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大學用書】 > 社科

    【ATY】人類的起源:最受美國大學生歡迎的22堂人類學課,關於你是誰、你從哪裡來又該往哪裡去_李相僖, 尹信榮, 陳建安


    作者: 李相僖,尹信榮,陳建安
    出版社: 三采
    ISBN: 9789863429449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139
    售價: 10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302256

    書況補充說明: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DH9】Q Skills for Success Listening and Speaking_Brooks, Margaret
    作者:Brooks,Margaret
    售價:1849
    【DVX】Theory into Practice: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Criticism_Dob
    作者:Dobie,AnnBrewster
    售價:2059
    【KOU】Pharmacology_Dawson, James M.
    作者:Dawson,JamesM.
    售價:899
    【LEW】Gestalt Counselling in Action_Petruska Clarkson
    作者:PetruskaClarkson
    售價:1249
    【J3D】China Now: Doing Business in the World’s Most Dynamic Market_La
    作者:Lam,N.Mark/Graham,JohnL.
    售價:769
    【A73】#girlboss_Amoruso, Sophia
    作者:Amoruso,Sophia
    售價:539
    【EAF】世界瑰寶
    售價:449
    【EFO】台灣風土系列_10冊合售_精平裝: 平裝本
    作者:精平裝:平裝本
    售價:999
    【CH9】粉じん爆発・粉体火災の安全対策_日文_日本粉体工業技術協会粉じん爆発委員会
    作者:日本粉体工業技術協会粉じん爆発委員会
    售價:1399
    【EMI】The contemporary reader_[edited by] Gary Goshgarian.
    作者:[editedby]GaryGoshgarian.
    售價:959
    【FA1】Communication Audits
    售價:33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B自然泛黃書斑、髒污。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302256

    [ISBN-13碼] 9789863429449

    [ISBN] 9863429449

    [作者] 李相僖, 尹信榮, 陳建安

    [出版社] 三采

    [出版日期] 2018/03/02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韓國權威科學雜誌《東亞科學》人氣專欄

    集結成書出版後一年內再版五次,入圍韓國出版文化獎

    美國《星際效應》出版社重金搶下全球英文版權

    中英文版同步上市

    用最簡短又生動的方式,解開人類與人性的演化之謎

    人類是從猴子演化來的嗎?

    你我都有「助人為樂」的基因嗎?

    喝牛奶不會肚子痛是一種基因突變?

    管你白種人還黃種人,百萬年前通通是黑人?

    人類長這麼大的腦袋有什麼用?

    我們還會繼續演化嗎?

    這些問題乍看有點瞎,其實都是與你我切身相關的演化關鍵。原來從一顆智齒,可以看出醫學進步如何影響人類演化發展。當人類的雙手離開地面,用腳踏出第一步,就注定承受心臟病與分娩的痛苦。

    要了解人類的歷史,不一定得從八百萬年前開始研究。作者將大學生最常提出的問題,寫成二十二個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滿足了我們對於自己「身世」的好奇,更引導我們思考許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包括我們怎麼長得這麼好看、我們為什麼愛吃肉,還有我們可以空出雙手滑手機,其實都是出乎意料的演化結果。

    「本書收錄的二十二個故事,是過去我向學生講授人類學時的點滴,以及自己一路走來的親身經歷。我將它們與人類演化的歷程互相連結,以一種更有趣易懂的方式寫成文章。你可以從第一章開始細細品味,也可以照自己喜好,想看哪篇就翻開哪篇。希望各位讀者能與我一起,盡情享受這趟漫長又有趣的人類起源之旅。」──李相僖 / 加州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探討古人類學時,若屏棄一般常見的編年史排序方式,應該會相當有趣。因此我向李相僖教授提議,改以日常素材作為媒介,將人類演化的歷程作主題式的講解,並且保留她幽默風趣的個人特質。希望這些蘊含靈感的文章,能賦予更多讀者不同面向的啟發。」──尹信榮 / 《科學東亞》前總編輯
    李相僖 Lee Sang-Hee

    畢業於首爾大學考古美術史學系,於美國密西根大學人類學系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歷任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賓州印第安納大學約聘助理教授、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人類學系助理教授,現任職該學系教授一職。

