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 購物車(0)
  1. 二手書搜尋
     

    書籍分類
    1. 回到書城首頁
    2. 【本日66折】
    3. 【最新上架】
    4. 【逛書房】
    5. 【人文 史地】
    6. 【文學 小說】
    7. 【自然 科學】
    8. 【休閒 嗜好】
    9. 【保健 美容】
    10. 【進修 語言】
    11. 【大學用書】
    12. 【財經 企管】
    13. 【心理 人際關係】
    14. 【家庭 親子】
    15. 【藝術 設計】
    16. 【傳記 珍本】
    17. 【漫畫 電玩】
    18. 【宗教 命理】
    19. 【電腦 網路】
    20. 【參考書 工具書】
    21. 【雜誌期刊】
  2. 買二手書 > 書寶官方書城  >【財經 企管】 > 溝通

    【BQA】謝謝你的指教:哈佛溝通專家教你轉化負面意見,成就更好的自己_道格拉斯.史東, 席拉.西恩, 朱崇旻


    作者: 道格拉斯.史東,席拉.西恩,朱崇旻
    出版社: 先覺
    ISBN: 9789861343693
    付款方式: 7-11付款取貨、Web ATM、信用卡一次付清
    配送方式運費:
    • i郵箱純取貨  
      - 1~10本運費 $60 $40
      - 11本以上請分筆下單
    • 7-11付款取貨
      -運費 $60
    • 宅配/貨運/郵寄
      -運費 $120
    • 外島
      -運費 $120
    原價: 319
    售價: 279
    商品數量:0
    商品編號: O_U102425299

    書況補充說明:D多處摺頁標籤、水痕、字跡、破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已售完

    加到找書小幫手

    限時特價,要買要快

    LINE分享
    FB分享


    其他二手書推薦
    【KNH】如何與國際期刊評審對話_黃熾森
    作者:黃熾森
    售價:229
    【BVQ】15秒決勝電梯簡報術_美月あきこ,  蔡孟婷
    作者:美月あきこ,蔡孟婷
    售價:229
    【MYT】市場與行銷
    售價:129
    【DTP】世界最成功的陌生開發DS_葛京寧
    作者:葛京寧
    售價:279
    【L5I】問對問題,找答案_尼爾布朗
    作者:尼爾布朗
    售價:149
    【CVM】成功的祕道:人脈學院_廖學茂
    作者:廖學茂
    售價:129


    • 商品資訊
    • 心得分享

    文字大小:

    以下書況,主觀上皆可閱讀,若收到後不滿意,『都可退書退款』。

    書況補充說明: D多處摺頁標籤、水痕、字跡、破損、髒污、泛黃書斑、書章。


    【購買須知】

    (1)照片皆為現貨實際拍攝,請參書況說明。

    (2)『賣場標題、內容簡介』為出版社原本資料,若有疑問請留言,但人力有限,恕不提供大量詢問。

    (3)『附件或贈品』,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4)訂單完成即『無法加購、修改、合併』,請確認品項、優惠後,再下訂結帳。如有疑問請留言告知。

    (5)二手書皆為獨立商品,下訂即刪除該品項,故『取消』後無法重新訂購,須等系統安排『2個月後』重新上架。

    (6)收到書籍後,若不滿意,或有缺漏,『都可退書退款』。



    [商品主貨號] U102425299

    [ISBN-13碼] 9789861343693

    [ISBN] 9861343695

    [作者] 道格拉斯.史東, 席拉.西恩, 朱崇旻

    [出版社] 先覺

    [出版日期] 2021/01/01

    [裝訂/規格] 平裝 / 432頁 / 14.8 x 20.8 x 2.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目錄]
    前言──從推到拉

    什麼東西算回饋?/回饋的簡史

    拉比推更有效/學習與被接受之間的拉鋸

    成功接受回饋的益處/挖掘小馬  

    回饋面臨的挑戰

    第一章 三種阻絕回饋的觸發機制

    三種回饋觸發機制/我們為何被觸發?該怎麼改進?  

    真相觸發機制──「看清」的挑戰     

    第二章 區分欣賞、指導與評量

    一個爸爸,兩種反應/三種回饋

    三種回饋我們都需要/當心交錯性溝通

    出現新問題:指導回饋必然包含評量/該怎麼改善?  

