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財經 企管】 > 企管

    【C4H】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統計思考」教你識破真相,正確決策,學會用自己頭腦思考的35堂課_篠原拓也, 李貞慧


    作者: 篠原拓也,李貞慧
    出版社: 商周出版
    ISBN: 9789864777853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239
    售價: 159
    商品數量:0
    商品編號: O_U102480585

    書況補充說明:D多處摺頁標籤、水痕、字跡、破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已售完

    加到找書小幫手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EGV】Getting Started in Six Sigma_Thomsett, Michael C.
    作者:Thomsett,MichaelC.
    售價:519
    【EGU】Introduction to Online Market & Industry Research: Search Stra
    作者:Shamel,CynthiaL.(EDT)/Shamel,CynthiaL.(CON)
    售價:999
    【EGV】Key Management Models: The 60+ Models Every Manager Needs to K
    作者:VanAssen,Marcel/VanDenBerg,Gerben/Pietersma,Paul
    售價:1219
    【GPD】Strategic Speed_Davis, Jocelyn R
    作者:Davis,JocelynR
    售價:499
    【GTR】The Squam Lake Report_Kenneth R. French; Martin N. Baily; John
    作者:KennethR.French;MartinN.Baily;JohnY.Campbell;JohnH.Cochrane
    售價:499
    【OPT】Winning From Within
    售價:449
    【G18】You Are the Message: Getting What You Want by Being Who You Ar
    作者:Ailes,Roger/Kraushar,Jon
    售價:339
    【FFE】Own It ─ The Power of Women at Work_Sallie Krawcheck
    作者:SallieKrawcheck
    售價:539
    【FF4】Visual Merchandising and Display_Pegler, Martin M.
    作者:Pegler,MartinM.
    售價:1959
    【FFD】China and the Wto: Changing China, Changing World Trade_Panitc
    作者:Panitchpakdi,Supachai/Clifford,Mark
    售價:439
    【FMW】The New Rules of Engagement_Mike Johnson
    作者:MikeJohnson
    售價:339
    【FM9】The Paradox Process_Derm Barrett
    作者:DermBarrett
    售價:38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D多處摺頁標籤、水痕、字跡、破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480585

    [代售商品編號] 102831700209

    [ISBN-13碼] 9789864777853

    [ISBN] 9864777858

    [作者] 篠原拓也, 李貞慧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 2020/03/12

    [裝訂/規格] 平裝 / 256頁 / 21 x 14.8 x 1.5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目錄]
    推薦序  事物的本質理解了,就不會因複雜度影響正確判斷

    前言  在人生各個階段做出「不後悔的判斷」

    Chapter 1  資訊「是真?」「是假?」──【推論力】

    統計思考讓你看清一切

    01瞬間知道那一排「要等幾分鐘」

    運用「利特爾法則」做出聰明選擇

    02蝴蝶振翅表示遠方有龍捲風?

    重新檢視「初始條件」而非「結果」

    03用「製造批號」推論「製造數量」

    由片斷「掌握全貌」的方法

    04不良品「何時‧何地」發生?

    不為統計「悖論」所騙

    05一家店的來客多寡,幾乎會維持在「座位數的六成」

    人的行動出乎意料地「隨機」

    06「有付出就有收穫」就統計來說,正確嗎?

    某天突然「開竅」的法則

    07「喝咖啡就生病」真正的原因是?

    導致結果錯誤的「干擾因子」

    08「很難擺脫」低潮的心理

    「有二就有三」的法則

    09「身高較高的人體重較重」是真的嗎?

    小心「迴歸分析」的陷阱

    Chapter 2  這個戰略「不利?」還是「有利?」──【決策力】

    用「假設」思考,即可做出正確決斷

    10「彩券獎金」會消失,一如預期

    「不輸給金錢誘惑」的思考方法

    11「全體同意的決定」為什麼會留下禍端?

    跳脫「團體迷思」的方法

    12如何選擇「家電產品的保固期間」比較有利?

    人會做出「確保安心」的抉擇

    13「資訊越多」越難做出抉擇

    「資訊偏誤」擾亂判斷

    14到底要看「病患數」還是「疾病比例」?