    對於人類的起源與演化,她努力不懈地研究,至今已發表過三十篇以上的論文。除了與專業人士,她也時常在網路上發表文章,與一般大眾熱烈討論關於人類演化的議題。

    尹信榮 Yoon Shin-Young

    科學專刊《科學東亞》記者及前任總編輯。於延世大學都市工程學系主修生命工程學,爾後於首爾大學環境研究所攻讀環境學。

    喜愛暢談科學,並熱衷閱讀科學叢書與相關雜誌,亦相當重視作為洞察世界與社會之眼的人文社會科學。曾獨自或與他人共同著有《向消逝的那些問好》、《諾貝爾也吃驚的諾貝爾獎》、《科學,飛翔十月天》等書。2009年曾榮獲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科學言論獎項。

    譯者簡介:

    陳建安

    畢業於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退伍後隨即赴韓留學,並取得韓國成均館大學國際貿易所碩士學位。回國後曾在韓國科技大廠與科技業服務多年,熱愛透過翻譯吸收各類知識,現為兼職譯者。譯作包括《未生》(合譯)、《心靈學校》(合譯)。
    【專業推薦】「人類直立行走,擁有巨大的腦袋,全身光溜溜的皮膚幾乎沒有毛,而且壽命特別長。我們是怎麼變成這種奇特的靈長類動物的?作者沉著應對人們提出的各式各樣問題,巧妙地將科學與個人觀察結合在一起,帶領我們走一趟引人入勝的溯源之旅。」──美國《科學人》雜誌「李相僖教授提出了一些關鍵問題,並且用簡短、清晰、風趣的文字,寫成了人人都能看得懂的文章。我從沒上過這麼有吸引人的人類學課,太厲害了!」──人類學教授帕特‧希普曼(Pat Shipman),《The Invaders》作者「李相僖教授善用她說故事的天賦,為考古學的『老骨頭』注入了新生命,且字裡行間仍保有跨越文化與科學的敏感批判。我非常高興自己讀了這本書。」──生物人類學教授喬納森‧馬克斯(Jonathan M. Marks),《Tales of the Ex-Apes》作者「多年來,我一直在尋找解釋人類進化基礎知識的書,不僅內容要嚴謹細膩,更要有辦法讓學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我終於找到理想中的書了!這本書不僅會吸引學生,也吸引了那些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人。」──神經人類學家迪恩‧福克(Dean Falk),《Geeks, Genes, and the Evolution of Asperger Syndrome》作者「二十二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適合所有對人類演化感興趣,卻又不知從何開始的讀者。對於那些已經讀過很多人類學書籍的人,一定也可以從中發現新的知識和樂趣。一本實在又有趣的書,推薦給你。」──生物人類學家汪達‧崔瓦森(Wenda Trevathan),《Ancient Bodies, Modern Lives: How Evolution Shaped Women’s Health》作者「這本令人愉快的書,寫滿了令人過目難忘的故事,揭開了關於人類的歷史奧秘,用極其有趣的方式探索我們這個奇怪物種的起源。」──生物化學博士納森‧蘭特(Nathan H. Lents)「李相僖教授為古人類學吹起一股新清的風,她能熟練地駕馭各種人類學上的難題,把複雜的知識與想法編織成輕盈的文字,從食人族到哈比人甚至遺傳學的分子中理論都難不倒她。究竟我們是如何成為人類的?書中的每個故事都會讓你看到入迷。」──生物人類學家克莉絲提納‧凱爾格魯(Kristina Killgrove)
    序言:一同啟程吧

    第一章:人類是食人族嗎?──人吃人,有時是出自於愛

    第二章:只管「生孩子」的爸爸──人類「爸爸」是人性光輝的極致表現?

    第三章:誰是最早出現的人類?──要夠聰明才能當人類的祖先?

    第四章:大頭寶寶與煩惱的媽媽──用分娩的痛苦償還聰明的代價

    第五章:人類為什麼愛吃肉?──以老年癡呆症換取肉食的能力

    第六章:人類可以喝牛奶嗎?──喝牛奶不會肚子痛,表示你突變成功

    第七章:尋找白雪公主的基因──北歐人、亞洲人、拉丁美洲人,原來我們都曾是黑人?