    第三章 首要任務是理解──從「你錯了」轉變到「願聞其詳」

    我們擅長找碴/首要任務是理解

    從「找碴」轉變為「找差異」/你仍不同意的時候

    附帶評語的對話      

    第四章 看清自己的盲點──發現別人眼中的你

    差距地圖/行為盲點

    三個盲點放大器/有什麼能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盲點?

    人際觸發機制──「我們」的挑戰      

    第五章 別切換對話軌道──區分個人與事情

    人際觸發機制會導向換道對話/兩種人際觸發機制

    人際觸發機制:該怎麼改善?/有效對話

    第六章 確認關係系統─退三步

    問題出在誰身上?誰必須改變?/看清關係系統

    退三步/透過系統看回饋

    系統觀的優點/討論系統

    用系統支持改變(而非阻撓改變)

    自我觸發機制──「我」的挑戰   

    第七章 腦內線路與性格如何影響你的故事

    腦內線路帶來的自由/腦內線路不過是故事的一部分

    情緒會扭曲我們對回饋本身的看法/情緒誇大了回饋      

    第八章 拆解扭曲之物──看見回饋的「實際大小」

    一個假期引發的腦內風暴/拆解扭曲之物的五種方法

    人生給你重大考驗時

    第九章 培養成長型自我──把回饋導向指導

    回饋能動搖我們的自我認知/你的自我是脆弱,還是堅韌?

    捨棄簡單的自我標籤,培養複雜性/從定型心態轉變為成長型心態

    朝成長型自我邁進

    對話中的回饋     

    第十章 我必須做到多好?──夠了就該劃清界線

    尋找界線,劃清界線/三重界線  

    我怎麼知道需要劃界線了?/界線派上用場之時:一些常見的關係模式  

    優雅、誠實地婉拒回饋/你有為他人減輕代價的責任  

    第十一章 掌舵對話

    對話中的關鍵影格/對話的曲線:起頭、內容、結尾  

    起頭:以同步開場/內容:管理對話的四種技能  

    結尾:以承諾來總結/統整流程:動態對話      

    第十二章 展開行動──五種實作方法

    只需問人一件事/進行小型實驗  

    度過J形曲線/指導你的教練  

    邀請他們進入你的內心  

    第十三章 同心協力──組織中的回饋

    世上沒有完美的回饋系統/高層與人資部門能做什麼?  

    團隊領袖與給予者能做什麼?/接受者能做什麼?   

    致謝  

     

    [內容簡介] (出版商制式文字, 不論標題或內容簡介是否有標示, 請都以『沒有附件、沒有贈品』為參考。)

    【內容簡介】

    哈佛大學溝通專家25年經典代表作

    美國亞馬遜書店長銷書,重量級大師推崇必學的基本功

    讀者★★★★★熱烈迴響:「這本書可能會改變你的人生!」

    在這個人人都想給你指教的時代──

    各界回饋都要聽?接受批評指教難如登天?

    轉化棘手對話的獨門心法,

    把錯誤、不公平與讓人感覺很差的建言,都變成你學習與成長的能量!

    EQ大師丹尼爾.高爾曼、《第五項修練》管理大師彼得.聖吉、

    《給予》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葛蘭特、哈佛商學院教授艾美.艾德蒙森、

    可口可樂公司前學習長、時代華納董事── 一致推崇

    接受「批評指教」,是一件值得投入心力練習的事!

    每一年,全球共有825萬小時(=9.4萬年)用於準備與進行年度績效考核。

    數千萬的學生要以學測成績去面對各大學或褒或貶的判決。

    每一天,你在網路上發表的任何文字、照片、影片,隨時要面臨各種好評或負評……

    我們活在一個隨時都在接受「批評指教」的世界,而你能夠選擇的是:

    □ 被批評指教惹惱,淹沒在各種情緒裡

    ■ 刻意花心思練習接受指教,從中挖掘可據為己用的成長金鑰

    上司、同事、客戶,或者家人、朋友、伴侶,都會對我們提供「建議」。這些指教、回饋對於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或職涯發展,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面對「批評指教」,我們常常是害怕、抗拒、反彈、躲避,原因有時是難堪,有時是指教的人令你厭惡(典型的「對人不對事」),還有些時候是我們感覺被否定了。

