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保健 美容】 > 醫療

    【A6X】大腦裡的珍‧奧斯汀 : 從文學讀懂情緒科學,破譯你我大腦中的高敏感社交誤區_溫蒂.瓊斯, 趙睿音


    作者: 溫蒂.瓊斯,趙睿音
    出版社: 大寫出版
    ISBN: 9789579689212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239
    售價: 179
    商品數量:1
    商品編號: O_U102401854

    書況補充說明:C字跡、外圍磨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加入購物車

     加入暫存清單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E2C】失眠_李信謙、盧世偉、張家蓓、李純佳
    作者:李信謙、盧世偉、張家蓓、李純佳
    售價:129
    【CQ2】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_史蒂芬席格
    作者:史蒂芬席格
    售價:159
    【CQJ】為癌細胞平反_何永慶
    作者:何永慶
    售價:179
    【CSH】戰勝癌症_呂應鐘
    作者:呂應鐘
    售價:69
    【AZU】搶救視力大作戰_張保身
    作者:張保身
    售價:69
    【GQW】千萬別對躁鬱症的人說加油_王立言
    作者:王立言
    售價:169
    【HOM】改變人類醫療史的海拉_芮貝卡.史克魯特, 賴盈滿
    作者:芮貝卡.史克魯特,賴盈滿
    售價:22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C字跡、外圍磨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401854

    [代售商品編號] 102743400209

    [ISBN-13碼] 9789579689212

    [ISBN] 9579689210

    [作者] 溫蒂.瓊斯, 趙睿音

    [出版社] 大寫出版

    [出版日期] 2018/11/01

    [裝訂/規格] 平裝 / 512頁 / 14.8 x 20.9 x 2.5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目錄]
    本書主要引述角色

     

    序論奧斯汀的同理心

     

    第1章珍貴的感受

    ‧講到「感受」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珍.奧斯汀、情緒科學家:情緒與感受

    ‧珍.奧斯汀、情緒科學家:心境與個性

    ‧人類、人類之感受

     

    第2章傲慢與偏見,與大腦

    ‧透過達西的雙眼

    ‧神經元之舞

    ‧不斷變化的達西

    ‧大家一起來:整合神經

    ‧赫布定律

    ‧在大腦中找到方向(插曲乙則)

    ‧兩位明星選手:杏仁核與眼眶額葉皮質

     

    第3章感性的理性

    ‧自身熱情的奴隸

    ‧權衡優缺點,或者「理性的(女)人」其實就是「感性的(女)人」

    ‧煞車點

     

    第4章我從不了解我自己

    ‧兩門學科的故事

    ‧潛意識心理活動的可能選項:情緒處理

    ‧潛意識心理活動的可能選項:右腦

    ‧潛意識心理活動的可能選項:內隱記憶系統

     

    第5章改變心意

    ‧人與蝸牛之間

    ‧接受治療中的瑪麗安

    ‧你是我媽喔?

     

    第6章愛的地圖

    ‧近得令人不舒服?

    ‧文化壓力及先天系統

    ‧柔情的愛護:依附系統

    ‧拚命尋找:浪漫的愛情

    ‧尤其是色慾

    ‧愛的模糊界線

    ‧愛情與演化

    ‧愛與文化

     

    第7章繫起連結

    ‧情緒共鳴

    ‧依附系統

    ‧成人依附類型與奧斯汀的小說人物

    ‧奧斯汀的虛構人物以及未曾見過的童年

    ‧舊傷新治

     

    第8章調節的養成

    ‧如何建立溫和的性情

    ‧美國鮑比

    ‧需要人的那些人(不緊黏、不絕望)是世上最幸運的人

    ‧照料與結盟,別戰鬥或逃跑

    ‧瑪麗安的故事真有快樂的結局嗎?