    第八章:祖母是大藝術家──長壽是有利於演化的一種機制?

    第九章:農業使人類更富足?──從健康角度來看還真是壞處多多

    第十章:北京人與日本黑道的回憶──消失的北京人頭蓋骨

    第十一章:挑戰非洲堡壘的亞洲人類──非洲和亞洲,何處才是你我真正的故鄉?

    第十二章:同心合作你和我──助人為樂源自於基因天性?

    第十三章:是誰害死了「金剛」?──人類稱霸萬物的生存能力真的值得驕傲嗎?

    第十四章:用雙腳撐起文明的代價──人類為了發展偉大文明,導致脊椎都彎了?

    第十五章:尋找一張「最像人類」的臉──李奇家族發與「魯道夫人」的故事

    第十六章:年紀越大,腦袋越遲鈍?──人類長這麼大一個腦袋,可不是擺著好看的

    第十七章:你是尼安德塔人!──從尼安德塔人的身世看現代人的文化情結

    第十八章:搖搖欲墜的分子鐘理論──從古代化石的DNA追溯人類的起源

    第十九章:揭開亞洲人起源的第三種人類──存在於你我基因中的丹尼索瓦人

    第二十章:發現哈比人──身材矮小的佛羅勒斯人真的存在嗎?

    第二十一章:全球七十億人類,真的都是一家人?──種族歧視前,請先搞懂人種和物種的差別

    第二十二章:人類還會繼續演化嗎?──我們是否可以期待一個更好的世界?

    結語Ⅰ:付出代價才獲得人類珍貴的面貌

    結語Ⅱ:通往陌生古人類學世界的邀請

    附錄Ⅰ:關於演化的二三事

    附錄Ⅱ:人類演化的系譜

    參考文獻
    第一章:人類是食人族嗎?在安東尼.霍普金斯與茱蒂.佛斯特領銜主演的電影《沉默的羔羊》中,霍普金斯所飾演的漢尼拔(Hannibal)是個不折不扣的食人魔(cannibal,食人者)。曾有幾部電影讓我在戲院裡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這部片正是其中之一。儘管我事前已大概了解劇情,也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內容實在過於殘忍,雖然嘗試強忍住一陣陣的反胃與噁心,最後我還是逃出了電影院。

    脾胃如此虛弱的我,卻也曾經短暫當過食人族的專家。2007年的春天,我帶著教授般威嚴的語氣回答了一通電話。「我是好萊塢〈E! News〉的記者某某某,想聽聽教授您這位食人族專家的意見。有人以鼻子吸入火化後的骨灰,請問這也算是一種食人行為嗎?」「什麼?」「昨天滾石樂團的吉他手基斯.理查滋(Keith Richards)說,他用鼻子吸入了自己爸爸的骨灰。針對這一點我想請教專家的意見,所以在Google 上搜尋了『食人』後,第一個顯示的就是教授的名字。沒想到這附近就有一位食人族專家,真的是太好了。」記者似乎感到很慶幸,我卻對自己以食人族專家的名號登上搜尋引擎第一名而感到驚訝不已。

    學生們對於食人族與食人風俗等議題相當好奇,所以我曾針對食人行為開設過兩、三次專門講座。這件事被刊登在討論大學教育的全國性刊物《高等教育紀事報》(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後,有好一段時間人們看到我就稱呼我為食人族教授,甚至有其他教授將食人犯罪的相關報導寄到我的校內信箱給我參考。當時有一名德國人,因為吃人肉事件鬧上了法庭而轟動一時。他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尋找願意被自己吃掉的人,並且與對方簽立契約後再殺來吃掉。現在回想起來,在學校信箱內收到這樣的報導與照片,這件事本身也挺恐怖的。