    「多方面觀察」數值資訊的習慣

    15能幹的人「用二個戰略判斷」

    聰明的「定位」法

    16癌症檢查結果有多正確?

    不被「偽陽性」「偽陰性」所騙

    Chapter 3  這個選擇「賺到了?」還是「虧大了?」──【識破本質力】

    可以輕鬆選擇「要什麼、不要什麼」! 

    17機率可以是「二分之一」也可以是「三分之一」?

    「懷疑前提」的習慣

    18同班同學「同一天生日」的機率是?

    那件事「真的是奇蹟」嗎?

    19遇上「颱風」和「扒手」的機率有幾%?

    「懷疑關聯性」的習慣

    20不受表面的「營收成長」迷惑

    「看穿數字戲法的謊言」的方法

    21此「平均數」足以代表集團嗎?

    找出部分「突出的數據」

    22「氣溫三十度左右」的感覺因人而異

    了解統計數值的「模稜兩可」

    23看穿不適用「數量邏輯」的情形

    「以小制大」的聰明思考方法

    Chapter 4  應該「規避」還是「承擔」風險──【簡單思考力】

    簡單思考問題自然解決

    24保費中設定的「適當空間」是?

    「留白」保持彈性

    25為何無法避免「二年級魔咒」

    用「回歸平均」挑戰常識

    26得不得流感之間

    「簡單思考」複雜事物的方法

    27到底要戴幾層「口罩」才能安心?

    「保持公正觀點」的方法

    28如何「妥善分組」?

    巧妙運用「隨機要素」的訣竅

    29生存率、死亡率的「正確看法」

    要「彈性」因應時代變化

    Chapter 5  結果「不對」還是「合理」?──【彈性思考力】

    「稍微」改變看法,思考更有彈性

    30「不安」從何而來?

    規避未知的「艾斯伯格矛盾」

    31真實隱藏在「手邊沒有的資訊」中

    留心「抽樣偏差的陷阱」

    32把「壽險」和「產險」一起看,妥當嗎?

    試著區分「同質資訊」和「異質資訊」

    33「問卷結果」有多少可信度?

    「取樣」會影響調查結果

    34思考今後企業必要的「次經驗法則」

    「穩定的戰略」,不無謂地樹敵

    35「正常」「異常」的界線

    懷疑常識,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的方法

    後記  快樂地鍛鍊「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的能力」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報紙、電視、網路上的「統計資料」都是唬人的!?

    「統計思考」教你識破真相,正確決策,不對風向言聽計從!

    [日本讀者好評:讓人覺得意外有趣的統計思考!]

    那是「假消息」嗎?|那個策略「有利」嗎?

    那個選擇「賺到了」嗎?|應該「規避」還是「承擔」風險?

    「統計思考」是能合宜判斷,解決問題最快速的方法。

    專文推薦

    尹相志 數據決策人工智能科學家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資訊的解讀與運用左右人生的走向。

    「統計思考」教你聚焦重點,毫不猶豫地做出正確判斷!

    「統計思考」是根據統計數據推測事物,做出判斷,並簡化事物的思考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揮極大作用。例如,排隊結帳時,「哪一排比較快結完帳?」只要運用統計思考,便可以瞬間得出答案。

    本書以「統計思考」的形式,彙整作者的知識見解,用簡單明暸的方式,傳達將相關知識活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方式。透過本書,將可學會「五大能力」:

    【推論力】由「片斷」資訊掌握「全貌」。

    【決策力】用「假設」思考做出正確決策。

    【識破本質力】輕鬆選擇「要什麼、不要什麼」。

    【簡單思考力】聚焦「重要資訊」,問題自然解決。

    【彈性思考力】「稍微」改變看法,讓思考更有彈性。
    篠原拓也

    株式會社日生基礎研究所保險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公益社團法人日本精算師會(IAJ, Institute of Actuaries of Japan)正式會員。

    一九六九年生於東京都,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數學科。一九九二年進入日本生命保險相互會社工作,二○一四年起就任現職,負責根據統計理論研究保險事業之經營與風險管理、評估保險商品收益性與風險、分析死亡率和疾病發生率、調查社會保障制度(醫療照護)等。