    本書兩位作者在哈佛大學教授談判與高難度溝通超過20年,從白宮到許多高衝突場域都仰賴他們的專業建議。執教多年來,兩人深深體會到,「接受批評指教」的方法,是最值得投入心力去刻意練習、最能幫助每個人自我提升的實用技巧。書中以豐富案例與清晰指引,帶你面對直白的批評、殘酷的年度績效考核,或是不請自來的建議,甚至能學會為自己設下界線,重新主導人生。

    本書將幫助你──

    ◆理解為何接受回饋是如此重要,卻又充滿挑戰性?【破解扭曲回饋的三大機制】

    ◆學會真正理解給予建議的人看見了什麼?【願聞其詳的力量】

    ◆如何針對他人的批評指教進行高難度對話,找出自己成長學習的路徑?【從定型自我轉化成學習型自我】

    ◎好評迴響

    ※我必須承認,《謝謝你的指教》讓我讀得很不自在,但這也是我如此喜歡本書的理由之一。史東與西恩透過犀利的見解與各種實用的重點,揭露接受回饋的難處──以及進步的方法。假如你喜歡在職場上接受批評,更愛在個人生活中受人批判,那你應該是全世界唯一能安心跳過這本書的人。──丹尼爾.品克,《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謝謝你的指教》是本有機會改變人生的書,它能幫助人正視生命中最困難卻又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接受回饋。它是一張地圖,帶領讀者遠離防衛心態,朝自覺、更深入學習與更完滿的人際關係邁進。──亞當.格蘭特,華頓商學院教授、《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 ※想成為學習型組織的領袖,首要工作就是提升回饋的品質,而本書是不可或缺的指引。──艾美.艾德蒙森,哈佛商學院諾華領導力與管理講座教授 ※愛上這本書的,不會只有教育與人資工作者。只要是會接受績效考核的人,任何希望進步的人,都該閱讀本書。──B.亞倫.埃騰坎,時代華納公司全球組織與領導發展部門執行董事 ※想像一個人人善於接受回饋的組織:在這裡,眾人的焦慮程度很低,且能持續學習與成長。這是不可能的嗎?有了這本獨一無二、直擊人心的書,空想也可能化為現實。──茱蒂.羅森布倫,可口可樂前學習長、杜克大學企業教育學院創辦人 ※在工作場合,接受回饋十分重要,但在家庭中,這是關鍵技能。這本簡單又簡練的書,能教我們接受回饋的方法。──布魯斯.法勒,《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與《意想不到的幸福家庭秘訣》作者 ※本書讓讀者坐上駕駛座,扭轉了學習主導權的典範。──華格納.丹努佐,IBM前管理發展長、保德信金融集團未來工作力研究部長

    ※接受回饋是一種技能,它和大多數其他技能一樣,需要投入心力與練習,才能幫助人改變與持續進步……在學習此技能這方面,本書是最有效的指南。──《紐約時報》 ※生活中處處是回饋,我們或許無法完全控制他人對我們的想法,但絕對能改變自己面對與處理回饋的方式。──《金融時報》 ※本書極為實用,任何有志管理組織、領導團隊、建立合伙關係或處理人際問題的人,都能活用書中種種技巧……兩位作者出色地教導個人與組織如何善用「回饋」的龐大價值,充分使用這項對人類學習而言最強而有力的工具。──《戰略與經營》雜誌 ※本書並非教人逆來順受的宣言,而是傳授讀者理解回饋並將批評轉為堅毅篤定學習的技藝。聖人就不必讀了。──《週日標準晚報》 ※這本獨特的書教我們如何優雅地接受回饋,無論是上司的批評、孩子對晚餐的評價,或婆婆對於教養風格的指責,你都能大方接受……兩位作者在充分調查後提出自己的見解、建議與小撇步,推出了卓越的好書。──《親職雜誌》 ※本書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面向,兩位作者不是來教導如何有效提出回饋,而是告訴讀者怎麼在接受回饋的同時建立自覺,並且訂立改善與進步的計畫……他們以極富意義的方式,陳述關於回饋的真貌。作者接續先前的暢銷著作《再也沒有難談的事》,再度提供有效的成長架構,幫助人接受以各種方式傳達的各種回饋,將它轉為己用。──《T+D》雜誌 ※所有人都必須增進接受回饋的能力,雖不必每次接納對方的想法,但在面對不公允的回饋時,我們仍該捨棄大聲抗議的直覺反應,嘗試探詢雙方觀點分歧的原因……本書還提出一個值得記下的問題:就你對我的觀察,我的哪一種行為妨礙了自己?──《衛報》 ※驚人的是,竟然極少有人注重有效聽取回饋這門學問。現在,兩位作者寫出一部完整探究「接受回饋的科學與藝術」的著作……他們深入討論有效應用回饋的方法,同時探索「回饋」的新定義。在益發注重個人與自我的社會文化中,這本教人有建設性地接受並使用他人意見的書,值得大眾一讀。──《科克斯書評》 ※我和管理團隊一起閱讀《謝謝你的指教》,還花好幾個鐘頭討論書中內容,彷彿這是教人怎麼一輩子獲得免費咖啡與甜甜圈的說明書!現在,我們有辦法為建設性回饋設立有意義的標準,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能和無法順利接受回饋的警員合力發展出合理的解決方法。作者的觀念融合了我們加州警政機構對服務與專業的要求,可說是完美的結合,我們準備在提供給全警局的訓練當中,加入本書的教導。──小J.愛德華茲,少校與警校教官 ※《謝謝你的指教》的重點不是如何給予回饋,它比那重要得多,是接受回饋的技巧……在我們心目中,自己是想法開明、情緒上能接受批評的人,然而實際上,我們就是各不相同的人類。這本書承認人人反應各異的事實,也提出面對回饋、處理回饋與隨之成長的方法。──丹.科特雷爾,《國際橄欖球教練》雜誌
    【作者簡介】