    雖然我也懷疑過這是一通謊稱是記者的惡作劇電話,姑且當作受騙上當吧,我還是對他的疑問提供了「專家的意見」。這個問題的重點在於,「食人」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對亞馬遜流域的亞諾馬米族(Yanomami)而言,吃祖先骨灰的行為,至今仍是一種莊重肅穆的傳統習俗。許多人類學者會以此為根據,來判別這是否是一項「食人」的行為。不過,基斯.理查滋是否同樣心懷肅穆地吃掉自己父親的骨灰,這點就無從得知了。後來這段訪談內容出現在網路與報紙上,甚至還有朋友看到我的名字與大名鼎鼎的吉他手並列於新聞報導,興奮地打電話給我。

    言歸正題,食人族真的存在嗎?人類擁有多元的飲食習慣與文化,可說是到了無所不吃的程度。那麼很自然地,我們是否可以假設有同類相食的可能?我們是否可以認定,在世上的某處存在著一群人,他們將吃掉其他人類的行為視為家常便飯?電影中不就出現過這樣的場面,主角在叢林迷路徘徊時被食人族抓住,然後在被烹煮或烤來吃之際驚險逃出生天。當人們問:「誰有可能是食人族?」十之八九的人會認為是居住在蠻荒叢林的原始土著。雖然自身所屬的文化圈並不存在著這樣的事,但在世界上的某處,與我們文化相異或未開化之地,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人吃人這種驚世駭俗的行為卻被認為有可能稀鬆平常地存在著。

    這些土著是否真的是食人族,稍後再回來檢視。我們先來釐清部分人類學者在此研究議題下所提出的另一個疑似食人族的案例,這個案例對於現代人類(Homo sapiens,智人)的食人行為研究有著極大的影響。有趣的是,這些人並不住在遙遠的蠻荒地區,而是存活在遙遠的過去。他們就是現代人類的近親,如今已完全滅絕的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s)。人類有食人族親戚嗎?

    歐洲克羅埃西亞的克拉皮納(Krapina)遺址是二十世紀初才被發現的一個洞穴遺跡,因出土數十名尼安德塔人的化石而聲名遠播。這些化石大多是年輕女性與孩童,而且有個耐人尋味的共同特徵:多數化石已破碎成片,而且普遍缺少頭骨和臉的部位。此外,化石骨頭上處處都有明顯的刀痕,這究竟意味著什麼?

    人類學者解釋,這就是食人風俗所遺留下的痕跡。當時各界都認為尼安德塔人不僅皮粗肉厚,甚至還具有攻擊性。文章看到這裡時,應該不少人都會這樣認為吧,那些存活在史前時代的人類祖先和近親,全都生得毛髮濃密又生性殘暴,背部微彎且無法完全直立行走,看起來就像住在非洲叢林裡的類人猿。關於這部分,本書後面的章節還有很多探討機會。總之,因為這樣的刻板印象與化石上的特殊痕跡作為「物證」,在二十世紀初期廣為流傳著尼安德塔人是食人族的說法。

    但是到了二十世紀後半,情況出現了改變,開始有人提出「尼安德塔人不是食人族」的論述,甚至還有一篇神奇的研究報告。1980年代,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人類學系的瑪麗.羅素(Mary Russell)教授,她為了要了解克拉皮納的尼安德塔人是否真有食人的風俗,提出了一個其他教授想都沒想過的新奇論點。

    羅素教授作了一個假設,姑且認定尼安德塔人會把彼此殺來吃吧,那麼化石上的刀痕應該要與宰殺(為了殺來吃而用刀砍)野獸時的痕跡類似。但如果不是殺來吃呢?會不會是為了舉行二次葬?(屍體首次下葬後,經過若干時間再將骨頭撿拾處理乾淨並進行第二次埋葬,目前在韓國仍有這樣的習俗。)在這種情況下,刀痕就會呈現出為了舉行葬禮而細心修整的痕跡。無論是宰殺來吃或是舉行葬禮,雖然都在人骨上留下了刀痕,就本質而言卻是迥異的文化行為。為了證實假設的正確性,羅素教授從多個現代人類考古學遺址中,分別蒐集已被確認為宰殺與喪葬的骨頭刀痕。首先,她從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大型狩獵遺址蒐集出土獸骨上的刀痕,接著她從美國印地安人的納骨塔中檢查二次葬的人骨,然後將克拉皮納的人骨刀痕與這些痕跡進行比對。