    本書是作者的處女作,以「統計思考」的形式,彙整身為研究員的知識見解,用簡單明暸的方式,傳達將相關知識活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方式。

    李貞慧

    臺大工商管理學系畢業,日本國立九州大學經濟學碩士,取得中國生產力中心第十屆中日同步口譯人才培訓研習班結業證書。

    擅長中日對譯,目前專職從事金融商業、醫學、核能、光電、機械設備、電機工程、美容等口筆譯工作。
    推薦序

    事物的本質理解了,就不會因複雜度影響正確判斷

    睜開眼睛,你看到的是甚麼樣的世界?

    古人才有閒情逸致看著日升月落、季節變換,隨著工業時代、資訊時代一直進展到數據時代,無論是小至該去哪裡買口罩,大到如何經營企業,一切都變得越來越複雜。因此,如何觀察事物找出最重要的核心關鍵,就成為在這個複雜的時代中生存的關鍵能力。

    《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這本書,與其說是在介紹如何透過統計分析來找出事物本質的關鍵,我認為應該說,作者是在用統計作為工具來談如何剖析問題的心法。

    有時候科學是反直覺的,就像是連續投了三次硬幣都正面,我們總會覺得下一次是反面的可能性較高?從作者的角度看來更像是人類的直覺是反科學的,因此他透過了許多生動的例子(甚至有很多都跟現在疫情前後呼應,你若是覺得作者有預知能力,你看,你的直覺又在反科學了。)來詮釋人類的心理特性是如何影響我們研判事物的本質,而唯有理解與反省這些人類直覺上的缺失,用數據來補強決策,才能避免錯誤的決定。

    像是作者提到人類的心理會傾向規避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大部分所認知的風險其實不是真的會發生損失,而是我們害怕不確定性,反而選擇了不利的選項。

    若是用作者書中的心法對照目前疫情現況,就可以清楚理解大家搶購口罩的行為,其實心裡都知道實際上不戴口罩的真正危害並不大,但是卻擔心未來有買不到口罩的可能,因此選擇了對於全體民眾最不利的選項──瘋搶口罩。

    若是主政決策者能清楚事物的本質,就應該理解宣傳非發燒感冒者不需戴口罩這個做法是徒勞無功的,因為這並非這起風波的核心關鍵,如何降低大家對於未來可能買不到口罩的擔憂才是核心,從這個核心本質下手,就可以清楚掌握施政決策的優先順序。

    從二○一六年AlphaGo橫空出世後,許多人越來越擔憂機器的計算力有天會超越人類,甚至取代人類。以我做數據科學二十年的經歷看來,我在這行業的每一天都只會越來越讚嘆人類的智能,而感受到現在人工智能技術的不足。

    在過去透過簡化的統計模型描述這個世界,後來發現這個世界就是如此複雜,企圖用簡化的數學模型來詮釋是不足的,也因此有了深度學習,那是否意味著人類的決策應該也要從簡單變複雜?我覺得這反而像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概念。

    機器由於缺乏真實的智能,因此只能透過從簡單邁向複雜來提高準確率,但是只有人類具有抽絲剝繭、御繁為簡的能力,只要事物的本質理解了,也就不會因為複雜度而影響了正確判斷。

    機器的算力只是人類的工具,就算有龐大算力在手,若是決策思維不變,那就仍然只是「工人智慧」。《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中所談的內容,我覺得不光是一流商業人士需要了解,應該是現在人都應需要具備的數據決策思維。

    數據決策人工智能科學家

    尹相志
    推薦序 事物的本質理解了,就不會因複雜度影響正確判斷

    前言 在人生各個階段做出「不後悔的判斷」

    Chapter 1 資訊「是真?」「是假?」──【推論力】

    統計思考讓你看清一切

    01瞬間知道那一排「要等幾分鐘」

    運用「利特爾法則」做出聰明選擇

    02蝴蝶振翅表示遠方有龍捲風?

    重新檢視「初始條件」而非「結果」

    03用「製造批號」推論「製造數量」

    由片斷「掌握全貌」的方法

    04不良品「何時‧何地」發生?