     

    第9章愛瑪的同理心

    ‧讀心術:心智理論

    ‧從我心、到你心:同理心

    ‧同理心:不再只是女人的事

     

    第10章心智化與現實

    ‧見己如他人所見

    ‧學習心智化

    ‧現實檢核

    ‧孩童遊戲

    ‧理論與反映

     

    第11章無情之罪:同理心失調(第一部)

    ‧主體與物體

    ‧「焦躁的失調」:邊緣型人格疾患

    ‧焦躁的蘇珊夫人

    ‧住隔壁那個反社會者:艾略特先生

    ‧做得不自然

    ‧同理心與道德:一些定義區分

     

    第12章無情之罪:同理心失調(第二部)

    ‧魔鏡啊魔鏡

    ‧自戀型人格疾患的起源

    ‧都是星象中的錯?還是基因?環境?道德?

     

    後記沒人更妥當,更能幹

     

    資料來源

    致謝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200年前,珍奧斯汀用小說寫人性

    200年後,她的小說就像大腦科學個案全集

    文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迷人混搭,剖析珍‧奧斯汀經典作品與人物,

    原來用我們的大腦理解別人,真是一件不單純的事!

    珍.奧斯汀為何如此廣受歡迎?我們為何把《傲慢與偏見》讀了一遍又一遍?愛瑪淘氣的計謀為何讓人感到開心?我們又為何在乎《勸服》中安妮.艾略特所受的苦?

    我們在乎是因為生物天性讓我們對人、對他們的故事感興趣──人類大腦是社會大腦。奧斯汀的角色非常可信,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他們不只是想像出來的人物,而是我們熟悉並且摯愛的朋友。由於奧斯汀捕捉人類心理寬度與深度的能力如此豐富,讓人覺得她與讀者有共鳴。

    人類對於同理心的需求很大,想知道不管喜悅或悲傷我們都不孤單,還有依附、否定、自認,當然也有愛,我們看到自己與周遭之人反映在奧斯汀的作品中。與其他動物相比,社會智力是人類特徵中最為高度發展的一種,這是怎麼演化來的?為何有其價值?溫蒂.瓊斯既是奧斯汀學者,也是一位執業心理治療師,她探索了社會智力的許多方面,與奧斯汀的經典作品放在一起討論。

    ‧感覺如何誤導了我們?

    「就算真的陷入情網,我也不該盲目到這種不像話的地步。我已經招來了偏袒和無知,不管提到他們之中哪一位,我都喪失了理智。」──伊莉莎白,《傲慢與偏見》

    ‧是什麼賦予我們調節(或者不去調節)情緒的能力?

    「她無能為力,因為她無心克制自己。」──論瑪麗安,《理性與感性》

    ‧不帶情緒的知識缺乏信念及力量──情緒教訓每次都能勝過認知教訓。

    「我這輩子一直都是個自私的人,表現出來是這樣,儘管原則上不是。從小大人就教我明辨做人的道理,但是沒人要我改正脾氣,人家教我規矩,卻放任我傲慢自大地實行這些準則。」──達西先生,《傲慢與偏見》

    ‧心智理論的重要性;誤解他人的危險之處。

    「是啦,好人!愛瑪心想,但是這些跟畫人物肖像有什麼關係呢?你根本不懂畫,別裝出那副樣子,好像很著迷我的畫,把你的著迷留到海莉特面前表現吧。」──愛瑪.伍德豪斯誤解了愛爾頓先生的慾望,《愛瑪》

    本書絕妙原創、充滿洞見,揉合了文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瓊斯不僅讓我們有機會用新的方式看待奧斯汀,也讓我們對自己的情感、行為和大腦有更多的理解。

    │同感推薦│

    ── 林靜如╱「律師娘」

    ──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人際溝通講師

    ── 螺獅拜恩╱暢銷書人氣作家

    ──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為何廣受歡迎?文學如何與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擦出火花?這本書的獨到觀點,將帶我們一同洞見人性。

    ── 謝伯讓╱腦科學家,《大腦簡史》作者

    │國外好評│

    文學分析與神經科學的迷人混搭。強烈推薦喜愛奧斯汀與大眾心理學的讀者,你將從中獲得許多具原創、敏銳的概念。

    ──《書單》(Booklist)