    結果如何呢?克拉皮納的人骨刀痕與被狩獵宰殺的獸骨刀痕不同,卻與喪葬的人骨刀痕相似;尤其刀痕主要集中在骨頭的「末端」,這一點與印地安人的人骨刀痕非常類似。想像一下二次葬的過程就能理解,當屍體處於腐爛殆盡的狀態,必須將骨頭上的殘餘物刮除乾淨,此時就會用上刀子。由於骨頭上已經沒有多餘的屍肉,所以主要修整的部位會落在骨頭末端而非中段。

    反觀被宰殺的獸骨,痕跡主要集中在骨頭的中段,這是因為下刀時必須切中肌肉與骨頭附著的地方,才能把肉割下來。這個重大發現意味著克拉皮納化石的刀痕來自於舉行喪禮,並非是為了同類相食。因此這個「物證」不足以證明尼安德塔人有食人的風俗。「食人族」是一種誤解?隨著羅素教授發表的論文,「沒有食人族」的論點也逐漸擴及到人類學的另一個層面。某些人認為,人們之所以認為世上存在著食人族,僅是因為一連串的誤解。「食人族」這個英文單字(cannibal),是哥倫布於十五世紀抵達美洲西印度群島時引發的一場誤會。哥倫布相信自己發現的地方是印度(所以他把該地區稱作「西印度」),並且把當地原住民誤認為蒙古人可汗(Khan)的後裔,因此才稱呼他們為「坎尼拔斯人」(canibas),甚至還了報告跟他的國王說:「坎尼拔斯人會把人殺來吃掉。」

    過去只會在神話或傳說中出現的食人一族,竟然在世上的某個角落真實存在著,這樣的故事立刻引發了歐洲人的好奇與想像。食人族的故事很快就傳遍整個歐洲,坎尼拔斯人也變成了食人族的代名詞。後來,歐洲列強展開海外殖民地爭奪戰,各國陸續派出傳教士與人類學者作為殖民勢力的前鋒。他們將所到之處與食人族相關的故事蒐集起來,編輯出版成論文、書籍和報刊雜誌。從此之後,食人風俗便成為了野蠻土著的代表性「特徵」。

    到了二十世紀後半期,故事有了另一種說法。學者仔細檢視這些紀錄與書籍,發現大部分與食人族相關的內容都是毫無根據的說詞,許多記錄不過只是「傳聞」而已。美國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人類學系的威廉.阿爾尼斯(William Arens)教授,他細細檢閱相關記載,並在著作《食人的迷思》(The Man- Eating Myth,1979)中提出了關於食人族謠言的解釋。原來食人族故事的出處,幾乎都是兩族相爭時,它族族人的毀謗之詞:「我們不幹那種事,但樹林另一邊的那些傢伙,全是蠻橫無理的食人族。前些日子我也差點被殺來吃掉,好險最後還是勇猛地逃了出來。」食人族的消息來源,就是這些所謂的英勇故事,而將這些故事記錄下來的人,沒有一個是自己親眼所見。事實上,向哥倫布謊稱坎尼拔斯人是食人族的,正是與他們相爭的鄰族― 阿拉瓦克人(Arawak)。

    這種鄰族之間的說詞雖然無法當作食人行為的證詞,卻讓我們了解到另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食人行為對於熱帶叢林中的土著來說,同樣也是一種十分可怕的行為,這和許多歐洲人所抱持的偏見完全不同。由此可知,把吃人當作吃飯一樣的人類群體並不存在,將食人行為視作家常便飯的食人族故事也不攻自破。

    那麼,我們能直接得出一個結論,說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食人行為存在嗎?答案是不能的。雖然少之又少,但的確有某個種族有著食人的風俗,他們就是居住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弗雷族(Fore)。在1940年代之前,幾乎沒有人知道弗雷族的存在,直到當時負責託管該地的澳洲政府派公務員進行人口普查,消息才慢慢傳了出來。1950年代,澳洲開始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設置警衛隊,傳教士與人類學者也隨之而來,弗雷族與其傳統風俗這才開始慢慢融入現代社會。