    不為統計「悖論」所騙

    05一家店的來客多寡,幾乎會維持在「座位數的六成」

    人的行動出乎意料地「隨機」

    06「有付出就有收穫」就統計來說,正確嗎?

    某天突然「開竅」的法則

    07「喝咖啡就生病」真正的原因是?

    導致結果錯誤的「干擾因子」

    08「很難擺脫」低潮的心理

    「有二就有三」的法則

    09「身高較高的人體重較重」是真的嗎?

    小心「迴歸分析」的陷阱

    Chapter 2 這個戰略「不利?」還是「有利?」──【決策力】

    用「假設」思考,即可做出正確決斷

    10「彩券獎金」會消失,一如預期

    「不輸給金錢誘惑」的思考方法

    11「全體同意的決定」為什麼會留下禍端?

    跳脫「團體迷思」的方法

    12如何選擇「家電產品的保固期間」比較有利?

    人會做出「確保安心」的抉擇

    13「資訊越多」越難做出抉擇

    「資訊偏誤」擾亂判斷

    14到底要看「病患數」還是「疾病比例」?

    「多方面觀察」數值資訊的習慣

    15能幹的人「用二個戰略判斷」

    聰明的「定位」法

    16癌症檢查結果有多正確?

    不被「偽陽性」「偽陰性」所騙

    Chapter 3 這個選擇「賺到了?」還是「虧大了?」──【識破本質力】

    可以輕鬆選擇「要什麼、不要什麼」!

    17機率可以是「二分之一」也可以是「三分之一」?

    「懷疑前提」的習慣

    18同班同學「同一天生日」的機率是?

    那件事「真的是奇蹟」嗎?

    19遇上「颱風」和「扒手」的機率有幾%?

    「懷疑關聯性」的習慣

    20不受表面的「營收成長」迷惑

    「看穿數字戲法的謊言」的方法

    21此「平均數」足以代表集團嗎?

    找出部分「突出的數據」

    22「氣溫三十度左右」的感覺因人而異

    了解統計數值的「模稜兩可」

    23看穿不適用「數量邏輯」的情形

    「以小制大」的聰明思考方法

    Chapter 4 應該「規避」還是「承擔」風險──【簡單思考力】

    簡單思考問題自然解決

    24保費中設定的「適當空間」是?

    「留白」保持彈性

    25為何無法避免「二年級魔咒」

    用「回歸平均」挑戰常識

    26得不得流感之間

    「簡單思考」複雜事物的方法

    27到底要戴幾層「口罩」才能安心?

    「保持公正觀點」的方法

    28如何「妥善分組」?

    巧妙運用「隨機要素」的訣竅

    29生存率、死亡率的「正確看法」

    要「彈性」因應時代變化

    Chapter 5 結果「不對」還是「合理」?──【彈性思考力】

    「稍微」改變看法,思考更有彈性

    30「不安」從何而來?

    規避未知的「艾斯伯格矛盾」

    31真實隱藏在「手邊沒有的資訊」中

    留心「抽樣偏差的陷阱」

    32把「壽險」和「產險」一起看,妥當嗎?

    試著區分「同質資訊」和「異質資訊」

    33「問卷結果」有多少可信度?

    「取樣」會影響調查結果

    34思考今後企業必要的「次經驗法則」

    「穩定的戰略」,不無謂地樹敵

    35「正常」「異常」的界線

    懷疑常識,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的方法

    後記 快樂地鍛鍊「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的能力」
    「彩券獎金」會消失,一如預期──「不輸給金錢誘惑」的思考方法

    一個人的行為很容易反映出他的性格。特別是花錢的方法,更可以突顯出一個人的個性。

    比方說有些人屬於「消費型」,只要喜歡,花錢就不手軟。也有些人屬於「節儉型」,會忍住自己的慾望,腳踏實地存錢。

    當然也有很多人當花即花,當省即省。不過不管是哪一種人,從一個人的金錢價值觀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個性。

    那麼「花錢的方法」和「如何賺到錢」之間,有什麼相關關係嗎?

    花錢的方法會受到如何賺到錢的影響嗎?

    這也會如實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個性嗎?