    推薦給珍迷與對情緒科學有興趣的一般讀者──你不必是珍‧奧斯汀的狂粉也能享受這本書奇特的組合。特別推薦給那些喜歡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診斷《勸說》中沃爾特爵士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人。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與英國文學教授,瓊斯結合心理學與文學,分析珍‧奧斯汀的小說為何如此吸引渴望社交的人類大腦。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本書值得投注時間細讀,深入探究人類行為背後的科學與珍‧奧斯汀寫作背後的藝術。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溫蒂.瓊斯(Wendy Jones)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英國文學博士,並於畢業後入會康乃爾大學的人文社會(Society of Humanities Cornell),在文學領域執教多年,其服務過的單位還包括麻薩諸塞州的威廉士學院(Williams College)、紐約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等學校。退下教職後,她成為一名心理治療師與作家,將自己的職業與研究領域結合在一起,寫作多以獨特論述方式將文學作品與腦神經科學做連結。目前瓊斯與她的貓「潔咪瑪」定居在紐約的伊薩卡市(Ithaca)。

    【譯者簡介】

    趙睿音

    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翻譯碩士、曼徹斯特大學翻譯與跨文化研究博士,熱愛翻譯教學及實踐,喜歡與文字和毛線有關的一切。譯有《窮忙》、《885公尺的巴黎》、《犯錯的價值》、《寧靜的心》等。
    序論奧斯汀的同理心(結錄)