    所謂的「食人風俗」,其實是弗雷族非常獨特的葬禮儀式。當弗雷族人離世後,該族人的母系女性親屬會將屍體整理一番,但整個過程驚悚到無法被一般人所接受。雖然有點殘酷血腥,但還是在此稍微作說明。首先她們會把屍體的手與腳砍斷,再將手臂與大腿的肉刮下來,把人腦取出後再剖腹將內臟拿出,最後把刮下來的肉分給男人,腦與內臟則分給女人吃掉,在一旁觀看整個過程的孩童們也會一起分食。

    弗雷族現在已被禁止舉行這種葬禮,但這在過去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到底為什麼他們要舉行如此可怕的葬禮?因為他們相信將屍體吃掉後,死者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繼續與族人存活在這個部落裡。或許你覺得聽來荒唐,但這種信仰其實並沒有那麼特殊及陌生,在其他文化中也存在。亞馬遜流域的亞諾馬米族會將死者的骨灰拌在粥湯裡,分給親戚或鄰居食用;雖然只是一種比喻,但在基督教的聖餐故事中,耶穌要人相信麵包是祂的身體、葡萄酒是祂的寶血,並且讓眾人吃下麵包、喝下美酒。這些都傳遞著同一個訊息,那就是「請以此種方式將我銘記在心」。撇開弗雷族食人風俗那可怕的手法,其背後隱藏的正是極為普遍的人間至愛。

    當然,並非所有的食人風俗都是如此情真意切,也是有充滿憎恨的。在戰爭或復仇鬥爭中殺死敵方的俘虜,並將心臟、鮮血等極具象徵性的部位吃掉,這是一種「用吃來消滅」憎恨對象的行為,但這僅存在於歷史紀錄,近代並沒有直接通報的案例。

    無論是基於情意還是憎恨,我們都不能忘記一項事實,那就是食人行為絕非人類飲食型態中的一環。沒有案例顯示有任何人類群體將食用人肉作為飲食的一種手段,以上所舉的罕見案例,也都歸類於象徵儀式或文化舊習。是愛也好,是恨也罷,從某種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將它視為一種「透過儀式以表露世間極致之情」的行為。儘管有食人行為,世上也沒有食人族讓我們再回到古人類學的故事裡。考古學者與人類學者利用羅素教授的新方法,企圖以人骨化石上的刀痕來尋找過去食人行為的痕跡,最後他們達成了幾項成就。1999年,科學家在法國莫拉古爾西(Moula-Guercy)的尼安德塔人遺址中,發現了類似食人行為的刀痕;從西班牙阿塔普爾卡(Atapuerca)遺址出土的更新世中期(Middle Pleistocene,距今約12-78萬年前)人類化石,上頭也有同樣令人聯想到食人行為的刀痕,而且時代比尼安德塔人更早。

    美國印地安遺址出土的人骨化石上也有類似的痕跡,不論這刀痕是否與食人行為有關,這個發現都引發了一場嚴重的論戰。印地安人的祖先是否有可能是食人族?這個話題已經夠敏感了,又牽扯到歐洲白人掠奪美洲大陸與印地安原住民之間的政治矛盾,最後甚至演變成民族情感對立的激烈局面。直到2001年,一個決定性的證據才讓這場論戰在某種程度上慢慢平息下來。科學家在美國西南部科羅拉多州的阿納薩齊(Anasazi)遺址,發現古印地安人(Paleoindian)的糞便化石內有某種只存在於人類肌膚組織的蛋白質。憑藉這個「直接證據」,至少可以確認在此遺跡中曾發生過食人行為。

    儘管食人「行為」確實存在,也不能以此當作食人族存在的證據。人類歷史上的確發生過食人行為,從弗雷族追溯至更早期的法國、西班牙與古印地安人遺跡,我們都找到了相似的證據。甚至在現代社會中,某些極端特殊的情況下,食人行為也是可以被容許的。1972年,一架載著烏拉圭橄欖球隊的飛機在安地斯山脈墜毀,倖存者為了活下去,只能吃掉死去同伴的屍體;這個事件還被改編成了電影。美國西部墾荒時代,由好幾個家庭組成的唐納大隊(Donner Party)在往西部遷徙的途中迷了路,被困在內華達山區四個多月,少部分的人只有靠著吃人肉才得以存活。我們能把這些迫於無奈而吃人的人稱為食人族嗎? 2010年,受困在倒塌礦坑中的南美智利礦工,就算他們真的做出相同的行為,在道德標準的審判下,我們也不能將他們稱為食人族。

