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心理 人際關係】 > 心理

    【BRJ】情緒操控:揭開最惡質的煤氣燈效應,拯救自己並重建正常關係的療癒7步驟,脫離欺騙、貶低、洗腦的有毒關係_黛博拉•維納爾, 吳煒聲


    作者: 黛博拉•維納爾,吳煒聲
    出版社: 境好出版
    ISBN: 9786267087107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259
    售價: 229
    商品數量:0
    商品編號: O_U102426981

    書況補充說明:D多處摺頁標籤、水痕、字跡、破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已售完

    加到找書小幫手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MK5】波動を知って100歳を得よう_日文_日比孝吉
    作者:日比孝吉
    售價:539
    【J78】自殺危機處理:合作取向_大衛.賈伯斯
    作者:大衛.賈伯斯
    售價:229
    【KEU】The Creative Habit: Learn It and Use It for Life : A Practical G
    作者:Tharp,Twyla/Reiter,Mark
    售價:489
    【L1E】瞬間成為冷讀術高手-實做版_陳光棻, 石井裕之
    作者:陳光棻,石井裕之
    售價:169
    【LVM】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_樸豫眞,  梁如幸
    作者:樸豫眞,梁如幸
    售價:199
    【LLH】This Is How: Proven Aid in Overcoming Shyness, Molestation, Fatn
    作者:Burroughs,Augusten
    售價:489
    【EDC】The Secret Language of Relationships: Your Complete Personology
    作者:Goldschneider,Gary,Elffers,Joost
    售價:789
    【LFG】Living Beyond Limits_David Spiegel
    作者:DavidSpiegel
    售價:17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D多處摺頁標籤、水痕、字跡、破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426981

    [ISBN-13碼] 9786267087107

    [ISBN] 6267087107

    [作者] 黛博拉•維納爾, 吳煒聲

    [出版社] 境好出版

    [出版日期] 2022/01/24

    [裝訂/規格] 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目錄]
    致謝

     

    【推薦序】別期待改變情緒虐待的加害者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序言和使用本書的方法

     

    〈Part 1〉煤氣燈效應與情緒虐待

    第一章 了解煤氣燈效應

    第二章 情緒操縱者的手段

    第三章 情緒虐待和復原

     

    〈Part 2〉從情緒操控中復原的療癒七步驟

    Step 1 接受現實,面對問題

    Step 2了解情緒操縱的循環

    Step 3 釋放悲傷的情緒

    Step 4 聚焦於自己

    Step 5 設定安全的界線

    Step 6 做出脫離有毒關係的決定

    Step 7發展健全關係並永久打破情緒操縱的循環

     

    【結語】你不該這樣被對待

     

    參考資源

    參考書目

    致謝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最可怕的有毒關係、讓你深信自己有病又低微。

    煤氣燈效應=情緒勒索+精神虐待+洗腦!

    讓專業心理師陪你重建自信、自尊和不一樣的人生。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專文推薦!

    婚後頻頻出軌,被發現後卻卸責給另一半、毫無悔意?

    同事當著你的面裝死,還理直氣壯地說你記錯了?

    家人/朋友常常貶低嘲笑你,當你抗議時又說「只是開個玩笑,幹嘛認真」?

    你成為病態人格的受害者,最恐怖的是,你覺得這都是自己的錯!

    【速查!】懷疑自己被情緒操控嗎?快看「煤氣燈評量表」

    ■心情低落?自我厭惡?懷疑自己的記憶?有病的,或許不是你!

    以下幾個狀況,你的伴侶、家人、同事/主管或朋友,符合了幾項?

    □你常常自我懷疑,不確定自己的記憶是否準確?

    □自己回想某些事件時,是否有人經常反駁你?

    □是否覺得幾乎所有的衝突都是你造成的?

    □他們常明示或暗示,說你「過於情緒化」嗎?

    □你和他們說話時感覺自己卑微渺小,卻不知道為什麼嗎?

    □他們經常強調自己的權威地位嗎?

    □他們會貶低、嘲笑或忽視你的感受和經驗嗎?

    〉〉〉小心,就算只有一、兩項符合,你也可能正處於被情緒操控的煤氣燈效應!