    我的第一段婚姻都得怪珍.奧斯汀。伊莉莎白.班奈特(Elizabeth Bennet)結婚是因為感激和敬重,而這正是我對第一任丈夫的感覺,如果這些對伊莉莎白來說就已經足夠,那麼對我來說為什麼不呢?但我不是伊莉莎白,我比較像愛瑪(Emma),那個缺點更多的女主角。浪漫的愛瑪絕對不會滿足於感激和敬重,我也沒辦法,憑良心講,我知道我先生的感受也一樣,儘管我不認為他會把自己的錯誤怪在奧斯汀頭上。無論如何,我那草率的婚姻很容易解決──至少在法律和社會層面上是如此。至於我的下個階段,我回到研究所,攻讀英國文學博士學位,專研奧斯汀和其他同時代的小說家,如果我是一個更大膽的學者,我當時應該就會明白,年輕時候的荒唐事引出了一些有趣的問題:為何我會指望奧斯汀和她筆下的角色能指引我該如何過日子呢?顯然我絕對不是唯一一個這麼做的人,想必這股信賴與我對奧斯汀的摯愛分不開,為何有這麼多人熱愛奧斯汀?用的又是如此個人的方式?奧斯汀當然不是唯一的文學名人,英美作家中有許多人的作品都激發了人家對他們生平的興趣。《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的黑暗戲劇效果令人神魂顛倒,讓我們造訪了哈沃斯(Haworth)這個著名的勃朗特(Brontë)家族居住地;艾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詩中的景象吸引了我們,讓人到不起眼的拼板農舍一遊,看看她緩緩退隱到孤寂與詩歌的生活裡。奧斯汀也不是唯一一個創造出真實角色的作家,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說安東尼.特洛勒普(Anthony Trollope)的小說「真實得就像是某個巨人鑿下一大塊陸地放進玻璃容器裡,所有居民忙著手邊的日常事務,根本不會懷疑自己已經成了展覽。」確實讀者在閱讀時,往往會把角色視為真實人物,尤其是讀小說的時候,我們閱讀情節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我們想知道那些我們逐漸認識並關心的人,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儘管如此,奧斯汀發揮的力量遠超過其他大部份的作家:她有一整群狂熱的粉絲,這些讀者不只是追隨者,他們全心全意,不光在文學上欣賞她,在人生許多方面都受到她的啟發。「珍迷」(Janeites)一詞指的是狂熱的奧斯汀粉絲,比較像是星艦迷(Trekkies)而非勃朗特迷,許多人都願意打扮成攝政時期的風格,參加珍.奧斯汀學會的年度聚會,這對他們來說很容易,就像星艦迷穿上聯邦制服參加星艦大會一樣。許多人如我,都在奧斯汀的作品裡找到該如何過日子的指南,但不同於星艦迷沈迷於星艦世界本身,而非受到創造這個世界的作者吸引,奧斯汀迷視作者為偶像,也崇拜她的作品,奧斯汀是我們親愛的明智表親,我們追尋美好生活的盟友。唉,奧斯汀影響力之謎決定不了我的學術研究之路,事實上,這類沈思遭到積極阻擋,當時許多英語系的思想研究風氣都是如此,在我唸的那所菁英學院,把角色視為真實人物是絕對禁忌,這麼做是天真又無知的徵兆,博士候選人應該要是專業讀者,明白每則「文本」(text,我們不稱之為書本或小說)都由一頁頁的文字組成,僅此而已,我們受的訓練要我們解譯而非閱讀。我們當中有許多人仍然懷有對於文學的「天真」熱愛,深愛著作者,但這是我們見不得人的秘密,像是住在閣樓隱藏密室中的瘋女人。要再過二十年後,晚近綻放對於心理學的熱情,才促使我去找尋奧斯汀魅力的原因。此時我讀著一本又一本的心理學書籍,還有神經科學,也選修了心智大腦科學的課,我開始發表論文,探討文學、心理學與大腦之間的關聯,也針對這個主題進行教學,在心智與大腦的脈絡內思考奧斯汀。如今我找到問題的答案了:我們這麼多人喜愛並相信奧斯汀,是因為她擁有卓越的同理心能力。同理心表示能從不同的觀點看世界,穿上他人的鞋子走一哩路甚至是一陣子,這意味著儘管形式略為減弱,卻是真正去體驗另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同時仍然保有你自己的看法。所以要是有個朋友感到恐慌,你自己也跟著焦慮起來,這並不算是真正的同理心,而是情緒感染。同理心是了解你朋友的恐慌,同時意識到當下的恐慌屬於她而不是你的。