    哈佛法學院溝通專家

    道格拉斯.史東(Douglas Stone)、席拉.西恩(Sheila Heen)

    道格拉斯.史東與席拉.西恩是三合管理顧問集團(Triad Consulting Group)共同創辦人,服務的客戶包括白宮、花旗集團、豐田汽車、嬌生公司、時代華納公司、聯合利華、波士頓地區性侵害危機中心等機構。他們曾合著紐約時報暢銷書《再也沒有難談的事:哈佛法學院教你如何開口,解決切身的大小事》。

    史東長期在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談判學,曾任該校「哈佛談判專案中心」副主任。西恩過去二十五年來,也在哈佛法學院談判專案中心鑽研談判理論與操作,尤其針對高情緒張力、緊張關係這個領域。此外,她也擔任聯邦儲備銀行、新加坡最高法院的諮詢專家,最著名的談判案例為調解當代神學家對於「神是否為真」的紛雜意見。

    史東現居劍橋,西恩則和丈夫與三個孩子住在劍橋北方一間農舍。

    譯者簡介

    朱崇旻

    曾在美國居住九年,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是以小說為食的謎樣生物,時時尋覓下一本好書。喜歡翻譯時推敲琢磨的過程,並認為無論是什麼題材的書,譯者都應該忠實傳達作者的立場。興趣包含寫小說、武術、室內布置和冬眠。譯有《深井效應》《深度工作力》《五杯酒》等書。
    【目次】

    前言──從推到拉

    什麼東西算回饋?/回饋的簡史 拉比推更有效/學習與被接受之間的拉鋸 成功接受回饋的益處/挖掘小馬

    回饋面臨的挑戰 第一章 三種阻絕回饋的觸發機制

    三種回饋觸發機制/我們為何被觸發?該怎麼改進?

    真相觸發機制──「看清」的挑戰

    第二章 區分欣賞、指導與評量

    一個爸爸,兩種反應/三種回饋 三種回饋我們都需要/當心交錯性溝通 出現新問題:指導回饋必然包含評量/該怎麼改善?

    第三章 首要任務是理解──從「你錯了」轉變到「願聞其詳」

    我們擅長找碴/首要任務是理解 從「找碴」轉變為「找差異」/你仍不同意的時候 附帶評語的對話

    第四章 看清自己的盲點──發現別人眼中的你

    差距地圖/行為盲點 三個盲點放大器/有什麼能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盲點?