    假設你手邊現在有一百萬日圓,這筆錢有以下三種使用方法。

    ①出國旅行,大手筆地花在餐飲和購物上。

    ②做為生活上的必要經費,如用來修繕老舊自宅等。

    ③存在銀行,有備無患。

    而賺到這一百萬日圓的方法,則大膽限定為以下兩種方法。

    一、一年內每晚加班到很晚,一點一滴累積到一百萬日圓。

    二、很幸運地買彩券中了一百萬日圓。

    ①~③的花錢方法,會因為賺到這筆錢的方法不同,而有差異嗎?

    這裡應該注意的是不論是怎麼賺來的,這筆錢都是一百萬日圓。

    錢沒有顏色。這點大家都知道。

    可是實際上當眼前的一百萬是一年來辛辛苦苦攢下來的,不知為何對這筆錢的看法就是會不一樣,很容易就會覺得適合存在銀行以備不時之需,或是買一些可以留給子孫的東西。

    如果是買彩券幸運得來的一百萬日圓,就很容易覺得適合大手筆地花掉。

    大家怎麼想呢?

    賭資效應(House Money Effect)

    事實上,行為經濟學的實驗結果顯示,比起辛辛苦苦一點一滴賺來的錢,人們比較容易一口氣花掉幸運得來的錢。

    這就是所謂的「賭資效應」。原文中的「House」指的就是賭場,因為人們常常會把賭博賺來的錢大膽花掉,所以才有這種說法。

    賭博或投機性的資產運用,必須小心賭資效應。

    假設你靠著短線炒匯賺了五十萬日圓。這種獲利很容易被認為是天上掉下來的錢。然後就很容易出現「反正是天上掉下來的錢,虧了也沒關係」的想法。

    因為「損失五十萬日圓也無妨」的想法,就更大膽地投入短線炒匯,這是常見狀況。

    如果交易可以持續獲利,當然不會有問題,但投資勢必有賺有賠。好不容易賺來的五十萬日圓,也可能全部虧光。

    此時就有問題了。

    賭徒謬誤(The Gambler’s Fallacy)

    如果可以立即放手,也不會有問題,可是人的心理卻沒那麼容易做出放手的決定。心中一定會有個惡魔這樣說:

    「上次不是輕輕鬆鬆就賺到五十萬日圓嗎?反正不是賺就是賠,最近都賠這麼多了,應該不會再賠下去了。

    下一筆交易一定會賺。

    對!反正本來就有一筆以備不時之需的存款,先拿來用一下,等賺了錢再補回去就好。一定沒問題的……」

    都一直虧到現在了,下次一定可以賺回來。這種想法就是「賭徒謬誤」。

    看著匯率走勢,都已經連續貶值好幾天了,也差不多該反彈了吧──看盤的人難免會有這種心態。可是不論是統計學或經濟學,都沒有任何合理的佐證。

    賭資效應加上賭徒謬誤,就很容易引發投機悲劇。由古到今,不論是在現實生活,或是在小說、肥皂劇、電影等,都很常看到投機悲劇。

    一開始投機時,自己心中其實有一條清楚的界限,區分辛苦賺來的錢和幸運得來的錢。

    可是一旦投機出現損失,「反正都是錢」,就很順理成章地忽略這條界限了。再加上不會再賠了這種莫名奇妙的自信心,讓投機行為一發不可收拾。

    這些行為是否就像本節一開始的說明,可以歸結為人的性格、個性呢?

    有史以來不論是在哪個朝代、哪個國家,類似的悲劇不斷地重演。從這一點來看,或許應該當成是人同此心吧。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很少有人不為眼前的金錢所惑。

    不論性格、個性,人類原本就很難抗拒金錢誘惑。

    花大錢購物前,先想想賭資效應和賭徒謬誤,讓自己冷靜一下吧。

    聰明花錢的關鍵,就在於退一步冷靜地思考判斷,不要被金錢的魔力耍得團團轉。

    「全體同意的決定」為什麼會留下禍端?──跳脫「團體迷思」的方法

    會議、聚會、討論……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必須大家一起做出決定的場合。

    採用多數決,「全體同意」做出決定,看起來是很好的做法。其實不然。正因為是全體同意的決策方式,更應該小心注意。

    人數明明很多,卻沒人表示反對意見,這實在太不自然了。群組內是否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運作?