    ■完整解析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定義,專業的心理師療癒七步驟,幫助你辨別最惡質的情緒虐待特徵,拆解病態人格的手法模式,找回情感和建立關係的勇氣。

    「你太情緒化了~」

    「我才沒有這樣做,你記錯了」

    「你真的有毛病……」

    「都是你的錯!」

    這些都是標準的操縱者台詞,使你疑惑、沮喪、無力、自我懷疑的情緒操縱(煤氣燈效應),會出現在伴侶、家庭、職場、朋友和團體之間,成為情緒勒索、控制型伴侶或病態人格的掩護,讓你無法察覺自己正在遭受精神暴力,懷疑自己的情緒感受、記憶和判斷力。

    心理學博士黛博拉‧維納爾是家庭與婚姻治療師,她從眾多諮商案例中,整理歸納出關於情緒操控的確切定義和運作方式,幫助讀者判斷自己是否正處於這種有毒的關係中,並說明如何使用正念、接受和承諾療法等方法,以七個循序漸進的步驟擺脫情緒操控,療癒並肯定自我,建立起健全的人際關係,同時避免再次陷入情緒操控的關係中。

    ■最明顯的8種情緒操控模式,你有同樣的經驗嗎?

    ‧對方常常說謊、誇大,或顛倒是非。

    ‧拿你和其他人比較,不斷貶低。

    ‧提到他人時,對方的一切都是活該自找的。

    ‧常在一群人面前要你冷靜點、別這麼情緒化。

    ‧威脅你之後,又嘲笑你大驚小怪。

    ‧毫無責任感,不願意為你們的關係負責。

    ‧挑撥離間,讓兩邊發生衝突或不滿。

    ‧關係中,他永遠是「上」,你永遠是「下」。

    ■專業心理師的療癒七步驟,從接受現實開始,重新建立自信、自尊和不一樣的人生。

    懷疑或發現自己原來處於情緒操弄的關係中?讓專業心理師陪你一步步找回自我。

    (1)接受現實:不要壓抑自我,你並沒有反應過度。

    (2)了解情緒操控的循環:認識操控者常使用的行為模式,避免自己陷入循環中。

    (3)釋放悲傷的情緒:允許為自己的遭遇感到悲傷,是療癒自我的重要關鍵。

    (4)聚焦在自己:學會對自己溫柔、善待自己,對自己更好一些。

    (5)設定界線:幫助維護正常的人際關係,測試他人是否想操控你的情緒。

    (6)作出決定:依據不同的狀況,執行和操控者「維持距離」或「斷絕聯繫」的決定。

    (7)與他人發展健全的關係,同時避免再次被情緒操控。

    「親愛的讀者,我好高興你打開了這本書。但同時,我也有一點難過,因為這表示你正在經歷一段並不完全讓人滿意的關係,在這段關係中,你可能會感到充滿混亂,混雜著愛、依戀以及困惑、傷害和懷疑,也許,你也會覺得受到操控、憤怒甚至羞恥,而無法說出到底是哪裡出了錯。但我也覺得充滿希望和樂觀,因為你鼓起了勇氣決定閱讀這本書,這是個意義重大的一步,將會改變你的生活和你的關係,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序〉,心理學博士 黛博拉‧維納爾

    〈本書特色〉

    ●情緒操控(煤氣燈效應)的真相──確切定義和運作方式,以及如何避免情緒操控的安全方法。

    ●成熟、專業的技巧──使用正念、接受和承諾療法等方法來設定界限、恢復自我意識,並建立更健康的關係。

    ●現實的案例──分享各種關係中的情緒操控案例,釐清操控的樣貌,明白「這不是你的錯」。

    ●練習──透過清楚的問題和提示,幫助你識別生活中的情感虐待,並妥善處理你的感受。
    黛博拉•維納爾(Deborah Vinall)

    心理學博士(PSYD)、家庭與婚姻治療師(LMFT)。黛博拉•維納爾擁有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EMDR)治療師、腦點技術療法(Brainspotting therapy)的資格認證,並受過創傷敏感瑜伽訓練,將這些方法融入到她對創傷倖存者的治療中。

    黛博拉•維納爾博士在她的私人診所「塔瑪諮詢服務中心」執業,專精於處理困難的人際關係;希望藉由本書幫助更多懷疑或察覺到自己正在遭受情緒操控、也就是煤氣燈效應的人,勇於發現問題,並讓自己有機會一步步療癒自我,重拾正常的人際關係。