    人際觸發機制──「我們」的挑戰 第五章 別切換對話軌道──區分個人與事情

    人際觸發機制會導向換道對話/兩種人際觸發機制 人際觸發機制:該怎麼改善?/有效對話

    第六章 確認關係系統─退三步

    問題出在誰身上?誰必須改變?/看清關係系統 退三步/透過系統看回饋 系統觀的優點/討論系統 用系統支持改變(而非阻撓改變)

    自我觸發機制──「我」的挑戰

    第七章 腦內線路與性格如何影響你的故事

    腦內線路帶來的自由/腦內線路不過是故事的一部分 情緒會扭曲我們對回饋本身的看法/情緒誇大了回饋

    第八章 拆解扭曲之物──看見回饋的「實際大小」

    一個假期引發的腦內風暴/拆解扭曲之物的五種方法 人生給你重大考驗時

    第九章 培養成長型自我──把回饋導向指導

    回饋能動搖我們的自我認知/你的自我是脆弱,還是堅韌? 捨棄簡單的自我標籤,培養複雜性/從定型心態轉變為成長型心態 朝成長型自我邁進

    對話中的回饋 第十章 我必須做到多好?──夠了就該劃清界線

    尋找界線,劃清界線/三重界線 我怎麼知道需要劃界線了?/界線派上用場之時:一些常見的關係模式 優雅、誠實地婉拒回饋/你有為他人減輕代價的責任

    第十一章 掌舵對話

    對話中的關鍵影格/對話的曲線:起頭、內容、結尾 起頭:以同步開場/內容:管理對話的四種技能 結尾:以承諾來總結/統整流程:動態對話

    第十二章 展開行動──五種實作方法

    只需問人一件事/進行小型實驗 度過J形曲線/指導你的教練 邀請他們進入你的內心

    第十三章 同心協力──組織中的回饋 世上沒有完美的回饋系統/高層與人資部門能做什麼? 團隊領袖與給予者能做什麼?/接受者能做什麼?

    致謝
    第五章

    別切換對話軌道──區分個人與事情

    HBO情境喜劇《幸運路易》某一集的劇情是,路易在修車店辛苦工作一天後回到家,準備和太太金姆共度期待已久的浪漫週末。他為太太準備了禮物,以華麗的動作拿出一束紅玫瑰。沒想到金姆露出失望的神情,過了片刻,她提供路易一些建議。

    金姆:那個,先別誤會我的意思,但我想告訴你一件事。如果我們接下來要當三十年夫妻,這話我得跟你說清楚,我不喜歡紅玫瑰。真的很不喜歡紅玫瑰。 路易:好,那我可以針對妳剛才說的話,也提出一些建議嗎?其實這也沒什麼大不了,我只是覺得,妳應該先謝謝我送花,「再」跟我說妳不喜歡玫瑰。 金姆:我以前就說過自己不喜歡紅玫瑰,你忘了嗎? 路易:就算是這樣,我也是因為想到妳,才決定買花的啊! 金姆:你既然想到我,就不該送紅玫瑰。 路易:唉,金姆,妳也真是的。我買花送妳,這不是好事嗎?妳要說謝謝,不然多沒禮貌! 金姆:你好意思叫我有禮貌?我說過的話你都沒聽進去,這叫有禮貌嗎? 路易:等等,我只是希望妳說聲謝謝而已,就算妳不太喜歡紅玫瑰…… 金姆:我沒說「我不太喜歡紅玫瑰」,而是說「不要送我紅玫瑰」。 路易:妳到底是怎樣?說聲謝謝是會要了妳的命嗎? 金姆:我都清楚講過,叫你不要送這種東西了,你偏要送,還要人感謝你? 路易:我倒是想知道,哪有人收到紅玫瑰,會像妳這樣無理取鬧的?

    接下來就是吵架,共度浪漫週末的計畫泡湯。 他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表面上故事很簡單:路易送金姆玫瑰花,金姆給路易回饋,然後兩人就吵了起來。當然,從雙方反應來看,這番對話有更深層的問題,問題不在於玫瑰,而是他們的關係。

    ◎人際觸發機制會導向換道對話 金姆的回饋讓路易陷入人際觸發機制。 她的回饋很簡單:我不喜歡,也不想收到紅玫瑰。更重要的是,路易本就該知道她不喜歡紅玫瑰──金姆當然不奢望路易讀懂自己的心思,但同樣的話她已說過好多遍,路易怎麼就是沒聽進去?那束紅玫瑰印證了她長久以來的感受:路易都沒在聽她說話。兩人吵架後,節目的同一集,金姆解釋道:

    我告訴你一些事情,如果你不聽,就是對我的一大侮辱。你這樣對我,讓我覺得自己不受重視。

    對於金姆的回饋,路易又是怎麼回應呢?他完全改變了話題。但等一下──金姆說的是紅玫瑰,路易說的也是紅玫瑰,這不是同一個話題嗎? 事實不然。金姆提出自己沒被看見與聽見的感受。路易則直接略過金姆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想法:他覺得金姆都不說謝謝。路易的反應與議題都沒有錯,卻和金姆的話題毫無交集,雙方都在給予回饋,卻沒有人真正接受對方的回饋。 路易與金姆的互動模式實在太常見了,甚至有專屬的名稱:「換道對話」。兩人聊著聊著,對話彷彿切換了軌道,不著痕跡地一分為二,沒多久就分道揚鑣,漸行漸遠了。 路易與金姆的互動有個關鍵,就是最初收到回餽的人,沒發現自己轉移了話題。路易轉換話題不是想迴避金姆的回饋,而是因為受到刺激。金姆說她不喜歡紅玫瑰,讓路易感到受傷與無奈;在他看來,金姆毫不感激的態度就是對話主題。他的情緒將對話推離原始的軌道,並且繼續順著自己的軌道行駛,和金姆愈來愈遠。

    切換對話軌道擊敗了回饋 切換對話軌道可能造成一好一壞的影響。好的影響是,把第二個話題談出來可能也很重要──甚至比啟動觸發機制的第一個回饋更重要。我們先前也許不好意思提及此事,但事情就這樣說了出來。既然問題被提出,就能想辦法解決。 壞的影響是,對話主題變成兩個,不同主題相互交錯。同時處理兩個議題本身並不是什麼問題──我們甚至可以一口氣處理兩個、十二個、二十個議題,但是在換道對話中,我們沒發現正在討論兩個不同的議題,就只是用自己關切的主題去解讀對方說的話,結果是兩人都愈聽愈迷糊。 金姆說:「我都清楚講過了,叫你不要送這種東西,你偏要送,還要人感謝你?」這時她的議題是「路易都不聽我說話」,並且清楚表達出來。但路易以「金姆不知感激」的這個主題去解讀這句話,只覺得金姆的發言完全顯現出她「不知感激」。那麼,在這次的回饋對話中,金姆與路易究竟能學到什麼?他們「學到」的其實是自己早已知道的事:就算當面指責路易不認真聽人說話,他還是不會聽進去;金姆自私又無禮,不管怎麼做都會惹她不高興。

    以沉默切換對話軌道更糟糕 有時,切換對話的第二條軌道並未明確顯現,而是藏在地底。我們將反應鎖在自己腦中,一面在心裡無聲抗議,一面不甘願地忍受繼女或主管的批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心思早就轉換到自己的話題了:「哇,妳好意思叫我冷靜一點?妳可是我這輩子見過最神經緊繃的人──怎麼不去照照鏡子,看看妳自己的嘴臉?」對話結束後,我們默默離開,去向別人發洩自己的煩躁。(「珍娜應該是全世界最神經質的人吧?就算不是,也絕對是北半球最神經質的人。」)我們對紛爭做了三角測量,並且亂接亂湊,最後使學習機會短路。

    * * *

    第十二章 展開行動──五種實作方法

    在指導你的教練這方面,我們想給你最後一點建議。這話由作者說出來,也許會顯得太過狂妄,但如果你和同事或家人一同閱讀《謝謝你的指教》,那應該對你們很有幫助。你們不必同時閱讀,或是邊喝熱可可邊朗讀本書,不過可以選某個章節,一面吃午餐或晚餐,一面討論書中內容。你們不需要特定目標,對話也不必有明確主軸,只要談論對本書內容的想法與反應就好。把書裡的想法當成推動對話的催化劑,挑出幾個你認為合理的想法,以及幾個你覺得不合理的想法,提出來和對方討論。你還可以上我們的網站下載〈團隊領袖簡易指南〉(Team Leader's Facilitation Guide),我們在裡頭提供各樣問題,以促進你和團隊進行深度的討論。此外,這份指南也提供了指導回饋,幫助你進行這樣的討論。 如果你對此有興趣,歡迎寄電子郵件過來,我們會盡量回覆。你可以告訴我們哪些資訊對你有幫助,哪些部分沒幫助。如果你知道美式足球的「進出陣」是什麼,也請為我們簡潔明瞭地解釋。