    團體迷思(Groupthink)

    人聚集成團體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團體迷思」。

    這是一九七二年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簡尼斯(Irving Janis)提倡的概念,也是社會心理學的專業術語。

    假設某群組決定合議決策。如果這個群組有很強的團結意識,就會形成一股必須合群的壓力,強化群組內的封閉性思考,甚至引起高估群組本身的妄想。

    結果反而出現比成員個別決策時更不合理的決策。

    接著我們來看看形成團體迷思的機制。

    假設開會時你針對某議案有自己的意見。如果當場可以明確表明意見當然很好,可是現實卻沒有這麼簡單。

    例如你的意見和已經發言的人相反。而且針對別人的發言,與會人士都點頭表示贊同時,你該如何是好?

    你是不是會有這種想法?

    「如果我說出自己的意見,是不是會讓場面變得混亂?我說了自己的意見,會不會影響到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評價?會不會被人排擠……」

    或者你會為自己找一些藉口。

    「其實不表明自己的意見也沒什麼不好。而且大家的意見一定比我自己想的更正確。考慮到今後,現在不要主張自己的意見,選擇『以和為貴』也很重要。」

    所以最終你就決定「放棄表達自己的意見」,默默接受和自己意見相反的團體決定內容。

    團體迷思會帶來很大的弊害。最常見的情形就是沒發言的人,「心中其實有和團體決定內容相反的意見」。

    好不容易開會討論,結果有人卻避免發言,就無法共享個人意見的資訊。而且說不定還會被強勢、嗓門大的人主導,導致團體做出不同於原本應有的決策。

    國家軍事策略、企業經營策略等重要決策會議中,也常見團體迷思。社會心理學有許多團體決策失敗案例的研究,多會提及團體迷思。

    群體智慧(Swarm Intelligence)

    「群體智慧」則是和團體迷思相反的概念。這指的是昆蟲、魚類、鳥類等群體,即使各個個體獨立活動,群體全體看來還是行動一致的樣子。

    傍晚的天空中V字型列隊飛行的雁群、海中沙丁魚成群結隊地迴遊,都是群體智慧作用的狀態。要讓群體智慧發揮功能,關鍵就是根據團體內的單純法則,讓各成員獨立自主地行動。

    因此才能產生團體一致的複雜行動。

    目前在人工智慧技術開發等領域,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對群體智慧的研究。

    團體迷思和群體智慧的差異,一般認為在於團體約束力的強弱和有無。這裡用前面開會的例子來說明。

    團體迷思之所以發生,通常是因為團體的約束力過強,導致個人無法表示自己的意見。結果團體迷思下的會議決定,通常都是全體通過的決定。

    相對地群體智慧產生的背景,則是團體有適度的約束力,每個人可以獨立自主地討論議案,坦率地表示自己的意見。群體智慧發揮時,會討論每個成員的意見,井然有序地做出決策。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陷入團體迷思呢?

    開會時如果快要陷入團體迷思時,主席可以宣布中場休息,暫時中斷討論,讓成員有離開團體,獨立思考的機會。

    光是這麼做,就可以跳脫團體迷思,讓成員更容易說出自己的意見。

    團體行動時我們常常強調團結的重要性,傾向強化約束力。特別是在日本,更有根深蒂固的「以和為貴」的協調精神。

    然而過度強烈的約束力可能導致陷入團體迷思。所以我們要用心營造出一個不受制約,可以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發揮群體智慧的狀況。

    如何選擇「家電產品的保固期間」比較有利?──人會做出「確保安心」的抉擇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被迫做出各式各樣的抉擇。

    如果要決定的是「重要大事」或「沒有經驗的事」,其實很難做出抉擇。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聰明做出抉擇呢?接下來用家電產品的「延長保固」為例,再加入行為經濟學的內容,一起來想想看。

    據說每到發獎金的夏季和冬季,高價家電產品就賣得很好。

    購買家電產品時,最常被迫做的抉擇就是要不要延長保固。

    幫我結帳的店員曾經這麼問我。我想大家應該也都有過這種經驗吧。

    「原廠提供本產品一年保固。但本店提供延長保固到五年的服務。只要支付五百日圓,就可以延長保固期間,您要不要延長保固?」

    還沒用過的產品,到底有多容易壞?會出大問題還是小問題?在這個時間點沒人知道。

    到底應不應該付費延長保固呢?這真令人難以抉擇。

    此時該怎麼做,才可以做出合理的判斷呢?