    譯者簡介

    吳煒聲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曾獲美國翻譯協會(ATA)英譯中檢定合格任證。目前任教於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

    2009年起建立「天地無用」英語學習部落格,將個人多年的學習英語心得逐一分享給廣大網友參考,以期拋磚引玉,吸引更多華人放棄教條式或填鴨式的英語學習法,以正確的方式逐步邁進多彩多姿的英語殿堂。
    〈專文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勇敢推薦〉

    ICU醫生陳志金

    女王|作家

    水丰刀|閱部客創辦人、知名YouTuber

    白櫻|正能量網路作家

    沈雅琪|神老師

    律師娘林靜如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以上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推薦序】別期待改變情緒虐待的加害者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1

    本來有人格缺陷的人,成為父母之後,不會突然變得健全;本來心理功能弱勢的人,不會因為成為父母,突然得到強化。反而常常因為當了父母之後,各方面的壓力與責任,會讓原本的缺陷與弱勢更加明顯,又引來更多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但是因為成了父母,有了傳統論述的保護與合理化,這些缺陷與弱勢,常常造成孩子的痛苦,不被認識。又由於道德綁架,在我們文化裡要討論肢體與情緒虐待,會更加困難。

    2

    我先簡單說一個虛構的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然後,假設我也在這個故事裡面,擔任臨床心理師的角色,我虛構情節如下:

    有一個家庭來就診,原本的主訴是孩子的情緒問題。但後來某次,親子有一段對話,看得出來,孩子希望確認某件過去發生過的事,但一直遭遇困難。

    孩子:「我想知道那個時候,你為什麼把我打得那麼慘……(哽咽),然後把我……(省略細節),真的只是因為我做錯事嗎?」

    爸爸:「哪有?我根本就忘了這件事!」

    孩子:「(大聲起來)奇怪了!以前小時候,你都用這件事來威脅我,說我不乖還會再打,怎麼現在有洪老師在,你就剛好『忘了』……」

    爸爸:「(也激動起來)你這什麼態度?對自己的爸爸說話,可以用這種態度嗎?」

    我:「等一下,我們可以先深呼吸,好好把這件事講清楚……,爸爸,我聽到你剛剛說,孩子講的事,你『忘了』嗎?」

    爸爸:「對啊,一個做爸爸的人,怎麼會這樣對自己的孩子,根本就沒這種事,是他亂說的吧……他從小就很喜歡說謊……(省略細節)」

    我(打斷爸爸):「請爸爸等一下,先等我跟孩子確認……,(轉頭對孩子)你是說,你爸在你小時候……(省略細節),是這樣嗎?」

    孩子:「對啊……(哽咽),那次被打得很慘,然後後來都拿這個來威脅我,我如果跟阿公阿嬤講,他就說『我後來都沒有真的打你啊』,結果現在就變成『忘了』……」

    爸爸又準備打斷孩子,我直接跟爸爸對話:「如果是孩子講的這種狀況,是違反家暴法,需要通報喔……」

    爸爸:「根本就沒這回事,他都亂講,他就是愛說謊……(省略細節),而且那都很久以前的事了,他長大之後我就沒有打過他了啊……」

    我:「好,謝謝爸爸告訴我,那你可以承諾我,未來不會再這樣對他嗎?」

    爸爸:「根本就沒他說的這回事,早就都沒打了啊……他都亂說話,來這邊真的浪費時間……」

    爸爸立刻站起來,離開治療室。

    孩子謝謝我,這是第一次有外人知道這件事,而且清楚讓爸爸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看得出來爸爸很心虛,而且根據孩子的說法,其他家人都聯合起來說這件事是孩子的錯,只要有人敢跟爸爸說的不一樣,就會被爸爸瞪……

    很多時候,孩子出問題,常常是家長的問題。但不少家長會說是孩子要接受治療,堅稱自己的教養沒有錯,是孩子太脆弱。

    以上絕對是我虛構的故事。

    3

    大部分時候,當雙方都各說各話,我也不知道誰說的是真是假。但我可以看得很明白,這個過程中,誰願意傾聽討論?誰又一直不讓對方有講話的機會?誰常用攻擊性的字眼與憤怒壓制對方?哪一個人是權威者,哪一個人最有能力影響其他家人?