這樣的觀點取替涉及思考和感受,同理心的認知層面需要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ToM)──又稱為心智化(mentalizing)或反思能力(reflective capacity)──指的是能夠由他人行為推斷其信念及意圖的能力,這包括了臉部表情、肢體語言、動作和言語。如果你見到某人走進房裡,四處張望、翻動紙張和書本,又查看桌子底下,接著滿臉困惑地離開了,你大概會認為他想找東西卻沒找到。心智理論也包括辨認感受的能力,不過用的是冷靜、基於知識的判斷力,如果你看見你老闆皺著眉頭,你會明白有事情讓他不高興,現在不是要求加薪的好時機,你未必能與他感同身受,但知道他有何感受就已經足夠。許多反社會者通常都能準確讀出他人的感受,但是他們毫無同理心,讓他們有共鳴的反而是痛苦、悲傷甚至是憤怒,他們利用心靈內化的力量來操控他人。同理心比較廣為人知的是情緒特質,其中第一項牽涉到情緒共鳴,感覺他人的感受是一種直覺、下意識的方式,更進一步的同理心包括明白你能感覺到他人的感受,知道那並非自己的感受。在日常慣用法中,同理心一詞的也包括同情心,那表示在情緒上能有適當的回應──例如憐憫他人的痛苦、為他人的幸福感到欣喜。同理心更嚴格的定義是指採取他人的觀點、感覺他人的感受,真正的同理心包括情緒共鳴這種純粹的感受部分,還有心智理論涵蓋了你的意識,察覺到你掌握了他人的想法和情緒。當然了,我說珍.奧斯汀有同理心,是去推測這位活生生、有呼吸女性的心理能力,由於如今她已不在人世,靠的證據是她留下來的書面紀錄,要不然還能怎麼解釋奧斯汀筆下各種想法完全不同、卻都相當可信的角色呢?奧斯汀要創造出如此多樣且令人信服的虛構人物,她必定擁有深切機敏的心智,能夠揣摩真正的人,熟悉她作品的人,不會懷疑她對不幸之人的憐憫,或是懷疑她是否能替別人感到高興。她懂得失落,在她自己的人生中有挫敗的愛,這讓她能夠刻畫出失戀的痛苦;但她也能展現出愛情實現後的喜悅,我想不出還有哪部小說的快樂結局,能像《勸服》(Persuasion)寫得那麼深刻又有意義,沒錯,奧斯汀必定擁有高度同理心。然而並非純粹讚賞同理心讓人對奧斯汀產生興趣,而是同理心這種經驗本身,奧斯汀神奇的本事能傳達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讓兩種同理心在讀者眼前出現。第一種是我們對她的角色所產生的同理心,有無數人分享了這些虛構人物的感受:伊莉莎白讀到達西(Darcy)責備信件的屈辱感覺,表現出她對事情的誤解有多深(《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瑪麗安遭到韋勒比拒絕的痛苦,那是她全心全意愛著的男人(《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愛瑪突然明白誰都不能嫁給奈特利先生(Mr. Knightley),除了她本人以外(《愛瑪》,Emma)。第二種同理心經驗更為重要:因為奧斯汀對於人性了解如此徹底,讓人覺得她跟我們、也就是她的讀者產生共鳴。精神科醫生丹尼爾.席格(Daniel Siegel)說得好,閱讀奧斯汀時,我們感覺到「感受被察覺了」,覺得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獲得理解,有了共鳴。這一點從根本上令人感到滿足,因為人類這個物種渴望這種理解,我們深切需要同理心,想知道我們是喜或悲,都不孤單。這兩種同理心、認可與感受到被認可,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奧斯汀表達出她對於我們這些讀者的了解, 方法正是創造出讓我們能夠認同的角色,而我們能夠認同奧斯汀的角色,是因為他們反映出我們思考和感受方式。事實上,反映(mirroring)是同理心和其他形式共鳴溝通的重要方式,在人的身上透過模仿臉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引發,也透過重新陳述某人觀點的言論,表達出另一種心理狀態。你能表達自己對某位朋友煩惱感同身受的方式,就是反映出她的臉部表情──例如皺著眉頭──並且告訴對方,你很遺憾她這麼苦惱,你在口頭上反映出她的感受,用了苦惱一詞,再加上非語言的皺著眉頭。