    這裡介紹一個行為經濟學的實驗。

    付款時有兩種選擇。

    ①必須付五百日圓。

    ②有○‧一%的機率必須付五十萬日圓,但有九十九點九%的機率不用付一毛錢。

    如果必須選一個,你會選哪一個呢?

    不論是①或是②,平均支付金額都一樣是五百日圓。

    實驗結果發現選②的人比較多。

    可能是樂觀的人很多,覺得「機率○‧一%的壞運氣沒那麼容易發生,所以自己應該碰不到」吧。

    可是──

    「選②的話,萬一真的必須付五十萬日圓,那可是一筆很大的負擔。①的五百日圓可說是避免花大錢,相當於買個安心的保費。」

    如果像這樣說明「什麼是保險」,結果選①的人就變多了。

    這就是行為經濟學中說的「保險的邏輯」。

    人一旦理解到「保險可以守護重要的東西」,就會因為安心感的效用,而比較願意購買保險。

    當不知道該不該延長家電產品的保固期間時,請先仔細聆聽店員的說明。

    如果因此可以感受到「安心感」這項效用,那就延長保固吧。

    如果無法感受到效用,就不要延長保固即可。

    特別是購買保險這種沒有實體的東西時,必須仔細理解商品或服務的架構,因為不理解就無法安心。

    聰明抉擇的方法,其實就是為了安心做出的抉擇。

    能幹的人「用兩個策略判斷」──聰明的「定位」法

    要做出「正確決策」,最重要的是要擬定「正確策略」。

    沒有策略是另一回事,如果有策略卻模糊不清,就可能導致決策錯誤、錯失決策機會,或是喪失先機落於人後。

    那麼擬定什麼策略才有助於做出良好抉擇呢?

    當我們思考個人在團體中應該如何設身處世時,有時會參考大自然的生物。「賽局理論」就是以生物群組的觀察為基礎,試圖導出人類社會中的適應策略。

    接著介紹「群策略」和「地盤策略」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

    群策略

    所謂的群策略,就是集合個體以求生存的策略。

    這是大自然當中沙丁魚等魚類或斑馬等常採用的策略。

    群策略有兩大優點。

    第一是成群結隊可以提高對周圍的警戒監視功能。雖然知道有天敵接近的風險,可是單一個體要全方位二十四小時保持警戒實在很難。如果集合成群,分攤警戒的任務,就可以一直維持在警戒的狀態。