    在當場的行為觀察,會部分反應出家庭真實互動的樣貌。然後,那個被指稱要治療的人,通常很容易被罵,而且通常沒什麼發言的機會,自我認同被打得七零八落……

    4

    肢體虐待,還可以有身體的傷痕為證。如果講到情緒虐待(emotional abuse),不要說很難找證據了,我們的文化連這個概念都幾乎不談。

    譬如說,一個孩子總是有做不完的家事,做不好就要被罵,但只有特定的孩子要接受這種待遇。在傳統社會裡,要用什麼標準講父母在情緒上虐待孩子?

    再譬如說,孩子在家庭裡從來沒有自己的隱私,又被逼著要寫日記,不寫還會被處罰。寫完日記之後,只要有不利父母的部分,孩子就要被檢討,這表示孩子不知感恩。每天固定書包要被檢查,父母想什麼時候進房間看孩子在幹嘛都可以,連垃圾桶都不放過。孩子不被允許跟外人說話,連不得已講電話父母都要偷聽,父母聽不清楚還會罵孩子,寄給孩子的每封信都要父母先看過。這種狀況,在傳統社會裡可以說父母情緒虐待孩子嗎?

    我們傳統的經典,有哪一位大儒賢者,好好討論過孩子的人權嗎?

    5

    把孩子教得過度順從,孩子長大之後容易無所適從。

    然而,在傳統上,孩子順從父母,哪有「過度」可言?說不定,這還能成為鄉里稱道的「教子有方」呢!

    那要如何「教子有方」呢?

    讀者可以很輕易地發現,這本書裡所談到的情緒操控策略,基本上都在想辦法讓另一個人「乖乖聽話」。而這些情緒操控策略,剛好是傳統社會裡常見的手段。

    6

    我好喜歡書裡面的這一段,相對於操控關係,那良好關係的特徵是什麼呢?

    (以下用書中專欄格式)

    良好關係的特徵

    察覺情緒操縱的特徵和了解何謂良好的關係同樣重要。讓我們看看評估親密關係良窳的原則,讓你思考自己和人相處時想要的是什麼。



    •雙方都重視誠實和正直。

    •彼此能自由發言,對方也願意聆聽。

    •互相關懷和心靈相通,但不一定要幫對方處理情緒問題。

    •雙方都願意敞開心胸去接受新觀點。彼此可以提出反對意見。

    •雙方下決定時是平起平坐。

    •雙方會互相尊重和支持,而非以上對下的姿態看待對方。

    •需要妥協的時候,雙方會各退一步。

    •當某一方傷害了另一方,就會誠懇道歉,並且找出問題和負起責任。

    •雙方都不會動粗傷人。

    •即使得做出改變,雙方仍願意一起扶持,持續成長。

    7

    光是誠實對待彼此,在我們文化就難了。請問各位在外面的小吃攤或早餐店,有沒有聽過一種都市傳說:「孩子如果沒有乖乖吃飯,就會被警察抓走」?

    我們的傳統,階級分明,而且重視功名。父母面對孩子,常有差別對待,除了常見的重男輕女,對會不會念書的、是不是討父母喜歡的、拿多少錢「孝敬」父母的、媳婦有沒有生男生的……,都有各種約定俗成的偏好。

    平起平坐,那根本就是沒大沒小啊!

    在傳統上,父母聯合某些孩子,排擠其他的某個孩子,說「我們不要理他」,甚至不讓孩子進家門、把孩子「關廁所」,可是一種常見的教養策略呢!而且不管親子有什麼衝突,通常都是孩子要道歉喔,即使是孩子被傷害了都一樣。

    如果從原生家庭開始,就沒有學習健康的人我界線,沒有良好的身教,不懂得尊重,不習慣自由討論,那我們要怎麼能期待,長大之後進入社會的成年人,會突然知道怎麼扮演一個成熟尊重懂和諧的大人?

