。

    藐視人口原理的結果注定終將失敗。勞工若堅持要求高於市場的工資,便會找不到工作;雇主提供的工資若高於競爭對手,便會因工資成本較高而被迫調高售價,終而流失顧客。

    對維多利亞時代的人而言,馬爾薩斯的法則最引起反對的一點可能是:慈善救助實際上可能會救苦不成反增痛苦,這等於直接挑戰耶穌「愛人如己」的教誨。事實上,馬爾薩斯嚴厲批評傳統英國福利制度犧牲了勤奮者,獎勵懶惰者,因為這種制度幾乎無條件提供救助,且救助程度與家庭成員多寡成正比,此舉等於鼓勵早婚與多生。保守派與自由派的納稅人都認為馬爾薩斯的論點極具說服力,因此議會在一八三四年幾乎無異議通過「新濟貧法」(Poor Law),有效限制對於入住教區濟貧院者的救濟。

    「先生,拜託再給我多一些。」《孤雛淚》(Oliver Twist)的主人翁奧利佛在說出這懇求的名句後發現,濟貧院基本上就是一所分隔男女、從事不愉快的工作的監獄,而且還得接受嚴格管教,一切就只為能有個地方睡覺,「一天可喝三頓稀粥,一週吃兩次洋蔥,週日半塊麵包」。多數濟貧院的伙食或許不至於像狄更斯小說裡描述的寒酸到會把人餓死,但這些機構無疑是讓勞工階級最不滿的。狄更斯就像多數有志改革的中產階級自由派,認為新濟貧法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野蠻歷史的遺毒上,不僅違反道德,也是政治自殺。他剛從美國回來,看到那裡「幾十億畝土地尚未開拓清理」,那裡的居民「習於照三餐快速吃下大量肉食」,認為廢除濟貧院會導致世界缺糧的說法太荒謬。

    狄更斯一心要為窮人出力,於是在一八四三年初開始撰寫一則故事,敘述一個吝嗇的富人如何回心轉意;他認為這則故事的衝擊將會比政治宣傳「大上二十倍、甚至兩萬倍」。

    經濟史學家韓德森(James Henderson)認為,狄更斯的《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是對馬爾薩斯的攻擊。小說裡充滿甜美的氣息與味道。狄更斯筆下的故事場景不是在崎嶇、貧瘠、人口過多、食物短缺的島嶼,而是像寬闊的高級百貨公司「福南與梅森」 (Fortnum & Mason)一樣,貨架上擺滿商品,籃子永遠不見底,酒桶不曾乾涸。書中主角史古基(Ebenezer Scrooge)看到過往的耶誕精靈高踞在「某種寶座上」,旁有成堆的「火雞、野禽、雞鴨鵝、野豬肉、大塊肉片、乳豬、長串香腸、碎肉餅、梅子布丁、一桶桶的牡蠣、熱騰騰的栗子、紅通通的蘋果、多汁的橘子、甜美的桃子、超大的蛋糕、一碗碗冒著氣泡的水果酒,香甜的蒸汽把房間都給薰暗了」。笑容滿面的雜貨商、雞鴨商、蔬果販邀請倫敦人走進他們的店裡,看看食物飲料的豐美「盛宴」。

    書中的英國盡是新世界的富裕生活,沒有舊世界的匱乏;瘦骨嶙峋、了無生氣、捨不得吃喝的史古基顯得格格不入。如同韓德森所分析的,在商言商的史古基「對同情心這種新的精神一無所覺,正如他對周遭人們的慷慨慈善也同樣麻木」。史古基無論在實質或精神上,都堅決支持單調無聊的工作和濟貧院的價值。他堅持:「他們花費夠多了,生活困難的人應該去那裡。」過往的耶誕精靈反駁說:「很多人到不了那裡,而且很多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