    第二是就算不幸遭遇天敵襲擊,會被吃掉的個體數量有限,大多數個體可以活下來。也就是降低被吃掉的風險。

    這種群策略可以提高對天敵的警戒能力,降低個體被吃掉的風險。

    但是群策略也有缺點。

    當群體極大時,群體當中爭奪食物的問題會變得嚴重,群體社會的上下關係也會越來越複雜。而且這些爭奪只會越來越多。

    地盤策略

    所謂地盤策略,則是個體各自分散,分享有限資源的策略。

    這是肉食性動物如老虎,和香魚等常採用的策略。

    地盤策略也有兩大優點。

    只要地盤發揮功能,個體和個體之間就可以保持適當距離,獨占在自己地盤上的所有食物。

    地盤策略也有益於繁殖。繁殖和育兒時因為有自己的地盤,可以築巢過穩定的生活。

    然而地盤策略也有不能發揮功能的時候。

    當個體數量遠多於資源時,就有一些個體無法擁有自己的地盤。

    這麼一來,為了預防受到這些個體的侵略,地盤擁有者就不能放鬆警戒。所以就越來越難在自己的地盤上安心悠閒地獨占食物。

    企業的群策略和地盤策略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知道這兩種策略各有優缺點。

    這兩種策略也是人類社會中的常見策略。

    例如企業內員工採用的就是群策略。針對企業所處環境中的各種風險提高警戒,讓企業永續生存,自己則取得相對應的報酬、薪資維生。

    然而企業內形成小社會,其間的人際關係傾軋,也時有所聞。比方說部分員工偷懶或爭權奪位等,導致員工之間發生派系鬥爭,影響業務效率等。

    另一方面,地盤策略則常見於新產業領域的新創企業經營者,利用新技術取得優勢等事例中。

    只要利用專利,把新技術變成智慧財產權,建立穩固的地盤,就可以在地盤上穩定地經營事業。

    然而在取得專利前,如果出現類似的新創企業爭奪市場,就很難維持自己的地盤。

    有些企業也會引導員工採取地盤策略。例如在組織與職稱上,給予所謂的職務權限任務。只要員工完成被賦予的任務,就可以穩定、有效率地推動業務。

    然而有時職務權限沒有明確的界線,或是新事業還未設定職務權限。此時員工之間可能有職務重複的狀況,或是有些職務無人負責,導致混亂。

    這兩種策略不能單純論優劣。永遠都採群策略的生物群組,一旦不能適應環境,就可能全數滅亡。

    不過永遠奉行地盤策略,當個體數量增加時,也可能因為爭執不斷,讓各個個體疲於奔命。

    所以重要的是視所處環境,隨機應變使用不同的策略。

    採用地盤策略的香魚,當個體數量增加喪失策略優勢時,聽說就會改採群策略。由這個例子可知,重要的是不固守單一策略,而是隨機應變使用不同策略。

    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隨機應變改變使用的策略,這種策略稱為「次經驗法則」(Meta-Heuristic)(參閱二四○頁)。實行次經驗法則時,察覺周圍環境變化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次經驗法則帶來策略的多樣性。不是群策略或地盤策略二選一,而是組合兩種策略,讓策略因此有更多可能性。

    香魚如何區分使用兩種策略?這一點很耐人尋味。讓我們一起期待今後相關生物學的調查研究進展吧。

    我想人類也應該向香魚看齊,視狀況變化隨機應變使用不同策略,這一點很重要。

    為了做出適當決策,也可以重新檢視之前擬定的策略。平常就要保持彈性思考的習慣,這一點請務必牢記在心。

    真實隱藏在「手邊沒有的資訊」中──留心「抽樣偏差的陷阱」

    政府的人口普查、各傳媒的民調、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世上有各式各樣的調查存在。

    主辦單位透過調查收集資料,但並不一定每次都能取得必要資訊。應該說得不到必要資料的時候反而比較多。

    這種時候又該如何是好呢?

    針對無法收集到的資料想一想,並不一定是徒勞無功的事。

    因為有時不在調查範圍內的資料反而能呈現出真實狀況。

    我們來看看為什麼這麼說吧。

    抽樣偏差的陷阱

    有關如何處理不在範圍內的資料,有一個出名的故事。

    也就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匈牙利出身的統計學家亞伯拉罕.沃爾德(Abraham Wald)針對美國海軍戰鬥機的提議。

    二戰期間他是統計研究小組成員。這個小組成立的目的是利用統計學知識協助軍方,成員都是全美數一數二的數學家和統計學家。

    這個小組組織類似活用科學技術開發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只不過統計研究小組不開發武器,而是進行戰爭的統計分析。

    有一次小組成員根據自歐洲戰線歸還的海軍戰機中彈狀況分析結果,提議針對較常中彈的機體部分進行裝甲補強。

    沃爾德反對這項提議:

    「我們取得的資訊,不過是中彈後勉強飛回基地的戰機資訊,無法就此看穿真實狀況。真正應該補強的是無法生還的戰機較常中彈的位置,也就是生還戰機較少中彈的引擎部分才是。」

    這是沃爾德的提議。

    他的提議立刻被採用並落實。結果成效獲得認可,之後也用在韓戰和越戰中。

    這可說是透過思考不在分析範圍內的資料,慧眼識英雄的一個好例子。在作業研究領域,這就是知名的「抽樣偏差的陷阱」。

    換個話題。開發醫藥品時為了掌握新實驗藥品的藥效,會進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