    ◎邀請他們進入你的內心

    我們前面沒提到一件事:讓別人深入你的人生、幫助你,會改變你和對方的關係。這不僅是因為你會學習,也是因為互動會讓你們產生連結,轉變雙方在這段關係中的角色。你會成為謙虛、易受傷害,卻仍保有自信去尋求幫助的人,對方則會成為受尊敬與認同、有能力向尋求幫助者伸出援手的人。 第十章探討了設立界線的重要性,你必須知道該在何時防止別人進入你內心的領域,以及如何做到這件事。但無論你內心是整齊的花園或混亂的垃圾堆,你都得知道該怎麼讓人進入你的內心。對許多人來說,這才是真正棘手的挑戰。 老實說,每個人內心的領域都包含了花園與垃圾堆,你的花園也許整齊、也許雜亂,可見人的部分也許只有一小塊,也可能是一大片公園。但每個人都在心裡藏了些見不得人的東西,都需要別人幫忙想辦法,看怎麼處理那一堆生鏽的恐懼,還有那一些經常絆倒我們的羞恥。讓別人穿過花園,走進黑暗的小倉庫,才是真正需要勇氣的部分,而一旦對方進入其中,你們就能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我們在人際關係中處理回饋的方式,能對關係造成巨大的影響,而改變我們處理回饋的方式,往往能改變我們和對方的關係。接下來我們要介紹四種常見的變種,探討當回饋出問題時,我們對人敞開心扉會如何影響雙方的關係。

    優秀的傾聽者尋求幫助 直到幾年前,羅珊才發現她和別人的關係不平衡,「別人都會來找我幫忙,我很懂得傾聽,也擅長幫助他們,而且我熱心助人。但是我漸漸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對話內容,都是他們遇到的問題,我知道別人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但就連和我關係最好的朋友都不了解我。」 一開始,她以為朋友與同事不過是比較自我中心,「但現在,我發現自己是『慢熱型』,不會隨便把自己的事情告訴別人,也從不請人幫忙。連我都沒注意到自己對別人傳遞的訊息──在無意間把別人推開,告訴他們別靠近我。」羅珊透過沉默,守住了內心的田地。 發現這一點之後,羅珊思索了幾個月,「我不希望再這樣下去,也下定決心要改變,我決定精進一個特定技能:學會尋求幫助。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只有做到下定決心那一步,就沒有再前進了。這其實有點好笑,我明明有一百萬個問題,卻總覺得沒有一件事適合請人幫忙。而且,我哪知道該找誰幫忙?哪知道該請他們幫什麼忙?我太不習慣尋求幫助了,結果連怎麼開始都不曉得。」 羅珊終於想到策略,決定請朋友幫她做到自己真的很不擅長的事,但那必須是對她而言不太重要的事:怎麼改變穿搭風格。「天啊,話真的不能亂說!我一針扎到了動脈,史黛西似乎從好幾年前就對我的穿著打扮有意見,可是一直沒告訴我。她說的第一句話是:『過了三十歲,就不要再穿圓點花樣的衣服了!』然後她又說:『我們來討論妳的髮型。』看樣子,得到回饋的一個方法,就是直接問出口。」 隨著時間過去,羅珊開始讓史黛西與其他朋友,甚至是辦公室的同事,進入她心中比較不那麼光鮮亮麗的區域。她與朋友分享自己小時候留下的創傷,以及在感情中遇到的挑戰。她得到一些比想像中更有用的回饋,而更重要的是,她和別人建立了更深切的情誼。 她允許自己接受他人的幫助,過程中也允許他人認識自己。