    8

    儒家傳統經典也有很良善的部分,尤其重視大人的身教,這一點被選擇性地忽略了。在孔子的想法裡面,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非常關鍵的論述,但這一點用到親子關係也被扭曲了。

    所以現代人要談愛,常要從西方的知識或書籍中重新建立起來。相對來說,有毒的父母,或者毒親(toxic parents)這些說法,西方的專家學者也早就有系統地去探討父母的行為有哪裡不適當,父母可以如何自我成長,並且尊重孩子,扶持孩子有健全的發展。

    情緒操控如果沒有從原生家庭談,那就是忽略了基礎與根源。

    9

    辨識有毒的人或環境,是脫離情緒操控的第一步。

    然後,情緒虐待的加害者也有可能是父母,不要被傳統「父母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這種說法混淆了。父母只是人,不是神,而且也可能是有缺陷跟弱勢的人,頭腦也會慢慢退化,心也會生病,也不見得能跟上時代,傳統論述真的把父母過度美化了。

    父母也會傷害孩子,而且讓孩子一輩子在創傷中掙扎浮沉,臨床上便有不少案例。如果願意跟從事相關工作的社工朋友聊聊,更是血淚斑斑。

    有些親子終生沒有經歷過和解,甚至斷絕關係老死不相往來。就如同最前面的例子,連「事實」都沒有共識,誠懇面對彼此更是遙遙無期!

    放棄改變情緒虐待加害者的期待,這一點要做好心理準備,好好哀悼。我們想聽到的那一聲道歉,可能永遠不會出現。

    10

    能傷我們最深的人,就是我們最愛的人!
    序言和使用本書的方法

    親愛的讀者,很高興你拿起了這本書。然而,我也感到難過,因為你可能正在經歷一段不如意的關係而迷茫,內心五味雜陳,既有愛戀和依賴,也摻雜著困惑、委屈和懷疑。或許你覺得被人操縱了情緒而感到憤怒和羞愧,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話雖如此,我也充滿希望,因為你決定要讀這本書,這樣可能改變你的人生,改善你和別人的關係。

    我叫黛博拉.維納爾(Deborah Vinall),是一名心理醫生,擁有婚姻和家庭

    療師(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ist,簡稱MFT)執照。我從二○○四年開始協助個人或伴侶改善他們的人際關係,也幫他們面對因為不良關係而留下的陰影,無論他們是和父母、親戚、伴侶或其他人相處不融洽,或者有悲慘的遭遇而內心受傷。我專研創傷,協助患者克服急性或慢性的心理創傷。我執業時發現,情緒虐待(emotional abuse)往往讓患者受到很深的傷害。

    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又譯煤氣燈操縱或情緒操縱)是一種常見的虐待手法,施虐者往往用它來掩飾情緒虐待的行徑或推卸責任。煤氣燈效應可能是根深蒂固的惡行,或者偶爾發生的病態行為;它可能發生在家庭和親子間的親密關係,也會出現在交友圈、教會、職場和學校等等機構,甚至可能在更大的社會或政治環境中出現。無論在哪裡發生,情緒操縱都會讓人懷疑自我,質疑自己所見的真相。

    你要知道自己能夠分辨與他人的互動關係、打破煤氣燈效應,以及不被它腐蝕心靈而治癒創傷。本書將提出有效的方法和生動的案例,讓你得到知識並充滿自信,運用實際的步驟在人際關係和現實世界找回迷失的自我。

    我們不打算改變加害者,除非他們願意成長,否則一切都是空談。然而,當你改變自己,無論是選擇留下或轉身離開,都能改變與別人的互動關係。你可以從先前強忍的苦痛中自癒,重拾清晰的思緒,從今往後享受健全的人際關係。

    閱讀本書時,不妨偶爾停下來反思一下。我建議各位依照順序閱讀,先從前面幾章了解核心概念,然後循序漸進,掌握第二部分的療癒七步驟。做練習時,請隨時記錄回饋想法和內心反應。一旦發現自己情緒激動或深陷回憶之中,就要體諒自己:停下腳步、休息一下、深呼吸、重新整理情緒。你有大把時間去成長和療癒。

    當你準備好的時候,大口深呼吸,讓我們一起開始吧!
    致謝

    【推薦序】別期待改變情緒虐待的加害者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序言和使用本書的方法