告訴朋友你很遺憾她覺得難受,這也能表達出同情,但是幾乎沒有必要,因為反映行為不僅映出內容,還表達了關心,這是因為人類會自動把反映視為肯定,在煩惱的情況下,就等於是安慰。大腦也知道該如何分辨反映和單純反應的差別,反映至關重要,能傳達理解和支持,專攻危機處理和自殺預防的輔導員都受過培訓,能重新陳述身陷危險之人的感受,這是減輕痛苦的主要策略,稱為「反映傾聽」(reflective listening)。因此,看見我們自己反映在奧斯汀的作品中,透過那些像我們、像我們所認識其他人的角色,彷彿湊近凝視著一個單面鏡:我們看到玻璃後面的奧斯汀,觀看著並且理解,她明白我們,而我們知道她明白,我們覺得「感受被察覺了」。除了奧斯汀廣泛描寫的虛構人物之外,其他特色也增強了我們有共鳴的感覺。共同的經驗讓感同身受更有可能,如果你曾經感受到失去摯愛之人的強烈悲傷,你就更容易也更徹底,能對有類似悲傷的人表達同情,我們也比較容易和相似之人起共鳴;缺點就是人類這個物種會很輕易就不再去憐憫那些不同種族、文化和宗族的人。奧斯汀的題材就是我們的題材,她因此提供了共同的架構讓人去感受及體驗。關於奧斯汀有個著名的主張,說她用「兩吋長的牙雕」加上「精細的筆刷」,創造出的世界描摹了錯綜複雜的人類互動,而不是去講述人類努力的寬廣程度,她專注在詮釋關係上,這是人類生活共通的一面。 奧斯汀的女主角全都展開追尋親密關係,身旁那位值得信賴之人既是情人也是朋友,一路上遇到的盟友和對手涵蓋各種性格,不像英雄探求中只有典型的怪獸和戰士。這種人類的共通特徵解釋了為何我們可以欣賞許多不同文化中的文學,文學評論家認為寫實主義、也就是文學能夠在多大的程度上呈現真實生活,是由每個文化裡不同的傳統手法所組成。儘管如此,身而為人有某些方面是共通的,我們往往能夠接受這些共通點的描寫,視其為貼近生活並具有意義,即使時空場景離我們很遙遠。文學學者派崔克.霍根發現愛情故事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講述著,而相同的情境和情緒往往會出現在這些故事中,不論寫成的地點或時間為何。我們可能會覺得拉丁文經典作品《伊尼亞斯紀》(The Aeneid)大多陌生甚至格格不入,但我們還是能夠認同心碎的狄朵(Dido),遭到她的情人伊尼亞斯(Aeneas)拋棄。在奧斯汀專注的世界裡,有這些無所不在的感受和知覺。奧斯汀講的不只是那種各地人們共通的愛情與友誼故事,這些故事還採用了如今仍然可以很容易辨認的文化形式,儘管我們在科技上已經有了重大的進步,我們仍然過著家庭生活,依舊在朋友圈內互動,有熟人、有同事。婚姻以及其他種類的親密伴侶關係,對我們許多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目標,奧斯汀不可能完全預料到我們的世界,也無法超越那時代的諸多限制──她有洞察力但是沒有千里眼,因此她書寫普世主題卻只用了有限的角色:異性戀、高加索白人、上流及中產階級家族。有些人因此覺得她令人反感,但是許多讀者願意原諒處於那個時代的她,他們認可她的價值,廣佈全球的多樣化讀者證明了這一點,我認為她的態度很進步,考量到她所處環境的限制,她的見解對我們所有人都有價值,即使並非為了我們而寫,但那是她個人的決定。奧斯汀的風格就像她的故事一樣好懂,她以簡潔、清透的句子寫作,創作出來的小說節奏夠快,就連不耐煩的二十一世紀感性也能接受。在奧斯汀的故事中,事情的核心確實就是心的問題,就在那裡,我們無須穿透層層文化和風格的差異就能看到,因為奧斯汀創造出來的世界與我們的世界有許多共同點,有很強大的共鳴基礎。奧斯汀的故事不只透過反映和認同來表達同理心,這些故事就是關於同理心──擁有同理心的人、缺乏同理心的人,還有她筆下某些角色如何加深這種重要特質的能力。她的小說讓我們著重在同理心的體驗(神經科學家會說這些小說引導我們去思考同理心),反覆表現其價值,所以我們會發現自己反映在小說裡,裡面全是有關能夠發現自己反映在他人腦海與心中的價值。然而我們會受到同理心吸引,並不是因為那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而是我們特別去留意,因為同理心對我們的幸福很重要,這又是另外一個我們受奧斯汀吸引的理由──她了解我們這一點。
    本書主要引述角色