    氣餒的建議者敞開了心扉 克雷則遇到和羅珊相反的問題,「我同事娜汀有個十三歲的兒子。布萊恩在很多方面都是個好孩子,聰明、幽默又有獨到的見解,但他從小就不好照顧,鬧起脾氣來簡直像一場雷雨,而且最近他開始對爸媽發火。娜汀和她先生實在不曉得該如何是好,但她不想收到任何建議,只會對我們發洩不滿,然後就直接封閉,不接受建議。」 克雷有沒有想給娜汀的建議?有。但從認識娜汀到現在,他一直沒有開口:「我沒有小孩,所以別人不太願意聽我對教養小孩的建議,但在成為地質學者前,我曾在專為困境中孩童設置的夏令營工作過好幾年。我知道孩子為什麼發脾氣,也知道該怎麼幫助他們平靜下來。這可能是因為以前我也和那些孩子一樣吧。」 克雷的同事知道這件事嗎?「她大概知道。」克雷說,「我也主動提過自己的經歷,跟她說:『對啊,以前我帶過的一個孩子也做過類似的事。』可是娜汀只把我的話當耳邊風,從不追問下去。」 我們可以給克雷──指導回饋的給予者──不少建議。他可以清楚說出自己懂與不懂的事,對娜汀說:「我從前幫助過像布萊恩那樣的小孩,有些應該能幫到你們的想法。不過我本身沒有小孩,所以沒辦法從妳的視角看事情。」他可以大大肯定教養布萊恩所需的努力,並清楚讓娜汀知道,她可以自由選擇是否接受克雷的想法,「妳已經很努力了,也可能已經試過那些方法了。畢竟說到底,還是妳最了解布萊恩……」 不過,本書的重點是接受回饋,而克雷想解開娜汀這道謎,就得從接受回饋下手。克雷做了件從未想過自己會做的事:他請娜汀提供建議。「我在她家吃晚餐。」他說,「我們聊到我的私生活,我首次把自己和憂鬱症搏鬥的事告訴她。沒想到娜汀十分了解抗憂鬱藥物,我從那次的對話學到了很多,然後,我們原本還在討論我的事,她突然提起布萊恩的問題,描述兒子最近一次鬧脾氣的情形,然後認真聽我對布萊恩的想法與理論。那是我們第一次討論這件事,她就像海綿一樣,吸收了我說的一切。」 這故事還有後話。克雷說:「在那之後,我們還討論過保持開放的心態、接受回饋的議題,結果她說了相當不得了的話。她從之前就猜我得了憂鬱症,也覺得自己有一些可能對我有幫助的知識,但她一直以為我不想談這件事。所以,我之前覺得娜汀不會歡迎我的建議,其實她也有同樣的想法。很不可思議吧!」的確如此。

    為完美的人提供完美的回饋 菲歐娜在肯亞創辦一所社區保健中心,也是中心的經營者,過去十年,她天天努力建立合作關係、增加服務與訓練新工作人員。她在當地深受敬重與喜愛,人們從非洲各地去拜訪她,將她的社區服務模式視為楷模。 最近,菲歐娜開始感到焦躁不安,當新的機會出現在她眼前時,她赫然發現自己面對驚人的問題:她雖然費很多心力訓練工作人員,卻沒能培養出接班人。 注意到自己計畫中的漏洞後,菲歐娜一如既往地運用自己優秀的能力,著手解決問題。她列出接班人需要的種種技能,開始計畫該如何讓現在的工作人員學到這些技能;她也想辦法招募已具備那些能力的員工。 這時,在另一間保健中心工作的朋友問她:「妳是不是做了什麼,阻礙員工學習?」對方的言下之意再清楚不過:妳已經工作十年了,應該已經有兩、三個知道怎麼經營保健中心的員工了吧?菲歐娜聽了很不高興,「阻礙我的員工?開什麼玩笑?」她指出自己給予員工的各種訓練與指導。 然而,朋友的問題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有一天,菲歐娜找一名能幹又細心的資淺員工談話,她問的不是自己有沒有阻礙到別人,而是她如何阻礙了別人:「你覺得,我的哪些行為阻礙了員工?」 原來,菲歐娜和許多創業者一樣,在組織裡事必躬親。在組織新創時期,她能管理服務品質,確保他們讓病人看見一致的形象;但隨著組織成長,她沒有將監督、督導與管理的責任下放,以至於只要少了她的指令,員工就無法自行做決策。員工無法犯錯,也一直沒學到如何積極主動或相信自己的判斷力。 這份回饋和組織內一系列的對話,逼得菲歐娜開始自省,最後得出三個結果:第一,菲歐娜學會退一步,下放更多責任給員工;第二,她和員工的關係變得更穩固,也比較有辦法做到第一件事;第三,菲歐娜證明了一件事:世上沒有完人,就連她也不是。所有人見狀,都得以放鬆,敢於採取行動,也更能從錯誤中學習了。)

    -----------------------------------------------------------

    分享閱讀 書籍狀態請詳看圖示



    ■客服電話服務時間:

     

    敝店客服電話 (02) 85316044

    服務時間為 週一至週五 09:00-12:00 及 13:00-17:00 例假與國定假日公休

    其餘時間請使用線上留言留下您的訂單資料與疑問 。

    由於敝店為多平臺同步販售,來電請務必告知為書寶官方書城買家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謝謝您。



  3.  

書寶二手書店 版權所有 © 2016 SPBOOK All Right Reserved

忘記密碼

請稍候