    〈Part 1〉煤氣燈效應與情緒虐待

    第一章 了解煤氣燈效應

    第二章 情緒操縱者的手段

    第三章 情緒虐待和復原

    〈Part 2〉從情緒操控中復原的療癒七步驟

    Step 1 接受現實,面對問題

    Step 2了解情緒操縱的循環

    Step 3 釋放悲傷的情緒

    Step 4 聚焦於自己

    Step 5 設定安全的界線

    Step 6 做出脫離有毒關係的決定

    Step 7發展健全關係並永久打破情緒操縱的循環

    【結語】你不該這樣被對待

    參考資源

    參考書目

    致謝
    〈第一章〉了解煤氣燈效應

    煤氣燈效應是一種操弄、欺騙和控制的手段,讓人懷疑自己的知覺和記憶。接下來會詳細討論這些概念,同時指出操縱者如何耍手段去捏造虛假的情境,藉機達成他們的目標和企圖。本書也會討論心理操弄者的常見特質,告訴你一些方法,讓你檢視自己是否正受到情緒操縱。

    ◎何謂「煤氣燈效應」?

    電影開場時,場景一片灰濛。貝拉(Bella)舉止優雅,緩步走向丈夫保羅(Paul),說她撞見他和女僕調情,她覺得很丟臉。保羅斷然否認,冷冷地訓斥貝拉:「親愛的,妳很清楚這只是妳的幻想。」

    這段對話出自一九四○年的電影《煤氣燈下》(Gaslight),描述的就是「情緒操縱」,但當時還沒有稱呼這種虐待手法的術語。保羅無情否決妻子的所見所聞,從中操弄妻子,讓她精神恍惚。他妄稱妻子做過某些她毫不記得的行為,企圖遂行私欲,好將妻子送入精神病院,然後霸佔家裡的財產。

    保羅偷偷在樓上尋找藏匿的寶石時,貝拉發現煤氣燈昏暗了下來。由於煤氣燈共用燃料,表示家裡還有其他地方正點著燈。然而,保羅和女僕都一口咬定,保羅當時並不在家,一切都是貝拉的幻想。從此以後,「煤氣燈效應」一詞便代表「逼人發瘋」的謊言和行為。

    操縱情緒者擅用常見的心理控制技倆。他們會否定你親眼所見的事物或無端指責你,甚至會聲稱你觸犯規則而懲罰你。他們會對旁人謊稱你精神狀況不佳,讓你無法從親友得到外援,難以察覺心理控制的既定模式或設定界線,進而逃離險境。此外,這些目擊旁人也可能被人操弄心理,懷疑自己看到的現象,反而去相信那些展現權威、自制克己且魅力十足的操縱者。

    操縱情緒者經常說你「太情緒化」、「瘋狂」、「歇斯底里」和「健忘」,甚至說你是個不折不扣的大騙子,他們用胡亂指控來轉移焦點。操縱者會把你貼上這些標籤,這就說明為什麼你的經驗和他們所說的總有出入。由於操縱者把你說成歇斯底里和精神錯亂,你根本找不到著力點去反駁他們。你可能會發現自己被迫選邊站,不是選擇和你認為重要的人在一起,便是相信自己的直覺與感官。

    雖然情緒操縱者(gaslighter,直譯為「使用煤氣燈技倆的人」)並非診斷術語(病名),但大家卻常用它來形容做出這些行為舉止的人。操縱者往往具有人格障礙/人格疾患(personality disorder)或適應不良行為(maladaptive behavior),例如自戀或反社會人格。如同其他的病態行為,他們這樣做必定有需求和動機。接下來要討論不同類型的情緒操縱者。我們現在只要知道,那些給別人貼上「瘋狂」標籤的人,通常自己也多少患有心理疾病。

    儘管如此,他們可能真的會把你逼得有點「發瘋」,因此你會難以辨別自己是否正在被人操弄心理。要回答這個關鍵的問題,請做下面的簡單測驗。

    〈我被人操弄情緒了嗎?〉

    你真的被人操弄情緒了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你若是受人左右情緒,就會懷疑自己和自己的直覺。有時利用客觀的評量方法,就可擺脫這種苦惱。請回答以下問題,越誠實越好。相信你的直覺,在符合的敘述框裡打勾:

    □ 你常常自我懷疑,不確定自己的記憶是否準確?

    □ 你覺得不能相信自己的情緒?

    □ 你常常害怕別人不相信你說的是真話?

    □ 你發現自己在回想某些事件時,有人經常反駁你?

    □ 你是否覺得幾乎所有的衝突都是你造成的?

    □ 你和某個人說話時,會覺得自己「有點發瘋了」?