    序論 奧斯汀的同理心

    第1章 珍貴的感受

    ‧講到「感受」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珍.奧斯汀、情緒科學家:情緒與感受

    ‧珍.奧斯汀、情緒科學家:心境與個性

    ‧人類、人類之感受

    第2章 傲慢與偏見,與大腦

    ‧透過達西的雙眼

    ‧神經元之舞

    ‧不斷變化的達西

    ‧大家一起來:整合神經

    ‧赫布定律

    ‧在大腦中找到方向(插曲乙則)

    ‧兩位明星選手:杏仁核與眼眶額葉皮質

    第3章 感性的理性

    ‧自身熱情的奴隸

    ‧權衡優缺點,或者「理性的(女)人」其實就是「感性的(女)人」

    ‧煞車點

    第4章 我從不了解我自己

    ‧兩門學科的故事

    ‧潛意識心理活動的可能選項:情緒處理

    ‧潛意識心理活動的可能選項:右腦

    ‧潛意識心理活動的可能選項:內隱記憶系統

    第5章 改變心意

    ‧人與蝸牛之間

    ‧接受治療中的瑪麗安

    ‧你是我媽喔?

    第6章 愛的地圖

    ‧近得令人不舒服?

    ‧文化壓力及先天系統

    ‧柔情的愛護:依附系統

    ‧拚命尋找:浪漫的愛情

    ‧尤其是色慾

    ‧愛的模糊界線

    ‧愛情與演化

    ‧愛與文化

    第7章 繫起連結

    ‧情緒共鳴

    ‧依附系統

    ‧成人依附類型與奧斯汀的小說人物

    ‧奧斯汀的虛構人物以及未曾見過的童年

    ‧舊傷新治

    第8章 調節的養成

    ‧如何建立溫和的性情

    ‧美國鮑比

    ‧需要人的那些人(不緊黏、不絕望)是世上最幸運的人

    ‧照料與結盟,別戰鬥或逃跑

    ‧瑪麗安的故事真有快樂的結局嗎?

    第9章 愛瑪的同理心

    ‧讀心術:心智理論

    ‧從我心、到你心:同理心

    ‧同理心:不再只是女人的事

    第10章 心智化與現實

    ‧見己如他人所見

    ‧學習心智化

    ‧現實檢核

    ‧孩童遊戲

    ‧理論與反映

    第11章 無情之罪:同理心失調(第一部)

    ‧主體與物體

    ‧「焦躁的失調」:邊緣型人格疾患

    ‧焦躁的蘇珊夫人

    ‧住隔壁那個反社會者:艾略特先生

    ‧做得不自然

    ‧同理心與道德:一些定義區分

    第12章 無情之罪:同理心失調(第二部)

    ‧魔鏡啊魔鏡

    ‧自戀型人格疾患的起源

    ‧都是星象中的錯?還是基因?環境?道德?

    後記 沒人更妥當,更能幹

    資料來源

    致謝
    第7章繫起連結(節錄)成人依附類型與奧斯汀的小說人物

    漠視依附的達西犯了不同於艾琳諾中庸之道的另一種錯,他在情感上疏離他人,否定自己對他人的情感需求,那些人能夠提供安全堡壘和補給。可以肯定的是,實際考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釋他的行為,他必須保持距離,否則就得跟所有煩人的母女互動,她們全都想在婚姻的狩獵中逮住他。但是他的冷淡超過了這種務實的保護機制,賓利歡迎人家進入他的生活,雖然他也很富有,也是適合結婚的單身漢,而達西連跟最親近的朋友賓利都保持距離。儘管我們無法得知達西私底下會跟賓利說些什麼(奧斯汀從不描寫只有男性的場景,因為她不願意寫自己沒有親眼看過的事物),考量賓利的行為,我們沒有理由認為達西向他吐露過對伊莉莎白的愛,他什麼事情都不讓別人知道。對漠視依附的人來說,親密的渴望象徵著危險,因此達西奮力抗拒伊莉莎白對他的吸引力,想保持距離。從一開始也許就是這樣,儘管達西很可能是在麥里屯的舞會之後才愛上伊莉莎白,我們可以把他無禮的評語和拒絕共舞視為一種嘗試,試圖不讓自己對伊莉莎白最初的興趣演變為接近她。換句話說,達西的侮辱很可能是一種防衛機制,因為即使沒人介紹他們倆認識,達西很可能早已對伊莉莎白一見鍾情(畢竟小說原來的名稱叫《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s)。雖然達西只看了伊莉莎白一眼,他受到吸引的感受卻未必膚淺,因為社會信號能夠傳達大量資訊。或許伊莉莎白某些開心的一面、在社交場合中諷刺地超然脫離,從她的姿態和臉部表情中傳達出來。當然她的活潑在容貌中清晰可見,她明亮的雙眼如此吸引達西,就連在休息的時候也能表達出機敏的智慧。因此合理的是,如果達西覺得自己受到伊莉莎白吸引,他就會用令人不悅的評語來抗拒自己的慾望。的確,他的侮辱有點抗議過頭了,他大可拒絕跳舞就好,不必展開這樣尖銳又讓人聽得見的攻擊。幸運的是,他對伊莉莎白的愛終究贏得勝利,而他也克服了自己迴避依附的模式。達西還表現出另一種漠視依附成人的傾向,他抵抗自己需求和弱點的辦法,就是把這些投射到他人身上,關心他人的幸福、排除自己。我們可以從他對賓利的態度看到這一點,達西擔心他朋友的愛情可能會害他沾上最不受歡迎的一家子,因此挺身而出保護朋友。他很可能把自己的恐懼投射到朋友身上了,因為賓利的情況與他自己非常相像。要達西承認自己的需求,得等到他堅持不懈的愛突破他想克制的企圖才行,就像他首次求婚時,那樣不得體地告訴伊莉莎白的一切。奧斯汀的虛構人物以及未曾見過的童年