    遠古人類的化石鼓勵著我們發揮無限的想像力,究竟他們是為了紀念過世的死者才食用人肉?或是為了報仇血恨才吞下屍體的某個部分?還是為了在更新世冰河時期的極端環境中存活下去,不得已做了最後的選擇?

    我們透過考古學與人類學的資料來進行分析,但不代表我們可以對人類的過去擅做假設或妄下定論。食人風俗確實存在過,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無法將那些人稱為食人族。作者序:

    序言:一同啟程吧(李相僖)(節錄)有些教授偏好帶領少數學生菁英進行專題式的深入研究,但現在的我卻更喜歡站在教室的講台上授課。在數百名聽課的學生中,有不少人其實是為了修滿通識學分才無奈地坐在教室裡。以前如果看到學生們臉上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我一定會感到十分氣餒,但現在的我卻非常喜歡思考與嘗試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啟發學生自我的求知欲望與好奇心。在這些被迫前來聽課的學生中,竟然也出現了有學生申請更換主修人類學系的情形。

    這些有關人類演化的疑問,不僅可以引起年輕學生們的興趣,對一般大人而言也是相同的。不論參加何種聚會,我的身分總能引起眾人的討論。大多數人在得知我是一名人類學者後,都會以「太好了,我一直對人類的起源感到好奇」作為聊天的開端,並順帶提問一、兩個有關人類演化的問題。有這麼多的人對於人類的演化有這麼多的疑問,其實我一點也不訝異。因為無論是誰,應該都曾經思考過:「人類到底從何而來,我們又是如何以這般樣貌在這片土地上生存?」

    人類演化史上那些數不盡的故事,一再告訴我們:「一切都沒有正確答案。」那些有助於演化及適應環境的生物特徵,全是偶然出現的產物。偶然形成的環境變化,促使生物在偶然間產生了有利於演化的特徵,具有此特徵的生物個體再繁衍出更多的後代,如此而已。曾經有利的特徵也不一定永遠都是有利的,一切都會改變。

    回顧持續數百萬年的人類演化史,整個過程宛如巨大的時間洪流,人類開始直立步行,接著腦容量增加,發展出文明與文化。仔細觀察後你會發現,這些過程並非單純的一條直線,而是一個個迂迴曲折的演化足跡,一切都是為了順應當時的情況、環境,自然選擇的一種結果。當下該考量的,並非如何做出最佳選擇,而是如何讓生命延續下去。

    雖然我是透過性向測驗才選擇攻讀社會組,但最後卻選了文理兼備的古人類學作為專業。曾經我一度認為自己的個性不適合擔任教職,但現在的我卻充滿熱忱。我無法保證自己今後的想法也不會改變,因為周遭環境不斷變化,我身心的狀態也會隨之改變。耗時十六天的橫跨美國之旅也是相同的道理,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決定好每天要走的路,然後持續不斷地向前奔馳。

    本書中收錄的二十二個故事,是我過去向學生講授人類學時所浮現的點滴片段,以及一路走來自己直接或間接的經歷。我將這些經歷與人類演化的歷程互相融合,以一種更有趣易懂的方式寫下來。有些是為了回答某人的具體疑問而開始書寫的,也有不少是聽了某人無心的言論後苦惱不已,自己試圖尋找答案才寫下的。這本書並不是典型的傳統教科書,你可以從第一章開始細細品味,也可以照自己喜好,想看哪篇就翻開哪篇。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拿起書本就能開始閱讀,可以開開心心地看完就好,也可以更深入了解,循著參考文獻繼續追究下去。希望各位讀者能與我一起,盡情享受這趟漫長卻有趣的人類起源之旅。)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