    □ 他們經常明示或暗示,說你「過於情緒化」嗎?

    □ 你覺得和他們說話時感覺自己卑微渺小,卻不知道為什麼嗎?

    □ 他們經常強調自己的權威地位嗎?

    □ 他們會貶低、嘲笑或忽視你的感受和經驗嗎?

    □ 他們是否經常對你的成就輕描淡寫,卻大肆宣揚自己的成果嗎?

    □ 他們似乎從未承認過錯嗎?

    □ 你和他們見面後會自我懷疑嗎?

    □ 你是否開始質疑事情是否跟眼見的一樣糟糕?

    ‧如果你勾選了十個以上的選項,表示你可能遇到會操縱情緒的人,你們的關係是有問題的。

    ‧如果你勾選了八到十個選項,你可能與某人的互動關係不良,而且對方似乎在操弄你。

    ‧如果你勾選了六到八個選項,有人可能偶爾會操縱你的情緒。

    然而,即使你只勾了不到六個選項,卻對某些敘述感同身受,本書都可以幫助你。你可能曾經遭受情緒操弄或情緒虐待。只要參照本書的步驟,便可找回自由,增強信心,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你做測驗時,是否感受到字裡行間都在描述你的真實生活?可能你因為焦慮、厭惡和恐懼而無法自拔。或許你看見了希望,知道只要找出問題,便可扭轉一切。無論你的感受如何,都不要忽視它,無論你的心情如何,它們都是真切存在的;你的情緒和知覺很重要,相信它們吧!

    ◎辨別操縱情緒的行為

    凡雅很難相信男友。他老是生氣,要凡雅多「信任他」,所以她來到門診尋求協助。凡雅的男友多次指控她和別的男人眉來眼去,讓她和男同事聊天時都在懷疑自己是否踰越了界線。

    當男友對他們共同的朋友提起她會和別的男人調情時,凡雅會尷尬離場,從此便越來越少參加社交活動。她的男友在家跟別人發簡訊閒聊很久時,會刻意不讓凡雅看手機,但她會裝作若無其事。

    當男友說手套盒裡放的保險套只是為了「備用」,他倆若一起去露營,便可派上用場,她也沒有多說什麼。當凡雅發現盒中的保險套越來越少時,男友只是笑笑,說她在胡思亂想。

    凡雅開始覺得,也許他說得對。他們處得還不錯,床事也很契合。到底哪裡有問題呢?她下了結論,肯定是自己有問題。男友說得沒錯,她的確心理有點問題。她或許真的「發瘋了」吧!

    要擺脫情緒操縱者,首先得認清問題。精神科醫生丹尼爾.席格(Daniel Siegel)說過一句名言:「先認清問題,才能解決它。」當我們要找出足以描述能激發強烈情緒的字眼,我們會從反應─情緒的腦部初始激發區,轉移到分析─邏輯的腦部區,這樣才能解決問題。你若能發現情緒操縱的情況,便能踏出第一步,奪回主控權,不再被人操弄到情緒失控。

    根據前面的描述,你或許能看出凡雅正被男友操縱情緒。你也會更加明白,找出問題就是邁向自由的關鍵。然而,當局者迷,要發現自己被人操弄並不容易。

    在你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可能會操縱你的情緒,從有記憶以來,他們就一直如此,而某些朋友可能經常讓你感到沮喪或自我懷疑。又或者是,即使你很確定自己沒錯,但你的上司卻不時會說你做錯了事。你或許參加了某個宗教團體,但為了對外塑造純潔形象,必須經常說些「無傷大雅的」謊言,甚至否認眼見的事實。或許在你的國家或地區,政客和公眾人物經常睜眼說瞎話,你所知的事實和政客的說詞有落差,讓你無法分辨哪個才是真的。這一切都會讓你疑惑,而這些情境都可能是情緒操縱,並沒有固定的發生情境。

    情緒操縱有千百種,怎麼知道自己被人操縱呢?想一想你目前所學的東西,看一看測驗結果,停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你的直覺正悄悄提醒(甚至大聲告訴)你何種訊息?你的感官傳達了什麼?請你快速檢視身體狀況,有哪個地方感到緊繃嗎?你會覺得腹部痙攣或呼吸不順嗎?你的肩膀是否僵硬、向上拱起或向前鼓起?你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