    在她有關成人依附的研究中,曼因發現成人的主要依附類型,能相當準確地預測他們與自己孩子所發展出來的依附類型,這表示依附類型會在兩代之間相傳(很不幸虐待也會)。早期發展的依附類型會強烈影響到我們與自己孩子相處的方式,這很合理,類似的情境會引發類似的反應(赫布定理的變化版),所以父母與小孩的互動舊模式往往會重申自己的主張。更簡單地說,關係的態度、感受、行為,還有與他人應對的策略,全都會出現在我們與孩子互動的背景之下,也出現在我們與親近之人的互動中。雖然奧斯汀通常不會記錄她書中人物的童年(《諾桑覺寺》中的凱薩琳.莫蘭例外),我們還是可以利用歷史背景以及奧斯汀小說中的證據,來推斷影響我們三位依附類型代表, 艾琳諾、瑪麗安與達西的發展情況。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父母的依附類型都傳到了孩子身上,看看達西與迴避依附,迴避依附的人大多時候不會觸及情緒,不論是自己或其他人的都不會。這樣的父母或照顧者往往與寶寶的情緒不夠協調,因而養育出迴避依附的孩子。證據顯示達西的父母會保持距離,達西講過父親的好話,但是從來沒提過他的母親,她可能不是一個非常關愛的人,甚至不是好人。彭伯利莊園的管家雷諾茲太太(Mrs. Reynolds) 也說過達西父親的好話,對他母親則保持沈默,只有達西勢利又令人難以忍受的姨媽凱薩琳.德波夫人,談到達西的母親(她的親姊妹)時才充滿感情,但她的意見並不可信。此外, 達西誇讚他的父親「優秀」、「令人愛戴」、「一個勁的仁愛、和藹可親」,表達出來的是欽佩而非親密,這些是性格評估而非感受流露,也不是對他們關係特質的評論。毫無疑問地,十九世紀的語言比我們更正式,不過相較之下,韋克翰過分表露、公認也不誠懇的話語,還是比達西克制的評論要溫暖多了:老達西先生是「世上數一數二的好人,我這輩子最忠實的朋友。」韋克翰不只誇獎他教父的性格,也傳達出他們有著親密的連結。達西的父母大概在許多方面決定了他的依附類型,不過其他因素可能也影響了他,我們甚至無法確定他與父母有多少接觸,尤其是在關鍵成長的嬰兒期與學步期那幾年,中上階級家庭的孩子在最初幾年通常會送到其他地方扶養,就像奧斯汀本人也是。無論如何,在貴族家庭中,母親未必是主要的照顧者(絕對不會是父親),因此也許達西的保母、家庭女教師和私人家教,在情感上很疏離。他自己的天性傾向靦腆也是因素之一,在某種程度上當然會讓他更容易遠離他人,不過環境可能在他的個性塑造中扮演了重大的角色。

    第8 章調節的養成(節錄)

    情緒失調可能是調節不足,也可能是過度調節,可能牽涉到抑制、無法表達情緒,或者是壓制、隱藏起來不讓人知道。對於排拒依附類型的人來說,過度調節通常是對強烈感受的反應,陌生情境研究中迴避依附的寶寶年紀太小,沒辦法告訴研究人員他們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